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净土文库31谈 谈 熟 溜 病 的 对 治智 圆 法 师 讲 述目 录熟溜病的病因 3熟溜病的过患 11一、熟溜病引生的魔障 11二、心态病的蔓延恶相 15对治熟溜病22结语 79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1谈谈熟溜病 1的对治智圆法师 讲述法会 2即将结束,很多人也快要下山回汉地了。念普贤行愿品是很多人的功课,而且每次上课的前后、修法的前后也都要修持,所以我把修法当中最容易犯、又最难以觉察的问题,在此做个提醒。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转的圆盘或圆筒上的螺纹中移动来放声的装置) ,它的机关并不紧,只是借一个余留的势力在出声,虽然唱片还在滑动,唱针也算稳,但是没有力量摩擦出一种
2、清晰的声音,只是飘浮滑过而已。同样,念诵时不能很紧凑地提起正念,只是借助自心少许的余势诵出来(由于所诵经文已经串习得很熟,念诵时稍微以忆念心所的余留势力,使得口头上1熟溜病:指念熟了就随口溜,内心不随文作意。2指 2014 年的普贤云供法会。2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不断地诵下去) ,其实根本没有缘取法义;由于内心没有一种随文入观的内涵,也就发不出一种有佛法内涵的声音;如是只在口头溜过,很难直接产生修法的利益。很多人的毛病是,对于一部经或者一种仪轨,不熟悉时倒还认真,念它也觉得欢喜;一旦念熟,马上出现一个问题 口里念着文句,心里打着妄想,两相掺杂。也就是,并非逐字逐句地在心中观想,而是念文句
3、的心,跟此起彼伏的妄念夹杂在一起。如果偶尔警觉、妄想中断,就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念什么或念到何处。这种人的特点是,因为从来不注重通过念诵发起对法义的观修,只是习惯性地顺口溜下去,所以每次必须从第一句开始念,一、二、三、四、五依循顺序倒还可以滑下去,但冷不丁从中间提一句出来,就不知道接着该念什么了。留声机的运行不也像机器那样很顺畅地往下滑,但从没真正用心念过一句吗?我们如果不用心,又比它超胜在哪里?比如对于当前讲授的普贤行愿品 ,多数人都能念得很熟。但如果我问供养偈是怎么说的?很多人可能摸摸后脑勺,两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3只眼睛瞪着,根本没办法回答。大概一定要从“所有十方世界中”开始,一句一句地往
4、下滑,一直滑到我问的句子为止,才能答得出来 竟形成了如此病相!这就是目前存在的非常普遍的状况,如果去调查,十个人里面估计有九个都是如此。现今的很大一部分人懈怠心重,刚开始因为不熟,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专注地看才念得下去,所以会认真一些。而一旦念熟了,就开始偷懒,懒得专注、懒得用心,只是随口往下溜,心里却一点痕迹都不留。那么是以什么原因出现如此病相呢?熟 溜 病 的 病 因有三种因:一、态度不认真。因为不是真正用心,所以念熟了以后,就成了口头敷衍,把这一段念下去就算完成任务,再也不肯专心致志地随文入观。由于不是真心念,所以也不会出效果。如果能在自己心里逐字逐句、反反复复地思维,必定会有效果。所谓的“
5、学佛如初,成佛有余”即是此义。然而我们往往没有检讨自己的心,即使看书也很少自觉、用心地去看。大多数人都是起初很听话,4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愿意用心看书、认真思考、如理如法地学习,但时间稍长就松懈下来,谁还肯去用心思维?多费脑细胞!结果每次看书,眼睛溜过去就完事大吉;最后变成:有感觉的地方我就看,没感觉的时候就不看。所谓有感觉,其实也不过是讲得比较有意思,或者很合自己的口味而已。 在念诵方面也是同样,逐渐就再也不肯专心致志、老老实实、一句一句地观想法义。如果让每个人写一份真心的检讨书,就会看到,很少人肯下真功夫,一千人中难有一两个人每次都尽心地随句观义。一般人好高鹜远,谈起来好像很了不起,
