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谈谈《登高》《蜀相》的鉴赏指导.doc

上传人:myk79025 文档编号:535279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登高》《蜀相》的鉴赏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谈《登高》《蜀相》的鉴赏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谈《登高》《蜀相》的鉴赏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谈《登高》《蜀相》的鉴赏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谈《登高》《蜀相》的鉴赏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谈谈登高 蜀相的鉴赏指导江苏南通市三中 桑莉登高 蜀相代表着杜甫七律的最高成就。教学这两首诗,仅仅就诗论诗是不够的。应该学习这两首七律,使学生在读过春望的基础上,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一个初步的领会,对七律臻于完美的形式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即学会初步鉴赏这两篇名作。为达此目的,采用比较法,拓宽鉴赏的范围,增加教学的容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教者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了较好效果。一、阅读与登高 蜀相体裁、题材、情境、风格相近的两首杜诗及鉴赏资料。1.杜甫登楼 咏怀古迹 (五)及注释。2.古人对登楼 咏怀古迹 (五)两首诗的品评。 (取自孙琴安唐七律诗精评第 92

2、 页、120 页)3.今人对登楼 咏怀古迹 (五)两首诗的鉴赏。 (上海辞书出版社版唐诗鉴赏辞典第 550 页、579 页)二、领略鉴赏登楼 咏怀古迹 (五)的常用方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析上列鉴赏资料,其所用鉴赏方式归纳如下:诠释。在咬文嚼字过程中破译诗歌内蕴,揭示艺术妙谛。如对“花近高楼伤客心”一句诗意的挖掘:“花近高楼”者,楼高则所见远,故四野之花皆如近在檐下也。值此无边春色,是以惬登临之目矣。却陡然以“伤客心”三字接之,便已动魄惊心。(李瑛诗法易简录 )评点。评点古代诗歌,可以是夹批,也可以是总评,形式十分灵活。这里所说的评点,主要指对词语的品评。如:伤心原不在花,在于万方多难,一

3、到登临之际,忽已如箭攒心。 (金人瑞金圣叹选批杜诗 )旁涉。在鉴赏时涉及一些与原作表面无关的内容,以拓宽鉴赏范围。下列文字对理解登楼中的“万方多难” “西山盗寇”大有裨益: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上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陕事;随后郭子仪复京师,乘舆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 (赵庆培登楼赏析)比照。有比较才有鉴别。经过比照,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作品的高下优劣。比照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如对咏怀古迹 蜀相两诗情感的比较:此固议论之最高者。然不如蜀相一诗悲怆沉痛,流传之广,何也

4、?(孙琴安唐七律诗精评 “按语” )联想。由诗歌文本诱发,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增加赏析的深度。如评咏怀古迹的气势:如果把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纤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 (傅经顺咏怀古迹赏析)想像。发挥鉴赏者的想像力,重组诗歌意象,复现诗歌意境。下文设想诗人拜谒武侯祠情境: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烟火!(同上)妙悟。妙悟本

5、为佛家用语。严羽沧浪诗话引入诗歌鉴赏:“诗道亦在妙悟。 ”这里指突然悟出一般人不易想到的新道理。下文悟出登楼 “日暮”一词的妙处: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 ,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照顾了时间和空间,增加了意境的立体感。(赵庆培登楼赏析)辨析。进行诗歌鉴赏时也不妨质疑指瑕。下文指出咏怀古迹结语“殊非佳构”:“肃清高”三字拙。三、四亦不甚好。结语气索,殊非佳构。若五、六则人百思不能到,即公所题甚多,亦未有可匹此十四字者。 (吴农祥杜诗集评 )胪列鉴赏杜甫两首七律的 8 种方式,主要是考虑其“常见” ,便于讲解,易为中学生接受。应当说明的是,其中的界限并非十

6、分明晰,多种方式也可交叉叠用。古典诗歌的鉴赏方式是多姿多彩的,自然也绝非上列方式所能囊括。三、指导学生运用上列常见方式鉴赏登高 蜀相 ,写作赏析片断。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不妨一试”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学生所写鉴赏片断以及教者从上述八种鉴赏方式这一角度所加的批语。批语中适当插入;前人的品评妙语。如有必要,对学生鉴赏中的常见误区进行附带说明。例 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十四字,描摹出一幅“夔州三峡秋景图” 。高台独处,凭虚临风一览无余,所以称“高” ;山高林密,猿鸣凄清传音空谷,所以称“哀” ;时值深秋,江中小洲孤零冷落,所以觉“清” ;秋水不盈,风霜高洁水落沙出,所以觉“

7、白” ;台无遮拦,山高风劲落叶萧萧,所以说“急” ;江面风急,水鸟避风低飞盘旋,所以说“回” 。诠释是最常见的鉴赏方式之一。罗大经鹤林玉露解“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间含八意。 ”此解登高首联两句即用此法。鉴赏中的诠释与一般注释的不同处在于,须透过语义的表层探究其深曲意蕴,使简略义详尽,使抽象义具体,使隐含义明朗。七律词简意丰,诠释其丰赡内蕴时,应写出个人的独特感悟。例 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自” “空”二字传情。碧草映阶,不过自

8、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空作好音因杜甫无心倾听。诗人一片诗心,全在“自” “空”二字凝结。批语:诗中有“炼字” ,抓住诗人精心锤炼的字词,评点其妙处,是一种传统鉴赏方式。王安石钟山语录称此二句“托意在其中” ,这种意,被初步解读出来了。 登高中的“滚滚” “萧萧”等亦可如此评点。例 3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日暮 ) “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 ”(忆弟 )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后游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老杜作诗,喜用一个“自”字。 “自”字的妙处,正在沟通情与景的关系,诗人笔下之景,用“自”字联系,烘托出诗人心境。批语:在原作

