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也来谈谈宋江.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535279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也来谈谈宋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也来谈谈宋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也来谈谈宋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也来谈谈宋江被评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乃中 国 第 一 部 歌 颂 农 民 起 义 的 长 篇 章 回体 小 说 , 描 写 了 北 宋 徽 宗 时 , 以 宋 江 为 首 的 108 名 好 汉 在 梁 山 聚 义 , 打 家 劫 舍 , 杀 富济 贫 的 豪 举 , 鲜 明 地 表 现 了 “官 逼 民 反 ”的 主 题 。 那 么 提 到 水 浒 传 就 不 得 不 提 其灵 魂 人 物 宋 江 。 宋 江 , 乃 梁 山 好 汉 的 领 袖 , 在 水 浒 传 里 扮 演 着 一 个 不 可 或 缺的 角 色 , 但 他 的 行 为 却 是 惹 人 争 议 的 : 有 人

2、 说 他 是 忠 义 的 化 身 , 又 有 人 说 他 的 性 格 具有 两 重 性 。 对 他 的 为 人 更 是 褒 贬 不 一 , 有 人 就 对 其 置 于 否 定 , 譬 如 明 末 清 初 的 小 说 评 论家 金 圣 叹 , 他 觉 得 宋 江 为 人 很 假 , 认 为 : “松 江 权 诈 , 乃 至 忍 于 欺 其 至 亲 ”; 另 一 方面 亦 有 赞 赏 宋 江 之 人 也 , 如 作 者 本 人 施 耐 庵 , 宋 江 应 是 作 者 的 一 个 化 身 , 作 者 把 很 多 理想 化 的 东 西 都 寄 托 在 宋 江 身 上 。 问 问 周 边 的 人 , 他

3、 们 都 讨 厌 宋 江 , 理 由 皆 是 若 不 是 宋 江他 们 喜 欢 的 其 他 梁 山 好 汉 就 不 会 死 , 梁 山 事 业 也 不 会 就 那 样 沦 陷 。正 所 谓 “公 说 公 有 理 婆 说 婆 有 理 ”, 这 些 有 争 议 的 话 题 没 有 什 么 统 一 标 准 的 答 案 ,仁 者 见 仁 智 者 见 智 。 那 么 现 在 我 也 来 谈 谈 宋 江 , 说 说 我 看 到 的 宋 江 是 怎 样 的 。宋 江 出 场 是 在 第 十 八 回 里 , 作 者 是 这 样 描 述 的 : “眼 如 丹 凤 , 眉 似 卧 蚕 。 滴 溜 溜两 耳 悬 殊

4、 , 明 皎 皎 双 睛 点 漆 。 唇 方 口 正 , 髭 须 地 阁 轻 盈 ; 额 阔 顶 平 , 皮 肉 天 仓 饱 满 。 坐定 时 浑 如 虎 相 , 走 动 时 有 若 狼 形 。 年 及 三 旬 , 有 养 济 万 人 之 度 量 ; 身 躯 六 尺 , 怀 扫 除 四海 之 心 机 。 志 气 轩 昂 , 胸 襟 秀 丽 。 刀 笔 敢 欺 萧 相 国 , 声 名 不 让 孟 尝 君 。 ”作 者 在 宋 江一 出 场 就 极 力 赞 述 其 貌 之 秀 丽 , 也 为 他 接 下 来 的 表 现 做 一 个 铺 垫 吧 。 也 许 他 能 征 服 他 人的 一 个 因 素

5、应 该 是 他 器 宇 轩 昂 的 外 貌 。宋 江 接 受 招 安 , 带 着 一 帮 梁 山 好 汉 上 战 场 为 朝 廷 卖 命 , 最 后 弄 得 倾 巢 而 亡 的 悲 剧 ,最 后 还 落 下 个 不 忠 不 义 的 骂 名 。 赞 赏 其 他 梁 山 好 汉 的 人 都 认 为 宋 江 是 害 死 他 们 的 罪 魁 祸首 , 对 于 众 梁 山 好 汉 来 说 , 他 是 不 义 的 , 当 初 他 “怂 恿 ”他 们 归 顺 就 是 个 “不 义 ”的举 动 ; 当 初 他 结 交 江 湖 人 士 , 私 放 晁 盖 , 上 梁 山 等 于 朝 廷 所 不 容 的 的 举