6、但真正落实到笃行上,连少许也做不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顺口滑下去的时候,好像都能背诵,但要问他其中一部分,比如普贤行愿品的利益有情愿是哪几句,他就说不出;再问,披精进甲愿是怎么说的?不知道。护持正法愿呢?还是不清楚。可以想见,每次都是顺口念下来,法义根本没入心。即使念了无数次,心相续也不见被熏习得有什么效果。相反,如果一年当中的几百遍,每一遍都认真地念修,那再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了。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5譬如一个世间人读完了政治书、读完了青少年修养 ,结果却是一问三不知,原因就是不感兴趣,至于书里面讲了些什么,他根本没往心里去。可是,对于自己非常喜欢的明星生日、血型、身高、体重、成长经历、出
7、道过程、经纪公司、代表作品,乃至明星所喜欢的食物、颜色、运动等等,都能记得相当清楚,说得头头是道。这是因为他追星的心很真实。或者,如果对政治学科本身就很感兴趣、有意乐,自然也会诚心地去研究,那么对这方面的事也会十分熟知。所以,一切在于自心。因此,我们不必要尽做表面功夫。如果仅是口里随便念过去,其实念多少遍也无济于事,不过是在数量上完成任务而已;如果对于行愿品的每一颂,并未意识到这是诸佛愿海,是普贤菩萨摩诃萨通过多生累劫修行所成就的不可思议大行,由此未曾发起一种极其尊重、殷重的心,不能对于经文的每一个字都视为如意宝或诚心想把它们都深深刻在自己的心版上,那就完全是随口溜过而已。不妨回想, 普贤行愿
8、品里到底讲了些什么?即使念过百遍千遍,如果自己对此一无所知,那么又真6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正在心上熏习过多少次普贤行愿?善根又增加了多深多厚?心不在焉、散散漫漫地随口溜过去,声音也是有气无力、软绵绵,完全走一种形式主义,那佛法又怎么可能在心中出现效果呢?如同很多现代人,小学时期就开始接受道德品质教育,但自心从未受到触动,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文字上,用来应付考试。生活当中连最起码的真诚、正直、孝顺父母、勤劳俭朴,以及基本的文明礼貌都没有。与此类似,如果我们每天有口无心地念很多经文,表面上学很多教法,也未必对内心有多大影响,或起到多大改变自心的作用。乃至念了很多年,可能连一点善心都培养不出来。不
9、仅没有好的作用,而且还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成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就像有些人坐禅,起初出现昏沉不注意调整,结果后来不坐还好,一打坐就开始打嗑睡,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禅病。同样,每次念诵如果不调整好自心,而放任它随意打妄想,或者不去随文入观等等,那么不久就会出现相关的病相,例如一念诵就开始妄想纷飞,难以停下,或者看到熟悉的经文,自心就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丝毫也不经过思维,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7无法随文观义等,有很大的后患。以上都是由于未端正态度所引起的不如法念诵。第二、心不清净。身体虽然端坐念经,但内心仍然攀缘诸多世间俗务,或者贪著名利恭敬等,缺乏出离意乐的缘故,不能如法地念诵。如果不是一心为法或全心全意
10、希求佛法,那么,内心必定倾向于世间的各种名誉、恭敬、地位、钱财等,这些才真正是心底深处所追求的。深重的贪著现世之心使自己难以安心修法。一旦出现相关的境缘,立即会现起贪执心、竞争心等等;得不到的时候心不满足,也会有很多妄想,或者一直思量着怎么夺过来。由于重心是在希求世间法,所以每当遇到有关的人、事、物,心马上就专注过去了 原来念普贤行愿是假,心想世间才是真。也就是说,为了完成任务,还是要坐下来念,心里却一直想着张家长李家短,今天要吃什么,一会儿去买个什么东西,中午要跟哪个人见面,晚上看什么电视剧自心完全缘着世间法转,一直攀缘世间的事物而妄想纷飞,自然就无法专注念经。8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而
