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经济.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5377240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经济,第一节 城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一、城市的起源 城在一定的地域用墙垣围起来的城堡和城郭。,市居民进行交易的场所。是古代商品流通的中心。,二、现代对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从事非农业生产或经营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的地域,是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及现代工业与第三产业集中的地方,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世界城市的历史发展形态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城市,古代城市,公元前3500年起,埃及、巴比仑、印度、中国等相继跨入奴隶社会,这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的特点: 1、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大、中、小城市并存。 2、城市的经

2、济功能加强,多数城市的生产功能、交通功能日益突出,成为经济中心、贸易中心、教育、宗教中心。 3、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城市的发展受制于农业经济的承担能力。,近代城市 近代城市是随产业革命而兴起的。18世纪至 19世纪,西方国家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工业的吸引和人口的自由迁徙导致大量人口汇集于工业、商业中心,城市规模空前扩大,城市人口聚集迅速,到1844年,伯明翰从1800年的7万人增加到20万人,伦敦达到200多万人。美国在1790年时,2500人以上的城镇仅有24个,一个世纪后,发展为1384个。 产业革命使城市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空前变化,在城市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生态结

3、构经济社会政治功能、城乡关系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城市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制度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业革命促进城乡分离,城市不断吸引人口向城市聚集,开始了以城市为生活聚居中心的城市化时代 。,近代城市的特点: 1、城市伴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间的分工深化,联系密切,形成新的城市体系。 2、城市综合功能大大加强。城市不仅成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实体,并且成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开始出现大城市问题:资本开发的无政府状态、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弃物堆放,不卫生的居住环境引起瘟疫流行。,政府解决城市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 作为城市的社会政策,上水道与公用水管的设置、

4、排水道的修缮、防止垃圾堆放措施等,公共卫生等政策理念的建立及其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已经被认识到。 为改善工厂劳动者过密的居住条件、改善其恶劣的生活设备,城市政府制定“住宅条例”,禁止继续建造旧式公用住宅、确保住宅中最低限度的日照通风条件,禁止利用地下室作为居室,限定一室内平均居住人口数; 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地方政府改建贫民区并提供新建住宅的义务,现代城市,20世纪以来,城市的发展进入了最高的发展阶段。各发达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以电脑化的智能机器体系为基础,生产活动向智能化和技术密集型过渡,由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构成的二元经济格局逐渐被现代经济构成的一元经济所取代,现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要地位,

5、城市向大规模、多功能、群体化方向发展。,现代城市的主要特点:1、现代城市是社会人口积聚的主要载体。1980年,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达到41%,其中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为70.9%,发展中国家为30.1%。 2、现代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人口超过1000万,第三产业占其产业的65%,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经超过1/4。,四、城市形成的经济和社会条件1、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1)社会分工是城市产生的基础人类历史三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产生了城市的萌芽状态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初级城市产生 商业的形成,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新城市产生,(2

6、)地理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诞生在自然生态条件适宜人类更好地生存的地方,如古代西亚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地方; 印度河流域是城市产生的发源地之一城市地点的选择条件: 1)充足的淡水供应, 2)能够进行防御, 3)周围的土地能供养城市,(3)人口、资源的分布 在有限的土地上,人口增多是社会分工的主要原因,随着分工带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的雏形慢慢显露出来,所以城市产生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 古代黄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温暖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壤,适宜人口能长期居住,这里产生了最早的城市。 美洲古代城市的选址注重地形环境和资源条件,要求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7、建筑取材方便。 我国秦朝都城咸阳人口有万,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4)交通技术的发展,2、城市产生的社会基础(1)私有制的出现。统治阶级为了聚敛财富,享受豪华的生活,并维护阶级利益、巩固统治地位,于是掘壕筑墙,建关设防,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2)国家的出现。,第二节 城市的界定和特征 一、城市的界定 1、人口规模的标准 超大城市:(200万人以上) 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 大城市:(50100万人) 中等城市:(2050万人) 小城市:(20万人),中国1993年修正的关于设置市的标准(中国的城市人口标准高于其他国家的城市人口标准): 州(盟、县)设市时,非农业人口不低于6万撤镇

8、建市时,非农业人口不低于10万人。 (注:中国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世界多数国家要大得多。在中国,几千人以至上万人的村庄都并不罕见,从中折射着中国人口的高聚集程度),中国中央政府批准的660个城市中: 400万人口以上的有10个, 200-400万的有23个, 100-200万的有138个, 50万-100万的有279个, 20-50万的有171个, 20万以下的仅有39个。,1980年美国城市的等级规模分布状况(城市总计8765) 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6个。其中:超级城市(500万人以上,纽约)1 一般特大城市(100-500万人) 5个,(芝加哥、洛杉矶、费城、休斯敦、底特律) 大城市(5

9、0-100万人) 16个 中等城市(10-50万人)147。其中:中等城市(25-50万人)33较小中等城市(10-25万人)114 小城市(2.5-10万人)776 市镇(0.25-2.5万人)7820。其中:市镇(1-2.5万人)1260 小市镇(0.25-1万人)6560,2000年全球十五个最大的城市 中心城市/人口(百万) 东京27.9 孟买18.1 圣宝罗17.8 上海17.2 纽约16.6 墨西哥城16.4 北京14.2 雅加达14.1 拉各斯14.1 洛杉矶13.1 加尔各答12.7 天津12.4 汉城12.3 卡拉奇12.1 德里11.7,中国大型城市扩张和发展的速度: 19