6、动 , 便 是 “不忠 ”之 举 。 我 觉 得 不 能 这 样 定 义 他 的 举 动 , 他 那 样 做 不 是 违 背 忠 义 , 我 们 不 能 片 面 地 去认 识 一 个 人 。 我 认 为 要 全 面 地 了 解 宋 江 , 得 把 他 放 回 到 他 所 处 那 个 环 境 中 去 。 因 为 环 境对 一 个 人 的 品 行 影 响 很 大 , 就 如 家 庭 环 境 在 人 的 成 长 中 扮 演 了 一 个 举 足 轻 重 的 角 色 。在 介 绍 完 宋 江 的 外 貌 后 , 作 者 就 对 他 的 家 庭 出 身 做 一 介 绍 : 祖 居 郡 城 县 家 村 人

7、氏 ,为 他 面 黑 身 矮 , 人 都 唤 他 做 黑 宋 江 , 又 且 于 家 大 孝 , 为 人 仗 义 疏 财 , 人 皆 称 他 做 孝 义 黑三 郎 。 自 在 郡 城 县 做 押 司 。 他 刀 笔 精 通 , 吏 道 纯 熟 ; 更 兼 爱 习 枪 棒 , 学 得 武 艺 多 般 。 平生 只 好 结 识 江 湖 上 好 汉 , 挥 金 似 土 , 被 称 作 及 时 雨 。 这 翻 介 绍 也 向 大 家 交 代 了 宋 江 平时 行 孝 义 , 得 民 心 , 是 个 行 儒 道 的 君 子 。 他 是 中 产 阶 级 的 地 主 出 身 , “自 幼 曾 攻 经 史 ”

8、,是 在 儒 家 思 想 的 感 染 下 成 长 的 , 供 职 于 朝 廷 , 为 人 仗 义 疏 财 , 喜 交 江 湖 好 汉 , 这 全 面 地勾 勒 出 宋 江 的 形 象 , 也 是 其 性 格 发 展 的 一 个 基 点 。 宋 江 被 称 为 “及 时 雨 ”、 “呼 保 义 ”“孝 义 黑 三 郎 ”, 这 实 际 上 便 是 大 家 对 他 的 一 个 认 可 , 虽 然 他 只 是 个 刀 笔 小 吏 , 武 艺 比不 上 其 他 梁 山 好 汉 , 智 谋 更 是 不 及 军 师 吴 用 , 但 就 是 这 样 的 一 个 人 , 闻 名 于 江 湖 , 江湖 上 的

9、人 只 要 听 到 他 的 名 字 都 格 外 醒 目 , 肃 然 起 敬 , 心 神 向 往 。 宋 江 多次命悬一线时都因为道出自己名字而化险为夷还结交更多的江湖义士。可见其人不简单宋江作为一个平凡之吏,却在江湖中声名显赫,获得江湖好汉的尊敬与爱戴。他能如此有魅力皆因其人格力量。对于领袖人物来说,在打拼事业的路途中,人格魅力远比智慧更重要,高尚的人格可以让其建功立业。这类人的才智不必很出众,武艺也不用很高超,因为跟随他的都会为他打点。就如三国时的刘备,刘备才智不算出众,但他却有个很忠诚的军师诸葛亮,他武艺不高超,却有两个为其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还有一大群为其卖命的忠臣。他统一天下的宏愿最终

10、未能实现,但他有着一群誓死为其效力的忠臣们也死而无憾了。同样的道理,他当初招贤纳士,重振旗鼓准备统一天下,最后也弄得一帮忠臣命丧沙场,那他岂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跟宋江一样“自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害了他人性命,那他应该也是个不义之人。也许有人会提出反驳,刘备是统一天下,而宋江是招安,是效命那个腐败不堪的朝廷,这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是的,毕竟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如果将他们两人互换,我想刘备也会做出宋江的举动,宋江也会像刘备那样,可能细节上有所不同,我们要知道,他们两人都是受着儒家思想教育成长的。宋江所处的乃宋徽宗统治的乱世,彼时奸人当道,贤人便难以有施展才能之机。宋江“自

