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方经济学资料作业 1一、 填空题1、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称为资源配置问题。2、市场经济与计划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
2、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 5%而需求量减少 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 富有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 5%,而需求量增加 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充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
3、那么消费者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20、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21、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22、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
4、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到出扩张线。23、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这和称为经济成本。24、短期边际成本是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总量。25、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相交点被称为收支相抵点,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26、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2本。2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28、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它
5、按照自己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而不像完全竞争企业那样是价格的接受者,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29、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30、现代寡头理论就是运用博弈论来研究寡头行为。3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32、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向变动。33、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34、经济租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的差额。35、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其特殊性就在于其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36、收入再分配政策主要有两在类,即税收政策
6、和社会福利政策。3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38、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主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39、价格管制是政府控制垄断者产品的价格。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自然垄断行业,其原则有三种,一是边际成本定价,二是平均成本定价,三是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回报率,按成本加这种回报率定价。40、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被称为道德危险。41、由于政府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就是政府失灵。4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43、CDP- 折旧=国内生产净值。44、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
7、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45、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46、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47、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48、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比率。49、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50、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唯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51、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52、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53、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给曲线是一条反方向的倾斜的线。54、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
8、应,利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55、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56、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后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357、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58、消费函数图中的 45 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消费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 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表示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59、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的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60、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61、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储蓄增
9、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62、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小。63、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需求是决定均衡国内后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64、某银行吸收存款 1000 万元,按规定应留 200 万元作为准备金,这里的法定准备率为 20%,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额为 5000 万元 。65、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简单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两者之间的比例是货币乘数。66、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67、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成同方向变动。68、如果把 1995 年作为基期、
10、物价指数为 100,2001 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为 115,则从 1995 年到 2001 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 15%69、紧缩性缺口引起周期性失业,膨胀性缺口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70、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加速的通货膨胀。71、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72、顶峰是繁荣的最高点,谷底是萧条的最低点。73、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以及国际经济政策。74、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税收与支出来调节经济的政策。75、货币筹资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债务筹资是把债券买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76、简单规则的
11、货币政策就是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77、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之争的实质是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78、贸易赤字是指出口小于进口。79、对国内产品的支出= 国内支出 +净出口。80、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减少会使 AD 曲线向 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入支状况改善。81、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82、一国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称为溢出效应,反过来,别国由于“溢出效应”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溢出效应”的国家的国内后产总值再增加,这种影响被称为回波效应。二、选择题1. 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决策者必须
12、作出选择。 )2. 下列哪一项属于规范方法的命题?(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 。43. 光盘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是(光盘价格相对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对光盘需求的影响) 。4.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变)时,它的供给量(上升,增加) 。5. 何种情况下会存在供给大于需求(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6. 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那么(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7. 下面哪一种情况表明存在着价格下限(尽管现在供给过剩,但生产者仍在增加供给) 。8. 假设一种商品的需求无弹性,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那么(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
13、格上升) 。9. 假设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为 0。5,那么当收入变动 5%时,需求量变动(2。5%) 。10. 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增加,这意味着该种商品的(需求富胡弹性) 。11. 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12. 当无差异曲线与原点成 90 凸出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13. 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股份制公司) 。1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15. 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产量增加) 。16. 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17. 短
14、期平均成本曲线 U 型,是因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18. 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一定下降)19. 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先减后增) 。20.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21. 在垄断市场上,价格(爱市场需求状况的限制) 。22.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该行业有许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略有差别。 )23. 根据博弈论的分析, “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徒的优势战略是(双方都交代) 。24. 在以下四种方式中,工会为了提高工资,年采用
15、的方式是要求政府(限制女工和童工的使用) 。25. 经济租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实际实际收入超过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26.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时的基尼系数为(0.5 以上)27. 收入分配的平等标准是指(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 ).28. 搭便车通常多被看作是公共物品,是指( 无法防止不愿意付费的人消费这些商品 )29. 垄断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 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使价格没有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 ),30. 逆向选择意味着(为防被骗,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收取较高的保费)31. 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 )32. 最全面反映经济
16、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是(GDP 平减指数)33. 劳动力总量包括(所有失业和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 )34. 经济增长是指(国内后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35. 假定资本量为 100 力,所生产的产量为 50 万,则资本- 产量比率为 (100 万/50 万=2)536. 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 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37. 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_)38. 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政府需求)39. 物价水平的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40. 技术进步会引起(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
17、平行移动 )41. 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下降)42. 引致消费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43. 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投资)44. 加速原理说明了(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 )45. 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边际消费倾向为 0.8)46. 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是( 法定准备率 )47. 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提高)48. 在 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减少会引起( 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利率下降)49.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周期性失
18、业_)50. 如果经济中发生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那么( 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失 )51. 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说明(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52. 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蒲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 理性预期学派)53. 乘数加速模型,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是( 投资的变动)54.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55. 在西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 中央银行)56. 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
19、税收 )57. 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是( 控制货币供给量_)58. 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 国内生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59. 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是( 外国居民在本国旅游的支出 )60. 清洁浮动的指(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 )判断题1. 生产可能怕曲线凹向原点说明了随着一种物品生产的增加,机会成本在递增。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3. 2001 年 12 月 31 日的外汇储备量是存量.( )4. 世界石油价格下降有肋于减少汽车的需求.()5. 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减少.()6.
