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与造型我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严谨而精巧,基本上就是木构架结构体系。这种结构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完善,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系统。与西方古典建筑的石砌结构体系相比较,自有其独特的 构造原理与外观造型。,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一)基本结构 中国古代木构架共有三种不同形式: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式。,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1.抬梁式抬梁式也称“叠梁式”。这种木构架大体说来是先在地面上筑一个土台,台上安装石础,立木柱,再在柱上架梁。梁与梁之间用“枋”连接组成“间”,在梁上再架檩,檩上架椽,这样层层叠置,最后是用椽来承托屋顶,“
2、骨架”就这样形成了。,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抬梁式,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2.穿斗式“穿斗式”没有梁,它把柱子布置得比较密,柱间直接用枋联系。,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穿斗式,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3.井干式井干式的应用范围不广,它采用木头围成矩形木框,层层叠置,形成木头承重的墙体,这样消耗木材较大,主要用在盛产林木的林区。,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谈到我国木构架建筑的基本特点,必须要涉及的就是“斗栱”。,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包括其方法、取材、形制、用料等问题,主要是依照当时所使用的“法式
3、”、 “做法”及“定制”等来决定的。其中被官方认定并颁布的有宋代的营造法式、明代的营造飞式、清代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等,而民间个别工匠按个人经验总结成书的有木经等。,1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周礼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一本有关建筑技术的记载和规定,它说明中国古建筑的建造倾向于建立统一的规定和制式。而且在以后的各种形制中,这种规定越来越详尽,方法也越来越灵活。 比如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标准以及“模数制”,其中“以材为祖”。到了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将“材”的标准改为了“斗口”,这种“标准”的范围就更为扩大,内容也更为细致严谨。,1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以我国古代建
4、筑坡屋顶的结构为例,由于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坡屋顶形式,其基本结构的做法就比较关键了。“举架”就是屋顶坡面曲线的做法(宋称“举折”),这种曲线是由于梁的不断加高、檩子的不断上升而形成的。在清式建筑木构架的做法中,檩子之间的水平距离基本都相同,各举架的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定,一般视建筑物的进深和屋面材料而定,如五檩举架为五举、七举,七檩举架为七举、九举等等。,1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古建筑坡屋顶七檀举架示意图,1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古建筑木构架示意图,1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歇山建筑山面的基本构造趴梁法,1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山西大同华严寺
5、薄伽教藏殿天宫楼阁,1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由此看来,我国古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技术的“标准化”、“模数化”倾向,与几千年后西方现代建筑的倡导者勒柯布西埃所提倡的“工业时代的建筑应该标准化和模数化”观念,倒有很大的不谋而合之处。,1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二)基本外形一般说来,我国这种木构架建筑的体形基本分为三大部分,即屋顶、屋身(柱墙)、台基。所以看一般宫殿的外观,通常是在巍峨的屋顶下,红色的墙面承座在层叠高大的台基上。,1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孔庙大成殿,1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从屋顶的形式上看,虽然都是坡顶,但变化十分丰富。 为了解
6、决排雨水和屋内采光的矛盾,汉代的能工巧匠发明了“飞檐”,也就是使檐口向上稍翘,这样即满足了实际需要,又产生了轻盈的飞跃的艺术效果。,2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我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屋顶的平面也不是直线的长方形,而是四角向外延伸出的曲线形,叫做“出翘”。 古建筑屋顶的曲线不只在翼角和飞檐部分,其实在整个屋面上都呈曲线状,这种曲线的形成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举架”在起作用。,2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山西东岳庙,2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历代举架的高度都有所不同,在宋、辽以前,建筑屋顶的坡度一般都比后代低缓,
7、自金以后逐渐加陡,到明清尤甚。屋顶坡度的陡缓变化是我国历代建筑演变的一大特征。 现将中国古建筑的几种基本构造形式介绍如下:,2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的几种基本构造形式有:,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2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1、庑殿。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的皇家建筑,并且有“单檐”(一层屋檐)和“重檐”之分。,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2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2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2、歇山。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建筑形式。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
8、起,玲珑精巧,它既有庑殿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无论是皇家宫殿、王公府邸、城垣鹊楼、寺庙园林及商埠店铺等各类建筑,很多都采用歇山这种建筑形式。 从外部形式来看,歇山建筑是庑殿(或四角攒尖)建筑与悬山建筑的有机结合,仿佛是一座悬山屋顶歇栖在庑殿建筑上。,2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2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3、悬山。悬山建筑的屋面仅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也称挑山式建筑。一般多用于民居,有正脊和垂脊,两面坡。,悬山的构架形式,特点:就是屋檐一直延伸到山墙以外,用来保护山墙。,2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4、硬山。硬山建筑的屋
9、面也是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且檀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也多用于民居,在我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应用广泛。它的形式与悬山差不多,只是屋檐不悬出山墙罢了。,硬山建筑剖面,硬山的几种檩架分配形式,3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5、攒尖。攒尖建筑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它的形式很丰富,既有单檐、重檐之分,还有圆形、方形、三角、五角、六角、八角等形式。古典园林中各种不同形式的亭子,多属于攒尖建筑。,园林中的亭子多为攒尖顶,3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3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三、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中国古建筑群,或者说中国古代城市是一个崇尚自然的系统。
