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与迁与史记。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学习并探究人物传记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字词句的知识。2、鉴赏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3、学习并归纳本课人物传记的写法,提高写作技能。一、导入语我们读书作文时,经常遇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之类的成语。这些成语的出处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中。我们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些成语典故,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而且将为古人那种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情操所激励,从而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关于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原因有三: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汉朝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广泛游览,实地考察;艰难发愤。武帝天汉三年(前 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写成史记。 2、史
3、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者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 3000 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共 130 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体裁: 本纪: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世家:记载了诸侯王和汉初开国功臣的历史活动。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 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4、;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也正是因为在逆境中发愤,才写出了史记。三、时代背景介绍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 283 年到前 279 年之间(战国中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
5、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四、人物简介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 283),廉颇率军攻齐获胜,赵惠文王封其为上卿。曾居功骄傲,对出身低微、资历甚浅的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后知蔺相如顾全大局,确有相才,遂负荆请罪,结成生死之
6、交,协力抗秦,传为美谈。廉颇为将刚勇,用兵持重,多次率军击败齐、魏等国。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廉颇为赵军主将,作战失利后,鉴于秦军势盛,远离国土,不能久战,即固垒坚守,阻止了秦军的进攻。后赵孝成王中秦离间计,以赵括代廉颇为主将,改变廉颇战法,终致赵军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 251),廉颇率军击败攻赵的燕军,受封信平君,摄行相国职。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出奔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赵国屡遭秦军攻击,拟再任廉颇为将抗秦。廉颇亦急欲归国效力,因权臣作梗,未能遂愿。后居楚,忧虑而亡。 五、和氏之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古代
7、砍掉脚的酷刑)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六、结构概要 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点拨】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第 12 段廉蔺简介第 313 段完璧归赵第 1417 段渑池之会第 1821 段将相和(负荆请罪)文章
8、是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的。1、分析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简介身份 这两段从哪些方面介绍廉蔺,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点拨】廉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蔺地位卑微,不为人知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一贵一贱,一详一略,对比鲜明,同时又为后文作了铺垫,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之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是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 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2、分析理解第二部分完璧归赵 开端(3-5)强
9、秦索璧赵王求使缪贤举蔺奉璧出使经过(6-9)章台斥秦持璧胁王从者归璧 结果(10-13)毕礼而归拜上大夫第 3 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点拨】秦以城易璧,矛盾突起;赵王君臣谋议,予,不予,两难,就显出两国的实力悬殊,交代故事缘起,为相如出场作铺垫,情节陡然紧张起来,同时烘托相如胆识。第 4 段缪贤的话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 【点拨】宦者令缪贤的一番举荐之辞,虚写一笔,借人物的话从侧面表现蔺相如挺身而出,见识卓越,胆量超人。第 5 段从赵王召见,蔺相如对赵王问中你发现了他的什么特点?【点拨】出场便不同凡响,表明蔺相如对秦赵形势早就成竹在胸,并决心完璧归赵,从他的坚定的口气和条理的分析
10、不仅可以看出相如具有忠于赵国的思想,还具有大智大勇、见事深刻、决断明确的特点,于是博得了赵王的倚重。 第 6 段秦王是否有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点拨】秦王的“大喜”与“左右皆呼万岁”以及表现出的对赵国使者轻慢无礼都可以看出。表现出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一席话震动天地。持璧欲击柱,怒发上冲冠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相如大义凛然不可犯的气概,迫使秦王让步,答应斋戒设九宾大礼受璧。相如初胜,即先发制人掌握主动,先派人归璧于赵,然后在殿上慷慨陈辞,理直气壮申明归璧于赵的理由,迫使秦王十分被动。这里突出了相如的
11、智勇和爱国精神,能言善辩、善于把握时机,同时也暗写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虚实明暗相映衬,情节上环环紧扣。 3、分析课文第部三分 渑池之会 开端(8-9 段)会前计议欲会渑池廉蔺之议 经过(10 段)会上斗争赵王鼓瑟迫秦击缻请寿咸阳此事已完,其影响未完。秦志不逞,故攻赵,更显示出各国矛盾斗争的复杂性,也是为人物设置了新的难题,引出了渑池会。会前,廉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年秦王与楚怀王相会于秦,设伏兵截其归路,楚怀王被拘,走赵,赵不留,又被秦囚禁至死。所以秦一向以此为圈套,颠覆别国,赵君臣对此深感忧虑。廉颇与王诀体现了思虑深远,语虽少,意却深,体现了他重国事,有勇有谋的性格,从而突出了随赵王前行
