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秭归经济社会发展概况.doc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5374626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秭归经济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秭归经济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秭归经济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秭归经济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秭归经济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秭归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秭归县统计局 姚平农业耕地面积 40.55 万亩,人均 1.06 亩(按总人口计算);可利用草地面积 0.01 万亩,林地面积 225.28 万亩。农业总产值从1949 年的 0.71 亿元,增加到 1978 年的 1.74 亿元,2011 年达到 23.62 亿元,比上年增加 33.8%,占 GDP 的比重 22.57%。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马铃薯、红薯为主,2011 年,生产粮食 82765 吨,其中水稻 11867 吨,小麦 7625 吨,马铃薯11665 吨,红薯 11820 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桔、茶叶、烤烟、板栗、油菜籽、蔬菜等。2011 年,柑桔种植面积 2

2、3.54 万亩,产量 242149 吨;茶叶面积 60495 亩,产量 2344 吨;烤烟26622 亩,产量 3206 吨;板栗 28065 亩,产量 2564 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 11.64 万亩,产量 14861 吨,其中油菜籽 11279 吨,花生 2559 吨,芝麻 797 吨;蔬菜种植面积 17.79 万亩,产量286257 吨,主要品种有菠菜、大白菜、白萝卜、黄瓜等,其中菠菜 14057 吨,大白菜 103572 吨,白萝卜 30400 吨,黄瓜15065 吨。畜牧业以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 年生猪饲养量 52.44万头,年末存栏 42.35 万头;羊饲养量 6.08 万

3、只,年末存栏3.76 万只;牛饲养量 1914 头,年末存栏 6309 头;家禽饲养量107.43 万羽,上市家禽 80.03 万羽。2011 年生产肉类44253.66 吨,其中猪肉 38882 吨,牛肉 230.66 吨,羊肉 1101吨;禽蛋 1807 吨,畜牧业总产值 8.3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14%。截至 2011 年末,累计造林 24291 亩,其中防护林 19600亩,经济林 16047 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 60 万株;林木覆盖率 63%;活立木蓄积量 5524807 立方米。2011 年水果种植面积 23.94 万亩,产量 242747 吨,主要品种有柑桔、桃、梨、葡

4、萄,其中柑桔 242149 吨,桃 453 吨,梨 73 吨,葡萄 70 吨。渔业以淡水捕捞和淡水养殖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 1296 亩。2011 年,鱼塘养殖面积 1296 亩,产量 344 吨。捕捞水产 419 吨,水产品总产量 763 吨;渔业总产值 65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0.28%。2011 年,拥有大型农业机械 1205 台。名优特农产品有:秭归脐橙、桃叶橙、夏橙、椪柑、屈乡丝绵茶、早茶、王家岭绿茶、长春绿茶、五龙绿茶、九畹丝绵茶、杨林蔬菜、秭源兔肉干、秭源猪肉干、屈姑食品、帝元罐头食品、泽侬玉米浆、高峡橙汁、峰丽薇菜、秭归魔芋、秭归空心李、秭归秋露李、秭归核桃、磨

5、坪柚子、土鸡蛋、杨林包谷泡、梅家河西瓜等等。 绿色环保农产品有:秭归脐橙,屈浓香茶,维维豆奶,欲品思茶,金江椪柑,峰丽牌薇菜。农民人均纯收入 4056 元。工业初步形成了以光电产业、食品加工、纺织服饰、新型建材、冶炼化工、纸品包装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光电子、食品加工、纺织服饰三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从 1949 年的0.02 亿元,增加到 1978 年的 0.32 亿元,2011 年达到 61.89 亿元,比上年增加 31.88%,占 GDP 的比重 31.22%。2011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7 家,职工 1.03 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 18.99 亿元,比上年增加 18.1%。其

6、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12 家,职工 0.69 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 13.2 亿元,比上年增加 25.3%。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 22 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 22 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 5 家。匡通、帝元企业上市进程进一步加快,匡通完成股份制改造,帝元完成企业年度内部审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工业企业新发明专利 20 件,新开发产品 500 多个,匡通品牌获得中国弛名商标。经济技术开发区 1 个,其中省级 1 个。商业外贸2011 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 11 家,达到 45 家。阳光国贸一期改造完成,10 家大型商贸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 7亿元,同比增长 40%。新建“ 万

