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质 量互 变规 律是 对 立 统 一 规 律在世 界运 动 状 态 上的体 现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体会之七蔚严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矛盾体,在对立统一规律支配下,其运动表现出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即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运动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在量变的基础上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一、事物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要认识和把握事物,必须认识事物的质和量。(一)关于事物的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有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它们各有自身质的规定性。事物的质与该事物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
2、是完全一致的。事物的质保持着,则该事物就存在着;当它失去了原质,则该事物就不存在了,而是变成了另一种事物了。例如:枯萎的植物和死去的动物,就不再是生物了;被污染的水就不称其为“生命之源” 了;发 霉或被污 染的食品就不再是食物了。再如:离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为主导的社会,就不再是社会主义了;离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改革,就不再是- 2 -社会主义的改革了;一个脱离了社会劳动和人与人平等关系的人,就失去正常人性了。又如:共产党员失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遵守党章,违背入党誓言,不发挥共产主义先锋战士作用,就不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了。为了弄清和把握好质这个概念,需要明确以下两个关系。第一
3、,事物的质与属性的关系。属性,又称性质、特性,是一事物与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特性则是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有本质与非本质之分。水的本质是氢氧化合物 ,它的特性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摄氏零度以下凝结成冰,摄氏一百度时沸腾变为蒸汽,在摄氏四度时密度最大,比重为 1。其中的第一句是水的本质属性,其他表述为非本质属性。有光泽、易导电、能传热是金属的本质属性,而延展性、可熔性等则是金属的非本质属性。生物是由活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能力,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物体,其中的第一句是生物的本质属性,其他为非本质特点。
4、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属性是有意识、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其中既包含着社会属性,又包含着一般动物的自然属性,但社会属性则是人的本质属性。民主的本质是多数民众当家作主,民主的本质属性是多数人意志的充分表达和利益的充分保障,即有- 3 -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其他关于民主途径和形式的表述皆为非本质属性。在中国,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即共产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对中国共产党的属性的表述因党章的多次修改而有所充实和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化, “中国工人 阶级的先锋队” 这一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改变,就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其他表述都是在此
5、本质属性上产生和引伸的。如此等等,任何事物概莫能外。第二,事物的质和事物内部矛盾的关系。事物的质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的。事物质的不同,根源在于事物包含的特殊矛盾。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统一体,同时表现出共性的运动形式和特殊的运动形式,其中的特殊性,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无论是自然界、社会,还是在思维领域都是通理。自然界中机械运动、发声、发光、发热、电流、化分化合等等都是相互依存的,又是本质上互相区别的。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某一门科学的现象,同时也把不同的学问区分开来。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微分和积分,物理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阴
6、电和阳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生物学中的遗传和变异,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军事学中的战略和战术、攻击和防御,哲学中的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观和辩证法- 4 -观,等等。社会领域之所以与自然界不同,就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而自然界却不存在该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与以往的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就是因为该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中国自一八四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之所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就是因为该时期是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这一主要矛盾决定的。当生产资料公共占有,
7、社会的生产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时,那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为重要的问题。只有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质,才能真正掌握事物运动特殊规律,区别和认清不同的事物,找到解决各种矛盾的特殊方法(即针对性正确方法)。如果不会辨别事物,就失去了认识事物的前提,就会使人们的思维陷入杂乱无章、一片混沌,要么骡马不分,混为同种;要么主次不分,母子并列;要么是非混淆,黑白颠倒,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好事物内部的矛盾。例如:弄不清自然界的本质天然物质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就不能认识自然,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弄不清人的本
