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建筑史,蒋学炼,2,外国建筑史划分,原始社会建筑 新旧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建筑 古埃及、古西亚、古希腊、古罗马封建社会建筑 基督教、拜占廷、中古俄罗斯、中古伊斯兰、罗马风、哥特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巴罗克、古典主义、洛可可近现代建筑 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与发展) 二次大战后:理性主义提高、技术精美派、粗野主义、典雅主义、高技派、人情化倾向 后现代主义建筑,3,奴隶社会-古代王国分布图,奴隶社会建筑,古埃及,5,埃及古王国,古埃及在尼罗河畔,属热带,天气炎热。古埃及早期建筑
2、材料是土坯与芦苇,以后重要建筑常用石料。为了防热,墙和屋顶做得很厚,窗洞小而少代表性建筑是陵墓。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多层阶梯状金字塔方锥体式的金字塔陵墓,6,玛斯塔巴示意图,吉萨金字塔群,昭塞尔金字塔,7,A、入口 B、梯型走廊 C、地下室 D、维护通道 E、上升通道 F、王后墓室 G、通气孔 H、大长廊 I、接待室 J、国王墓室 K、重力缓解室,胡夫金字塔结构透视图,8,埃及中王国,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此时祭祀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加强了内部空间的作用,在严整的中轴线上按纵深系列布局,整个悬崖被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9,阿布辛
3、贝勒阿蒙神大石窟庙,10,阿布辛贝勒阿蒙神石窟庙平面,阿布辛贝勒阿蒙神石窟庙剖面,11,埃及新王国,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神庙的建筑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风格特点:高超的石材加工制作技术创造出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追求雄伟、庄严、神秘、震慑人心的艺术效果,12,卡纳克-卢克索的阿蒙神庙-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楼门、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等,艺术重点之一: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13,卡纳克-卢克索
4、的阿蒙神庙的多柱厅,内有纵16列,横9排共134根大柱。中间两排12根大柱高21m,直径3.6m,支撑着中部带有高侧窗的屋顶;两旁122根柱子高13m,直径2.7m,艺术重点之二:多柱厅神殿为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与压抑感,以期获取控制人性的效果,14,埃及王朝晚期-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32-公元前30年):这个时期建筑规模不大,构造创新不多,设计与施工技巧较以前精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常入侵使得其建筑表现出两者的影响,艾德夫神庙-霍鲁斯神,即“隼与冠冕”。神殿前是托勒密三世的“玛米西”,意为“分娩的地方”,是所有希望成为母亲的女人朝拜的圣地,奴隶社会建筑,古代西
5、亚,16,历史及特征,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纪早期的阿卡德苏马连文化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一前16世纪) 亚述帝国(公元前8前7世纪) 新巴比仑王国(公元前626539年) 波斯帝国(公元前6前4世纪)两河流域缺石少木,故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坯砖、烧砖的筑墙技术,并以沥青、陶钉、石板贴面及琉璃砖保护墙面,使材料、结构、构造与造型有机结合,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方法,17,古代西亚洲地图,18,古巴比伦王国-山岳台,又译为观象台、庙塔。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天体、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乌尔山岳台-高约21m,19,亚述帝国-萨艮王宫,四座碉楼夹着三个拱券宫城门为两
6、河下游的典型形式。门洞处人首翼牛雕刻有特色,20,新巴比仑王国-巴比仑城王宫,建有“空中花园”,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21,波斯帝国-帕赛玻里斯王宫,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之间以“三门厅”为联系。仪典大厅石柱长细比很大,柱雕精致,艺术水平高,但有损构造逻辑,22,帕赛玻里斯王宫复原图,奴隶社会建筑,古希腊,24,历史发展,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范围包括巴-尔千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荷马文化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建筑现已无存古风文化时
7、期:前8世纪-前5世纪,石砌神庙为主,纪念性建筑形成古典文化时期:前5世纪中叶,纪念性建筑成熟,古希腊本土建筑鼎盛期,大量公共建筑希腊文化时期: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古典建筑风格与当地传统结合,25,建筑特征,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利用陶器进行保护,形式逐渐定型化和规格化,并形成稳定的檐部形式。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正厅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为保护墙面而形成了柱廊庙宇只有一间圣堂,平面为长方形,以窄端为正面。布局型制有端墙列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26,古希腊柱式,古希腊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
8、、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外貌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相互组合上,这套做法稳定后形成不同的柱式,即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27,多立克柱式-起始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后在希腊各地庙宇中使用,比例较粗壮,开间较小,柱头为简洁的倒圆锥台,柱身有尖棱角的凹槽,柱身收分、卷杀较明显,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较厚重,线脚较少,多为直面。总体上,力求刚劲、质朴有力、和谐,具有男性性格,A.柱身 B.柱头(柱帽) C.檐底托板 D.额枋 E.边条 F.钉头饰 G.三陇板 H.嵌板 I.檐冠 K.椽头 L.檐口,28,爱奥尼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
