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外墙及顶棚抹灰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4792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外墙及顶棚抹灰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外墙及顶棚抹灰技术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外墙及顶棚抹灰技术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外墙及顶棚抹灰技术交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外墙及顶棚抹灰技术交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铁十二局集团新建福州东(樟林)货车车辆段项目经理部技 术 交 底 通 知 单工程名称:福州东车辆段工程 文件编号:ZLSG-FJ-交底单位 工程技术部 接收单位交底内容 内墙、外墙及顶棚抹灰工程 交底时间交底内容:本交底针对锻工间与机械钳工间内墙、外墙及顶棚抹灰工程施工工艺、质量、安全等方面要求进行交底。1、验收项目:抹灰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 35mm 时的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加强措施。抹灰工程施工前应先安装门窗框,并应将墙上的施工孔洞堵塞密实,对拉螺杆全部抽出,钢筋头切割完毕,对拉螺杆处露头 PVC 穿线管切割完毕。二、施工准备:2.1 抹灰工程所需

2、用的材料、成品、半成品等应按照材料的质量标准要求,具备材料合格证书并进行现场抽样检测。2.2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强度等级不小于 32.5,水泥应用出厂质量保证书,使用前必须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复验。不同品种、不同等到级的水泥不得混用。 砂:应采用中砂,质量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含泥量不应大于 3%,使用前应过筛。石灰膏使用前应经熟化,时间一般不少于 15d,用于罩面的磨细石灰粉熟化时间不应少于3d。石灰膏应细腻洁白,不得含有末熟化颗粒,已冻结风化的石灰膏不得使用。 水:宜用饮用水,当采用其

3、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抹灰工程所用的主要机具有:砂浆搅拌机、手推车、筛子、铁锹、灰盘、托灰板、抹子、压子、阳角抹子、阴角抹子、捋角器、刮杆、方尺等。2.3 配料前需用磅秤对原材料进行计量,确定最佳配比。2.4 施工现场要求:主体结构已完成,脚手架眼已堵完,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合格;墙体内预埋管线已完成并已验收合格。所有材料进场检验完成,达到质量要求;机械设备就位并运行正常。三、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钉耐碱玻纤网格布喷水湿润甩浆找方放线贴饼、冲筋基层抹灰面层抹灰。做法要求:本工程外墙做法参见 05J909 外墙 11D;内墙身、柱子抹灰参见 05J909 内墙4D/NQ7;

4、顶棚抹灰参见 05J909 棚 4A1(见附图)。3.2 施工工艺:基层处理:基层表面要保持平整洁净,无浮浆、油污,表面凹凸太大的部位要先剔平或用 1:3 水泥砂浆补齐,表面太光的要剔毛,门窗洞口与木门窗框交接处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脚手架眼要先堵塞严密,水暖、通风管道通过的墙洞、凿剔墙后安装的管道必须用 1:3的水泥砂浆堵严。钉耐碱玻纤网格布:基层处理完后,内外墙均应满布耐碱玻纤网格布。耐碱玻纤网格布的规格要符合设计要求,挂网要做到均匀、牢固。喷水湿润:用水将墙体湿润,喷水要均匀,不得遗漏,墙体表面的吸水深度控制在 20mm 左右。甩浆:顶棚用素水泥浆(内掺建筑胶)做甩浆液,要使顶面布点均匀,

5、不应有漏涂。浇水养护 24h,待水泥浆液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抹底灰;内外墙甩浆用 3 厚外加剂专用砂浆打底刮糙或专用界面剂一道甩毛。找方:先以跨度较大的两面墙体所在的轴线各找出一条控制线,然后以这两条控制线确定其它两条较短的控制线,相邻控制线间要互相垂直。放线:根据控制线将线引到墙体、楼地面或其它易于识别的物体上,外墙可从楼顶的四角向下悬垂线进行放线,同时在窗口上下悬挂水平通线用于控制水平方向抹灰。贴饼、冲筋:根据所放垂线和水平线,确定抹灰厚度,在每一面墙上抹灰饼(遇有门窗口垛角处要补做灰饼),灰饼厚度即底层抹灰厚度,然后拉通线做冲筋,冲筋的宽度和厚度与灰饼相同,抹灰饼和冲筋的砂浆材料配合比同基层

6、抹灰的砂浆材料配合比。基层抹灰:基层抹灰要在界面剂水泥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以甩浆后 48h 后为宜)开始抹底灰。室内墙面、柱面和门洞口的阳角应先抹出护角,当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 1:2 水泥砂浆做高度不低于 2m,每侧宽度不少于 50mm 的暗护角。底灰应分层涂抹,每层厚度不应大于 10mm,必须在前一层砂浆凝固后再抹下一层。当抹灰总厚度大于 35mm 时,要采取加强措施,一般采用钢丝网。在加气混凝土基层上抹底灰的强度宜与加气混凝土强度接近,中层灰的配合比宜与底灰基本相同。底灰宜用粗砂,中层灰和面灰宜用中砂。 耐碱玻纤网格布墙面抹底层和中层灰时,砂浆要挤入网格布的缝隙中,各层分遍成活,每遍厚