12、的相如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渑池会上,秦王负强欺赵,欲对赵王施无礼。相如挺身而出,针锋相对,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秦王不从,相如欲以死相拼,震慑了秦王,使秦不能加胜于赵,赵盛设兵,秦不敢动,又一次体现了廉颇的作用。外交上的胜利全仗相如之勇气,廉蔺相互配合,保全了赵国的尊严,又使秦受挫,这里繁笔写蔺,简笔写廉,相映相生,突出了两个人物。 4、分析理解第四部分将相和 开端相如位高廉颇恃功经过相如不争:称病于朝引车避匿力说舍人:秦廉之比国急私仇结果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相如拜为上卿,似是矛盾已告一段落,而新的矛盾又起,渑池会是秦赵矛盾,相如在此中建立功勋,而又成为赵国将相不和的引线。廉颇居功自傲,轻视出身平
13、民,低贱的相如(春秋战国时的各诸侯国正是不重出身地位而任人唯贤,使士的才干得以施展,才使国家保全。战国纷争给了士发挥作用的机会)而相如却一再忍让,经由门客传言,终于使廉颇领悟到相如不欲与廉将军争列并非是惧怕羞愧,而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是相如忍让的原因,体现了相如的以大局为重,不计小嫌的大度,终于,廉颇亲自负荆请罪于蔺相如门,表现了廉颇虽执著名位之争,却性格直爽豪放,知过能改,忠于国家的高尚品质。七、廉颇蔺相如列传塑造人物的方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成功的塑造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能言善辩、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思想品格。同时用寥寥数语塑
14、造了廉颇忠君爱国、勇于改过的光辉形象,此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下列几种手法,使二人成了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物。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侧面描写) 文章开头简明扼要交代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后,紧接着便将赵国、秦国尖锐的矛盾展示出来。正当君臣为难,矛盾无法解决之时,宦者令缪贤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举荐蔺相如智谋过人,从而给读者造成很强的悬念。赵王召见蔺相如后,蔺相如胸有成竹地分析了赵国、秦国的形势,得出了“宁许以负秦曲”的结论,并愿亲自出使秦国,且向赵王保证“城入赵,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就与缪贤的举荐巧妙呼应,证明蔺相如确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所以缪贤的举荐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15、2、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文章一开始作者对廉颇与蔺相如在身份、地位上进行强烈的对比:“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宦者令缪贤舍人也”。使二人身份一高一低、一贵一贱,从而造成强烈的反差,紧接下来作者又用赵国君臣对秦国欺诈性的来信“计未定”,来衬托蔺相如的智谋过人;在“完璧归赵”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贪婪与欺诈来反衬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在“渑池会”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色厉内荏,窘态毕露来反衬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3、细节描写,形神兼备“完璧归赵”中写到:“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只寥寥数字,却十分形象的描绘出了蔺相如的神态、动作,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渑池会
16、”中,写蔺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在这里一个“前”字,一个“跪”字都十分准确的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再如“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仅此两笔就描绘出了蔺相如正直、刚强、不畏强敌的凛然正气。八、写作借鉴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1、三个故事各有首尾,有独立性却又环环紧扣,相互关联。故事以秦赵蔺廉这一双重矛盾冲突贯穿,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前者决定着后者,层层推进,引人入胜。内外两重矛盾冲突层次井然有序
17、,外部矛盾缓和了,内部矛盾便激化了,这样结构使文章清晰而有力量。2、叙事有波澜,曲折抑扬。 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趋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好会,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叙事要有波澜,不能平铺直叙记流水帐。要抓住贯穿于事件中的矛盾冲突,围绕矛盾冲突组织材料。本文的冲突是塑造表现人物形象的必要手段,形象是在冲突过程中展现出其方方面面的性格。蔺相如的智、
18、勇、忠义是一成不变的,廉颇的则随矛盾发展而有变化。3、选材的精当 写人物要把人物置于冲突中写,才能生机勃勃,而传记则是以人物一生中的最光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本文以三件典型的事,把个人和国家双重的矛盾、利益纠结在一起,突出了廉蔺的崇高品质和性格特征,且又以细节描写予以声色,就使得人物在这三件事中栩栩如生,恰当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主旨。同时,全文也显得十分集中。描写人物,刻画细节很生动突出。4、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九、拓展延伸1、誓同生死的朋友叫刎颈之交。2、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叫忘形之交。3、自幼相交的朋友叫竹马之交。4、年岁差别大、辈分悬殊结成的朋友叫忘年之交。5
19、、意气相投的朋友叫莫逆之交。6、不以势位骄人,平等相处的友谊叫布衣之交。7、异姓结为兄弟叫八拜之交。8、旧称两家世代有交情者为世交。9、友谊最深的朋友叫至交。10、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交的朋友君子之交。11、交情不深,仅见见面,点点头的朋友叫点头之交附: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一、通假字可与不:不,通“否”。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二、一词多义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
20、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三、古今异义拜为上卿拜
21、,授予官职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布衣之交布衣,平民四、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乃使从者衣褐衣,穿名词作状语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使动用法完璧归赵完,使完整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五、文言句式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我为赵将被动句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以知之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