9、地区,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总体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A.柱础 B.柱身的槽 C.柱颈 D.帽托 E.卷涡 F.卷涡的眼 G.额枋 H.檐壁 I .檐冠,A.帽托 B.檐底托板 C.柱础 D.檐壁上的齿饰 E.卷涡,29,晚期成熟的科林斯柱式,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柱身由一段段的石鼓组成,图为石鼓的连接,30,古风文化时期建筑-波赛顿海神庙,围廊式,多立克柱式,31,雅典卫城-古典文化盛期的代表。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
10、布置了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庙以及雅典娜雕像。群体布局自由活泼,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建筑物安排顺应地势,照顾山上、山下观赏,综合运用多立克和爱奥尼克两种柱式,32,阿索斯广场上的帕加蒙宙斯神坛-希腊化时期建筑,位于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建于公元前197159年,凹形布置着3m多高的爱奥尼式柱廊,廊下5.34m高的基座上雕刻着长达120m的人物雕像,33,雅典卫城中的胜利神庙-长方形平面的端墙列柱式,34,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35,古希腊建筑美学思想,平民的人本主义世界观,体现着严谨的理性精神,追求一般的理想的美。美学观受到初步发展起来的理性思维的影响
11、,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当客体的和谐同人体的和谐相契合时,客体就是美的建筑风格特征为庄重、典雅、精致、有性格、有活力,“表现明朗和愉快的情绪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的白昼,”,奴隶社会建筑,古罗马,37,历史及特征,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技术、建筑艺术、空间创造和建筑理论等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38,建筑技术,建筑材料:除
12、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水泥,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建筑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穹隆(半球)。创造出一套复杂的拱顶体系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39,拱券结构,A.筒拱 B、C、D.交叉拱,两条正交的筒拱 图B中有部分是棱拱,因两拱跨度相同,棱沟的投影呈正十字形,故称“十字拱” 图C因两拱跨度不同,为了使两拱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必须把小跨度的拱的起拱线提高,其棱沟投影呈曲线 图D也是十字拱,40,穹隆(半球),罗马万
13、神庙建于120124年的穹窿,直径与高度相同,均为43.43m,穹窿底部厚度与墙同为6.2m,向上逐渐减薄,到顶部中央开设一直径8.23m的圆洞,作采光之用,41,建筑艺术成就之壹-继承古希腊的三柱式,发展为五柱式。参照伊特鲁里亚人传统将希腊多立克柱式发展为塔司干柱式(柱身无凹槽)。将柯林斯柱加上爱奥尼柱头形成混合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变化较小,仅把柱础改为一个圆盘和一块方板,A.塔司干柱式 B.罗马多立克柱式 C.罗马爱奥尼柱式 D.科林斯柱式 E.混合柱式,42,建筑艺术成就之贰-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同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由券和柱式、或由券同柱式中的檐部与柱子组成,为建筑艺
14、术造型创造了新的构图手法,43,艺术成就之叁-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44,其它建筑艺术成就,艺术成就之肆: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将古希腊人用来承重的梁柱巧妙地改造成为拱券结构的装饰艺术成就之伍: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结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艺术成就之陆: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45,建筑空间创造,利用穹隆、筒拱、交叉拱、十字拱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空间形式风格特征:大型公共建筑风格雄浑、凝重、宏伟、形式多样
15、、构图和谐统一,46,建筑理论成就-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古代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是文艺复兴以后三百余年建筑学的基本教材,47,罗马角斗场-罗马大斗兽场,罗马共和国盛期建筑。在功能、结构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立面高48m,共四层,下面三层为连续券柱式拱廊,第四层为实墙面。多种柱式综合:一层用塔司干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四层用了科林斯扁柱式,48,罗马大斗兽场-椭圆形平面的长径189m,短径156.4m。内有表演区(沙场),长径87.47m,短径54.86m。四周是可容纳五万人
16、的60排观众席。内设80个出入口,上下纵横交通用混凝土筒拱及交叉拱解决,封建社会建筑,基督教,50,起源与特点,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的教堂形式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发展而来风格特点:体型较简单,墙体厚重,砌筑较粗糙,灰缝厚,教堂不求装饰,沉重封闭,缺乏生气补充: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51,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式,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渐复杂,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