7、村千乡” 农家店 59 家, “家电下乡” 、“家电 以旧换新 ”共销售产品 4.12 万台。2011 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 22.14 亿元,比上年增加 17.8%。在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主要外贸出口市场下滑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日本、东南亚、欧盟等新的国际市场,实现外贸出口 2700 万美元,同比增长 16.58%。全县新增自营出口企业 3 家,达到 12 家;主要出口产品有金属硅、帝元罐头、屈姑食品等。财政金融2011 年财政总收入 8.3 亿元,比上年增加 11.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5.14 亿元,比上年增加 33.66%,比 1978 年增长 101.8 倍。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

8、业税 1.15 亿元,增值税0.89 亿元,企业所得税 0.83 亿元,个人所得税 0.33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 74.52%、-5.79%、81.39%、57.23%。人均财政收入 1346 元,比上年增加 33.93%,比 1978 年增长 111.17 倍。2011 年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 2.82 亿元,比上年增加 23.3%,占 GDP 的 4.23%。各类存款余额 70.23 亿元,比上年增加20.52%,是 1978 年的 585.25 倍;人均储蓄 10217 元,比 1978年增长 4601.25 倍;各项贷款余额 27.01 亿元,比上年增加46.74%,是 1978 年的

9、 135.05 倍。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 1.17亿元,比上年增加 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0.22 亿元,比上年增加 15%;人身险保费收入 0.95 亿元,比上年增加22.32%。文化艺术2011 年末有文化艺术团体 1 个,会员 25 个,其中团体会员 1 个,个人会员 25 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 12 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 3 个,演职人员 79 人,剧院(场)3 座,座位 950 个,每万人拥有 26 个,年演出 2698 场次,观众达 100万人次;电影公司 1 个,电影放映单位 11 个,电影院 6 座,座位 2000 个,每万人拥有 55 个,年放映 2232 场次

10、,观众达446400 人次;文化专业户 113 个,文化馆(站)13 个,建筑面积 9507.18 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室)1 个,建筑面积 69.2 平方米,藏书 12 册;档案馆 1 个,目前正在建设中;博物馆 1 个,建筑面积 5800 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 3541 人,占全县社会从业人员的 1.7%,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 198 人;实现增加值 2.17 亿元,比上年增加 15.6%,是 1978 年的 5 倍,占GDP 的 3.25%,比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 7 个。其中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 6 个。成功举办了 2011 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和全国龙舟公

11、开赛,秭归被文化部、国家体育局授予“中国 诗歌之乡” 、“中国龙舟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端午 节被列为世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屈原艺术团被评为湖北省“文化惠民免费看戏” 活动先进集体。实现全县村级农家书屋全覆盖,改造了县电影院、县图书馆,“两 馆 一站 ”免费对外开放。新闻出版2011 年末境内有新闻出版单位 64 家,出版物发行机构(网点)1 个,其中集团 1 个,集体、个体网点 53 个,从业人员共 66 人;各类印刷企业 10 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 2 家,包装装潢印刷复制企业 2 家,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 6 家。从业人员共 337 人;全年出版图书 7 种,总印数

12、91300 册,定价总金额 66.45 万元;出版期刊 1 种,总印数 1000 册,定价总金额 12 万元;出版物发行机构(网点)销售收入 712 万元,其中新华书店系统销售 712 万元, ;出版物印刷企业完成总印量 220.7 印张,销售收入 78.48 亿元。教育2011 年末有幼儿园(所)17 所,在园幼儿 4736 人,专任教师 40 人;小学 40 所,在校生 14106 人,专任教师 1127 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初中 14 所,在校生 8623 人,专任教师 876 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 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 100%;普 通

13、高 中 2 所 ,在 校生 4884 人 ,专 任 教 师 361 人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1 所 ,在 校 生5512 人 。2011 年 教 育 经 费 达 2.91 亿 元 ,国 家 财 政 性 教 育 经 费2.53 亿 元 ,财 政 预 算 内 教 育 经 费 2.43 亿 元 ,预 算 内 教 育 事业 费 2.29 亿 元 ,分 别 比 上 年 增 长7.9%、12.69%、14.21%、16.79%。预 算 内 教 育 经 费 (包 括 城市 教 育 费 附 加 )占 财 政 总 支 出 的 比 例 为 16.02%,比 上 年 地提 高 了 1.52 个 百 分 点 。

14、 2011 年普通高考综合成绩创下历史最好水平,高考本科上线率达 51%,本专科上线率达 97%,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科技2011 年末拥有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数 30 个,科技创新平台 5 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1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家,市级重点实验室 1家。屈姑食品有限公司所属的湖北省柑橘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匡通电子有限公司所属的湖北省 LED 封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县柑橘良种繁育中心组建申报的“ 宜昌市脐橙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被市科技局确认,组建了“秭归县生产力促