20、所有商品的供给量都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7.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限一定高于其均衡价格.()68. 同一条线形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是相同的.()9. 汉堡包与热狗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10. 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消费者得到的总效就一定在增加.()11. 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 ()12. 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13. 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越多,则产量越高()14. 无论哪个行业,企业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15. 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三条不同的等产量线. ()16. 企业用自有资金进行生产是有
21、成本的.( .( )17.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不是一回事. .()18.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就是停止营业点()19.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20. ,垄断市场上,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企业均可获得超额利润. 21.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不论企业的收益能否弥补可变成本,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进行生产了. ()22. 电力部门对工业用电与民用实行不同的价格属于二级价格歧视.( )23. 现代寡头理论运用古诺模型和拐折的需求曲线来研究寡头的行为.( )24. 用先进的机器代替工人的劳动,会使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5. 地租上升使土地的供给不断增加.
22、( )26. 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一.( )27. 平等与效率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28. 存在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收益都相等.( )29. 不确定性和风险是一回事,都可以用概率的大小表示.( )30.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某种政策的产生一定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 )31. 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以前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后产总值. ( )32. 居民购买住房属于投资. ()33. 某一年的名义 GDP 与之比就是物价指数. ( )34. 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35. 新剑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
23、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36. 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低,货币价值越大. ( )37. 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人人都有工作. ()38. 物价上升时,利率效应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 ( )39. 在短期内,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供给反方向变动. ( )40.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大于、小于式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741. 短期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42. 从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中可经看出刺激消费的政策非常有效。( )43. 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主要原因都
24、在于投资的波动性。()44. 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45 线和总支出曲线相交时,收入与消费相等。( )45. 乘数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条件。()46. 企业债券的利率高于政府债券的利率。()47. 货币供给量就是指基础货币的变动量。( )48. 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同方向变动。( )49. 根据 IS-LM 模型,货币量的增加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50. 无论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存在的失业就是自然失业。()51. 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而且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就很小。()52. 每一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53.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
25、标是实现经济稳定。()5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属于需求管理政策。()55. 在财政政策中,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私人消费。()56. 内在稳定能够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57.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58. 如果某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它就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59. 在开放经济中,对外贸易乘数小于一般的乘数。()60. 汇率贬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收益状况恶化。()计算题1 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D=350-3P,供给函数为 S=-250+5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
26、数量。解:根据均衡价格决定公式;即 D=S 则有 350-3P=-250+5P即 P=75 因此均衡数量为:D=S=350-3P=125答: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 75,均衡数量为 125。2、某种商品原来的价格为每公斤 1.20 元,销售量为 800 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 2.4,请问该商品价格下降 25%之后,总收益发生了什么变化?解:根据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反向变动。当价格下降时,总收益会增加。已知:Ed=2.4 ,P/P=25%得:Q/Q=2.425%=60%降价后的需求量为 800+80060%=1280(公斤)降价前的收益为 1.20800=960
27、元8降价后的收益为 1.20(1-25%)1280=1152 元得,1152-960=192 元答:降价后,总收益增加 192 元。3. 如果某消费者有 100 元,X 商品的价格为 10 元,Y 商品的价格为 20 元,X 商品与 Y 商品的边际效用为下表:消费者购买多少 X 商品与 Y 商品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为什么?根据公式(1) MQyPx得: 103240根据公式(2) myxupuX 商品 边际效用 Y 商品 边际效用1 100 1 2002 90 2 1703 80 3 1404 70 4 1105 60 5 806 507 408 309 2010 109得: 20147答:消
28、费者购买 4 单位 X 商品,3 单位 Y 商品,可实现消费者均衡,因为,此商品组合的总效用为 850,最大。4. 假定每单位劳动为 2000 元,固定总成本为 2000 元,根据短期总成本、短期固定成本、短期可变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固定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填写所有空格。劳动量 产量短期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0 0 2000 / 2000 / / / /1 1 2000 2000 4000 2000 2000 2000 40002 3 2000 4000 6000 1000 666 1333 20003 6 2000