17、,形成了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其形式象征着基督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罗马圣保罗教堂,封建社会建筑,拜占庭,53,历史变革,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也是东正教的中心。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54,建筑成就,拜占庭建筑综合了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古罗马的宏大规模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采用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将穹顶支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体现为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型制建筑彩色镶嵌
18、和粉画装饰艺术,55,拜占庭建筑的穹顶结构,56,君斯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建筑,小亚细亚人安提莫斯和伊索多拉斯设计,建于公元532-537年,中央大穹窿直径32.6m,穹顶离地54.8m.通过帆拱支撑在四个大柱墩上,57,君斯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封建社会建筑,中古俄罗斯,59,中古俄罗斯建筑-(东欧)等东正教国家的教堂,采用改进了的拜占庭式风格,一般教堂规模都较小,外部造型多为饱满的穹顶高举在拉长的鼓座之上,统率整体形成中心垂直轴线,成为集中式构图,莫斯科圣母大教堂,封建社会建筑,中古伊斯兰建筑,61,历史及特征,7-13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筑;14世纪以后的奥斯曼帝国
19、建筑;16-18世纪的波斯萨非王朝、印度、中亚等国家建筑结构技术:使用多种拱券,采用大小穹顶覆盖主要空间。纪念性建筑的穹顶位于中央主体上,为求高耸,在其下加筑一个高高的鼓座,起统率整体的作用,为使内部空间完整,在里面鼓座之下另砌穹顶主要建筑类型为清真寺、陵墓、宫殿,普遍使用拱券结构,拱券式样富有装饰性,喜用满铺的表面装饰,题材与手法大致一样,装饰纹样受古兰经制约平面形式:封闭式庭院,周围有柱廊,院落中有洗池,朝向麦加方向加宽做成礼拜殿,62,泰姬陵-莫卧尔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历时22年完成,由前庭、正门、莫卧儿花园、陵墓主体以及两座清真寺所组成。用地为长方形,分为两
20、进院落,内院陵前的大花园被十字式形的水道等分为四,水道的交叉点上是喷泉。建筑形体四面对称,每面中部有波斯式的半穹窿门殿。中央大穹窿直径17.7米,穹顶离地61米,为波斯尖顶(实为印度弓形尖券)。陵墓主殿四角都有41米高的邦克楼一座,每座塔均向外倾斜12度,若遇上地震只会向四方倒下,而不会影响主殿。无论在任何角度望去,纯白色的泰姬陵均壮丽无比,造型完美,加上陵前水池中的倒影,就像有两座泰姬陵互相辉映,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封建社会建筑,罗马风建筑,64,历史及特征,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又叫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结构特点:承袭早期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
21、座钟楼。为减轻建筑形体的封闭沉重感,除钟塔、采光塔、圣坛和小礼拜室等形成变化的体量轮廓外,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或简化的柱式和装饰。其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除露出扶壁外,在檐下、腰线用连续小券,门窗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窗口窄小内部特点: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有较大的空间变化,内部空间阴暗,神秘气氛,65,比萨大教堂-意大利罗马风建筑的主要代表,由教堂、洗礼堂、灯塔组成,其形式统一,造型精致。灯塔因地基原因倾斜而出名,又称斜塔,封建社会建筑,哥特式建筑,67,历史及特征,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风格特点:完全脱离了
22、古罗马的影响,以尖拱、尖形肋、拱顶、坡度很大的屋面、飞扶壁、束柱、彩色玻璃花窗、钟塔等造成外部向上的动势,艺术与结构、整体与细部相互统一。内部空间高旷、单纯,具有导向祭坛的动势和垂直向上的升腾感。创造出浓厚的向往天国的宗教气氛,体现了“神圣的忘我,”。15世纪以后,法国发展为“辉煌式”哥特建筑:英国发展为“垂直式”哥特建筑结构特点: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圆心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68,哥特式结构中的飞扶壁,69,内部
23、特点-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人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法国巴黎圣母院教堂,70,装饰特点-内部近似框架式结构,几乎没有墙面可做壁画或雕塑。祭坛是装饰重点。两柱间的大窗做成彩色玻璃窗,极富装饰效果。外部力求削弱重量感,一切局部和细节都减小断面,凹凸大,用山花、龛、小尖塔等装饰外墙,法国巴黎圣母院教堂,71,法国巴黎圣母院教堂,外部特点-典型构图是山墙被两个钟塔和中厅垂直划为三部分,山墙上的栏杆、门洞上
24、的雕像带等把三部分联为整体,三座多层线脚的“透视门”之上的中央是巨大“玫瑰窗”。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72,文艺复兴建筑,以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佛罗伦萨)为起点,直到18世纪末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建筑文艺复兴建筑 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风格对抗哥特风格巴罗克建筑 善于运用矫揉造作的手法产生特殊效果法国古典主义风格 轴线对称、主从关系、横三段和纵三段,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74,建筑成就,风格特征: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采用古代希腊、罗马柱式构图要素,以古典柱式、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