11、且,以各种烦恼心的综合作用自然导致口头熟溜。作为凡夫,内在如同有一个烦恼的马蜂窝,时不时就会有很多黄蜂骚动起来。更糟糕的是,在糊里糊涂当中,被烦恼一直控制心态、行为,却还以为是最得力的亲友在帮忙做事,而不起任何警惕、觉察。结果经常是表面上好像在修法、念经,实际上在强大的烦恼支配下,根本无法相应佛法,根本做不到如法修行。也就是说,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心始终都被狡猾的烦恼控制着,念诵期间也不断地现起各种烦恼妄想。在这种状况下,每次翻开书就从头到尾稀里糊涂地念,内心根本没意识到究竟念了什么,口里却能以惯性照样溜下去。可见,缺少出离心就难以修道。每当遇到什么俗事,心立即就贴上去了;平常也是口里念着佛经,心
12、里想着柴米油盐、名利受用等,哪里还会观修愿海的内容?哪里还能念念生起大善心,或作意尽虚空、遍法界的广大礼敬、供养呢?因为,任何法行都是以心的专注才能成办,心一旦分散,就无法与法义相合。之后更是逐渐习惯马虎了事,口头溜过去就算数。第三、对自己没有要求,或不希求未来的果德,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9只是完成眼前的任务而已。这种状况一方面源于对因果律的愚昧,另一方面也跟懈怠的习气有关。由于并未希求果德,所以根本不会珍惜当下,也就任由放逸、熟溜的毛病不断地滋生蔓延。我们当然不必要在耕耘之外去非份地妄求,但此耕耘的本身必须是认认真真地实做实修才行。只要当下认真做了,自然就能得果。否则,指望不上将来会有什么收获
13、。另外,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份诚心,对于善法功德还有欢喜、希求心。但时间长久,就懒得让心缘着经文作意、希求,或调动起善心等等。譬如有些世间人,做小学生的时候还会依老师的教导去认真做题、办事;到了四十多岁,似乎成了谁也使唤不动的老油条,都是随着自己的习气在做事。因此,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修行的年头多,应该进步很大。其实,如果一直不肯用心,即使口头上念了很多,也未必有什么进步。甚至学佛几十年,后来变成了只是混日子而已。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应当反省内心的真实状况是不是越来越糟糕了?单单从口头上念过去,当然很轻松。然而修行人正是要克服惰性,所以每次都应当竭尽诚心、专心致10 净土文
14、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志地随文入观,这就非常不容易了。毕竟我们不习惯如是用心,这需要起初就用善法控制住自己的心,强制性地把自心引入到如理发愿的正道当中。可惜很多人都不肯踏踏实实地如是实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内在的我执习气很重,而且无始以来串习成的恶劣根性太强。如果一旦需要克制恶劣习性,改造自心,如理如法地调整心态,就感到很受约束。现代大多数人都崇尚“自由主义” ,所谓“自由” ,无非是随自己的劣根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任由懈怠、散乱等烦恼增长而不加对治。于是,轻松地随便念念,不去费力地在心中作意、运转,而且面子上也说得过去 我今天念了多少多少,在自己和别人面前表现出一副精进修行的样子。相比之下,真
15、正肯用心的人为数不多。每一次念诵都能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运心作观,万一心不够专注,或者作意未到位,就重念一遍,这种老实修行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事实上,如果真想修行,就必须有这种诚心。也就是说,其实,做钝功夫便是捷径。我们可以观察到,凡是没有在自心上认真做基本功的人,一般都不会有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11什么成就。不必说佛法上的事,即使世间俗语也有“练武不练功,老来一场空”的说法。意为:不肯苦练基本功,尽是炫弄一些花拳绣腿,看上去有模有样,其实一点用场也派不上。相反,肯练基本功、老老实实在心上用功的人,只要坚持下去就必定熟能生巧,自然会获得成就。例如影尘回忆录里那位“晒蜡”的法师,虽然天生愚笨,但由于