29、6000 8000 666 333 1000 13334 12 2000 8000 10000 333 166 666 8335 17 2000 10000 12000 400 117 588 7055. 在一个行业中,最大的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为 15%,第二家为 12%,第三家为 10%,第四家为 9%第五家为 8%第六家为 7%第七家为 6%第八家为 5%第九家为 4%第十家为 3%计算(1) 四家集中率(2)赫芬过尔赫希曼指数(HHI).解(1)四家集中率 R=15+12+10+9/100=46%HHI=152+122+102+92+82+72+62+52+42+32=749答:四家集中率
30、为 46% HHI 是 749106. 如果暑假你有两份工作可以选择 ,一份是当家教,每月保证有 500 元收入,一分是当推销员,干得好每月最多可赚 3000元,干不好一分钱也没有,根据别人的经验,赚 3000 元的概率为 0.1,赚 2000 元的概率为 0.4,赚 1000 元的概率为 0.4,一分钱赚不到的概率为 0.1,这两份工作的未来预期收入各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得:做推销员的未来预期收入为:30000.1+20000.4+10000.4+00.1=1500 元而做家教的预期收入为 500 元.7. A、B 两家寡头共同占有一个市场,在每个企业都不作广告。每年各获利润 500 万元,
31、如果两家都作广告,每年各获利润 100 万元,如果 A 作广告,而 B 不作广告,A 每年可获利 1000 万元,B 每年损失 100 万元,如果 B 作广告,而 A 不作广告,B 每年可获利 1000 万元,A 每年损失 100 万元。用博弈论矩形图分析这两家共同的广告行为最后应该是什么结果。解:按题意正确填写矩形图,如下:AB打广告 不打广告打广告 100100 -1001000不打广告 1000-100500500根据双方博弈过程,说明博弈结果:(1)B 打广告时,A 不打损失 100,打得 100,应打广告;11B 不打广告时,A 不打得 500,打得 1000,应打广告。(2)A 打
32、广告时, B 不打损失 100,打得 100,应打广告;A 不打广告时,B 不打得 500,打得、1000,应打广告。8.下面是一个经济中的有关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用支出法计算该国的 GDP.(1)购买汽车 彩电等耐用消费品支出 1000 亿元,(2)购买食品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2000 亿元(3)雇用保姆和家庭教师支出 200 亿元(4)企业投资支出(包括厂房和设备)2000 亿元(5)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3000 亿元(6)企业支付银行利息和向政府交纳的税收共 500 亿元(7)今年初存货为1500 亿元(8)各级政府为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 2000 亿元(9)中央政府国防与外交支出 5
33、00 亿元(10)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 2500 亿元(11)出口产品收入 1500 亿元(12)进口产品支出 1000 亿元.解:GDP=个人消费支出(C)+私人国内总投资(I)+ 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1)C=(1)+(2)+(3)=1000+2000+200=3200 亿元(2)I=(4)+ +(7)=2000+ (1000-1500)=1500 亿元(3)G=(8)+(9) =2000+500=2500 亿元(4)净出口=出口-进口=1500-1000=500 亿元GDP=3200+1500+2500+500=7700 亿元9.假定 1997 年的物价指数为 128,1998
34、年的物价为 136,那么 1998 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解:现期物价指数-基期物价指数/ 基期物价基数=136-12S/128=6.25%所以 1998 年通货膨胀率为 6.25%10.假设一个经济中,k=100. k=1000, L=200, L=1000,a=0.6, A/A=0.3,求经济增长率解由新古典增长模型公式:G=a(k/k)+b(L/L)+ A/A ,且有 a+b=1得经济增长率 G=0.6(100/1000)+(1-0.6)(200/1000)+0.3=0.44答:经济增长率为 44%11. 3、假设一个经济中总收入为 2000 亿元,储蓄为 400 元,当收入增加为 25
35、00 亿元时,储蓄增加为 500 亿元。计算该经济的乘数。如果这个经济增加了总支出 200 亿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多少?解答:已知 Y1=2000, Y2=2500, S1=400, S2=50012则 Y= Y2- Y1=2500-2000=500S= S2- S1=500-400=100MPS=Y/S=100/500=0.2c=MPC=1-MPS=1-0.2=0.8乘数 k = 1/(1-c)=1/(1-0.8)=5若 AE=200, 则GDP= k AE=5200=1000(亿元)12. 计算下列每种情况时的货币乘数:(1)货币供给量为 5000 亿元,基础货币为 2000 亿元;
36、(2)存款 5000 亿元,现金 1000 亿元,准备金 500 亿元。5.20HMm.51cu 1.05r41.02r1313. 11假定某种债券每年的收益为 100 元,在债券价格分别为 900 元、1000 元、1100 元时,利率是多少?解:利率=债券收益 /债券价格=100/900=11.11%当债券价格为 1000 元时,利率=100/1000=10%当债券价格为 1100 元时,利率=100/1100=9.09%14.当一个经济的实际 GDP 为 4%,失业率将如何变动?变动多少?解:由奥肯定理,当实际 GDP 增长率高于 3%时,自然失业率会下降,即实现充分就业由公式失业变动率
37、=-1/2(实际 GDP 增长率-3%)=-1/2 (4%-3%)=-0.5%,表明失业率下降 0.5%15. 12、一个国家边际消费倾向为 0。6,边际进口倾向为 0。2,如果该国总需求增加 100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多少?解: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出口倾向)=1/(1-0.6+0.2)=1.67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1.67100=167 亿元问答题1.作图说明供求定理ED1111D0D2111PP0P114第一,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增加;第二, 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变动所引起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变动则有变化,但也可以归纳为
38、:第三, 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第四, 供给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2. 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定理。答:(1)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2)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是为了消费者剩余最大,当某种物品价格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种物品数量增加,该物品给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
39、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3. 序数效用论是怎样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的?Q2 Q0 Q1 QP215(1)序数效用论使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2)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4)如果把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个图中,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
40、均衡。4. 怎样准确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人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准确理解这一规律,要注意这样几点: (1)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现在,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但并不是每时都有重大的技术突破,技术进步总是间歇式进行的,只有经过一定时期的准备以后,才会有重大的进展。短期中无论在农业还是工业中,一种技术水平一旦形成,总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41、这一时期就可以称为技术水平不变。(2)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3)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量递增,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产量或收益增加。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仍可使总产量或收益增加,但增加的比率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16第一阶段:产量绝对减少,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总产量减少。5. 说明经济分析中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