15、进中心” 。各类科技人才 9758 人,其中 专业技术人才 8539 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 3829 人,农业技术人员 166 人。在LED 封装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医疗卫生2011 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54 个,其中县级医院两家(包括一家中医院,无三级医院),疾病控制中心 1 个,卫生院 11 所;病床 960 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 960 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 2.51 张,固定资产总值 2.3 亿元。专业卫生人员 2292 人,其中执业医师 437 人(在职),执业助理医师137 人(在职),注册护士 568 人(在职),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6.1 人

16、,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 1.5 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 1.5 人。重点医院有秭归县医疗中心、秭归县中医院、秭归县二医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全国领先,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电子处方和电子病历,启动了县中医院大楼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异地就医“一卡通” 模式。2011 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 425.93/10 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9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6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 30.1 万人,参保率 98%;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 72.5 岁,其中男性 71.5 岁,女性 73.8 岁;孕产妇死亡率 0/10 万,5 岁以下

17、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 12、10、5.55。体育2011 年末体育场地 215 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0 个,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0 个。体育社团 15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85 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龙舟,其中篮球 1 次、乒乓球 1 次、羽毛球 2 次、龙舟 1 次。举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有青少年排球,其中青少年排球 1 次。2%的城市社区和 17%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 38%。本地体育健儿取得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金牌 1 枚。广播电视1969 年 12 月开通 9 个有线广播站,到乡镇

18、180 杆千米,乡镇到村 260 杆千米,村以下 120 杆千米,发展广播喇叭 1.2万只。1953 年 3 月 6 日开通秭归县收音站。现有广播喇叭 0.2万只,入户率 2,通响率 100。1981 年 4 月开通调频台,建两河卡子电视差转站,1990 年组建秭归人民广播电台。2011 年末,秭归广播电台有一套自办广播节目,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一套及湖北省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一套,广播综合覆盖率 98.64%,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 730 小时。 1992 年 4 月组建秭归有线电视台,发射(转播)塔高 20 米,覆盖半径 5 千米; 1997 年 7 月秭归有线电视台在新县城正式开通有

19、线电视。2011 年末,秭归电视台开通一个频道,另有中央台、湖北卫视、三峡综合频道等 40 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 6.3 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 0.36 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 99.14%,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 292000 小时。 社会保障2011 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3955 户,人数 6820 人,支出 1570.99 万元,比上年增长 43%;月人均 166.34 元,比上年增长 25.8%;城市医疗救助 840 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 6974 人次,共支出 97.92 万元,比上年增长 19.5 %;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 417 人次,支出 20.5

20、 万元,比上年增长2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15887 户,人数 28754 人,支出3096.34 万元,比上年增长 69.4%;月人均 72 元,比上年增长4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 843 人,支出 216.92 万元,比上年增长 17%;农村五保分散供养 1196 人,支出 205.4 万元,比上年增长 17%;农村医疗救助 8367 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 30230 人次,共支出 853.53 万元,比上年增长 45%;农村临时救济 1338 人次,支出 66.9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6%。自然灾害受灾人口 24520 人,紧急转移安置 941 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18

21、4545 亩,倒塌房屋 205 间,直接经济损失10083 万元,救灾支出 456.03 万元,比上年减少 70.1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 3395 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 101 人,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 4 人,接收无军籍职工 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 1298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 %。社会福利费 298 万元,比上年增长 16%;社会服务单位 2个,床位 120 张,其中收养机构床位 100 张,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床位 20 张,社区服务床位 30 张,收养 12 人。社区服务设施 13 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 1 个,社区服务站 12 个。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 1500 套、6.6

22、万平方米,竣工 592套,改造农村危房 1208 户。解决了 3 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1119”帮扶贫困村工程,全年完成扶贫搬迁 720 户、2600 人,解决了 7030 人的脱贫问题。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共发放各类农业补贴资金 3000万元以上。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 1 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 0.0035 亿元,使 300 人(次)困难群众受益;销售福利彩票 0.103 亿元,筹集公益金 0.0082 亿元(乡级和主城区的市辖区福利彩票项不要);福利企业 3 个,安置残疾职工 232人,福利企业产值 0.72 亿元。新增就业人员 6720 人,有 2760 名下

