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美学(第2章1-3节))课件.ppt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535158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美学(第2章1-3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建筑美学(第2章1-3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建筑美学(第2章1-3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建筑美学(第2章1-3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建筑美学(第2章1-3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节 伊斯兰建筑的美,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占领了叙利亚、两河流域、中亚、埃及和北非。在这个广大的幅员内,居民普遍皈依了伊斯兰教。 1、早期的清真寺 阿拉伯人本来是游牧民族,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他们向外扩张时,先占领了叙利亚,第一个王朝首都建在大马士革,因此,他们就用当地的基督教堂做清真寺,它们是巴西利亚式的(长方形十字)。 清真寺的型制,基督教堂的圣坛在东端,而伊斯兰教仪式要求礼拜时面向位于南方的圣地麦加。因此,现成的巴西利卡就被横向使用。长期沿袭,成了定制,以致后来新建的清真寺都采用横向的巴西利卡的型制。 早期,最大的清真寺是大马士革的大清真寺,围墙东西385米,南北305米。清真寺在院子

2、正中,东西长157.5米,南北100米,四角有方塔,大殿靠南,净空13637米。这所清真寺后来成了各地清真寺的范本。,大马士革的大清真寺,天房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阿拉伯语al-Masdjid al-Haram的意译。位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今沙特阿拉伯境内)中心,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克儿白”(天房)的所在地。穆罕默德生前将周围划为禁地,即禁止非穆斯林入内和狩猎杀生、斗殴等行为,故名禁寺。当时只是一块东西宽、南北窄的露天礼拜场所,除“克儿白”外无其它建筑。638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扩大了院落,并修建了围墙。64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又进行了扩建并增修了廊檐。656年,阿巴斯王朝哈里发艾卜加

3、法尔曼苏尔在扩建禁寺过程中,增加了黄金装饰和各种雕刻,还修建了第一座宣礼塔。后经历代哈里发和当代沙特阿拉伯政府扩建,禁寺面积已达1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万人礼拜。禁寺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整。一万多平方米的平坦广场中心有一座长方形的圣殿“克儿白”(天房)。环绕禁寺的是分为上下,走道的拱廊。计有64道大门,其中有三道主要大门,即阿布杜勒阿齐兹国王门、欧麦尔(副朝)门和赛拉姆(和平)门。6座高达92米的尖塔分别树立在三道大门的两侧;塔基宽达 7.7米;塔顶装有包金青铜月牙,与耸立在萨法山项另一座尖塔相望。20米高的围墙将64道大门和7座尖塔连接起来,并建有用大理石砌成的多层阶梯。禁寺周围有大理石

4、圆柱892根,圆顶建筑500多个。面对“克儿白”黑石方向有一圆顶小阁子,四周围以表铜栅栏,据传是易卜拉欣修建天房时的立足处。另有“渗渗泉”等,均被认为禁寺内圣迹。 天房是伊斯兰教朝拜的中心,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的穆斯林到麦加朝觐时,都要逆时针方向围着天房游转。,贾玛清真寺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寺(jama masjid)位于旧德里古城东北角,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于莫卧尔王朝的贾罕杰大帝下令于1650年开始建造,历时6年时间建成。 在岩石小山的高台上,两支尖塔与白色的伊斯兰圆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贾玛清真寺可谓是建筑学中的奇迹,整个建筑完全没有使用木料,地面、顶棚和墙壁都

5、使用精磨细雕的白石,以铅水灌缝,坚固而不可摧。地面到大门的30多个宽阔平坦的石阶,以红砂石打造,整个寺庙长75.5米,宽24米,面积达到1170平方米。清真寺共有3座宏伟气派的大门,其中东门为帝王专用,修建的壮观华丽,寺顶的3个白色大理石穹形圆顶上,以镀金圆钉和黑色的大理石条带做点缀,圆顶中央的尖塔则为铜质。清真寺两侧的各建有一座以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堆叠而成的叫拜塔,叫拜塔各3层,每层都有阳台和大厅,大厅中还有宽敞的壁龛,为作礼拜时教长所站立的位置,塔内的130级台阶通向塔顶,在顶部的白色八角凉亭里眺望远方,旧德的景象尽在掌握之中。 每到节日与礼拜日,虔诚的教徒都会赶到这里,参加神圣的仪式,现

