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物理学习的基本方式第一节 学习方式概述一、 学习方式的概述二、 学习方式的类型三、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的特征第二节 自主学习方式一、 自主学习的内涵二、 自主学习的特征三、 自主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第三节 合作学习方式一、 合作学习的内涵二、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第四节 探究学习方式一、 探究学习方式的内涵二、 探究学习的原则三、 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刘力 编著科学出版社第一节 学习方式概述一、 学习方式的概念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的
2、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学习时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在完成认知任务的时候的思维水平,这些思维水平与认知要求有关。二、 学习方式的类型根据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受到外部指导的情况,学习方式可以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对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活动与学习进度的安排、学习结果的评价等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学习者都有较大程度的参与甚至自主决策的权利。在他主学习中,则主要是由外部指导者决定学习任务、进度、评价方式与标准。根据学习过程中信息是否由外部指导者直接提供或者呈现,学习方式又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
3、在接受式学习中,所学信息由外部指导者直接提供或者呈现,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听讲式学习。在探究学习中,所学信息由学习者自主获取。探究学习是学习者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者材料,自助寻求或者自主建构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三、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的特征1. 主动性相对于传统学习方法的被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性。两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要我学和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2. 独立性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 ,那么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 。每个学生
4、除了特殊原因之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的要求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3. 独特性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质上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力类型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4. 体验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有利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是扩展到感性、心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得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增长的过程,同时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5. 问题性现代教
5、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引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的学生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形式,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产生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节 自主学习方式一、 自主学习的内涵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 、“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
6、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当学生在认识、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主动的自主的。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可见,自主学习可以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学生意志顽强基础上的“肯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二、 自主学习的特征(1)在学习动机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有内在学习动力的支持,有丰富情感的投入,能积极参与制定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在外界的压力下被动地、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
7、。在学习。(2)在学习方法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努力摆脱对教师或者他人的依赖,主动的对学习各个方面进行自我选择,积极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得自己的学习活动达到最优化,并独立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在学习时间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能够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积极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进度,能够做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自我约束,以更好的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4)在学习结果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能够及时的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判断,积极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三、自主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在物理教学中实
8、施“自主学习” ,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最佳途径。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 ,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应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建立一个浮力的问题情境学生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学生分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到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课堂练习课后练习。2.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动机是行为的动力源,自主学习是建立在主动性和能动性基础上的学习行为,因此更要注意学习动机的激发和
9、维持。在教学中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教育,用物理学家艰难求索取得成功的例子和身边的学习典范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2)以认知强化动机,即“ 加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使教材中的新概念、新原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己有概念和原理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促进认知同化与发展,从而使动机得到强化。(3)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学习动机。激励的措施包括期望激励、表扬激励、反馈激励和成功激励,3.建立问题情境,注重方法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
10、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建立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还应注重方法指导,向学生启迪寻找和解决问题的途径。4.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自主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充分体现主体自由的过程,这就需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活动氛围。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应遵循主体性、和谐性和个别性的原则。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在学完新知识以后,要求学生对做过的练习进行独立的修正或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相互评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不足,并以此作为评价自己学习方法的有效标准,从而使学习变得主动、持久。在教师指导或与其他学生交流之后,学生能找出自己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并获得其他学生优秀的学