16、肯下苦功,把楞严经和法华经以及两本注疏背得滚瓜烂熟。通过多年专精深入,终于大开智慧,学教与修行都获得了成功。如今大多数人不肯如法如理地用功,不愿在当下一念上练心,结果全都落空了。想来很是可怕,长期的发展竟得到如此结局。即使像唱歌一样,念诵的声音极其好听,但内心根本没有缘法义作观,没有真诚地从自己心里祈愿,又能有多大效果呢?直到如今,很多人还未认识到这一病相,他自认为每天都念得很好,哪里有什么毛病?岂不知三年五载过去了,结果只落得每次翻开书,都是有口无心地溜下去。看上去好像每个字都念了,但实际上,心里没留下任何法的内涵。每次都以一种敷衍了事、完成12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任务的心态,做做表面
17、文章,散散乱乱地念过去,或者一直处在盲目的状态,必定难以发生念诵的实效以及日新月异的进步。熟 溜 病 的 过 患熟溜病会引生五种魔障 天魔、蕴魔、死魔、烦恼魔和中断魔,并表现出心态病的蔓延恶相。一、熟溜病引生的魔障熟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它一直不断地潜滋暗长,如果放任这种坏习气发展,必定会出生很多负面效果。首先是助成天魔。如上所述,如果我们每天都是在熟溜里混,日积月累下来,就会觉得自己资格很老,有很高的地位,仗着学佛时间长、念诵数量多等等,就很可能生起高慢心,时时以自己为大,这就叫天魔。即使并没有多少修行的功德,但往往没有自知之明,再加上我慢心作祟,就会很高慢,不肯承认错误,常常觉得自己很伟大,
18、哪里会有什么问题?没有用真诚心来修道的人,日子长了就自然会觉得,我修了这么久,有如何如何的资格或资历,于是总卖老资格,其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13实只是一种保护自我脸面的高慢心在起作用。也就是说,由于不愿承认短处,便以矫饰、伪装的心态,往往卖老资格,此即是着了天魔。这种病情一旦加深,不但内心会变得像生牛皮一样坚硬,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导,而且无法虚心改过,反而一再护短,导致延误自己一生的修行。第二、造成蕴魔,主要是指行蕴。这是从较细的方面而言。意为:如果我们随随便便放任各种不良的心态生起,包括散乱、放逸、不正知、虚夸、伪装等,一旦它们串习坚固,就会养成各种各样颠倒、混乱的心病,这些心理活动就叫蕴魔。越
19、是放任错误的习性不加纠正,各种蕴魔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之后心魔在心的王国里掌握主权,倒行逆施,结果导致无论念什么,都只是口头上溜,根本不入于心,而且还会大开妄想之门。或者无论学什么,都只是表面上比划两下,根本不能善始善终地如法完成。由此可知内层的涵义:“熟”是指各种烦恼心所已经串习得非常纯熟,一遇到相关的境缘就开始现行;“溜”就是根本不让心住在法上。如同软弱的帝王即使想做一些利益民众之事,但由于奸臣的胁持,很快就转成颠倒的方向和14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效果;同样,我们如果没有用正念、正知、不放逸来把关,却放任各种烦恼、妄想不断活动,长此以往,岂能不着蕴魔?可见任何心理、行为上的习惯只要没
20、把握好,就会从中出现无量的过患。而一般人对自己心上的事似乎非常无知,对缘起的规律也非常愚昧,不懂得辨别、把握自心。我们如今既然了知过患,就要对于善、恶各方面的心态辨认清楚,之后对于一切烦恼心所毫不留情地断除。否则,如是不断放任烦恼现行,一旦养成习气,就成了伤害自己最大的怨敌。并不是念了经就决定得到无量功德,而是要有如法的念诵;不如法的念诵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日积月累,会变得根深蒂固,到习气病深入意识内层时,就很难治疗或改正。很多人虽然幸入佛门、幸遇佛法,但从小到大的几十年里养成的恶劣习气非常严重,看上去好似正在听闻、念诵佛法,但内心世界的事只有自己知道,往往是散漫、自由、放任、我行我素,贪、嗔
21、、痴、慢任意恣行。现在关键不是有口无心地念经,而是改正习惯更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15难。我们每个人可以衡量一下自己,在过去的三十或四十年里,都养成了何种习性?趣入佛门对自己而言是否只如同换了一个包装,里面的习性却依然如故?如果世间习气一直是换汤不换药地继续保留,佛法内涵和佛学修为却少之又少,偶尔有一点也是稀薄得可怜,又怎么可能凭颠倒、不如法的心态与行为来获得成就呢?第三、会成为死魔。也就是照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会使得修法毫无生机。如今很多人做任何事都蛮不在乎、无所谓,是一种自由放任、随便玩玩的态度,其实就是在给烦恼大开门户,于此不断地生起贪、嗔、痴、散乱、懈怠、放逸等各种烦恼,使烦恼病不断地加深,