8、质社会关系的总和,就不能认识社会,就不能找到正确方法解决好人与人(社会)的矛盾;弄不清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就- 5 -不能找到正确方法解决社会生存发展中的矛盾;弄不清认识的本质对客观实际的反映,就不能找到正确方法解决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弄不清真理的本质符合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就不能找到正确方法解决科学与愚昧、文明与野蛮的矛盾;弄不清资本主义本质剩余价值的社会机器,就不能解决好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弄不清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本质世界列强的瓜分和掠夺与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就不能找到正确方法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弄不清社会主义本质生产资料
9、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就不能找到正确的办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弄不清经济和技术工作的本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就不能找到正确方法解决经济领域和技术领域中的矛盾;弄不清政治和文化工作的本质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就不能找到正确方法解决上层建筑领域中的矛盾;弄不清人民内部矛盾的本质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弄不清敌我矛盾的本质敌我双方根本利益冲突的矛盾,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好敌我矛盾。因此,无论在什么环境,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注重事物的本质,竭力弄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按照事物的本质研究确定解决事物矛盾的方法,这才
10、是可行可靠的。- 6 -(二)关于事物的量量与质一样,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例如,时间的长短、物体的大小、温度的高低、质量的疏密、运动的快慢;人口数量多少、产销量的增减、利税升降;党群组织成员的数量及其结构比例、各类代表会议的名额及其结构比例、英模报告会的场次及听众数量,等等,都是对事物量的规定性。量与质虽然都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定性,但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即是说,只要质发生变化,一事物就变成另一种事物。而量的规定性则不同,同一事物可有不同的量,即是说,事物在一定量变的范围内不会影响事物的质。在一个标准大
11、气压下,水的温度在高于 0和低于 100之间变化,不会改 变水的液体状态这种物理的质。人体主要健康状况指标都有一个量值的区间,体检结果只要在该区间内变化就不会改变身体某方面的正常体质,如:动脉压的收缩压 90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6090 毫米汞柱,为正常;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400010000/立方毫米,红细胞男 430530 万/立方毫米、女 380480 万/立方毫米,为正常。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量在主导空间中变化,就不会改变社会的资本主义性质。一个共产党员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断地受到各种错误- 7 -思潮的影响,思想出现数次波动,行为也出现几次失误,但只要头脑中坚定
12、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最终以马克思主义战胜错误思潮,就会保持本质特色。事物的量和质一样,其规定性是多方面的。事物的多种属性都有其自身的规定性。水分子中有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量,有体积、重量、纯度、温度、水压、流速等方面的量值;商品有价值量、价格以及体现在使用价值方面的多个质量指标量值;经济建设水平是通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资源消耗比较值、进出口额、利润总额、税收总额、物价指数、基尼系数等反映出来的;一个人德才素质高低是通过日常社会生活中善恶、学术、成败行为事迹数量的比较而表现和说明的。认识事物首要的是认识事物质的规定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认识事物的量也是不可忽
13、视的。无论做何种工作,要成就事业,都要在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同时,把握好量的规定性,做到心中有“ 数” 。调查研究是 做好工作、推动事业的基本前提,而要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得出正确结论,制定出正确的工作方案,就必须在调查对象中收集、占有、整理大量具体生动的材料,以此为基础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和归纳。在战争中,除战争的性质即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决定着战争双方最终胜败结果外,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的正确与否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要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战术,就必须- 8 -对敌我双方的实际力量政治力(包括军事力)、经济力、文化力的数量关系作准确的估量和比较分析。在经济建设中,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就
14、必须在把握经济总资源和市场总需求的条件下,恰当安排社会经济两大部类之间及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综合平衡,有计划地协调推进,全面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否则,要么出现重复建设,造成一些部门产能过剩,产品不对路,资源浪费巨大;要么一些领域生产有效供应不足,通货膨胀,阻碍生产和消费。若失调过久,就会爆发经济危机,造成社会混乱,阻碍社会全面进步。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每一步骤都包含着大量的数量依据和分析综合。指导企业工作,只有对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数据和内部运营数据的全面掌握和细致分析,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决策,实现企业健康发展。一个人,尤其是共产党员,要成为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过硬的先
15、锋战士,就必须经常不断地、大量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资料和专业科学书籍,大量地学习革命领袖和英模人物的事迹,大量地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地学习和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经常不断地撰写研究文章;天天进行足够量的体育锻炼。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认识量到认识质的无限循环的过程。但从科学研究分类讲,把对事物的数量分析,称为定量研究;把确定事物性质及运动总状态的分析,叫做- 9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深化和升华。在没有对事物进行定量研究、弄清其数量关系、找到质量的数量界限以前,是不能对事物的质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也就不可能提出解决事物问题的实践措施。定量研