6、在每天都会有很多穆斯林来到这里诵读古兰经。,贾玛清真寺,伊斯发罕的皇家清真寺,伊朗和中亚中世纪时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物是清真寺。起初清真寺的型制来自叙利亚,后来受到波斯的影响,形成了新的,适应当地特点的清真寺型制, 1.围绕中央院落,四周布置殿堂. 2.柱网成正方形的间,每间覆一个小穹顶. 3.为了追求纪念性的壮丽形象,把集中式型制中的穹顶引进了清真寺,使得清真寺象是在陵墓左右接建两翼而成。,17世纪的伊斯发罕的皇家清真寺也是这样的格局。规模很大,主要穹顶高达54米。大门凹廊覆半个四圆心的穹顶,方圆之间的过度极其简洁。这座清真寺也是伊朗中世纪建筑的最高代表。但是,两百年来,进展很小,同帖木儿时代

7、的相去不远,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迟缓。,伊斯发罕的皇家清真寺,阿尔罕布拉宫,8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占领比利尼斯半岛,并从西亚带来当时先进的建筑物类型,型制和手法,10世纪后,伊斯兰国家分裂,被西班牙天主教徒逐个消灭。但伊斯兰的建筑,由于水平远高于当时西班牙天主教地区的,所以对西班牙建筑保持着很强烈的影响。 西班牙格兰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是伊斯兰世界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所宫殿。它位于一个地势险要的小山上,有一圈3500米长的红石围墙蜿蜒于浓荫之中,沿墙耸立着高高低低的方塔。围墙的大门叫公正门,在南边,君主在这里审理诉讼。宫殿偏于北面,它以两个互相垂直的长方形院子为中心,南北向的叫石榴院,以朝

8、觐仪式为主,比较肃穆。东西向的叫狮子院,比较奢华,是后妃们住的地方。 建造阿尔罕布拉宫的时候,西班牙的伊斯兰国家已经十分窘蹙。格兰纳达王国臣服于西班牙的天主教君主,偏安一隅,屈辱求存。面临着不可挽回的没落,一种无可奈何的哀愁笼罩着宫廷。这就造成了阿尔罕布拉宫的艺术风格,精致而柔靡,绚丽而忧郁,亲切而惝恍。,阿尔罕布拉宫,阿尔罕布拉宫,泰姬.玛哈尔,陵墓建筑历来是古代帝王们全心经营的少数几项建造事业中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渴望永生,一方面是对死亡的恐惧,其中还掺杂着对来生、对死后灵魂生天的向往。从古埃及法老的宏伟的金字塔陵群到东方的秦始皇陵,从伊朗撒马尔罕城外的沙赫辛德陵园到中国明朝的十三陵,甚至最

9、近出土的老山汉墓,帝王们为了自己或祖宗的身后事,可谓尽心竭力,无所不用其极。 这里要介绍的这个陵墓建筑却是小有不同,里面安葬的并非一代帝王,只不过是莫卧尔王朝的皇帝沙贾汉众多妃嫔中的一员,名叫蒙泰姬马哈尔,而所谓泰姬马哈尔为后世讹称,意为“宫中首选”。这位多情的皇帝为自己的宠后所建的陵墓被后世公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最美丽的少数作品之一。,泰姬马哈尔陵建造于十七世纪印度强大的莫卧尔王朝。其时,印度已经吸收了中世纪伊斯兰建筑的辉煌成果,并在几百年时间里进行了完善、发展。泰姬-玛哈尔的工艺成就首先在于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美。布局很单纯,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它不象胡玛雍陵那样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于

10、中轴线未端,在前面展开方形的草地,因之,一进第二道门,有足够的观赏距离,视角良好,仰角大约是1:4.5。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时,它闪烁颤动,倏整倏散,飘忽变幻,景象尤其魅人。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第五节 东南亚诸地建筑的美,东方文化在古代,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及中南半岛合马来半岛、南洋群岛诸地。 从大的文化属性来看,这些地方属于一个系统。除了中国文化自成一体外,其他如日本、朝鲜等地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从而有它们各自的美。,亚洲

11、的封建社会,同欧洲的很有不同。欧洲在中世纪完全处于封建分裂状态,而在亚洲,却都先后建立过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大帝国。 由于这些差异,亚洲的宫廷文化的影响比欧洲大得多;另一方面,市民意识在重要的建筑中几乎无所表现,偶然有淡薄的一抹,显出来的竟是消极的庸俗色彩。,一、朝鲜和日本的建筑,朝鲜和日本自古就同中国有亲密的文化交流关系。由于交流的关系始终不断,所以中国建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在朝鲜和日本的建筑里都有所反映。不过,她们最全面和最大量地吸收中国文化的时期,正当中国的唐朝,此后的吸收,在规模上和组织上都远远不及,而且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之中,进展迟缓,所以,朝鲜和日本的建筑中保存着比较浓厚的中国唐