23、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610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1325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5%,已在 2010 年末消除了全县 720 户零就业家庭,组织 88 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 三支一扶” 的工作。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 19187 万元,比上年下降 13.8%;基金支出合计 20850 万元,比上年增长 25.6%。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50500 人,比上年末增加 1345 人,其中参保职工 38700 人,参保离退休人员 11800 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 624 人和 7021 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 1610 人

24、,比上年末减少 11877 人。6 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 250 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 288 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67260 人,比上年末增加 2446 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9890 人,比上年末增加 2045 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7370 人,比上年末增加 401 人。参加失业保险 17640 人,比上年末增加240 人。参加工伤保险 18400 人,比上年末增加 707 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 193 人,比上年增加 26 人;全年评定伤残等级 49 人,比上年增加 1 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43 人,比上年增加 81 人。参

25、加生育保险 14600 人,比上年末增加1488 人,全年共有 44 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与上年持平。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 300534 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 95.5%;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 197228 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 62.7%。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21589 元,比上年增加 201 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13599 元,比上年增加 197 元。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6。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136 件,结案 130 件。其中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 43 件,结案率 100%;调解组织受理

26、(含仲裁机构案外调解)31 件,结案率为 100%。各级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争议 62 件,比上年增加 23.5%,涉及劳动者 1000 多人,比上年减少 36%,其中集体劳动争议 18 件,涉及劳动者 600 多人,当期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 43 件,比上年增加 23.5%。 环境保护2011年本级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1.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 。生活污水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4 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7%;城镇人均公

27、园绿地面积 15.5 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 62%,全境林木绿化率达到 63%。交通运输已形成由公路、水路、管道 3 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2011 年客运总量 729.13 万人次,货运总量 535.26万吨。三峡翻坝高速公路过境,其中翻坝高速公路境内长 10.4千米,双向 4 车道,有茅坪九里、茅坪曲溪等 2 个出口,通往宜昌,辐射全国。境内有宜巴、峡堡 2 条省道;宜巴省道过境,秭归境内长 134.769 千米,双车道,通往宜昌、巴东,辐射全国。峡堡省道秭归境内长度 76.174 千米,通往兴山、长阳,连接 318 国道,辐射全国。有县乡 (镇)级公路 52 条,总长84

28、8.409 千米。有公路汽车客运站 1 个,日均发送 150 辆客车,日客运量 2500 人次。2011 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 2493 辆,8290.95 吨位;客运汽车 474 辆 6865 座位(含出租车 275 辆,1803 座);货运量 335 万吨,货运周转量 12100 万吨千米,客运量 714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17855 万人千米。全县境内航道里程为 151.2 公里,其中:长江干线一级航道 64 公里,最大通航能力为 3000 吨级船舶;长江支流航道87.2 公里,即香溪河三级航道 37 公里、童庄河三级航道 10.7公里,青干河三级航道 19.5 公里,最大通航能力为

29、 1000 吨级船舶;九畹溪四级航道 10 公里,咤溪河四级航道 10 公里,最大通航能力为 500 吨级船舶。通往国内各个港口。2011 年客运量 15.13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3782 万人千米,货运量200.26 万吨,货运周转量 148634 万吨千米,滚装车出口14.41 万辆。运输企业拥有货运船舶 43 艘,94801 吨位;客运船舶 7 艘、759 座位。水路滚装运输通过三峡翻坝高速公路与港口实现了“零”距离对接,秭归港全年进出滚装船舶 4883 艘次,滚装车26.86 万辆,滚装货物吞吐量 1074 万吨,旅客吞吐量 32.3 万人次。宜巴高速秭归段土建工程结束,宜巴省道改造

30、路基路面工程基本完成,郭家坝、上和坪隧道掘进全部贯通,改造县乡公路 43 公里,完成通村水泥路 52 公里,县城出口一级路动工建设,香溪长江公路大桥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交通部专家组评审。邮政电信2011 年末有邮政网点 14 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 2356 千米,投递点 2166 个,乡村通邮率 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 47500 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 2.63 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 1.66 万件,征订报纸 141130 万份、杂志 11696万册,业务收入 1980 万元。电信企业 3 家(移动、电信、联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9511 门,固定电话用户 4.2 万户,比上

31、年减少 3600 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 29.2%,比上年减少 2.5 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 19.62 万户,比上年增加 14700 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1.37%,比上年提高 3.85 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 413.25千米,主干电缆达 53698 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 3.65 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 1.75 万个,宽带接入用户 1.75 万户,比上年增加 3153 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 12359 万元。能源规模以上煤炭企业 1 家,2011 年产煤 7.87 万吨。全县发电企业 64 家(含公司、个人),发电站 107 座,总装机容量 10.66 万千瓦。2011 年

