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财政补贴经济分析.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5374746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补贴经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财政补贴经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财政补贴经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财政补贴经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财政补贴经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财政补贴经济分析作者:李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财政补贴的规模都在增大,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经济改革以来的财政补贴的急剧增加更令人瞩目。可以说,今天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同财政补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这样一个与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如此密切关系的现象。经济学界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它的研究,在经济学的理论著作中几乎很难找到。在财政学论著中也只是被“提及”,只在还没有形成成熟理论框架的一个经济学科福利经济学中,以及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才繁盛起来的新兴学科经济政策理论学中,才能找到若干不成系统的论述。本文是第一部以财政补贴为研究对象的专著。笔者试图通过对财政补贴的定义、合理性和经济影响的探讨。理出一

2、条研究财政补贴的比较系统的理论线索,并拟通过对若干财政补贴政策的分析。提出解决我国目前财政补贴规模过大问题的基本原则。全文共分十章。基本内容如下: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把补贴定义为“政府对生产者的现期转移”。P?B?穆斯格雷夫持“泛补贴”观。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部社会产品都享受了财政补贴,只不过是补贴率不同而已:从纯私人产品、准社会产品直到纯社会产品,补贴率由零上升至100%。相当多的研究者则偏爱将补贴与税收对应起来,认为补贴是一税负的税收。再有一些经济学家,加 A?R?普雷斯特认为,财政补贴就是直接影响广义的商业部门的相对价格的政府支出。本文认为,财政补贴首先是一种政府的转移性

3、支出,是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支付。这种支出与政府的购买支出不同,其中并无交换发生。从经济影响上看,转移性支出首先影响的是国民收入的分配。通过收入效应。它们补贴领取者的收入增加;通过后者的支出,补贴才进一步对需求总量及结构发生影响并作用于实际经济。但是,财政补贴又不同于其他的转移性支出。由于补贴改变了一部分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它的实施将使相对价格结构发生变化。因此,财政补贴一方面增加了补贴领取者的收入。另一方面则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在补贴品可替代的范围内更多地购买补贴品。并相对减少对其他产品的购买。也就是说,补贴产生了替代效应。据此,本文倾向于认为:所谓财政补贴,指的是在某一确定的经济制度下

4、,政府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的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结构。从而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无偿支出。根据这一定义,我国的财政补贴似应包括如下七项:(1)价格补贴(含国内产品购销差价补贴、农业用工业投入品补贴和进出口补贴);(2)城市居民住宅补贴;(3)扣除与价格补贴重复部分的亏损企业补贴;(4)减免税收;(5)税前还贷;(6)财政贴息;(7)城市居民副食品补贴。二财政补贴的合理性是一个时常引起热烈争论的话题。从现有的经济文献看,完全持否定态度的观点极少,大多数研究者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可以使财政补贴具有合理性的解释。外部经济论,促进发展论、产业组织政策论、稳定经济论、促进对

5、外贸易论等等。是经常被用来论证补贴合理性的论点。可以围绕财政补贴同价值规律的关系来对补贴的合理性作出统一的解释。财政补贴同价值规律大约有如下四种关系:(1)当相对价格结构被人为扭曲:亦即不能反映价值规律客观要求时,可以用财政补贴来校正相对价格扭曲,籍以贯彻价值规律。(2)价值规律固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让其自动发挥作用,则可能导致经济波动,其社会成本往往很高。运用补贴来熨平这一波动,则可认为是对价值规律的限制。(3)依赖价值规律来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往往需时甚长,运用财政补贴去主动推动这一过程。可以视为对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4)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可能导致国民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加地区发展

6、的不均衡。而公平分配和地区均衡发展对任何社会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目标。适当运用财政补贴,有助于社会实现这些目标,这可视为对价值规律的违背。以上四种关系可进一步概括为两类情况。一类情况是,当价值规律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时,财政补贴可以发挥有利价值规律贯彻的作用(第一种关系)。第二类情况是,当价值规律基本能得到贯彻时。运用财政补贴可以实现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不能实现(第四种关系)或虽能实现但社会成本过高(第二种关系)或需时甚长(第三种关系)的社会目标。不难看出,使财政补贴可以具有合理性的这两个基础之间存在着矛盾。换言之,如果一方面着眼于贯彻价值规律,让财政补贴承担纠正价格扭曲府责任,另一方面又从限制价值规

7、律的作用范围和程度出发,运用财政补贴去主动改变相对价格结构,可能会使财政补贴政策失去明确的目标。不幸的是,经济改革以来,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一种价值规律既发挥作用又不发挥作用的双重体制。在双重体制下财政补贴的政策目标是双重的,它的随意性因而增大了。补贴规模增大和种类增多的趋势也就势所难免。对诸种财政补贴的成立,实施和结果作深一步的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财政补贴总是作为一种纠正既有经济制度及由这制度所规的经济运行机制所必然产生的不利后果的干预手段而出现和发挥作用的。任何一个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行都是一套稳定的经济制度及由它规定的运行机制和一套相机抉择的干预手段体系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结果。从主导方面说