25、向后檐对抗哥特建筑的尖券、尖塔、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等。认为古典柱式构图体现和谐与理性,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建筑技术:梁柱系统与拱券技术混合应用,墙体砌筑技术多样,穹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建造,施工技术提高 建筑理论:论建筑(1485,阿尔伯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影响很大。此外,建筑四书(帕拉第奥)、五种柱式规范(维尼奥拉)等书成为欧洲的建筑教科书,75,圣玛丽亚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穹窿内径42米,高30余米,下面有一12米高的八角形鼓座,76,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文艺复兴建筑,巴罗克,78,历史及特征,17世纪至18世纪
26、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矫揉造作形式上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其思想出发点与人文主义截然不同。既反映天主教的思想意识,又包含奢侈的欲望,拥有矛盾的倾向。既敢于破旧立新,创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手法,又有非理性的、反常的、违反建筑艺术的一些基本法则,79,建筑风格,追求新奇。建筑处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外形自由,有时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喜好富丽的装饰和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限,使其相互渗透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80,巴罗克建筑代表实例,
27、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伯尼尼),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82,历史及特征,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哲学基础:唯理论,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理性是方法论的惟一依据,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性,几何学和数学是适用于一切知识领域的理性方法。君主制与等级制是理性的体现风格特征: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强调古典柱式,在平面布局上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强调外形的端庄雄伟,内部奢侈豪华,在空间效果与装饰上具有巴罗克风格建筑教育: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建立了欧洲最早的建筑学
28、院(1671年) ,制定严格的规范,形成了欧洲建筑教学体系,83,凡尔赛宫,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其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很有影响,法国17-18世纪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包括宫殿、花园、与放射形大道三部分,文艺复兴建筑,洛可可风格,85,历史及特征,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应用明快鲜艳的色彩,纤巧的装饰,家具精致而偏于繁琐,具有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粉脂气装饰特点:细腻柔媚,常用不对称手法,喜用弧线和S形线,爱用自然物做装饰题材,有时流于矫揉造作。色彩喜用鲜艳浅色调的嫩绿、粉红等,线脚多用金色,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贵族生活趣
29、味,86,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勃夫杭)-典型的洛可可风格,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题材为蚌壳、卷涡、水草及其他植物等曲线花纹,局部点缀以人物,色彩用白、金、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色彩,西方近现代建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缺乏创造新文化的自觉性,把法国宫廷倡导的古典主义文化当作榜样,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建于1675-1710年英国最大的教堂,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平面拉丁十字形,进深141m,翼宽30.8m,中央穹窿底径34m,顶端离地111.5m,8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提倡启蒙主义的“理性”,与唯理主义“理性”
30、的不同在于其建筑理论核心为“批判的理性”,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社会,宣扬唯物主义和科学,巴黎万神庙,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重要体现者,平面是希腊十字式的, 结构空前地轻(墙薄、柱子细),建筑结构的科学性明显有了进步。穹顶和鼓座仿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穹顶3层,内层中央有圆洞,可以见到第二层上画的粉彩画,外层穹顶也用石砌,下缘厚70cm,上面只有40cm,穹顶尖端采光亭的最高点高83m。鼓座采用坦比哀多式,90,雄狮凯旋门,在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了“帝国风格”-体积高大,外形简单,喜用巨柱,尺度很大,外墙少线脚及细部装饰,表现出矜夸僵冷的
31、肃杀之气。,西方近现代建筑,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92,历史及特征,欧洲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经历着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交织成为先进的思想文化潮流,各国的思想文化和建筑以各种方式方法发生联系并相互影响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材料、新结构技术、新施工方法的出现及新的使用要求,与创作中的复古思潮矛盾,促使新的建筑思潮与新建筑形式的变化,如铁结构、升降机与电梯的应用,此时工程师成为新建筑思潮的促进者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巴黎改建(欧思曼