10、93年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68个, 2002年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450个, 2002年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171个。,中国城市的人口居住密度: 1990年城市人口每平方公里平均有279人, 1995年城市人口每平方公里平均有322人, 2000年城市人口每平方公里平均有442人, 2001年城市人口每平方公里平均有588人, 2002年城市人口每平方公里平均有754人。 2003年末上海市人口密度为2702人/平方公里, 1990年日本东京都常住人口达到5796人/平方公里。,中国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 1993年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68个, 2002年底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增

11、至450个, 2002年底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已增至171个。,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模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因而确定一个合理适度的规模,对城市本身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城市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资源总量、环境保护相协调,人口总量不超过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担能力。 一个城市可以发展到多大规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内在的自组织机制使然。在决定城市规模的诸因素中,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至关重要。,制约城市规模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 (1)就业岗位数量。就业是城市居民的主要谋生手段。一个城市能提

12、供多少就业岗位,是直接影响城市人口容量的首要社会因素。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现有居民的安居乐业,也事关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其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呈正相关。而就业机会的创造则有赖经济的发展水平。,(2)生活水平。生活水平不同,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不同,消费能力也不同。一般地,城市单位人口的生态作用强度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如果生活水平提高,但城市对与人口生态作用有关的商品供应能力和废弃物处理能力没有相应提高,则会使城市人口容量减少。,2.城市各项设施承载能力。城市各项设施的承载能力严格地说受制于城市的经济实力,如果经济实力强,则有能力提高设施承载能

13、力,从而增加城市的人口容量。 (1)城市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它的功能和效率是制约城市经济运行的直接因素,也是决定城市对人口承载力的硬件。实践证明,城市基础设施越是完善,城市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就越高,吸引力和辐射功能就越强。 (2)商业、教育和住房设施的数量对人口容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质量要求会逐步提高。每位城市人口在城市设施方面的耗费是巨大的,一个城市在各项设施方面的投资承受能力无疑会对人口规模的扩大产生影响。,(二)经济区位因素 1.地理位置。一城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有别于他城的自然条件,从而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特大城市的附近很难再形成

14、大城市,这是因为城市间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竞争,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难以满足多个大城市发展所需市场、腹地空间等资源所致。 2.交通条件。交通条件的优劣对城市的发展影响重大。世界各国沿海城市发展较快与沿海地带交通极为发达有很大关系。相反那些处于内陆交通不便的地区,不仅城市稀少,而且城市规模相对要小,发展也比较缓慢。 3.区域分工。由于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产业构成、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一个经济区域内的城市存在着功能上的分工和经济上的互补关系。一个城市所承担的区域分工角色对该城市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定位有着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该城市发展规模的制约。,(三)资源环境因素 1.土地利用条件。城市

15、所在地的土地利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着城市的空间规模。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存在着供给的稀缺性,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土地条件制约城市的发展规模。 2.水资源。水资源往往成为一种能单独制约人口容量的因素。水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导致水源不足的矛盾在许多城市日益突出。水资源对经济持续增长和人口容量的制约甚至是带有根本性的。应当指出的是,许多城市在形成之初并不缺水,但后来由于无序扩张,人口巨增,造成了缺水。 3.生态环境容量。即城市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密度的人口通过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利用对环境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产生了破坏环境的规模效益。它

16、构成城市人口规模的重要制约因素。,2、以主观判断为依据的标准第一类 行政城市 第二类军事城市 第三类文化城市 第四类生产城市 第五类交通城市 第六类休闲疗养城市,3、行政区划的规定的标准我国根据行政区划设市的城为667个。,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4个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副省级市:15个 (武汉、广州、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南京、杭州、宁波、济南、青岛、深圳、成都、西安、厦门)地级市:209个县级市:436个,4、以就业和职业资料为标准城市中某个经济部门的就业人口比重超过总数的60%,为这个城市的类型。,二、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性 2、密集性(物质和精神的密集),3、高效性 城市作为国

17、家的经济中心,具有工业基地、商业中心、服务业中心、金融据点、外贸口岸、交通枢纽和信息中心等功能,创造了巨大的效益。,4、多元性 现代城市体系中的各城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呈现出现代城市的多元化:,三、城市的职能1、政治中心的职能 2、经济中心的职能 3、交通中心的职能 4、社会文化活动中心的职能 5、信息中心的职能,四、国际大都市(世界性的经济中心城市)A.全球性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全球性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纽约,全球性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伦敦,全球性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东京,B.区域性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洛杉矶 巴黎 汉城 多伦多 休斯敦 法兰克福 新加坡 香港 温哥华 悉尼 莫斯科,国际大都市具有的特征: 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是本国和国际性的综合经济中心 聚集众多的跨国公司总部或分部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第三产业高度发达 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第三节 城市经济一、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 城市经济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具体表现,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各经济部门的综合运动及其相互关系。,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空间聚集性,二、城市经济的功能和作用,1、城市经济是生产和流通的综合运动体 2、城市经济是技术革命技术创新的依托 3、城市经济是地区经济交流的纽带 4、城市经济是辐射生产力的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