22、发展到病入膏肓的程度,甚至会导致法身慧命的休克。导致既不可能发起善心,更谈不上以佛法滋润善根。内在死气沉沉,无法发动任何修法,很可能会成这样。第四、会出现烦恼魔。要知道,只要没有用正念、正知、不放逸三个善心所,非常严密地去把握自心,就等于根本没有防护、控制的力量。如此一来,妄想就会不断地发展,以妄想又会直接引动烦恼,于是就16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出现了烦恼魔。第五,看起来好像很用功,但只是做个假样子,其实心已经离开了法,散乱于外境上或在各种妄想里打转,这叫出现了中断魔。修法达到绵密,乃至念念都和法相应,才称为相续。如果任由中断魔发展下去,则危害极深。乃至未能有力地对治这种毛病之前,修行就
23、不会有进步。很多人的这些毛病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深入到意识深层,及时修正对于他们而言就显得尤为急迫。二、心态病的蔓延恶相熟溜病有很大的蔓延性,也就是心态在行为上所表现的等流性或者习惯性。如果养成了贤良品德和如法的性格,那会使自己无论做任何事、修任何法都如理如法、善始善终。这就是良好的品质,或称为根器,会使我们无论在世间还是出世间法上都能做得很好。例如秉性认真的人,一定是做人做事都认真,有责任心、上进心,做任何事都做得很好。又如有自觉性的人也是时时用正念、正知、不放逸(这三种心所非常关键,无论修任何法不可或缺)来管理自己的行为。如果具有与这三种心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17所相反的心态,就决定是恶劣的
24、品性,并同样有传染性、蔓延性 无论做任何事,只不过烦恼转换一下工作类型,其实都离不开恶劣状态,都是照样愚弄自己而已。以上三个心所中,第一念心所即能清楚地记忆所缘而不忘记;随后的操作中要有正知心所来监控,以它能够知道身口意的状况;第三不放逸心所就是守护自己的心,不放逸在其他不如法的行为当中,也就是专注善法并及时调整负面状态。善加运用这三个心所,就完全能够管制住自己的心,使任何事情都能有条有理、如法如理地完成,这就是人的品质。无论是读一部经、学一部法,或是思维一个问题、完成一件任务,都会善始善终地完成。法王上师在教授取舍之道中以四句要诀作总结:“总之行道随作何,念与正知谨制心,常为自心之善师,一切
25、所作当具义” ,无论何时何地、行持任何行为,都要以此三种善心来调控自心、做自己的老师,一切所作都要让它具有实义,不做表面的虚伪之事,或者与道相违之事。也就是说,如果具有此三种心所,无论听法、读诵、思维、修法等,做任何一件事,下18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至洗碗、扫地,都是认认真真、有调不紊地完成,都是用全分的心来把每件事做好。因为这是一以贯之的行为原则,即使只扫片地也不可以马虎了事,一点一滴都不能轻率、浮躁,以免有损自己的品德。心意、行为的发起必定有作用,心若不正就是在败坏自己。如今很多人从小就养成了坏习性,到佛门中仍然是以烦恼惯性起作用,结果导致闻法不能完成,思维不能完成,修法不能完成。而
26、且依赖性很强,经常都是伸手索取,由此障碍主动力的发挥,缺少了担当与承当,也就没有心力做好任何佛法上的事业。修法方面,很大一部分只是虚夸,其实根本都不曾踏踏实实修过,这都是因为内在的品德或善根不过关。过去一再地放任烦恼心所肆意活动,已经串习到了坚固的程度,当然此时它就时时起作用,还自以为多么有个性、尊严,其实全是颠倒、愚痴地把烦恼当作自我。比如说,一个人好吃懒做,入于佛门后照样好吃懒做;他过去怕吃苦,喜欢找捷径、找窍门,到了佛门还是这副德性;过去依赖性很强,入了佛门同样会犯这个毛病;过去吊儿郎当、马虎了事,毫不认真,后来学佛法也是表面应付一下。一个人的习性,容易传染到方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19方面