16、究的目的,是要推进到定性研究,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探求解决事物矛盾的办法,为指导实践服务。(三)关于事物的度事物的质和量都是事物自身固有的规定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在思维活动中质和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是互相贯通、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表现:一是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又都有其量,绝没有无质之量和无量之质;二是在质量统一体中,量是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就达不到一定的质,同时又规定者一定质的界限;质对量同时又具有重大影响,制约和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例如,在战争中敌我双方优劣势的划分都是建立在各自的政治力、经济力和军事力的评估基础上的,同时又标志着优劣势的大体界限;在同等战
17、略战术条件下,占据优劣势双方对增加和缩小政治力、经济力和军事力的量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即占优势的较容易增加力量,占劣势的较容易缩小力量。又如,某种产品的质量的高低总是由一系列指标系数的高低判别出来的,达不到一定的数值就不算合格或优质,并且都有一个数值区间;合格或优质的产品就耐用,使用的寿命就长,- 10 -效益就高,这就是发挥和提升了财富的价值量。再如,凡是全心对社会负责的高品质的人,都是由丰富知识积累和无数善事积累而成就的;高品质的人又是最能够珍惜时光,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努力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高效率涉猎知识和干事创业的。在哲学上, “度” 这个概念就 是反映事物 质与量统一的,表明一定事
18、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例如,水的“度” 就是在 标准大气压下 0至100之间的量,低于 0或高于 100,水就变成冰或汽,就改变了水的质。又如,党的组织及其成员的“度” ,就是党的章程,遵守党章,就保持党性,违背党章,就失去党性;社会公民遵法和违法的“度 ”,就是宪法和法律所 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就是遵法,否则,就是违法。再如,人们思维活动的“度” ,就是客观实际,符合客观实际的就是真理,违反客观实际的就是谬误。度就是一定事物在两个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不超越此幅度,原质保持;超越此幅度,一事物就变成另外一种事
19、物。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度意义重大。当我们需要改变事物质的时候,就要创造条件,按一定的方向突破事物量的界限。例如,我们需要冰块,就设法突破0的界限,达到 0以下;当我们需要蒸汽时,就设法突破100。- 11 -又如,我们需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要突破落后、自私、专制、野蛮、失调的社会意识和体制。再如,我们要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团队,就要突破狭隘功利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束缚和影响。而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一定质的时候,就要设法把量的改变控制在一定的度,过度就要反常。例如,农作物的密度过大和过小,浇水、施肥
20、过量和不足都不能健壮生长好收成;开药治病,剂量小了无疗效,剂量大了毒着人。又如,要在先进合理的范围内确定任务指标,过高了造成冒进,内在关系失调,欲速而不达,劳民伤财,挫伤人们的积极性;过低了造成保守被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人们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丧失发展机会。再如,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在有针对性的前提下,没有经常性较充分的内容和时间投入是不能奏效的,但此工作量安排过大,以致冲击了核心业务的开展,很容易造成形式主义。还如,人们的思维只有在客观实际这个“度” 中活动,才能得到真 知,达不到这个“度 ”就是右倾思想;超越了 这个“度”就是左 倾思想。无论是右倾思想,还是
21、左倾思想,都是思想毛病,拿来指导工作都是有害的,注定都是要失败的。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在认识事物性质的前提下,坚持“适度” 的原则 。我们常说的“量体裁- 12 -衣” 、“量力而行 ”、“审时 度势” 、“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过犹不及” 、“物极必反 ”等都说的是“适度” 原则。其中,重要的是把握好最佳适度的量,即是搞清楚事物质所能容纳的怎样的一个量的区间能满足人们实践目标的需要,促进事物的积极转化和发展,进而创造一切条件达到这个最佳量。二、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一)事物的质量互变是客观的和普遍的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在数量
22、上的增加和减少,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量在度的范围内的波动。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状态向另一种质的状态的飞跃,是对原有度的突破和超越。毛泽东指出:“无论什么事 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的面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
23、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 13 -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 ”这段精辟的论述,全面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中质量互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质量互变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然而这种运动变化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的增加或
24、减少,在一定限度内,不引起质的变化。但量的变化一旦突破限度,就会出现飞跃,使旧质蜕变为新质,事物便进入另一种不同的阶段。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新的质产生后,又是同新的量结合在一起的。于是,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即新质限度内量的增加或减少。这就是质变到量变的转化。事物就是这样,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又量变到质变和再由质变到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世界千变万化、无限多样的发展进程。量变质变,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领域中普遍的客观规律,是世界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运动变化状态上的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最明显的表现在,物质世界总是因空间大小的不同和质
25、量的变化而分为不同质的层次。近现- 14 -代科学研究表明,客观世界从10 -16 厘米到 1028 厘米,跨越了 44个数量级。不管人类认识如何延伸,都会不断地发现客观世界无穷无尽的、不同层次的、不同秩序的质。从质子、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到物体、小天体、行星、恒星、星系,它们都有自己相应的时空尺度和质量等级,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运动方式,由此汇聚成整个世界无边无际的分不同质量层次的大系统。恩格斯揭示地非常清楚:“纯粹的量的分割是有一个极限的,到了这个极限它就转化为质的差别。物体纯粹由分子构成,但它是本质上不同于分子的东西。正如分子又不同于原子一样。 ”这 种物质世界由量的分割到了一定程度