11、幼曾攻经史”却未能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人到中年也只是郡城县的一名押司,一个小吏。他内心对朝廷充满了不满,因为自己的才能得不到赏识没能派上用处。但受儒家思想熏染的他对官府还是抱有幻想,对它仍是向往的。当他试图通过走仕宦之途来为国家出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朝中奸臣当道,压制贤才,他唯有“曲线救国”,走先造反而后效命朝廷之途实现理想。在浔阳楼上的一番醉酒感想便体现了其内心真实想法。他认为“我生在山东,长在郡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的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即使美名于江湖中,但宋江认为那只是“虚名”,不值得骄傲。再看看在第三十二回里他当初对武松说的那一番话“如得朝廷

12、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这则话乃劝说武松之词,也是他对自己的肺腑之言,是他内心的一个愿望,他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想得到一个“实名”,并非江湖“虚名”,可见他对朝廷始终是忠心耿耿的,虽说期间有做过“私放晁盖”、“上梁山”等看似不忠之举,但那也是无奈之举,是形势所逼。假如那时朝廷政治开明,我想宋江三十岁应该不只是个押司,而是个小有名气的官宦了,那更不会上梁山,走上“造反”之途。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又是“仁”。仁者,人也。仁即二人,古人认为,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

13、对任何一方下定义。而儒家思想正是遵循“仁”道,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宋江是在宣扬着“仁政”的儒家思想的氛围中长大,当然会耳濡目染,受到很大的影响。看他常把忠义挂在嘴边便是一个体现,在他被押往江州途中,多次被梁山好汉解救,邀其上山,可其念及父亲临行前的嘱言:不上梁山,不与江湖之士为伍,落得个不忠罪名,便好言拒绝,因为他不想做一个“不忠不孝”的人。以及当初一封家父去世的家书便骗得他连夜赶回家中,在收到家书时完全不考虑书信的真假也不考虑自己下山的危险,可谓愚孝之人。这也正是他的儒家文化人格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一个尊崇着儒家之道的人又怎会违反朝廷呢?他犯上乃不忠也,宋江是不会那样做的,他是想都不敢想

14、:李逵多次提到推翻当朝统治,让宋江称霸天下,宋江立刻呵斥他,不许他胡说。所以他并无推翻王朝之意。就算宋江接受招安,带着梁山好汉们一起造反,像童贯那样起义,但可能也会像他那样被镇压,那样不被朝廷认可,更不会青史留名,又或者就在梁山上安安稳稳地过着“倭寇”般的生活,那样就更不可能功成名就,名留青史,宋江能耐得住那份“平淡”吗?要知道他的儒家文化人格是不允许这样的状况发生的,他得在仕途上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论语有云:学而优则仕。宋江也秉承着这一套,为着他的为人世能更有价值。只是那时军阀乱战,奸人当道,昏君无能的乱世总在压制着他的雄心。怀才不遇,他恨,恨那样的乱世,想尽一份力去“拨乱”,抒不遇贤才之愤,

15、让天下太平。为着他的人生目标,他不得不耍一些手段,如使私放晁盖,让人替其顶罪,使阴谋逼人上山等,所谓君子也有小人的时候,为了实现更宏大的人生目标,他不得不为之。到头来,宋江归顺替朝廷镇压反兵却换来个饮毒酒而亡的下场,也替不喜其之人报了仇,也是个悲剧收场,亦是必然事件。那也控诉了彼时封建专制的黑暗统治,一个忠心爱国的人士居然被贱人迫害。不过宋江也可以说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皇上认可,得以青史留名,也死而无憾了。所以,宋江并非众人口中的“不忠不义”之人,乃环境使然。他的诸多行为中仍是体现着忠义的。只是他是个怀才不遇之贤人,他是有志于国家,有志于社会和百姓的人,只是当时的社会不允许他走正道去实现他的抱负,他唯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达到目的,他并没有像高俅那样耍阴招,而是利用自己的“仗义疏财”笼络人心,大家肯跟他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作用。当初招安,宋江也表明自愿原则,无强迫之意。既然选择了跟随他,众好汉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不能怪宋江。人生在世,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朝着它努力奋斗,那是好事,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我觉得宋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错,我们不能一味地谴责他,或许你是他也会那样做,我们不能忽略了他所处的环境。他的性格行为都与他所处的乱世以及他所接受的儒家文化有关。我们不能撇开这些而去评判他。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小小感想,多有纰漏之处,请大家见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