8、,正常的国民经济运行依赖的是既定的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有规律的自动作用。但是,经济社会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多重的,任何一个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即便十分完善。也不绝实现全部的社会目标。就此而言,任何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都存在国有的缺陷。为克服这些缺陷。亦即为全面实现社会目标,政府有必要运用干预手段体系去纠正既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所产生的不利后果或部分修正经济制度。财政补贴便是政府可资利用的干预手段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补贴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它是不能也是不应被取消的。财政补贴既为干预手段,就不应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扮演主要角色。这一判断的引申意义是:如果国民经济的运行对财政补贴这种从权性手段的依

9、赖过大,以致离开了它便无法组织正常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那就说明,既有的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已经无助于实现社会的基本目标,对之进行改革已成当务之急。从另一角度说,在财政补贴规模急剧增大和范围急剧扩展的现象中,反映出的是经济制度的不合理和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的磨擦。因此,扭转补贴过多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制度的变革。三既然财政补贴不能也不应取消,如何合理使用它来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就是一个问题。为此,必须分析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这是第 4 至第 6 章的主题。第 4 章从接受财政补贴的经济主体的行为角度探讨了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这一章首先依据经济社会的两类基本活动消费和投资把全部财政补贴划分为“对消

10、费的补贴”和“对投资的补贴”。并进一步根据补贴受益面的大小把它们划分为“无限制实物补贴”、“现金补贴”、“限制性实物补贴”、“普遍投资补贴”和“选择性投资补贴”五个亚类。通过逐一分析这些类型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本章得出三点结论。(1)各种类型的财政补贴在短期内教育扩大非政府部门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作用。就是说,财政补贴的短期影响是扩张性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对投资的补贴则有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之效。选择性投资补贴则可能有改变产业结构的作用,因此。适当运用对投资的补贴有增加总供给之效。(2)财政补贴有弱化接受补贴的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的作用。同时也有加强政府干预。加重政府调控负担的作用。(3)补贴

11、手段的选择应以社会所欲实现的目标为准。就消费补贴而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策选择的顺序应当是:现金补贴限制性实物补贴无限制实物补贴;要想在实现相同政策效果的前提下使财政补贴的数额较小。选择的顺序应是:限制性实物补贴现金补贴无限制实物补贴;要想在短期内稳定物价水平。选择顺序应为:无限制实物补贴限制性实物补贴现金补贴。就对投资的补贴而言,如果目标是使国民经济在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大体适当对前提下获得较快的发展,选择性投资补贴较优。普遍性投资补贴只宜在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势下使用。财政补贴既然是资金由政府向非政府经济主体的转移。当后者获得了一笔额外资金时,政府必然相应减少了一笔数额相当时可支配资金,从

12、而,当非政府经济主体的有效需求因获得补贴而增大时。政府的有效需求则因支付了补贴而有相应的缩小。因此,分析的视野还应在第 4 章的基础上扩展到政府收支变化及其经济影响上。第 5 章首先在保持预算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将政府的补贴支出的经济影响(通过接受补贴者的支出行为的变化而发生的)同政府的其他支出的经济影响作了比较。然后,又进一步把补贴支出的扩张性影响同政府各项收入的紧缩性影响联系起来作比较。引进政府收支因素之后的研究结果显示。财政的经济影响仍然是扩张性的。财政补贴在对国民经济各种总量发生影响的同时。还会改变各总量内部的和它们之间的结构。就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来说,由于引致了替代效应,社会对补贴品的

13、需求相对增加。就其对投资结构的影响来说,由于它改变了各类投资的收益结构。受补贴的投资相对增加了。如果把全部财政补贴综合起来考虑。对消费的补贴和对投资的补贴各自占总补贴的比率势将影响到全社会的消费投资比率。在多级预算结构下。财政补贴的安排必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多级预算结构下的补贴模式概括为“统一安排补贴政策,地方财政分别安排支出”。模式、“中央时政统一政策、统一安排支出”模式和“各地方自行安排补贴”模式。分析表明,分级预算下的财政补贴必然要对国民收入在地区间的分配和资源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发生影响。第 6 章的分析扩展到涉外经济部门,进口补贴、出口补贴、进口竞争部门补贴和外国投资补贴是这一章分