26、而导致事物质的差别,则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出发点。质量互变规律还贯穿于物质世界各个层次和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之中。在物理运动中,物理“相” 的转化、原子核的衰 变、裂变、聚变,金属的熔解与结晶,物体运动中力和速度的变化,都与物质内外部吸引与排斥过程中的量的变化相关。在化学运动中,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无处不在。正如恩格斯所说:“ 化学可以 说是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成分的变化而发生的质的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为更小的微粒。自然界中的物质种类达数百万之多,但是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并不多,至今已发现的元素 106 种,其中有十几-
27、 15 -种人造元素。元素,则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许多元素又都有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同位素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同位素又是这样规定的:将原子里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质子互称为同位素。原子量的变化引起元素质的变化,更精确地说,原子核电荷数量的变化即引起元素的变化。在生物运动中,生物物种的进化,由旧物种向新物种的转化,也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生物体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生物其 DNA 的含量是不同的。DNA 的复制过程中所出现的核苷酸数量和排列顺序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生物个体性状的差异,在
28、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原物种发生质变,产生新的物种。在社会运动中,社会基本矛盾的演变由渐进过程到突变,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 16 -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原始共产社会形 态,由于社会出
29、现分工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产品的剩余和积累,出现了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而产生了阶级,使人类进入到阶级社会,形成剥削、压迫阶级与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阶级矛盾。各阶级的划分是依据各个社会集团对生产资料和社会产品占有量及其占有地位为依据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尖锐的阶级斗争。斗争的形式有三种思想斗争、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当处于思想斗争和经济斗争阶段,社会形态的变革还处于量变过程;当到了政治斗争阶段,特别是采取了政治斗争最高形式战争(武装斗争),则社会形态的变革进入质变的过程。战争的双方较量是在此消彼长中进行的。尽管在工人阶级未登上政治斗争舞台,特别是未有按马克思主义
30、指导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战争的果实常常被新生的剥削、压迫阶级所利用所获取,但旧的社会形态或者得到改变,产生了新的社会形态,或者使旧的社会形态得到一定的改造和改变,对旧的剥削、压迫阶级都是有力的打击,对生产力总是带来大的解放和促进。中国古代数百次农民起义和近代辛亥革命是这样,英、法、德、美等国的革命史也是如此。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经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取得彻底胜利,建立起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制度,其胜利是被剥削、压- 17 -迫的劳动群众的胜利,都是开创了人类社会形态前所未有的质的变化的新纪元,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完整的剥削阶级已经
31、消灭,但从国内和国际综合环境条件考察,仍然存在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集中表现在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上。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但如果解决不及时、不得当,积累的多了,就有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对于敌我矛盾,即根本利益相冲突的矛盾,如果提高警惕,及时而有效地采取正确的斗争策略和手段,就有可能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然而,如果否定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失去警惕性,解除思想武装,当敌我矛盾的较量发生剧变时,就有可能带来执政党的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剥削制度的复辟,导致生产力的大倒退和大破坏。在人们的思维运动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
32、种质的认识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属于表面性认识;理性认识则是人们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属于本质性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又是有机联系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性认识不达于理性认识,就失去了认识的意义。然而,人们要从表面性的认识达到本质性的认识,- 18 -必须最大量地占有客观性的感性材料,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大脑加工制作过程。即是说,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也是遵循着量变质变规律的。(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不同
33、状态,但两者又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变化。其二,质变又形成新的量,又开始新的量变。旧事物总是有一定量的规定范围,如果没有质的变化根本的变革,就不能产生新的事物。 “积细流成江河” ,“积累土成高山” ,“冰冻 三尺非一日之寒 ”,“积跬步以至 千里” ,“积小胜为大胜” ,“十年磨一 剑”, “今日大疾,十年病灶 ”,“积腋成裘”, “积劳成疾” ,“积重 难返”, “苦尽甘来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十年树木、百年 树 人”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俗语和格
34、言,都是对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关系的形象揭示。1.在自然界,无机物的演化和生物的进化是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的过程。江河、大海变桑田、山岳,桑田、山岳变江河、大海,地球两极冰峰的形成和溶化,全球性气候变暖等现象,都经历着漫长的历史时期而且仍在变化着。对于生物,由于其周围- 19 -自然环境不断变化,就对生物不断地进行自然选择。生物物种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在一定阶段上仍以遗传基因为主导,并没有改变物种的根本,因而是量变。但随着变异的持续进行,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改变了物种的根本,就在原来物种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物种,这就是质变了。新的物种产生后,同样不断地进行质变,再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产
