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

类型环境学--请你谈谈中国需要应对na些方面的全球环境问题?.doc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5352750
  • 上传时间:2019-02-22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5.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环境学--请你谈谈中国需要应对na些方面的全球环境问题?.doc
    资源描述:

    1、请你谈谈中国需要应对哪些方面的全球环境问题?答:目前,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分别是: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的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我国在地大物博的同时,也曾在改革前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换取经济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具体如下:1. 气候变暖。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到 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 10 到 25 厘米。从我国看,总体上我国的变暖趋势冬季将强于夏季;在北方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

    2、量将会增加,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洪水爆发频率会更高;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也将更为频繁;春季和初夏许多地区干旱加剧,干热风频繁,土壤蒸发量上升。由于海平面上升,上海、广州等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面临咸潮破坏,甚至淹没之灾。2. 臭氧层破坏。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使得皮肤癌患者增加。另外,臭氧的破坏很多有害物质都能直接穿越大气进入地球,地球的人接受这些物质增加了疾病的发病率。3. 生物多样性减少。根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现实,超过十分之一即 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 1520即 400500 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是对濒危物种的调查仍不全面,更多的生物减

    3、少未列入统计。4. 酸雨的蔓延。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较高的煤而成的,多为硫酸雨,少硝酸雨。我国三大酸雨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此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经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最强的污染区。华东沿海酸雨区,他的强度相对较小。我国酸雨正呈蔓延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打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是世界罕见的。5. 森林锐减。在今天的地球上,森林正以平均每年 4000 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6. 土地荒漠化。我国干旱区地域辽

    4、阔,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分别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荒漠化等 4 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日益加重的土地荒漠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吞噬人们的生存空间。7.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 30-70 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 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 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8. 水体污染。中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

    5、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我国 2/3 的河流和 1000 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9. 海洋污染。我国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10. 固体废弃物污染。中国人口世界之最,单是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就足以引起污染,加之这些垃圾并没有分类填埋方式不恰当更是给环境增加了负担。除了生活垃圾以为,工业发达的地区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所谓的工业“三废”之一的固体废弃物。这些都给中国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综上,从我国的环境看来,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都不能忽视,并且应该引起广泛重视,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牺牲了环境换取经济,现在应该是我们取得重视的时候了,十大全球环境问题,在我国的情况每一个都不容乐观。在经济的发展中,只有兼顾环境才能在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环境学--请你谈谈中国需要应对na些方面的全球环境问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53527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