9、基础上作一点引申发挥,旁涉相关作品人事,虽非对原作的直接鉴赏,却拓展了鉴赏宽度,表达出对原作的较高层次的感悟,这也是一种鉴赏方式。但不宜离“题”太远。葛立方韵语阳秋:“老杜寄身于兵戈骚屑之中,感时对物,则悲伤系之。如感时花溅泪是也。故作诗多用一自字。 ”这里旁涉老杜用“自”字的有关诗句,与前人之说吻合。例 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 )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武侯祠)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怀古迹 )老杜吟咏诸葛亮的诗篇不少,比较起来,还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联最能全面表现武侯心境,反

10、映武侯功业。赤壁鏖兵、白帝托孤、六出祁山、五丈原头,诸葛亮一生志业,尽在这耐心寻味的“老臣心”三字之中。批语:横向比较杜甫同一题材的诗作,揭橥被赏析作品的深刻内涵,也是一种鉴赏方式。“五六(句)入武侯实写,总其生平之事业悃忱而隐括出之,熔炼精警。”(杨逢春唐诗绎 )诗之“隐括” “精警”见于何处,比照赏析,更见分明。例 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千古传颂的名句,引起了多少悲剧英雄的共鸣。唐代推行永贞革新的王叔文,预知政变大势已去,泪湿衣襟,但吟此句不已。南宋抗金英雄宗泽为奸人所谗,忧愤成疾。宗泽感伤不已,面对诸将,喟然长叹的,也是这一名句。翌日,风雨尽晦,宗泽即三呼“过河”衔恨

11、而终。壮志难酬抱憾终生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批语:这里联想到的王叔文、宗泽二事,见于旧唐书王叔文传宋史宗泽传 ,并非小说家言。英雄之志,人多有之。杜甫诗句的魅力即在道出了无数悲剧英雄的心声。 “在昔日皆为英雄之计 ,英雄之心 ,在今日皆为英雄泪矣。 ”(金人瑞金圣叹选批杜诗 )联想时不能脱离鉴赏的作品,要注意把握好联想的“度” 。例 6阵阵秋风,送来山猿声声长啸。山鸣谷应回荡天际,令人心惊胆颤。冷冷清清的水中小洲,泛着白光的岸边沙石,孤零零几只小鸟在其间低飞徘徊。这是唐代宗大历二年深秋的一天。秋风吹动稀疏的白发,诗人杜甫步履蹒跚,独自登上夔州三峡一处荒寂的

12、高台。呼啸的风声,澎湃的涛声,凄厉的猿声,声声入耳。那被吹落的片片枯叶,漫山遍野,不时掉落在诗人脚下又很快被秋风卷走。面对这凄凉肃杀的景象,漂泊西南的诗人不禁老泪纵横批语:鉴赏诗作离不开想像。想像是最常用的鉴赏方式。 登高这首七律,于方寸之地,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引发鉴赏者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意象。这里是依据首、颔二联所作的想像,采用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再现情境。这种想像,不是天马行空凭空乱想,而是在原作基础上的一种再创作。由于鉴赏者对原作的领悟有深浅之别,想像之作也就有高下之分而任何想像之辞又很难达到原作的意境。例 7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诗题,不作“武侯祠” ,而作“蜀

13、相” ,盖有深意在焉,意在臧否人物而不在吟怀古迹,此由“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可知。然又缘何以首颔两联写祠堂?以人物千古风流已去,而祠庙长存虽今犹在。正可由“丞相祠堂”想见千秋伟业。若不从祠庙写起,颈、尾两联的议论就成无根之木了。批语:含英咀华默想沉思,突入“顿悟”之境,妙悟出人们不易觉察的高妙深曲之处。这里对诗题的感悟就具有这一特色。看来, “此亦吟怀古迹。起句叙述点题” (方东树昭昧詹言 )这一说法,并非定评。例 8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一对仗句为诗评家所激赏,然“艰难苦恨”四字似与颈联重复。 “常作客”指万里漂泊居无定所,“百年”指年迈衰老壮志难酬, “多病”指

14、疾病缠身去日无多,皆蕴“艰难苦恨”之意,推此诗作“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杨伦杜诗镜诠 ) ,恐为过誉之词。看来,老杜追求八句皆对,反为形式之美所误。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 登楼之尾联不对仗,意蕴反见深长。批语:指出名作瑕疵,也是诗歌鉴赏的一种方式。 登高雄浑悲壮气象高远,言辞精妙古今独步,称为七律绝唱,诚非“过誉” 。然此作确有微瑕。前人早已指出:“此是名篇,无用复赞。归愚谓落句词意并竭 ,其言良是。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上列文字正是从这一角度对名作瑕疵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辨析。上引鉴赏登高 蜀相的文字,是学生习作中业经修改的一些片断。学习古典诗词,不宜止于理解背诵这一层面(这很容易做到) 。鉴赏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深入阅读思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初步赏析的过程。在查阅资料潜思默想的过程中,初涉杜甫思想作品风格,对七律这一诗歌形式有了粗浅认识,就是一种“初步鉴赏” 。而诉诸文字,则可以将“鉴赏意识”强化。写好赏析文章,主要取决于思想认识的深度。但在学生初入鉴赏之门时,应当教给一些操作方法。把握鉴赏方式,写好鉴赏片断,就是一种方法。这对写一般赏析文章十分重要。正如一架机器,各个部件制造出来,进行装配不是难事。从上引文字可以看出,将片断写好,整合为一篇鉴赏文章,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事。中学语文教学2002 年第 10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