35、生了更新的物种。这就呈现出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景色 。农作物和果树一定期限的生长和有机质一定程度的积累,必然会结出果实;新的果实种植后生长和积累,又结出新的更多的果实。2.在社会领域,各种社会形态的演变和更替都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过程。无论哪种社会时代总是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是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着调节、改进、改良的量变状态和社会改革、社会革命(最高形式是战争)的质变状态。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原始社会变向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变向封建社会是这样,封建社会变向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变向社会主义(共产主
36、义)社会也是这样。就拿世界近现代史来说,英、法、美、德、俄、日等国从封建社会向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经历了漫长和曲折的量变过程,最终导致了1645 年英国纳西比战争,- 20 -18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德国十八世纪中叶的战争和 1919 年十一月革命,俄国 19 世纪中叶农民革命、1861 年社会改革、1905 年资产阶级革命和 1917 年二月革命,日本 1868 年至 1890 年的明治维新,摧毁和改变了封建制度,使社会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继续发生量和质的变化,以上各国大部分由自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军国主义)阶段,集中表现在
37、对内的生产、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对外扩张侵略;俄国则由列宁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经过 1917 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起人类自有阶级以来的第一个消灭剥削压迫的崭新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到 1840年前,一方面商品经济已有所发展,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另一方面,已有数百次的农民起义,打击了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这些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都是量变过程,完全的封建主义性质没有改变。1840 年到 1931年世界东西列强进攻和瓜分中国,使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931 年“九一八 ”后,日本帝国主 义的大 举进攻,占
38、领了东北三省,使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其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些民族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都没有动摇中国- 21 -社会的性质,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如此,其意义是重大的。一方面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推翻了封建王朝,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自1919年的“五四” 运动 开始,中经五卅运 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 ,使
39、中国社会 发生了质的变化完全改变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经过抗美援朝、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全面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社会的主人,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无比广阔的道路。同样,在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发生着量变和质变,经过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不完善到完善,由愚昧落后到文明强大;有的则出现了和平演变、复辟倒退,失掉了社会主义性质而蜕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整个人类历史的演变是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每一个历史时期
40、的运动过程和每项事业的推进过程也是这样。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总体正确的战略是打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这就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为积蓄我方力量、消耗日方的力量- 22 -留下了回旋余地和机动空间。在历经的三个阶段中,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的成功为战略反攻、抗战胜利作了充分准备;战略反攻、抗战胜利是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成功的必然结果。毛泽东在他的奋斗生涯里,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战胜敌人、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抓在手上。特别是把学习教育这项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推进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他在抗战第二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这段话,既体现了学习教育与完成中心任务的关系,又体现了在工作指导上量变质变辩证统一关系
41、:“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其 观 点和 实效已被之后 的实践完全证明了。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事业都毫无例外地受到量变质变规律的支配。列宁说,大事业是由小事情做起的。无论是推动一项事业持续发展,还是把一项事业起死回生、转败为胜,都需要在一定奋斗目标下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于艰苦细致、打牢基础、稳步推进。只要
42、一个组织系统内各局部和环节在各个分步阶段上,教育和管理都在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轨道上运行,各局部和环节在各个分步阶段上的具- 23 -体目标及时圆满实现,该组织的总体奋斗目标的实现就会水到渠成;反之,总体奋斗目标就会最终落空。人活在世,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既不能做损害别人和社会的坏人,也不能做一事无成的庸人,追求的目标应是真正健全的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一个人要成为这样的人,就必须在一生中培养和坚持良好生活习惯,每天做到“五个好 ”:“吃好,睡好,锻炼好,学习好,工作好。 ”全面而自由 发 展的人是政治坚定、思想端正、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知识丰富、业务精通、体魄强健的人,