42、成本。为什么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呢?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该企业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该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因此企业必然要减少产量。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
43、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企业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6. 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衡量社会收入状态的标准和收入分配的标准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有:(1)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库兹涅茨曲线,随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收入分配逐渐平等。(2)社会原因。如制度、社会习俗、工会的存在等。(3)个体差异。衡量社会收入状态的标准有:(1)劳伦斯曲线: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2)基尼系数:根据劳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
44、尼系数等于 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基尼系数等于 1,17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有三种标准:(1)贡献标准,即按社会成员的贡献分配国民收入。这也就是按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标准能保证经济效率,但由于各成员能力、机遇的差别,又会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平等。(2)需要标准,即按社会成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分配国民收入。(3)平等标准,即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后两个标准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平等化,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效率则会不利于平等,有利于平等则会有损于经济效率,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平等与效率的矛盾” 。7. 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
45、么是向后弯曲的。答:(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货曲线指起先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 (2)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替代闲瑕,从而劳动供给增加同时,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收入效益的作用,家庭需要更多闲瑕,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益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益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减少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8. 试说明
46、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答: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1)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这决定了人们可以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导致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价格,导致市场失灵(2)外部性,指某种经济活动给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在负的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引起市场失灵;反之,正的外部性时,社会边际利益大于私人边际利益,从社会角度看资源配置不是最优,引起市场失灵。(3)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当有垄断是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
47、控制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之上,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使市场失灵。189.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答:经济增长是 GDP 或人物均 GDP 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制度:它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总则,决定人们 1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美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资源: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它包括劳动和资本, 2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分为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的增加,提高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为有形资本,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 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提高上,即
48、同样的生产要 3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发展。10. 简述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的主要论点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一生的收入决定他的消费,长期中收人与消费的比例是稳定的。这就是说,决定人们消费的是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一生中的收入与财产。如果以 C 代表消费,b 代表劳动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 Yl 代表劳动收入,a 代表实际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WR 代表实际财产,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为:C=bYl+aWR这种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希望一生中实现效用最大化,所以,人们
49、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与财产来安排一生的消费,以实现一生中各年的消费基本相等。他们一生的全部消费要等于一生中所得到的劳动收入与财产之和。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工作时期和退休以后两个阶段。他们的消费规律是,在工作时收入大于消费,有储蓄,这些储蓄作为财产为退休后的消费提供资金。在退休后收入减少,要保持以前的消费水平,消费就大于收入,有负储蓄,即使用工作时期的储蓄。综合起来,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并把一生的收入平均分配到各年中去,正因为每个人都按一生的收入与财产来安排消费,所以,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相等,而且是相当稳定的。1911.述持久收入假说理论的主要内容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收入,但强调这种收入应该分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性收入。持久收入指长期的、有规律的稳定收入,一般应持续三年以上。暂时性收入是一时的、非连续性的偶然收入。持久收入假说认为,决定人的消费的不是暂时性收入,而是持久收入。以 C 代表消费,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