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座提纲,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 报告审查常见问题解析 水文地质勘查需要注意的问题,野外验收的主要内容,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是否完成了规定的目标、任务; 是否完成了批准的工作量; 项目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是否合理,工作质量是否符合各类规范、规定要求;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工作总结是否系统、全面; 野外实地抽查是否合格。,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野外验收提交的资料,(一)全部野外实际资料1野外原始图件;2野外记录本、原始野外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照片集、摄像资料、表格等;3野外各类原始编录资料及相应的图件;4样品鉴定、分析、测试送样单和
2、分析测试结果;5各类实物地质资料(典型实物标本、岩芯等);6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和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成果资料;7其他相关资料。(二)质量检查记录(包括自检、互检、抽检、野外初步验收、整改记录等)。(三)野外工作总结(包括: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含工作量);地质成果总结;质量总结;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野外验收提交的资料,常见问题: 提交验收的资料不全; 没有验收资料清单; 资料没有分类建档或分类建档不合理; 质量自控(检查)记录流于形式或缺少整改记录; 普遍缺少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和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成果资料。,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在野外进行原始
3、地质调查时,先作野外手图。手图上可简化某些要素,用临时代号、简单的注记等代替,待工作告一段落,修订地质界线和制图要素后,再按要求整理转绘成清图。 清图经质量检查确认,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实批准后,作为原始资料保存。,野外手图,常见问题: 没有野外手图; 手图不着墨,没有转化为清图的过程; 手图不整洁,随意勾画; 标绘内容及图式不符合制图原则,标记不准确,记录与图件相互不吻合。,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常见问题: 实际材料图与野外手图不吻合,包括地质界线、调查路线和调查点; 反映的实物工作量不全,经常见到只反映地面测绘工作,不反映地面物探、地形测绘、坑探、槽探、取样、原位测试等工
4、作量; 实际材料图编图不规范,经常见到用行车路线代替调查路线,调查路线布设目的性不强,路线布设不合理(反映不出是穿越法还是追索法),调查点或观察点布设不合理(经常见到调查点不在调查路线上),野外记录与图面内容不符。,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野外调查卡片,常见问题: 野外调查卡片不全; 使用的卡片不规范,卡片表式设计不合理; 记录内容不全,很多项目空白未记录; 记录内容不符合地质规律,或记录内容前后矛盾; 野外观察不仔细,记录内容过于简单; 没有素描图、信手剖面图; 责任人签字不完整。 建议:调查卡片有时不能全面反映野外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因此,不论什么性质的项目,在野外调查过程中一定要配合使用野外
5、记录簿进行详细记录。,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野外地质编录,钻探地质编录常见问题: 钻孔原始档案不全,全部钻孔原始档案应包括单孔设计书、开孔通知书、钻探班报表、钻探地质编录、孔深校正记录、测井记录、下管记录、填砾记录、止水及止水效果检查记录、封孔记录、洗井及洗井效果检查记录、抽水试验记录、取样送样记录、钻孔综合成果图表、钻孔质量验收记录。,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野外地质编录,钻探地质编录常见问题: 使用的记录表格不规范,表格设计不合理或项目不全,普遍采用钻孔柱状图代替探井或探坑素描图; 记录内容不全,有些项目空白未填写; 记录内容不准确; 数据计算错误,如:回次进尺、岩芯采取率、终孔孔深、井管长
6、度、水位、止水部位等; 各类资料之间不吻合。,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槽、井探地质编录常见问题: 原始资料不全,大部分没有槽(井)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槽(井)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一般只有槽(井)探素描图; 槽(井)探素描图不符合编图原则,甚至可以说就不知道该怎样绘制槽(井)探素描图。,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野外地质编录,槽(井)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槽(井)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标准探槽素描图,标准探井 素描图,实测地质剖面,常见问题: 实测地质剖面目的性不明确; 剖面位置选择不合理; 无实测地质剖面记录; 实测地质剖面绘制不规范,剖面图要素不全,如:方位、产状等。严格说野外验收中见到的大部分并
7、不是实测地质剖面,而是图切剖面或信手剖面,实测地质剖面是全面认识工作区地质条件的最直观、最有效手段,近几年很少见到实测地质剖面了,目前大家引用的反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剖面图基本上都是前人水文地质普查所做的,这一点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野外工作总结,常见问题: 总结内容不全,一般应包括项目概况,工作过程及工作方法,完成的工作量(与设计工作量对比),质量评述,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重点不突出,应围绕工作目的、任务进行全面总结。,野外验收常见问题解析,报告审查常见问题解析,成果报告评审的主要内容 : 技
8、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成果和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 成果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项目工作任务和预期成果目标的完成情况; 成果的综合研究水平; 成果报告和综合图件的质量; 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 存在问题及建议。,报告审查常见问题解析,报告形式审查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交审查资料不完整,如:没有附图、图件目录,缺单位初审意见、设计评审意见、野外验收意见、物探总结报告、测量技术总结等; 报告装订顺序不合理,一般情况下应按:封面、扉页、单位初审意见、目录、正文、附件顺序装订; 报告章节安排不合理,说明报告编写前没有制定详细的报告编写提纲,准备工作不充分;,报告审查常见问题解析,
9、报告编写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 照抄照搬,编写报告前不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编制过渡性分析图件,不独立思考,而是找一个类似项目的成果报告,在这个基础上复制、粘贴,造成目前的报告普遍质量不高,野外工作与室内报告编写严重脱节,成果报告没有新认识、新发现,成果普遍缺乏创新。大家想一想,每次写设计、写报告,大家引用的主要认识、主要结论来源于哪里?我看主要还是引用的前人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很少引用了我们这一代地质工作者的成果,这是我们要高度关注并应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报告审查常见问题解析,平铺直叙,结果是文字与图表比例失调,大量篇幅的文字描述,对条件、规律的总结缺乏相关的证据支持,这一点比较普遍,现在的