43、这样的人就是靠日积月累的“五好 ”造就的。如果不能持 之以恒做到“五好” ,如果“ 五好”无一做好,或者有缺项,那只能是相反的结果。无论你心志有多高、条件有多好,都必然是一个不作为、不自在、不健康、有缺陷的人。3.在思维领域,人们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也是量变质变的统一过程。人对事物的认识的是三个阶段的无穷尽的循环往复: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在实践中,人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接触到客观外界无数现象并反映到大脑,形成感觉、知觉和表象,这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当人们对某种事物接触得多了,经大脑思考,认识上就会发生飞跃,产生概念,并进行判断和推
44、理,到达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是- 24 -说明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了。理性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如何修正、完善、丰富和发展,都要回到实践中去反复检验和运用,在检验和运用中说明认识的真理性并进行修正、完善、丰富和发展。由于客观世界运动的无限性,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同样是没有穷尽的。在认识的过程中,只要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只要在实践中大量地占有客观外界第一手资料,只要开动脑筋思索和研究,就必定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要将理性认识不间断地运用于实践,就必定能够对理性认识辨别出真理和谬误,并不断地得到修正、完善、丰富和发展;具有真理性的理性认识自然会发挥指导实践、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反之,如果闭目塞
45、耳、四体不勤,不掌握或很少掌握客观情况,无论你怎么苦思冥想也不能得到理性认识,与真理更是无缘。即便是占有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大脑按逻辑思维的制作功夫,也不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人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就现象论现象的程度,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认识意义。然而,如果得到了理性认识,不经常地、反复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就不知道其是否具有真理性,更不能得到修正、完善、丰富和发展,也失去了认识的价值。我们党领导的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党的领导要正确,群众力量要发挥,一个中心的环节必须抓紧抓好,那就是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抓不好,事业的中心任务是不可能完成好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紧密结合实践需要,对党员、干部- 25
46、 -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内容的教育,总要坚持不懈,始终贯穿于各项事业之中,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会引起思想的根本转变和质的飞跃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能够以正确的世界观认识把握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自如地解决面临的复杂矛盾,完成所担负的不同历史阶段上的目标任务。反之,不注重经常性思想教育,或者在思想教育上搞形式主义,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总体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就不能提高,更不能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思想阵地必定被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所占领。久而久之,加上历史原因,除一部分坚持
47、高度自觉学习、对崇高社会理想矢志不渝的党内外人士,相当多的人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发生根本的转变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党内思想这一固本基础出现错误,自然带来组织上和作风上的错误,最终党的整个肌体必然出毛病和腐败,党的先进性被磨灭,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会丧失;群众的思想必定出现混乱,一盘散沙,不可能形成合力。在此种情形下,不仅不能完成事业的奋斗目标,而且常会出现举步维艰、恶性循环、危如累卵的局面。与量变质变辩证统一关系的观点相反,形而上学者不懂- 26 -得事物发展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存在两种主要的错误倾向。一种是把一切变化都归结为纯粹的量变,否认质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8、否认了低级事物与高级事物、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质的区别。在他们看来,人与一般动物都是吃食物的机器,所不同的是,人比最完善的动物只不过多了几个“齿轮” 、“发条”而已, 这种观点否认了生物界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把无机物和有机物、一般动物和人类(高级动物)的区别归结为纯粹量的区别。庸俗的进化论者对待社会的发展,只承认社会财富量的增加,不承认不同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的质的不同。这种发展观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反对社会革命、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工具。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右倾思想、保守主义都属于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现在畏首畏尾、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当断不断,使得事业在各项条件成熟时不能及时地进行新的部
49、署,将工作推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坐失大发展的良机。另一种是,否认量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世界哲学史上的源头是“ 激 变论 ”和“创造进化论”之说,都否 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社会实践中,常常表现为“左 ”倾 冒险 主义。在我党 领导的土地革命 战争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 ”倾机会主 义路线就是特别典型的例 证。王明为代表的中央领导死背教条地指导工作,否认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忽视革命力量的增长和敌我优势的转变,要有一个艰苦- 27 -的量的积累过程,在总的路线上提出要使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 其功于一 役” ;在战争的战略策略上 则采取“拒敌于国门之外”、 “以堡垒对 堡垒”、 “不丧失一寸 土地” ,结果险些葬送了党和红军、葬送了中国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离开生产力基础的“大跃进” ,竭泽而 渔、污染环境的“大开发” 、“大发 展”,不管农民长期生存和进步的“城镇一体化” ,乱拆乱建的“城市现代化 和国际化” ,不顾 及劳动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带 血” 的 GDP,除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拜金主义和错误的政绩观作怪外,都是由“左” 倾盲 动思想作指导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表现和碰到的浮躁、急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