32、发电量 2.5 亿千瓦时。110kv 高压输电线路 6 条,总长度 70.24 千米;35kv 输电线路 24 条,总长度 234.49 千米;10kv 配电线路 75 条,总长度 1453.928 千米.全县用电负荷 11.5 万千瓦。2011 年售电量累计完成 5.5 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4%,供电 可靠率 99.3%。天然气管线 16 千米,供气站 1 个,用户 19600,工业用户 25 户,居民用户 19575 户,燃气普及率 79%。旅游业概况三峡竹海景区被评为国家 3A 级景区,凤凰山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旅游新秀。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秭 -奉-秭 ”旅游线路形

33、成,加强与江苏 市场的合作联销,在南京设立了旅行社办事处。开展了旅游名镇名村以及农家乐创建工作,新发展星级农家乐 80 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 个。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 4 家(其中国国内旅行社 4 家),星级饭店 4 家(其中三星级 3 家)、床位 507 张,其他宾馆、旅社、招待所 18 家、床位 879 张,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旅游定点车辆 10 辆、350 座。2011 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 241.24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65%;实现 旅游总收入 10.31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35.74%,占 GDP 的比重 为 1

34、5.4%。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位 于 秭归 县 新 县 城 ,毗 临 三 峡 大 坝 且 直 线 距 离 为 600 米 ,占 地 面 积 约500 亩 。凤 凰 山 国家文物保护区是 观 三 峡 大 坝 、览 高 峡 平 湖 的最 佳 区 位 ,同 时 以 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 24 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2006 年 5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是以激扬屈原文化、追溯峡江楚韵、拥览天筑情怀为主题思路,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蕴,增加文化内涵,把秭归县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屈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培育和发展具有巴风楚韵

35、的文艺、戏曲、表演和饮食,拓展和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祭祀、娱乐活动和旅游服务项目;同时注重开发具有三峡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宗教文化、民居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为主的屈原纪念景区,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以及屈原文化艺术中心、南北两个出入口区、滨水景观带等配套景点。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重在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把屈原和秭归县丰富的文物资源、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打造三峡文化旅游精品,最终将凤凰山打造成三峡地区文物保护的示范区、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区。凤凰山

36、屈原文化旅游区于 2010 年 6 月 16 日正式对外开放。2011 接待游客 10.09 万人,门票收入 254.2 万元。三峡竹海风景区:该景区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内,规划面积 30 平方公里,距三峡大坝 12 公里,距宜昌市 40 公里,于2012 年 1 月被评定为 4A 级景区。景区由贯穿与其间的大溪、小溪、芭蕉溪、顺阳溪四条溪流而成名,原始古朴,自然景观浓郁,称之为“三峡的天然氧吧 ”。竹海浴 场、猕猴谷、三叠水瀑布等多个景点紧密相连,泛舟浴场、远盼竹海,体验一份回归自然的心情,感受一份悠然农家的惬意,令您心旷神怡;入猕猴谷,更是看尽奇山怪石,寻的一份超然野趣,令您回味无穷;三叠水瀑

37、布作为点睛之笔,落差达 389 米,分三级飞流而下,雾气冲天,别有特色;素有华中最大竹苑之称的名竹堪称景区又一绝,内有名竹 300 余种,让您一饱眼福。该 2010 年至 2011 年 4 月按照 4A 景区标准进行了全面改造提档升级,于 2011 年 5 月 1 日对外营业,2011 年共接待游客 6.99 万人, 实现门票收入 97.96 万元。 链子崖景区:链子崖景区是 3A 级景区,位于秭归县屈原镇(前身为新滩镇)境内长江西陵峡中,屹立于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之间。从宜昌市区经三峡专用公路可达。距宜昌市区 73 公里、距三峡大坝 26 公里。占地面积 2.4 平方公里,拥有举世无双的链

38、子崖岩崩治理地质奇观、新滩滑坡遗址及龙马溪古冰川遗迹,被地质学泰斗李四光先生称为“世界地质研究的活化石”。链 子崖曾经是长江三峡中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危岩体直接威胁长江中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彻底治理链子崖地质灾害,首次动用了国务院总理基金,工程量之巨大,世所罕见,所用技术开世界之先河,无出其右。链子崖是我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地质奇观,不仅颇受游人青睐,也吸引了众多国家的岩崩研究和治理专家到这里来参观考察。链子崖风景区经中外专家和三峡地区有关专家精心规划设计和联手打造,现已初具规模。再现了三峡地区五亿年前的海洋地质文化、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巫傩文化、巴楚交融的原生态峡江民俗文化。开辟了青少

