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类型【步步高】科学中考总复习课件:第28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ppt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5360178
  • 上传时间:2019-02-23
  • 格式:PPT
  • 页数:22
  • 大小:59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步步高】科学中考总复习课件:第28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ppt
    资源描述:

    1、第28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_其他物质的反应_ ,而本身的_和_在反应前后都_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_。催化剂_(填“会”或“不会”),影响生成物的质量。速记巧记:催化剂记住:化学反应一变二不变。,改变,速率,质量,化学性质,不变,催化作用,不会,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 ,等于反应后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从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_没有改变, _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或间接构成的,因为上述原子的三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方法技巧 质量守恒只适用化学变

    2、化,包含: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参加,质量总和,生成,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_表示_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1) _ ;(2) _ 。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 _;(3)注:注明反应_和生成物的_(“”“”);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时,生成物中的气体不用标“”;反应物有固体时,生成物中的固体不用标“”。(4)等:短线改_ 。,化学式,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条件,等号,状态,化学反应,4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读法)(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3、(2)量的方面:宏观角度: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如果反应物都是气体,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微观角度: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4 32 36,a_ 。b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 应,生成2个水分子。c每_份质量的氢气和_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份质量的水。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一般步骤:设未知数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质量比和已知量、未知量列方程、求解写出简明的答案。(2)注意: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比时式量要乘以前

    4、面的系数;单位必须要统一;如有不纯物必须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代入计算。方法技巧 对于化学方程式中气体、沉淀符号的标注:前有后不加。(即前面有气体或固体,反应后再出现就不能标注),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32,6,4,对接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例1】 (2013广州)浓硝酸和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4HNO3=Zn(NO3)2 2H2O 2X,则X为( )AH2 BNH3 CNO DNO2【解题流程】审立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化学式。抓关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解析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Zn4H4N12O=Zn2N8O4H2X,所以XNO2答案 D,借题说法:对质量守恒定律的

    5、理解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变化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如反应前后的体积不一定守恒。(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理解成“反应物”,因为有些反应物不一定全部参与反应,有“过量”问题。(4)对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可以先确定已知一方各个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再对应查找另一方,左右相减就可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名师课堂】 登录,聆听名师精讲(题33),【中考预测】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质量变小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

    6、中变重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对象是化学变化。B项中酒精质量变小,为物质的挥发性造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答案 B,对接点二:化学方程式 【例2】 (2013湖州)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_。(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 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_(选“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解题流程】审立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抓关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解析

    7、 左端下沉说明左端温度升高,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加;由于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质量将减小,不会再次平衡。,知识链接 化学方程式中的加号“”和等号“”有特定化学意义:反应物间的“”号表示物质间有“反应关系”,即用“”号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故应将“”号读作“与”“和”或“跟”。生成物中“”号表示物质的并存关系,故应将“”号读作“和”;“=”号则表示反应生成和质量守恒的意思,所以“=”号应读作“生成”。,【中考预测】 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 选项A中少了加热条件;选项B不符合客观事实,氯化钠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氯化氢;选项D中二氧化硫与氢氧

    8、化钠反应生成物是亚硫酸钠(化学式是Na2SO3)而不是Na2SO4。答案 C,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3】 (2013金华)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_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3)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消耗了0.73克10%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克?【解题流程】审立意:此类题考查的

    9、是解题规范,要求学生一定按照“解、设、方(程式)、关(系式)、列(比例式)、算、答”的格式规范答题。抓关键:化学方程式依据纯净物进行计算。,解析 设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73 440.73克10% x 73440.73克10%x 解得x0.044 克 答: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为0.044克。 答案 (1)A (2)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操作方便 (3)0.044克,【中考预测】 3将10 g碳酸钠溶液与29.1 g氯化钡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的质量为29.25 g。试计算:(1)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g。(2)

    10、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的沉淀的质量;(2)根据沉淀的质量算出氯化钠的质量,用氯化钠的质量除以29.25 g乘以百分之百就行。,答案 (1)解: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10 g29.1 g29.25 g9.85 g (2)解:设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BaCO32NaCl197 1179.85 g x,易错点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物质及物质组成的推断不 准确指点迷津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但对于物质成分的确定,各元素要进行计算。 【典例】 2.3 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物质中 (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B只含有C、O两种元素C含有C、H、O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 g2.7 g2.3 g4.8 g;4.4 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4 g32/44100%3.2 g,2.7 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 g16/18100%2.4 g,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和为:3.2 g2.4 g5.6 g,大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说明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该有机物中含有的元素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步步高】科学中考总复习课件:第28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536017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