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及软件实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为了避免5.12汶川地震那样的灾害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伤害的悲剧重演应尽快对全国正在使用的大部分建筑进行抗震评估鉴定对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应尽快完成抗震加固改造但是,至今没有可供工程应用的鉴定加固软件系统有关鉴定加固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很难推广应用鉴定加固设计处于粗放状态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本文要点 什么类型的房屋建筑急需鉴定加固 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的主要规范标准 建筑鉴定的主要工作流程和软件实现 建筑加固设计的主
2、要工作流程和软件实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一、什么样的建筑物需要进行鉴定1.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接近或超过设计基准期50年的建筑。2.原结构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未达到规定抗震设防目标的建筑。3.需进行功能改造、改扩建的建筑。4.遭受灾害(地震、火灾、爆炸、撞击)受损的建筑。5.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低劣建筑。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二、有关建筑鉴定和加固设计的规范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2009年7月1日实施,代替原来的95年鉴定标准) 1989系列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2001系列
3、建筑结构设计规范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2009年8月1日实施,代替原来的98年加固规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DB51/T5059-2008 建设部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三、对不同建造年代建筑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现有建筑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后续使用年限:1、
4、在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在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年。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在9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3、在2001年以后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50年。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建筑,其抗震鉴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后续使用30年的建筑(简称A类建筑),应采用本标准各章规定的A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为主)2
5、、后续使用40年的建筑(简称B类建筑),应采用本标准各章规定的B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89规范验算为主)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后续使用50年的建筑(简称C类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即01抗规进行抗震鉴定。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针对于A、B类建筑的抗震鉴定给出了具体方法。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008年7月23日发布并实施的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DB51/T5059-2008PDF 文件使用 “pdf
6、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该技术规程的条文说明3.1.4: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时,应考虑建筑物设计时执行的抗震设计标准。根据我国78、89抗震设计规范使用的废止时间,本规程将建筑物的抗震鉴定方法分为三种: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对1992年6月30日前设计房屋的鉴定,主要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编制;对1992年7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设计的房屋,及2003年1月1日以后设计的房屋,鉴定方法主要依据建筑物设计时执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四
7、、抗震鉴定应包括的内容及要求:1、搜集建筑的勘察报告、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实测。2、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4、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作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应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五、现有
8、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抗震鉴定的方法,可分为两级。对A类、B类、C类(即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建筑都应按照两级鉴定方法来进行,不同类建筑的鉴定侧重点不同。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一级鉴定应以宏观控制的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结构的平面、立面,质量、刚度是否规则;实测材料强度是否达到要求;梁、柱钢筋的配筋率、锚固是否满足相应要求等。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二级鉴定应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可表示为S12R1抗震鉴定的整体构造影响系数(体系影响系数)2抗震鉴定的局部构造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
9、)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两级鉴定的方法,将抗震构造要求和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体现了结构抗震能力是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两因素的有机结合。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六、A类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鉴定及软件实现:1、A类钢筋混凝土建筑(后续使用30年的建筑)的抗震鉴定分为两级第一级符合要求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除9度外)。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一级鉴定查看及要求:1、结构体系(是否为单向框架、平立面尺寸及刚度是否规则)2、结构材料实际强度3、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
10、向箍筋的配置(最小配筋率、最小直径、最大间距等)4、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等可归结为下页表: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00mm300mm400mm(、类场地)不宜小于300mm柱截面宽度8一1008一150同非抗震设计短柱全高箍筋150200同非抗震设计梁端箍筋间距8一1506一2006一200柱上、下端箍筋总配筋1.0%总配筋0.8%拉筋0.2%总配筋0.7%角柱纵筋总配筋0.8%总配筋0.6%拉筋0.2%总配筋0.5%中柱、边柱纵筋9度8度7度、类场地6度乙类
11、建筑项目A类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级鉴定的最低构造要求(部分)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说明:以上A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体系、构造等要求基本同89规范。6度和7度、类场地时,只判断是否满足非抗震设计要求。其中,梁纵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按70年代的规范检查,但乙类建筑需要检查柱的配筋。7度、类场地和8、9度时,要检查纵筋、箍筋等。9度时还要检查轴压比。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钢筋混凝土房屋符合上述各项规定时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第二级鉴定;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但
12、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评为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同时应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1)梁柱节点构造不符合要求的框架及乙类的单跨框架结构。2) 8、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3。3)与框架结构相连的承重砌体结构不符合要求。4)仅有女儿墙、门脸、楼梯间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不符合要求。(可只对非结构构件做局部处理)5)结构布置和构造要求的其他规定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第二级鉴定:又可细分为两种方法(1)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2)考虑构造影响的规范抗震承载力验算法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主要采用前者,当前
13、者不适用时,需采用后者。PKPM系列的鉴定加固软件JDJG主要进行的是第二级鉴定计算,并同时提供了以上两种方法。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y21 xyyb =eyy /VV=xb1yyxeV平面结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yV体系影响系数2y2y 局部影响系数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该方法是以结构实际受剪承载力为标准,可理解为与下面公式为同一原理:S12R1抗震鉴定的整体构造影响系数(体系影响系数)2抗震鉴定的局部构造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