32、)、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戛涅)、带形城市(马泰),93,古典复兴主义-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德国、英国以希腊式样为主,法国、美国以罗马式样为主,不列颠博物馆-希腊式样,美国国会大厦-罗马式样,94,浪漫主义-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分为两个阶段-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城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封蒂尔修道院,英国国会大厦,95,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也被称为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96,新结构、新材料代表建筑,伦敦水晶宫,巴黎埃菲尔铁塔,西方近现代建筑,19世纪下半世
33、纪至20世纪初的西方建筑,98,历史及特征,这个时期是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也是向现代建筑过渡的时期,建筑思潮和运动众多,99,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首,敌视工业文明,认为机器生产是文化的敌人,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的美,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魏布1859-1860年设计莫里斯住宅“红屋”,根据使用要求布置,用红砖建造,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100,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以解决建筑和工艺品
34、的艺术风格问题。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生长草木形状的曲线,大量使用便于制作曲线的铁构件,外形简洁。这一运动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没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西班牙的戈迪巴塞罗纳米拉公寓,101,维也纳学派-以瓦格纳为首,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出现,反对使用历史式样,维也纳邮局储蓄银行,102,维也纳学派中以奥别列奇和霍夫曼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成立了“分离派”,宣布同过去的传统决裂,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103,维也纳的另一位建筑师路斯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 “装饰是罪恶” ,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实用为
35、主,强调建筑物的比例,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104,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05,美国芝加哥学派-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建筑造型趋向简洁,并创造独特的风格,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作品,立面采用“芝加哥窗”形式的网格式处理,106,德意志制造联盟-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建筑领域里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主张建筑应当是真实的,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以产生新的建筑形式,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贝伦斯),为探求新建筑起了示范作用,成为“现
36、代建筑”的雏形,里程碑式的建筑,107,钢筋混凝土的应用,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圣日内维埃夫图书馆拱顶用交错的铁筋和混凝土的成功,为近代钢筋混凝土奠定了基础1894年,法国建筑师包杜设计的巴黎蒙玛尔特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1903年,法国建筑师贝瑞设计的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显示出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艺术表现力1910年,瑞士工程师马亚在苏黎世建造了第一座无梁楼盖仓库,西方近现代建筑,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109,战后初期-革新派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表现派-首先在德国、奥地利产生,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
37、代精神。代表作品为爱因斯坦天文台(盂德尔松),110,战后初期-革新派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构成派-产生于俄国,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的内容。代表作品为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111,战后初期-革新派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未来派-首先在意大利出现,宣扬各种机器的威力,赞美大城市,歌颂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否定文化艺术的传统,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风格派-又称“新造型派”、“要素派”,1917年产生于荷兰,认为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是最好的艺术,112,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又被称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建筑,建筑思潮发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