14、析的主题。进口补贴所以发生是因为国内进口部门在国际市场上购入物品所付出的价格高于在国内市场上出售或购入同种产品所得到或支付的按同种货币计值的价格。在这里,进口国为进口一定量的产品支付了两笔货币。一笔是用本国一定量出口产品换回的外汇,一笔是从国内纳税人那里征集的税收收入。为了衡量这项活动的利弊得失。本文引入了“收入贸易条件指数”。通过它们将进口国所付出的和所得到的资金统一换算成用国内产品表示的实物量。通过比较,本文得出三点结论:(1)进口补贴促进口国的贸易条件趋向恶化。(2)进口补贴改善了进口国供给结构同需求结构的吻合程度。如果仅仅依赖国内调整来实现同样的政策目标,进口国将付出一笔调整费用。假如

15、进口国因支付进口补贴所支付的费用小于上述国内调整费用,则在短期内,进口补贴是合理的;如果相反则是不合理的。(3)从长期来看,进口补贴有使国内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固定化的趋势,所以,进口补贴作为调整进口国供求结构失衡的政策手段,只应用来应付不时之需。在“马歇尔勒纳条件”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出口补贴有改善出口国国际收支之效。但是,同进口补贴一样,出口补贴有使出口国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的负作用,尤其对于国内供给弹性不足为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有减少国内有效供给的作用。深一步分析,进口补贴和出口补贴实际上都有贬低本国货币价值的作用。通过变动实际汇价。它们对一国进出口的影响在方向上相同,进而,对国内总供求平衡关系

16、、供求结构的吻合关系、相对价格结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在趋势上也基本相同。换言之,作为贸易政策手段,汇价调整政策和进出口补贴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彼此替代。但是,汇价调整的影响面广,它是贸易政策中的“巨斧”,进出口补贴的影响面较小,它是贸易政策中的“小刀”、因此,汇价调整是制度性调整,适于用来对付严重的贸易不平衡困难;进出口补贴则是从权性干预手段,只适于用来应付短期性和局部性困难。这一结论是本文关于财政补贴基本观点在对外经济领域中的引申。进口竞争部门补贴的作用是排挤国外同种产品的进口。它是一国进口替代战略的组成部分。通过将此种补贴同进口关税和进口限额进行比较,本文指出,这三种政策手段均可

17、起到保护进口竞争部门发展的作用,它们的区别是:进口竞争部门补贴可使国内的物价水平保持稳定。但政府付出了一笔补贴费金;进口关税有提高本国物价水平的作用,但政府获得了一笔关税收入;进口限额有可能抬高国内价格,但进口量和国内对该产品的需求量都减少了。究竟采取何种手段保护国内产业,要视政府的政策目标而定。对外国投资的补贴在吸引外资,但是,从长时期来看,(1)只有当外国投资增量超过因支付外资收益所损失的国内储蓄同对外资提供为补贴之和财。东道国的产出增长率才会比无外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增长率高;(2)只有在外资净流入量所生产的国民产出超过对外资支付的收益时,东道国的国民收入增长率才会比无外资时所能达到的增长

18、率高。易于看出,这两个条件对东道国的引进外资战略构成极强的约束。所以,东道国在对外国投资提供补贴时应当十分谨慎。尤应着眼于偿债期限,对全部引进外资进行宏观经济平衡。这一章的分析表明,在涉外经济领域中,各种类型的财政补贴也只应发挥辅助性作用。对于一个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社会来说,至关重要的也是使其涉外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制度合理化和规范化。四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7-10 章的分析上升到具体的层次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若干主要的财政补贴政策成为这 4 章的分析主题。第 7 章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财政补贴的概括考察。这一章首先分析了传统体倒下的经济发展战略、积累机制和相对价格结构,指出,现今令人手足无措的时政

19、补贴急剧增长的趋势,早已潜在于传统体制的不合理的相对价格结构和积累机制之中了,因而,今天的巨额财政补贴。只不过是被经济改革揭露出的传统体制的弊端之一。经济改革以后。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出现了两个恶性循环。一方面,在国内经济领域中。出现了“调价财政补贴增加(赤字增加)货币供给增加通货膨胀财政补贴增加”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在涉外经济领域中,出现了“进出口增加财政补贴增加(财政赤字)物价上涨财政补贴增加”约恶性循环。经济改革中出现上述恶性循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内部看,改革造成了双重体制,使得评价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标准混淆不清,致使微观经济主体几乎可以任何理由来要求财政补贴。这是恶性循环的必要

20、条件。从经济体制上看,改革虽然改变了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的“父爱关系”借以体现的形式,但是。传统体制的主要特征政府深深卷入微观经济主体的具体而微的经济活动之中则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政府与微观主体的父爱关系未有实质性转变以及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总要对利益受到损害或似乎受到损害的经济集团给予补偿,使得政府几乎很少打折扣地满足微观主体的补贴要求。这是出现恶性循环的充分条件。这一章的结论是。恶性循环可能是在市场机制已经建立但尚不健全,企业制度已经改革但远不完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调控体系已经发挥作用但尚未被宏观调控主体充分认识和熟练运用的转轨时期的必然现象。因此,消除恶性循环,有待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第 8