11、习方法的启发。第三节 合作学习方式一、 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的教学活动,又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这一学习方法的目标是增强合作能力、建立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就感、促进组织与交际能力。二、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1. 积极互赖积极的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首要因素。它意味着,帮助了小组中的一个人就帮助了全体小组成员,伤害了小组中的某一个也就伤害了大家,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同时表明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2. 人人尽责人人尽责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必须对小组的学习和
12、成功有所贡献,每一个人都必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人人尽责,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要让同伴看到,在说、写、画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我都参加了,这样一来,就给每一个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学习,从而使得自己的行为表现的更为优异。3. 同时互动从本质上讲,积极互赖本身并木有什么神奇的魔力,是积极互赖所激发的学习间的互动和语言交流,才使得教育结果发生了某种变化。因此,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帮助、彼此促进、共同提高。同时,互动的着重点不仅在于时间的凸显,更在与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影响别人,为同伴的学习提供一种积极的、促进性的影响。4. 人际
13、技能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既要掌握学科内容又要学会人际技能,以便作为小组的一分子发挥作用。合作学习本来就比竞争学习和单干学习更为复杂,因为学生必须同时参与到学科任务和交往任务这两种任务之中。小组成员必须知道和懂得怎样交流和合作,并解决冲突,最好能娴熟的运用这些重要技能。第四节 探究学习方式一、 探究学习方式的内涵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者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二、 探究学习的原则1. 自主性原则
14、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与:接受式学习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探究学习则是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所以自主性探究学习最根本的标志。判断一种学习方式是不是探究学习,关键是看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多少和难度的高低。在实施探究学习时,并不是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教师只是应该尽量避免将活动方案或者结论性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充分的发挥。2. 多样性原则在科学教育中,探究学习有多种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探究都有其实用场合。(1) 完整的探究和部分的探究完整的探究是指学生亲历的探究过程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各个特征。学生进行探究时,需要根据任务或者问题情景,提出准
15、备探究的科学问题,需要针对问题建立科学假设,根据假说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事实和证据,通过所获得的证据作出科学解释,并通过表达交流完善自己的认识等。(2) 指导型探究和开放型探究根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中学生行为的控制程度,探究也可以分为指导性探究和开放型探究。从指导型探究到开放型探究时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彼此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负责的部分越多,探究就越“开放” ;教师给予的指导越多,探究就越具“指导”性。开放程度不同的探究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必要的。指导型探究实用于难度较高的探究,而开放型探究则实用于难度较低的探究。(3) 他人的探究和自己的探究他人的探究,主要指
16、科学家的探究,是人类认识历史上宝贵的财富,物理教学不但要学习物理学家所建立的物理概念和所发现的物理规律,也应该学习物理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基于这一定,物理教师应该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并从物理学史中选择典型的科学探究的案例,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到物理认识和发展的过程,了解物理学家们究竟是怎么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种学习方法,施瓦布称之为“探究的探究” 。3. 适应性原则所谓适应,就是要求所设计的探究学习的难度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探究的难度过低,学生会失去探究的兴趣;探究的难度过高,学生会产生畏难的情绪,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
17、设计探究性学习方案的时候,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能力自主地进行探究。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设计探究学习的案例的时候,教师必须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去思考,从而准确的把握探究的难度。4. 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决定了探究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必然千变万化的。既有指导型的探究,又有开放型的探究;既有完整的探究,又有部分的探究;既有相对纯粹的探究学习,又有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相互交融等。探究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它的精神是变被动为主动,的自主学习,一切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性的学习都具有探究的
18、成分。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我们不能作茧自缚,应该能走进模式又能从模式中走出来,不能被僵死的模式困住自己的手脚,而把教学模式看做一种一成不变的东东。三、探究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1.问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了两项内容:第一项是提出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第二项是确定选题,教师或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但是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展开探究,这就需要一个或者若干个选题。在问题阶段,要注意选择合适探究的学习内容,并且所选的内容要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2.计划阶段问题阶段选定了探究内容以后,需要对探究内容进行进一步的
19、设计,使探究内容更具操作性,或使探究内容缩小到学生可把握的范围。探究内容设计的主要策略有:(1)操作化策略。操作化策略就是把一般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可进行操作的探究内容。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实证和量化,实证和量化都要求对引起事物变化的变量进行测量,以寻求变量间的因果联系。这就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处理,确定一定的常量、变量以及对变量的测量方法,便于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具体化的策略。具体化策略主要应用于比较抽象、概括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是由于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涉及范围太广,无法着手进行探究,这就需要把问题具体化、生活化。例如,有关“杠杆”的问题,不妨从研究“曹冲称象
20、” 、跷跷板开始。通过具体化的过程,学生就可以产生积极的探究兴趣。3.研究阶段这是探究学习实施研究和探索的阶段。学生开始通过观察、试验、调查、网络等途径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各自信息收集工作之后,重回探究小组,利用新信息来重新审视问题,进行质疑、交流、研讨、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给予积极和及时的指导。4.解释阶段学生在得到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形成自己的解释。在解释阶段,学习重点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将实证探究所得事实纳人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理解和解释,教师要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地表达研究结果。5.反思阶段这是整个探究学习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先是在探究小组内自我反思,教师要和小组成员一起对已形成的解释进行评价。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关的证据是否支持提出的解释? 这个解释是否足以回答提出的问题?从证据到解释的推理过程是否明显存在某些偏见和缺陷?从相关的证据中是否还能推出其他合的解释?通过学生间的对话,产生思想的碰撞,也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学生也可能从中学会宽容的态度和辩证分析。这一阶段十分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和整理,反思各自的探究方式,系统的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