12、代的建筑特色。,1、朝鲜的建筑,朝鲜建筑接受中国建筑的影响比较早。平壤西南龙内郡的双楹和平壤以北顺川郡的天王地神(都是高句丽时代遗物,约6世纪),都用石材构筑,仿木结构。很象中国汉代的明器或墓葬里的做法,可见朝鲜建筑与中国建筑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公元17世纪,新罗国统一朝鲜半岛,封建化加速了,佛教兴盛起来,在各地建造了许多佛寺。庆州附近土含山有一座7世纪建造的佛同寺,其平面布局,同中国唐代的佛寺基本一致。还有一些新罗时期的石塔遗留至今。形式也同唐塔相似。公元10世纪上半时,高丽国重新统一朝鲜半岛,国家大力提倡佛教,给僧侣种种特权,一时间萧寺梵塔遍布全国,尤以金刚山地区为多。这时期的建筑,在中国

13、晚唐,五代至北宋建筑演变的影响下,渐趋端丽而略减豪放。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荣州的浮石寺殿。,浮石寺,浮石寺,2、日本的建筑,中古日本建筑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6世纪中叶到12世纪,即飞鸟、奈良、平安时代。 中期,12世纪到16 世纪中叶,即镰仓、室町时代。近期,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即桃山、江户时代。6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朝鲜百济传入日本,同时带入了中国南北朝与隋唐的建筑技术与风格。以此,佛教成为日本的主要建筑活动,其影响遍及神社与宫殿。在飞鸟时代(671-8世纪初)佛寺的布局与形式各样都有。到奈良时代(710-784)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即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日本过

14、渡。到平安时代(791-1194),这个过渡基本完成,在佛寺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祥建筑”,在贵族府邸中形成了“寝殿造”。,12世纪后,地方势力兴起。在镰仓幕府(1192-1333)和室幕府时代(1338-1573),宫殿、神社、佛寺、府邸逐渐推向全国。在奈良的仿中国宋式做法但称之为“唐祥建筑”,在住宅府邸中又出现了“主殿造”,即简化了的“寝殿造”,还出现了适宜于武士与僧人生活需要的“书院造”,即在居室傍另设披屋作为书房。 佛寺自16世纪以后以不再是主要的建筑活动了,府邸、城楼成为主要类型。过去在战争中兴建的城堡到江户时代(1603-1867)已演变为地方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城廊上筑有象征城

15、市统治者威严并用于防卫的城楼。城市府邸大量兴建,其规模与风格按业主的身份等级而异。此外,由中国传入的饮茶、品茶成为贵族、武士等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茶室往往采用民居的泥墙草顶、落地窗,并在周围布置步石、树木、桌登、灯笼等称为“草庵风茶室”。于是,在住宅中又出现了混合有“书院造”与“草庵风茶室”格调的“数寄居”。“数寄居”的传统至今仍强烈地反映在日本的住宅建筑中。,1)伊势神宫 日本神社的主要代表。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一种自然神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神社十分普遍。神社自7世纪起实行“造替”制度,即每隔几十年就重建一次。伊势神宫位于三

16、重县,传说起于远古时代。它的“造替”制度为每隔20年一次。神宫由内宫和外宫两大部分组成。正殿居内宫中心是日本古建筑格式之一“神明造”的典型例子。平面矩形长边入口,挖土立柱,山墙上有山花中柱,悬山式草顶屋,屋面呈直线形。从外宫至内宫有数道栅栏和围墙围绕,形成层层空间,外墙四方设有鸟居。,一种牌楼式的门洞,常设于通向神社的大道上或神社周围的木栅栏处。由一对粗大的木柱和柱上的楼梁及梁下的枋组成。梁的两端有的向外挑出,亦有插入柱身的。著名的如伊势神宫的鸟居,造型简练刚挺,寓巧予朴。自7世纪中国建筑传入后,鸟居的形式有了变化,如柱子有侧脚,横梁两端起翘,甚至有用斗拱者。,鸟居,3)法隆寺金堂 始建于67

