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与时间问题初探.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5375419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与时间问题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与时间问题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与时间问题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与时间问题初探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里所说的南方大体是指长江以南和岭南地区。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在我看来可以大致可以分为六个个阶段时期,其间受到政治、自然因素的各种影响。关于经济重心转移的实质,郑学檬教授说过:“所谓经济重心的转移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动态变化问题中国古代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动态变化在唐宋时期的反映就是经济重心南移这个大趋势,这就是判断问题的

2、前提。 ”这样看来,对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时间段的划分我们可以根据各时期的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来进行初步判断。而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说,一个地区可以分为经济开发区或者经济中心地区,所谓经济中心地区就是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该地区的发展水平是全国最先进的。由此我们不得不先提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标准问题,按照经济区域的划分,我们可以提出两个标准时,第一:发展的水平上,主要生产部门的产量与质量名列前茅,商品经济发达;第二:发展的前途上,不是短期的高水平发展,而是长期的,可持续性的,有余地的,比如劳动力充足,人地发展不矛盾等。按照上面的标准可以得出对不同时期的经济区域进行基本划分,秦汉两代,以泾水、渭水

3、、汾水和黄河下游为其基本经济区,到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国家,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的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为止的时期。此期,由于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

4、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民流迁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至于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进一步说明了这种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