10、但是出于对礼教的敬重,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与园林的空间布局截然不同,甚至说完全相反。建筑组群讲究的是严整的中轴对称、肃然的气氛;而园林则多采用自由曲线,讲究意趣。更为难得的是,古人竟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空间团体”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布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3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一)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首先,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物; 其次,再以单座建筑物组织成庭院; 最后,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空间组群。,3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布局大都采用中轴对称的
11、方式,即沿纵轴线(又可称为前后轴线)或横轴线进行设计。这种布局大概与中国古代的“折衷”思想与“不偏不倚”的观念有关。,中轴线在建筑布局中的应用,3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一般建筑组群的布局分为两种: 1、在纵轴线上先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的两侧按横轴线安放两座形体较小的次要建筑对峙,构成“门”形的三合院,如明代建造的北京天坛等一类的坛庙建筑。或者在主要建筑的对面再建一座次要建筑,构成封闭性较强的四合院。 2、在纵轴线上建主要建筑,在其对面放次要建筑,而在院子的两侧不再建房,用回形廓将前后两屋联系起来,因而称为“廊院”。,3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建筑布局
12、,3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山西祁县乔家大院,3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于皇室宫殿来说,一个庭院组群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这样就出现了沿纵轴扩展或沿横轴扩展及两个方向扩展的、更为庞大、复杂的建筑组群。但同时,这种规模庞大的建筑组群自然带来交通不方便和防火困难等问题,因此又在其中设计了若干夹道或小广场,便于人们疏散或避难。这种建筑组群布局中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北京的明、清故宫紫禁城,堪称我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群的典范。,3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清代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 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故宫建筑的轴线和北京全城轴线重合为一体,体现了帝王宫的至尊地位。在轴
13、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部分,采取严格的对称手法,并向两侧发展,形成次要轴线。使各组建筑串接在同一轴线上,形成主次分明、统一而有变化的整体。 2、院落的运用与空间变化。以建筑围绕成院落,并以此为单元,若干院落组成一建筑群。各个院落的空间尺度加以变化和对比,以产生不同气氛,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又一特色。,4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4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清代北京城平面图,4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故宫总体布局,4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故宫乾隆花园平面布局,4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二)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可谓
14、独领风骚。它既有别于西方传统园林,又独立于东方其它国家的园林风格。其变化非异域文化的人能够理解。,4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 1、师法自然而又独具匠心的造园手段 2、“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艺术构思 3、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江苏无锡寄畅园,4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种绘画”。它用泉池、花木、竹石、峰峦、涧谷、亭阁、曲径、桥梁等组成实物环境来再现自然美。这当中又通过对意境的强调而达到诗、文、画、园几种文化艺术的相互交融,从而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含蓄”。园林中
15、的道路,具有封闭景色、扩大空间、转换视点之用。 强调自然景物在园林规范中的重要性。,4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在古代,园林最初级的形式是统治阶级以狩猎和欣赏植物为目的,将某块自然景观好的、有山有水的地方据为己有而圈定的“苑囿”。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曾在渭水之南建造的上林苑,就是苑圃式园林。 早期“苑囿”实际上就是当今的动植物园,只不过不向公众开放罢了。,4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清漪(今颐和园)平面布局,4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到了三国、两晋以后,统治阶级开始在园子中挖池堆山,收集珍禽怪兽、奇花异草,对自然界的真山真水进行模仿。当时庞大的运输花木石头的
16、工程,被称为“花石纲”。这座皇家园林“楼台殿阁不可胜数,堆土叠石筑成千岩万壑,”其结构布局之精妙,一时被称为绝胜。,5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最为兴盛和完善的时期,也是皇家园林登峰造极的时期。当时封建末期的统治阶层主张修心养性的遁世思想,其中不少贵族、文人不仅吟诗赋画去影响园林的建设,有的还亲自参与到造园设计当中去。比如康熙和乾隆就被认作是世界上几个最大的园林建设的创意者。,5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由于空间的限制,当时的园林不再有足够的地方放置类似于真山真水的景物,于是就出现了园林的抽象化、微型化,造园的技巧也就有了新的突破及发展,如造景、
17、借景、摄景等手法的运用。比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许多景致。,5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普陀宗乘庙的空间布局,5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在北京西郊,有京都著名的三山五园,即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和畅春园以及圆明园。再加上附近的蔚秀园、朗润园、勺园(以上三园在今北京大学内)、熙春园、近春园(以上二园在今清华大学内)等,方圆几十里,园园相通、楼阁相望,成为历史上空前的宫廷园林区 。,5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圆明园的特点: 1、平地造园,并以水为主。 2、园中造园,融南北园林风格于一炉。 3、园中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极富变化。,北京圆明园中的欧式建筑,5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颐和园全貌,5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除各种中国古典建筑形式外,乾隆时期还在长春园的北部集中建造了一批西洋形式的石头建筑,被称为“巴洛克”式样,成为中国园林中独一无二的景致。 另外,在现存的传统园林中,寺观园林的数量远远多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