38、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60年代起有人对现代主义提出不同的看法基本观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征 主张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沽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造型等,113,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法古斯工厂,西方近现代建筑,二次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115,历史及特征,二次大战后,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动
39、、经济的盛衰、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局部地区战争等多种因素,都直接与间接影响各国的建筑活动。经过战后恢复时期,发达国家经济和建筑开始迅速发展,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的建筑也很活跃20世纪60年代以前,建筑技术飞速发展,建筑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大普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产的急速发展,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各种标榜个人与个性的社会思潮兴起。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以及几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去世,各种设计思潮应运而生,出现建筑思潮多元化的局面,促使建筑向讲求形式、标新立异的方向发展,116,现代建筑思潮沿革,117,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在坚持“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讲求功能与技术
40、合理的同时,注意结合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情趣需要,力图在新的要求与条件下,把同建筑有关的形式上、技术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各种问题统一起来考虑,创造出一些新的切实可行的新经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按功能结合地形布置,空间参差、尺度得当,118,技术精美倾向-设计方法上属于“重理”的一种思潮,强调结构逻辑性(即对结构的合理运用和忠实表现)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特点是用钢和玻璃为主要材料,构造与施工精确,外形纯净、透明,反映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它的内部空间,密斯是美国伊利诺斯州工学院建筑系的系主任,技术精美派代表人物,在“少就是多”(无为)的理论依据下,以“全面空间”
41、、“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设计方法与手法,范斯沃斯住宅,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119,粗野主义倾向-有时被理解为艺术形式,有时指一种设计倾向。特点是采用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组合出粗野感,同时认为建筑的美不仅以结构与材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而且还要暴露房屋的服务性设施,马赛公寓地面层的34根大柱,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馆,120,典雅主义倾向-致力于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成果主要在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两座塔式摩天楼和4幢7层建筑组成,121,高度工业技术倾向-不仅坚持在建筑中采用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极力表现新技术的倾向。主张采用最新的材料
42、制造体量轻、用料省、能快速灵活地装配改造的结构与房屋,并加以表现,设计上强调系统设计和参数设计,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122,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现代建筑中比较偏“情”的派别,将“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当地的地方特点和民族习惯的发展,既讲技术又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特点,丹下健三的香川县厅舍,沃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123,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反对集体创作,反对现代建筑风格的统一,要使每幢房屋、每一场地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征,使人一见印象深刻,认为“建筑是不能共同设计的”,设计来自个人的灵感,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几何形构图,朗香教堂-抽象的象征,悉尼歌剧院-具体的象征,124,后现代主
43、义建筑思潮,20世纪6070年代以后出现的对现代主义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进而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派别众多,探求设计方法和建筑风格的变革,但没有统一的理论和组织代表性理论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文丘里)、后现代建筑的语言(詹克斯)、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布莱克)、向拉斯韦加斯学习(文丘里)主要特征(斯特恩):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能够融合现有环境,125,代表性建筑,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126,现代建筑史的特点,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建筑形式的统一,力求体现材料和结构特性,强调建筑的经济性和规模建造新材料不断涌现,新结构形式不断完善,使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相继问世建筑设计思潮非常活跃,涌现了一批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如贝律铭、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