27、面。所要提醒的,即是此心理的共性;以佛法而言,这叫心理上的共相。从发展规律上讲,这叫等流。也就是说,心上的习性是一切行为的所依。习性深深扎根,称为根性。无论遇到什么,总按自己以往的性格去对待,也就决定了结果如何。所谓根器,就是看心上的品性如何。品性卓越的人修任何法都容易成就和圆满,因此首先应该把心调整好。所谓 “人成即佛成”,也即是此理。心作为极端重要的基础,如果被重视培养,就会让人一生受用不尽,无论在何处做何事,都会对自己有所助益。例如很多有成就的人都会感恩自己的母亲或老师,因为依靠早期教育为自己打下基础,养成了很好的品德,得以终生受益;反之,起初被养成坏习性,到了想要修道时,也会成为很大的
28、障碍,乃至未突破前都不可能进步。再看这熟溜的毛病,如果传染到念佛念咒上也是同样。坐在念经的行列却心不在焉,如果念长咒,念一遍就掐了六七个珠子;如果是短咒或者念佛,念一句就掐了三四个珠子。为什么会乱掐呢?就是常常没有正念,自心毫无控制,养成了习惯后,手也随便胡20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乱掐动。而且由此不可能念得句句清楚,又怎么能产生修法的力量?怎么会有法益呢?首先心就没有专注,而念佛念咒都要求净念相继,这是最关键的地方。传染到思维法义上也同样,反正没人管(读书时是被老师强迫,每天都要交作业,以及以一个好名的贪心驱使自己努力考高分。现在自由了) ,也就了不在意、含含糊糊地混过。有时一阵激动,想
29、好好思维一下,没想到一坐下来就妄念乱飞。要克服散乱和惰性,毕竟是件苦事,不如什么都不想、玩一玩更舒服,所以又放弃思维。却不肯再再地把心调整后,对一处处法义认真做思维。如此又怎么能做到真正融会贯通呢?连思维都没有,又怎么会思维透彻呢?毕竟我们要走的是一条很长的路,内心很有秩序、能够管制或对治习性,然后有条不紊地思维,才可能有个结果。如上所述,由不良心理习惯障碍修行,也就是种种烦恼心一旦串习坚固,就会施展出混乱、散漫、无秩序的力量,导致内在的善心被深深地障蔽,从而无法相应或修法成功,障碍了应有的进步。比如,它会障碍生起直心、诚心和深心。因为一旦处于不良心态中,这三种心就决定发不起来;相反,只要内在
30、生起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21了直心、至诚心和深心,那么熟溜的毛病马上会被控制住。此中正与反不可能并存。由此我们应该注意:时时都要把内在的善心启发出来,修任何法也都要以真诚心来修,念念从真实的心里发出来,而不是表面应付。不良的状态一旦串习坚固,就会成为很难治疗的病,它会在内心不断地起作用。甚至每次坐下来,每次做些什么,都是这些心态在起作用。这种病潜伏在意识深层,在内心深处扎了根,而且时时都会控制自己的一切行动。作为至诚心的盗贼,只要它存在,至诚心就发不起来,也不会生起任何修法的证量和成就。这是非常微细的慢性病,很难觉察。其实在很多人的心里,它已经串习、蔓延过百千次了。对此抓紧机会,时时修改,才可能
31、有所转变。犹如一节藕很容易就折断了,但是藕断丝连,丝才更难脱开;又像大痛容易止住,但细痒却很难禁止,它入于皮里膜外,时时发作;又好比大盗容易剿灭,而家贼则很难防范。熟溜病潜藏在心里,甚至导致主人把它当成自家人看待,却没警觉到是贼。别人批评两句,我们还会为自22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己维护、辩护,其实只是在维护烦恼而已。如果有人批评说:“你吊儿郎当的,怎么这么不认真?”这时可能马上就发脾气,以为是在嘲骂我、在侮辱我的尊严。其实骂的是心里放逸、散乱等烦恼,又何必执它们为自方呢?只有快刀斩乱麻般地狠狠对治烦恼,才会开始恢复至诚心、殷重心、深心等的善心状态。而这些善心恰恰是修法最关键的因素,缺少了
32、这些内涵,修法当然不见效果。如果我们忽视、放任烦恼,一辈子都只会被它损害。无论做什么事情,烦恼都试图出来捣乱。如果能够努力对治掉,就会百废俱兴,做什么都将出现新气象,样样都能得到应有的成果。如此一来,念一句是一句,念念都有修法的利益。不一定要等三十年以后才见效果,而是修十分钟就有十分钟的效果,修二十分钟就有二十分钟的效果,修一小时就有一小时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如何对治。修行能否成就,就是以此作为标准来判断的。通过上文可以了知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的病相、病因以及所引生的过患。既然如此,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23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怎样才能对治熟溜病以及在自心上真正发起大愿呢?
