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变质地质单元.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535136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质地质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变质地质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变质地质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变质地质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变质地质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变质地质单元,1. 花岗岩-绿岩带(低级区) 2. 高级区 3. 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带4. 其它,花岗岩-绿岩带(低级区),一、概述Anhaeusser(1969)通过对南非Barberton山地低级变质岩系的研究而提出。之后相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南非、津巴布韦以及前苏联等的地盾区,均发现了绿岩带。花岗岩-绿岩带是早前寒武纪克拉通中特征变质地区之一。它们由一系列不同规模的绿岩带和处于其间及包围它们的大面积花岗岩构成。,花岗岩-绿岩带(低级区),二、花岗岩-绿岩带的组成 (一)绿岩带绿岩带由火山-沉积表壳岩系组成,常呈轮廓极不规则的向形盆地产出。一般下部为火山岩套,上部为沉积岩套。1.火

2、山岩套火山岩套下部为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岩群,常见枕状构造。特征岩石是喷出或侵入的科马提岩,它是地幔高度熔融的产物,具有特征的鬣刺结构。上部为钙碱性火山岩群(低钾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系列组合和/或双峰式基性-酸性组合,夹BIF等),花岗岩-绿岩带(低级区),2.沉积岩套以碎屑岩为主,下部为较深水泥质岩石组合(韵律式互层的页岩、泥质砂岩以及杂砂岩等);上部为浅水砂质岩石组合(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石灰岩及BIF等)。 (二) 花岗岩以富钠的英云闪长质-斜长花岗质岩石为主,常具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花岗岩-绿岩带(低级区),三、绿岩带的类型 1.巴伯顿型,主要是科马提岩-拉斑玄武岩组

3、 合,无安山岩; 2.苏必利尔型,镁铁质-长英质岩石组合,富安山岩; 3.达瓦尔型,除火山岩外,沉积岩组合占有重要地位;,花岗岩-绿岩带(低级区),四、绿岩带变质作用特征南非、西奥和加拿大等全球几个典型绿岩带的火山-沉积表壳岩以大面积绿片岩相变质为主,所以又称为低级区。岩石矿物组合中含有许多绿泥石、绿帘石和阳起石等绿色矿物,从而使岩石呈绿色。绿岩盆地由沉积中心向边缘常有变质程度增加的趋势。,花岗岩-绿岩带(低级区),五、 花岗岩-绿岩带的成因 1.地壳垂向运动模式 2.板块运动模式 3.地幔柱模式 新的研究表明,绿岩带时代不限于太古宙,也不限于同一种构造环境,其成因具有多样性。,花岗岩-绿岩带

4、(低级区),六、华北陆台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有代表性者:清原、夹皮沟、鲁西、五台、冀东、内蒙,豫西等。华北陆台的绿岩带变质程度一般为角闪岩相,部分地区达麻粒岩相。沈保丰等 ,华北陆台太古宙绿岩带地质及成矿,地质出版社,1994,华北陆台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高级区,全球各大陆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出露区主要由各种花岗质岩石和角闪岩相以上的高级变质岩系组成,一般称为高级区,以区别于低级变质的绿岩带。 一、产状及组成高级区常以孤立地块、带状等形式出现,占优势的岩石为长英质片麻岩,为经强烈变形和变质重结晶的古侵入体,具有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成分,也称TTG岩套。长英质片麻岩中常含部分变质表

5、壳岩,常见为基性变质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等),其次为成熟度很高的变质沉积岩系,包括富铝片麻岩、大理岩等。,高级区,二、高级区特征高级区的变质作用一般为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强度在空间上较均匀或具分带性,或随地壳深度变化。经常存在多期变形和等斜褶皱叠加现象,发育各种规模的复式片麻岩穹隆。,高级区,三、高级区形成时代高级区长英质片麻岩的形成时代主要限于太古宙,同一地区常有多期年龄,反映其形成过程的复杂性。部分高级区克拉通化结束年龄在早元古代末。每一个克拉通都有其独特的地壳演化历史,不能简单对比。四、成因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机制具有多样性。,华北陆台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地

6、带,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研究是变质地质学的前缘和热点。对阐明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和变质作用研究向深部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带,一、蓝片岩相高压变质地带(一 )岩石特征岩石特征矿物组合为:蓝闪石、硬柱石、文石、硬玉,此外还有绿泥石、阳起石、钠长石等等,黑云母很少出现。矿物组合与原岩总化学成分及变质作用温压条件有关。,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带,几种蓝片岩相划分方案的对比,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带,(二)形成时代、分布及特点目前尚未发现早前寒武纪的蓝片岩相变质作用;晚元古代和古生代形成的蓝片岩相变质作用也相对较少,且以压力相对较低为特点;中新生代形成的蓝片岩相变质作用较多,且反映的压力相对较高。蓝片岩带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构造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及大陆内褶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带,二、高压麻粒岩及榴辉岩高温高压变质带出露于世界各大陆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代:晚太古代高压麻粒岩(阿尔丹地盾,加拿大地盾,印度地盾南部);晚前寒武纪高压麻粒岩(津巴布韦,挪威);显生宙,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和阿尔卑斯四个典型造山期变质带:哈萨克斯坦、挪威、大别-苏鲁和西阿尔卑斯。,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带,三、我国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1. 华北克拉通内的晚太古代桑干-承德高压 麻粒岩带;2. 印支期大别-苏鲁超高压带3. 新生代南迦巴瓦高压麻粒岩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岩土与地质勘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