7、36mm,待底灰78 成干再抹第二遍灰。面层抹灰:1)采用水泥砂浆面层时,须将底子灰表面扫毛或划出纹道,面层应注意接茬,表面压光不得少于两遍,罩面后次日进行喷水养护。2)纸肋灰或麻刀灰罩面,宜在底子灰 56 成干时进行,底子灰如过于干燥应先浇水润湿,罩面分两遍压实赶光。顶棚抹灰:钢筋混凝土楼板顶棚抹灰前,在四周墙上弹出水平线,以墙上水平线为依据,先抹顶棚四周,圈边找平。四、质量标准4.1 主控项目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润湿。一般抹灰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验应合格。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

8、或等于 35mm 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mm。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 4.2 一般项目抹灰工程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抹灰表面应光滑、洁净、接槎平整,颜色均匀、无抹纹、灰线应清晰美观。护角、孔洞、槽、盒周围的抹灰表面应整齐、光滑;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应平整。 抹灰层的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层上;罩面石膏不得抹在水泥砂浆层上。有排水要求的部位(阳台板、门窗口上方遮阳板、雨棚)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槽)

9、应整齐顺直,滴水线应内高外低,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 10mm。抹灰工程质量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1 的规定的裂缝。表 1:抹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立面垂直度 3 用 2m 垂直检测尺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3 用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3 阴阳角方正 3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4 分格条(缝)直线度 3拉 5m 线,不足 5m 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5墙裙、勒脚上口直线度 3拉 5m 线,不足 5m 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五、成品保护4.1.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其他专业设施的保护,如埋设在墙体内的线管、线盒及水管等。4.2.已完工的墙面:

10、水泥砂浆墙面一定要进行浇水养护,以防开裂和空鼓;内墙面要防止做地面时被污染。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1.抹灰层空鼓、裂缝5.1.1.产生的原因1)抹灰前基层不清理、不湿润。2)混凝土基层未“打毛”。3)抹灰工序不正确。 4)抹灰厚度不当。5)抹灰后不养护。6)砂过细或含泥量超标。7)各抹灰层强度相差过大。5.1.2.治理措施:1)抹灰前基层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2)对部分混凝土面需要抹灰时对其表面进行“糙化”处理。3)抹灰时不能一次抹的太厚,每层厚度不超过 10mm,而且每遍不能跟的太紧,防止灰层坠裂。4)抹灰后喷水养护要及时。5)砂应采用中砂,使用前应过筛,含泥量不应大于 3%。6)一

11、般底层砂浆强度不宜高于基层墙体,中层砂浆强度不能高于底层砂浆,严禁用素水泥浆挂面。5.2.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空鼓、裂缝、脱落5.2.1.产生的原因:1)基层处理不好。2)预埋木砖(件)位置、方法不当或数量不足。3)门窗洞口与门窗框之间的缝隙填嵌不严密。5.2.2.治理措施:1)抹灰前基层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2)门窗塞缝应作为一道工序由专人负责。木门窗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全部塞实并养护,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抹灰。5.3.抹灰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5.3.1.产生的原因1)没有进行找方、贴饼、冲筋。2)面层抹灰时接槎随意,接槎处重复抹压造成比大面高。3)压光时间掌握不好,压

12、抹遍数不够。5.3.2.治理措施:1)抹灰前根据墙面及阴阳角情况,抹灰饼,找规矩。2)充筋应在建筑物大角,房间阴阳角及门窗阳角部位充立筋以控制其垂直度。3)内墙抹灰留槎应甩在阴角处及管道后边,室内墙面如预留洞口为保证其平整,可将整块墙面的抹灰甩下一起施抹。4)要求抹灰甩槎应留直槎,分层成踏步状留置。5) 罩面灰抹完后,要待其内的水分被底灰吸收后表面没有明水时,再抹压。面层压光工作坚持 23 遍使灰层初凝,达到表面无抹纹七.安全文明施工:7.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7.2.禁止酒后作业,禁止穿拖鞋。7.3.禁止在抹灰墙面上乱涂乱画。7.4.室内作业使用照明时,不准擅自拉接电源线,严禁使用花线、塑胶线做为导线。7.5.在楼层面卸料时,不得将材料卸在临边 1m 的范围内。7.6.正式搅拌前砂浆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7.7.做到“活完料净场地清” ,落地砂浆必须及时清理,不允许过夜、硬化、保持文明施工场面。7.8.脚手板上放置的工具材料应平稳。材料的堆放高度和荷重不得超过规范规定。7.9.施工前应对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应满足施工能力要求并运行正常。7.10.所有用电设备必须有绝对可靠的绝缘装置和良好的接地。编制人: 复核人:接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