33、对 治 熟 溜 病如同上文的譬喻所说,世间人对某种事物很感兴趣时,会刻意记住,并能说出它的内涵,就是因为熏染很深,在心上发生的影响、变化很大;同样,对于普贤行愿品 ,只有深度的熏习,才能真正影响到自心,使自己逐渐与过去不同,并真正开始结合普贤行愿而观修。“熏习” ,此处指通过念诵,把它印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犹如炒菜时的油烟熏在墙壁上,日积月累,使墙壁也变得越来越黑。真正熏习普贤行愿,最重要的前提是具有胜解信。行愿品长行里讲到“深信心” ,偈颂末尾也同样指出了这一关键:“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生菩提心渴仰” 。在胜解信的基础上持诵文句,胜过极广大的财布施,且能远离恶趣、恶友,迅速
34、灭尽五无间罪,诸魔无法作障,以及迅速见到阿弥陀佛、成就普贤行真正出生诸多不可思议的利益。那么,我们对于行愿品有没有生起胜解信?24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有没有起真实意乐?是不是真的非常尊重?是否真正认识到诚心念此普贤行愿品 ,就是在随学普贤菩萨的行愿?是不是真正有欢喜心、希求心,想要把每个字都印在心里?一旦具有,就说明已经生起了对治。从那时起就不会再随口溜了,而是每一次念诵都非常珍惜,非常殷重,甚至发现自己打妄想把哪几句溜下去了,没在心里印过,还会回过头来再念一遍。对治分六:一、生庆幸心;二、生念恩心;三、生闲缓心;四、生难得心;五、生希求心;六、生反省心。首先要生庆幸心。应当思维:我有幸
35、得到人身,又远离了各种邪业,身体没有大病,又遇到明师,听闻了正法。犹如从空中撒下的沙子偶尔穿过针孔那样,我竟然遇到了修法的全部因缘,就要珍重地努力修证,怎么能放任这个熟溜的大毛病而让一生徒然虚度呢?如是反复思维:人身难得,遇到善知识听闻正法难得,集聚修法的因缘更是难上加难。现在,无量劫来难遇的这些因缘全部齐备,就像饿了一百年的人,终于吃上一顿饱饭那样,我一定要把握修行的机会,否则就太可惜了!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随随便便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25空过!现在能够观修普贤行愿品 ,能够缘于如此不可思议的普贤愿王而发起善心,是特别稀有的因缘。我既然已经遇到这一大法,有机会念诵普贤菩萨的大愿王、把它念念熏
36、习在自己心上,是多么值得庆幸!所以,我不能再随顺熟溜的习气荒废一生了。如果仍旧随口溜下去、不依经文用心起愿,让每一遍普贤行愿都空过,那我还是个人吗?如是数数策励自心。或者劝诫自己:我现在可以安安静静、不受干扰地修行,又没有病痛等障碍,能安下心来,在自己的房间里,或者跟大众一起熏修,这种因缘多么难得!为什么还要放任自己熟溜的习气而不改正呢?以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观修最殊胜的普贤行愿、能调动善根作为将来成就普贤行海的因缘,应当倍加珍惜,应当把字字句句都深深刻在心上。如果错过了当前的因缘,落到无暇当中,例如变成旁生,或被囚禁于牢狱,或者罹患癌症而疼痛难忍,那时候连念一个字也不可能,哪里有机会念整部普贤
37、行愿品并安安静静地缘于愿文作意和祈愿呢?再思维:我们没有遇到普贤行愿品之前,所26 净土文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接触的大多是世间文化知识。那些世俗法,只会在自己心里熏入不清净的种子,不断地坚固各种自私、下劣的想法和欲望,由此在未来现起更多世俗的心态和行为。最好的也不过是人天善法,但它与修学普贤行愿品有着天壤之别。如今我们遇到熏习无上大愿王的殊胜因缘,而且每一愿都是普贤行海的因,是无上佛果的因,这该有多么难得!用心祈愿一遍,即是祈愿成就一切普贤行海、祈愿趣入无上佛道。只要诚心地随文观义,继而起愿,一定当即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在心地上种下最圆满的善种子。如果自己具有渴求普贤行愿之心,并一次又一次地祈愿时,就是逐渐入于此缘起中,真正成为“善得胜寿命,善来人中生” 。因为自心每天都在普贤行愿里度过,每天都朝着成佛的方向行进,这就是真正用好了暇满人身,使之具有大义。所以,无论是早上的发愿,还是晚上的总回向,每天一定要尽力依照普贤行愿品祈愿。行为随意乐而转,每天的意乐、行为则主要由愿望支配。如果每天从一早开始,就缘着普贤行愿作意,提醒自己在一天当中不再迷失,不随顺恶习气、不造恶业,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