10、报告中很少能够看到利用自己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支持自己的论点的,大部分都是只有结论,我希望看到的报告是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如:通过数理统计表格、实测地质剖面图、过渡性分析图件(第四系厚度等值线图、流场图、承压水顶板等高线图、各类直方图、饼图等统计图表)。,报告审查常见问题解析,对报告的结论与建议部分普遍重视不够,多数报告的结论过于简单或过于繁琐,结论与报告正文不一致,有的甚至在报告正文中从未出现;建议流于形式,建议应该根据本次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今后工作加以解决而提出。 附图编制不规范,表现在:图面与图例不符,图例或图例说明不规范,图面反映要素不全,各类界线处理不合理等
11、。,一、水文地质勘察野外工作程序,(一)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阶段划分 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准备阶段: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野外踏勘,了解区内地质、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主要调查内容和重点问题;,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2、设计编写阶段:按照任务书的要求编写总体设计和年度工作方案,设计评审、审批; 3、调查实施阶段:按照批准的设计书开展工作; 4、综合研究阶段:根据获取的资料开展综合研究; 5、成果编制、评审、审查阶段; 6、成果复制、资料归档阶段。,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二)设计书编制 设计书编制是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是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一份好的设计是项
12、目成功实施的关键。根据GB/T190012008标准要求,设计书作为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出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1、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项目的目的任务; 2、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工作程序、工作依据、人员设备配置; 3、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的接收准则产品实现各过程(如: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抽水试验、报告编写、图件编制等)的策划、目标任务实现的监视和验证确认、检验和试验、产品接收; 4、为实现过程及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对产品实现过程的记录要求。,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从以上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设计书编制的
13、要求可以看出,一份好的设计书应明确回答以下问题(5W1H):做什么(What?对象),为什么做(Why?目的),何时(When?时限),何地(Where?地点),谁来做(Who?执行者),怎样做(How?程序、方法)。,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二)野外勘察工作程序,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前,可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 2、水文地质测绘的调查路线、调查点布设及工作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水文地质物探工作必须与水文地质测绘结合进行,相互补充验证,指导水文地质钻探工作。,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4、水文
14、地质勘探孔的布置,应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 勘探孔的布置,应能查明勘察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的资料。 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勘探扎的布置应满足查明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的要求。,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5、动态观测和水位统测应提早部署,选点要有代表性,地下水动态观测线、观测孔的布置,应能控制勘察区或水源地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动态,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观测孔、观测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可分层布置观测孔。 (2)需要获得边界地下水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边界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水文
15、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3)查明污染源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污染源和水源地的方向上布置。 (4)查明咸水与淡水分界面的动态特征(包括海水入侵)时,观测线宜垂直分界面布置。 (5)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下水径流量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线宜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 (6)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区降水入渗系数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布置。,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7)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时,观测线宜垂直地表水体的岸边线布置。 (8)查明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下降漏斗的发展情况时,宜通过漏斗中心布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观测线。 (9)查明两个水源地的相互影响或
16、附近矿区排水对水源地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两个开采漏斗中心的方向上布置。 (10)为满足数值法计算要求,观测孔的布置应保证对计算区各分区参数的控制。,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二、水文地质报告编写需要注意的问题,1、工作程序: (1)编制报告编写提纲,进行人员分工; (2)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包括成果图件、过渡性分析图件)、数据统计分析; (3)报告编写。,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2、注意问题: (1)要紧密围绕工作目的任务编写报告,这是报告的主线; (2)避免空谈,所有结论的得出都要有充足的论据,论据应来源于本次勘察取得的资料和数据统计分析;,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3)报告要真正做到图、文、表并茂,尽量用图、表说话,既直观,又节省文字,但要注意图、文、表的一致性; (4)好的报告一定要反复修改。,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