17、2年,重建于1949年,保留最完整的日本木构建筑群,以堂塔为主共二十余幢。焚毁后重建的余堂,继承了“飞鸟时代”的布局和形式。以塔和金堂为中心,绕以间廊,以区分佛和俗的世界。其形式以至细部纹样均反映了来自中国南北朝建筑的影响。建筑用料粗壮,金堂的圆柱卷杀明富,柱上置有四板大斗,用整木刻成云头状的云形斗拱友承着檐只并采用了变形字型格子的勾栏和人字拱等。塔高31.9米,塔刹部分约占总高的1/3弱,塔中心有一根自下而上的中心柱支撑着塔顶的重量。,4)京都 平等院凤凰堂 平安时代有些佛寺由公侯之家发愿修建,具有住宅的纤细优美之姿。凤凰堂原为一贵族府邸中供奉阿弥陀佛的佛堂。其布局类似贵族府邸中的“寝殿造”

18、即在中央正屋(寝殿)的两侧有东西配屋,并以游廊把它们联系起来,单房屋的样式是“和样”的,如采用歇山顶、架空地板、出檐深远等等。建筑临水而筑,外形秀丽,内部雕饰、壁画极其丰富,集当时的造型艺术于一堂。,平等院凤凰堂,二、中南半岛的建筑美学,在如今的中南半岛上,有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老挝等5个国家。,1、缅甸-瑞大光金塔,2、泰国 泰国的萃堵波比较陡峭挺拔,台基,塔体,圣骸堂,锥形顶子等各个组成部分和缅甸的塔相同,各部分形体完整,区别清楚,几何性很强,显得更多变化,更丰富。16世纪建造的,在阿瑜陀耶的三座作为国王陵墓的堵波塔体和覆钟,表面光洁不作任何划分,而上面的圆锥体很尖削,密箍着水平的环

19、。塔体四面超正方位有门廊,门廊上的小圆锥体同中央的呼应,使构图更活泼,也更统一。塔体和锥顶之间有一段不大的圆柱体,是圣骸堂,外面一圈柱廊,它在尺度上、体积上和构图上都是塔体和锥顶之间的过度环节。它的柱廊的垂直线条很突出,光影对比很强烈,形体很空灵,使整个塔都大为活跃。 这些堵波是砖砌的,刷成白色,同色彩浓重的木构建筑相映照,非常明艳。当时在阿瑜陀耶有这样的萃堵坡五百座以上。,大城王宫遗址,泰国建筑,3、柬埔寨,柬埔寨的庙宇的典型型制是金刚宝座塔。在三层或五层台基上建造五座塔,中央一座,四角各一座。故都吴哥是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的集中地,先后有几个国王在这里兴建了宏伟的城市、宫殿和庙宇。保存得比较完

20、整的吴哥窟,是一座兼有佛教和婆罗门教意义的庙宇,也是国王的陵墓,位于吴哥城的东南部。,吴哥窟最外一圈围墙东西长约1480米,南北约1280米,墙外是190米宽,8米深的人工河。建筑的中心是一座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在两层宽大的平台上,每层平台的边沿有一圈复廊,角上有亭,第二层平台的角亭的顶子高耸成塔。每边有门,西面是正面,两层的平台分别有门,串连成纵横两条轴线。 各级有迥廊。底层迥廊(东西215米、南北187米)廊壁布满精美雕刻,题材为印度佛经故事;二层迥廊四角有塔。主殿金刚宝座式,中央塔高42米(距地面65米)。塔身与塔顶均布满莲花蓓雷形的雕式。整座建筑构图完整,造型稳定、突出中心、主次分

21、明。15世纪,吴哥首都被废弃,寺亦荒芜,19世纪中叶重被发现。,吴哥窟廊壁上的雕刻,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现今世界最大之佛塔遗迹在印度尼西亚,这就是建于世纪的婆罗浮屠(Borobudur)佛塔。它还是南半球最宏伟的古迹,世界闻名的石刻艺术宝库,东方五大奇迹之一,并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称。 婆罗浮屠(Borobudur)是世界最大的古老佛塔,位于爪哇岛中部马吉冷婆罗浮屠村,在日惹市北边,距高区约41公里,游客一般都从日惹乘车前往参观,行程约40分钟。这座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宏伟佛教建筑,与中国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柬埔寨吴哥窟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世界文化遗