39、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三峡大学实习基地、三峡大学野外监测站,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主题园区,并形成了具备游、购、娱、食、住一条龙服务的度假休闲风景区。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灾害遗迹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并融合三峡移民文化、屈原文化、民风民俗等的主题公园。景区游船码头即将建成,上下水游船将停靠在景区码头,游客可下船后步行进入景区游览。链子崖风景区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神奇,见证了人类力量的伟大,还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楚韵风情。登崖顶顺江眺望,上可见兵书宝剑峡,下可望牛肝马肺峡,一览长江两岸的水域风光,还可尽情享受山崖云雾带来的心旷神怡以及崖上人家的民俗风情。桔园、归乡寺

40、、新滩大滑坡遗址、山神岩、九子撵母等大小景点的有机组合,让景区的品位和内涵更加吸引游客的游览。该景区2011 年接待游客 2.24 万人,实现门票收入 46.3 万元。五龙温泉风景区:五龙温泉风景区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庙垭村。地处西陵峡南岸,长江三峡支流-童庄河的上游、仓坪河畔。是庙垭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利用自然温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建成的五龙温泉度假村之一。该景区计划总投资 3000 万元,建设用地 120768 平方米,占地面积 181.15 亩。五 龙温泉度假的旅游空间结构是“一带四区”即:仓坪河景观带、门景接待区、温泉洗浴嬉水区、温泉会议疗养区、农家乐服务区。为丰富游客旅游生活

41、和文化娱乐的体验,游客可欣赏娃娃鱼、鳄鱼,观佛祈祷荣华富贵、一生平安,钻神秘山洞过天桥,到龙潭港湾荡彩船,亲口品味农家饭。享受陆上“ 游三峡” ,五 龙泡温泉之乐。 该景区 2011 年接待游客 3900 人,实现门票收入 38.14 万元。九畹溪景区:九畹溪漂流景区该景区距三峡大坝仅 20 公里,是集探险、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游乐区,于 2007 年被评定为 4A 级景区。 该景区规划面积 60 平方公里,漂流全长13.2 公里,上段 6.8 公里的惊险刺激漂流,急滩上飞舟,碧水迂回,水流湍急、落差大,滩潭相接,以惊险刺激而著称;下段为峡谷观光景区,于 2005 年开始建设,经过三年的建设

42、,目前已基本达到设计规模,该景区位于漂流景区下游,全长 7公里,峡谷内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山乡气息浓郁,是屈原文化、峡江文化的完美载体。利用三峡大坝蓄水形成的新格局,将“ 高峡平湖” 、“峡谷观光”(含生态猕猴喂养)、 “亲水龙舟竞渡”、“悬 棺展示” 、“高空钢丝表演”、 “问天地缝”、 “水上舞台剧礼魂”等七部分景点巧妙组合。特别是礼魂剧,以大气的舞台设计、新颖的表现形式,专业的舞美与道具,带您身临其境,走进古老的楚国历史,解读屈原坎坷的一生,被游客称为“三峡一绝”。2011 年接待游客 42.7 万人,门票收入 2140.36 万元。 城市道路2011 年城区道路总长 62.1 千米,人

43、均道路长度 0.73 米,道路铺装面积 92.1 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 10.84 平方米,桥梁 5 座,长度 200 米。公共交通 2011 年末城区出租车出租车 200 台辆。给排水2011 年末水厂 3 座,干线水管 126.94 千米,生产能力3.4 万吨/日,工业用水 132 万吨,生活用水 194 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 100%,年人均生活用水 22.82 吨。排水管 70.29千米,污水处理厂 1 座,日污水处理能力 3 万吨,污水处理率93%。供电2011 年末城区拥有 35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17 座,主变压器 19 台,总容量 162.2 兆伏安,高压(不含 10kv 及以下配电线路)输电线路 30 条,总长度 305 千米,用电负荷 11.5万千瓦,是电网公司确定的个重点电网之一。年售电量累计完成 5.5 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 94%,供电可靠率 99.3%。供热燃气2011 年末城区天然气(煤气)管线 16 千米,供气站 1 个,用户 19600 户,其中工业用户 25 户,居民用户 19575 户,燃气普及率 79%。园林绿化2011 年末城区公园 13 个,面积 105 公顷,园林绿化面积 283 公顷,公共绿地 214 公顷,绿化覆盖率 37.73%,人均绿地 9.55 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