21、章讨论对农业的补贴。本文首先注意到,在世界各国。农业都是广泛享受财政补贴的,但是,补贴形式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农业补贴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即“高价补贴”模式和“低价补贴”模式。这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有四:(1)在前一模式中,农产品相对价格水平较高,因而农业部门可以依赖自身为经营活动来为农业投资提供资金;在后一模式中,农产品相对价格水平较低,农业补贴至多只发挥了维持农业部门简单再生产的作用。(2)在前一模式中。市场机制在农产品价格的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补贴的作用主要是维持相对较高的农产品价格和熨平农产品价格波动;后一模式中的农产品价格由政府决定而且相对水平较低。财政补贴一般是在国民经济发展遇

22、到农产品短缺的严重约束时方才提供。(3)在前一模式中。对农业的补贴被大量用于改善农业部门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促进农业科研、农业教育、技术推广等刺激农业部门引进新生产要素方面;在后一模式中。农业补贴主要用于弥补农产品购销价差。较少有刺激农业部门引进新生产要素的意义。(4)在采用前一模式的国家中。农业发展很快,主要问题是农产品过剩;在采用后一模式的国家中。农业发展缓慢,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经常短缺。说到农产品相对价格水平。就不能不论及“工农产品剪刀差”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和资本主义世界及社会主义世界的波产品价格变动长期趋势的回顾,得出了这样的认识;工农产品剪刀差并非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

23、产物,而是社会主义国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发展战略的产物。通过对各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从经济发展的总要求来看,“高价补贴”模式比“低价补贴”模式为优。在维持农产品相对高价,使得农业部门可以依靠自身经营来积累大部分发展资金的同时。政府应当着眼于扩大新的生产要素。主要从投入方面对农业部门提供补贴。惟其如此。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彻底摆脱农业发展缓慢的硬约束,走上健康构现代化道路。对城市居民的房租补贴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补贴的一个大项。与其他补贴不同。这项补贴在预算上向无明确的揭示。第 9 章首先分析了构成住宅价格的各个要素。并据以提出按住宅成本和商品价格计算的房租价格。关于住宅为经济性质,社

24、会主义经济文献中有“福利论”、“商品论”和“商品、福利双重论”三种看法。本文认为,这些看法存在一个共同缺陷,即都把“商品性”和“福利性这两个属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问题当作同一层次、同一领域的问题看待了。当我们讨论住宅是否商品时,涉及的是生产的社会形式问题。与“住宅是商品”命题相对立的应是“住宅是产品”的命题,而住宅是否具有福利性则涉及前是国民收入再分配问题,它与住宅是商品还是产品并无必然联系。所以,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住宅是一种“可以作为社会福利提供给居民的商品”。可以将住宅商品当作社会福利提供给居民意味着。居民在消费住宅商品时享受了政府的补贴。这里有一个住宅供应模式和住宅补贴提

25、供模式的选择问题。本文概括出了“纯市场型”、“纯福利分配型”和“市场、福利分配混合型”三种住宅补贴提供模式。并分别探讨了它们的经济影响。结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第一模式是不易采用的。第二模式已被证明弊端甚多。因而第三模式是现实的选择。至于住宅补贴的方式则以现金补贴为好。但是,从长远看,这些补贴有的应逐步并入职工工资。有的则应转变为只对低收入者的福利支出。第 10 章讨论企业补贴。本章论及的是以企业为名义接受者的各种补贴。根据这个界定,各国的财政补贴、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补贴的主体部分都是企业补贴。企业补贴虽以企业为接受者,但企业往往并不是真正的获利者。因为,企业固然由补贴而增加了,收入。

26、但它们的投入品价格和产出品价格往往由政府规定,而这些规定往往使企业受损。得利与受损相抵,企业常常只不过得到了它们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所应得到的收入。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补贴大部分都是为弥补企业因价格不合理所蒙受的损失的,所以,企业补贴的规模可能很大。但却起不到促进被补贴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由于企业补贴资金必须自盈利企业的利润中抽取,它们对盈利企业的发展也有着抑制作用。非止如此,由于大规模的企业补贴固定了现有的不合理的相对价格结构和产业结构,它们对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企业补贴的大规模施用,提高了全部财政活动中的再分配部分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导致了“行政性市场”的发展。补贴规模的增大不可免地要导致财政赤字增大,并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它还会模糊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效率尺度,阻碍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执行。所有这些,都为社会主义为经济体制改革设置了障碍。看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计,必须重塑企业补贴格局。如果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改革的途径仍然只有两条:理顺相对价格结构和按商品生产的要求改造目前的企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