22、产名录,是外国游客首选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都有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婆罗浮屠”,就是建在丘陵上的寺庙的意思。它大约建于公元 778年,长宽各123 米,高42 米,动用了几十万名石材切割工、搬运工以及木匠,费时五十至七十年才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遗址。随着15世纪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婆罗浮屠旺盛的香火日渐衰竭。后因火山爆发而遭堙没。直到十九世纪初,人们才从茂盛的热带丛林中把这座宏伟的佛塔清理出来。1973年,婆罗浮屠佛塔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婆罗浮屠佛塔是由100万块火山岩一块块巨石垒起来的十层佛塔,可分为塔底、塔身和顶部三大部分。塔底呈方形,周

23、长达120米。塔墙高4米,下面的基石亦高达1.5米,宽3米;塔身共五层平台,愈往上愈小。第一层平台离地面边缘约7米,其余每层平台依次收缩2米。塔顶由三个圆台组成,每个圆台都有一圈钟形舍利塔环绕,共计72座。在这同一圆心的三圈舍利塔中央,是佛塔本身的半球形圆顶,离地面35米。 全塔共有姿态各异的佛像505尊,分别置入佛龛和塔顶的舍利塔中。舍利塔中的佛像是被塔身罩住的,只能从塔孔看到,相传如能用手从石块之间的孔中摸到佛像的手,便会为摸者带来好运,到这里后,不妨一试,看看是否能得到好运。 婆罗浮屠浮雕艺术也极为杰出,其中,塔底四面墙内有160幅浮雕,而塔身墙上、栏杆上均饰有浮雕,在全长2500米的范

24、围里,共计有1300幅叙事浮雕,1212幅装饰浮雕。第一层走廓的正墙上,描绘了佛陀从降生到涅的全部过程。第二、三、四层的浮雕描绘胜财到处参访、寻求人生真谛的情节。佛陀、菩萨往往与动物飞鸟、舞女乐师、渔民猎人杂处,国王、武士和战争也都是经常表现的题材。尤其突出的是艺术家能在布满小孔及微粒的火长石上较好地表现出人体肌肤的柔润感,使得人物栩栩如生。 佛教徒必须按特定的路线登婆罗浮屠。从东面进入,按顺时针方向绕行。走向庙顶象征着一个人逐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尼泊尔建筑,斯瓦扬布寺位于加德满都市西侧环路内的小山上,建于公元3世纪,是尼泊尔最古老的佛教寺庙、著名的佛教圣地。斯瓦扬布意为“自体放光”的意思

25、,相传原始七佛中的毗婆尸佛曾在此处投下一支藕根,预言这里将来会长出发光的莲花,湖水将变成富饶的国土。斯瓦扬布寺所在位置,便是当年毗婆尸佛种莲之处。释迦牟尼佛的足迹也曾到过这里。山坡东面的台阶旁,至今还保留有文殊师利菩萨的脚印。藏传密教莲花生大师和阿底峡等数度驻足于此。1234年,该地成为佛教中心。 该寺耸立在山顶的大佛塔造型奇特,建筑风格大致与浮图纳特塔相似,圆基直径20米,塔高10米。塔座四周各绘一双大眼,塔座以上的塔锥亦为13层阶梯,顶部为一尖形塔冠。塔锥表面皆由铜片镶嵌或金箔镶镀。其纯白的塔基,金黄的塔身,高耸的华盖与宝顶在阳光照耀下交映生晖,十分光彩夺目。从该寺俯瞰。加德满都市的全景历

26、历在目。,慧眼.红色问号,斯瓦扬布寺,4、美洲古代建筑,古代美洲如同古埃及、西亚、印度、中国与爱琴海沿岸一样,是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公元二千多年前,在中美洲由许多不同语言的土著部落建立起来的农业国。其中较为突出的有玛雅人、托尔特克人和阿兹台克人,在南美的主要有印加人。 古代美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文化形成时期(公元前1500后100年) 有玛雅人建于今洪都拉斯的用土堆成的圆锥形与方锥形金字塔,现已发现约200余幢,其中有高达30余米者。2,古典时代(100年-900年) 突出的有特奥帝瓦现城和玛雅人的提尔卡城。3,后古典时代(900-1025年)有托尔特克人的首府图拉城和在尤卡坦半岛上的奇钦伊查城。 此外,阿兹台克人在今墨西哥城的建筑曾异常辉煌,后在西班牙人入侵时全部被毁,最近在墨西哥城宪法广场附近发掘出来的阿兹台克帝国的大庙,是高36米的金字塔,基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 南美洲建筑以印加帝国的库斯科城和玛楚皮克楚城为最盛。,玛雅文化的太阳神金字塔,玛楚皮克楚城,羽蛇神庙,月亮神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