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找矿工作是一个多阶段的工作 初期的地质找矿工作,寻找地表露头矿,一开始就把矿找出来。现在,有许多人也希望能这样做认为这样快和省。但是目前却无人采用这种方法,其原因是地质找矿工作分成多个阶段不是人为的,而是人们在找矿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其目的是减少整个工作的风险和加快找矿的进程。因此,现在找矿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快速缩小找矿有远景的范围,最后在一个具有远景的小面积上详细找矿必要时,可打钻找矿。遵循快速缩小找矿有远景的范围这一原则,一般可将找矿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普查找矿的前期阶段即选找矿远景区的阶段。或简称选区阶段;在远景区内优选找矿远景地段或优选靶区的阶段,即圈出可能有矿床赋存地段
2、的阶段,简称普查阶段,在可能有矿床赋存地段寻找矿体的阶段。简称详细找矿阶段。到一个地区找矿经过选区没有选出有找矿远景的地区这个地区的找矿工作即可结束,选出了远景区在远景区内没有找到可能有矿床赋存的地段,这个地区的找矿工作即可结束。如果选区错了,或选远景区错了,后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找不到矿,工作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全都是浪费。从这里可以看出将找矿分成阶段,在做好各阶段工作基础上,可以减少风险,加快找矿速度。在这些按顺序排列的阶段工作中,排在前面的比排在后面的更重要。前面的做好了,才能确定后面怎样做、或是继续做或是停止。如果该做的前阶段工作没有做好而停止,则将漏掉矿体,不仅浪费前阶段工作,而
3、且因它提供了虚假的地下信息,对以后的工作甚至别处的工作都有有害的影响。如不该做而做了。则前后两阶段的工作都是浪费。因为没有找到矿前阶段工作所提供的地下信息的虚假性很容易被人们认识,危险性则不大。根据以上所述,在普查找矿工作中做好选区工作特别重要。将找矿工作分成上述三个阶段的背景是;人们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在逐步提高,找矿方法在逐步完善。例如,当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某种类型矿床与特定类型的火成岩有关以后再寻找这种矿床时,总是先寻找特定类型的火成岩,然后再在岩体分布地段找矿。这样做,第一是避免了在无岩体地区找矿的风险性因而降低了整个找矿工作的风险性;第二是快速缩小了找矿的范围,加快了找矿的进程。找矿方法的
4、作用也可用上述例子说明,即在寻找特定类型岩体时,如果岩体出露地表通过地表调查即可发现,否则,就要用其他方法(例如物探)去寻找。没有花费不大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时,就只有靠打钻来找岩体不仅成本高。而且时间长。侵入岩体与矿体空间的关系侵入岩体与矿体空间关系,通常是指矿体的形成位置与侵入岩体之间的关系。根据现有资料大明,基本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一)矿体赋存于岩体内部属于此类的,大多与超基性、基性侵入岩及碱性侵入岩有关的铬、钴、铂、钒、钛、铁、铜、磷、铌、钽、锆以及稀土元素等岩浆矿床。矿体通常产于岩体底部、边沿或一定岩相之中,有时受岩体中的裂隙等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含稀有金属(如:钨、锡、钼),稀土元素
5、(如:铌铁矿、钽铁矿、锆英石、磷铈锂矿等)、放射性金属(如:沥青铀矿、独居石等)、轻金属(如: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等)矿物的伟晶矿床,也常分布于岩体内部。(二)矿体赋存于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中属于这一类的,大多在成因上与中性、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及一些高温热液矿床。这类矿床中的矿体主要分布于接触带内,其次是靠近接触带的围岩及捕虏体中。(三)矿体赋存于侵入岩体外的围岩中属于此类的主要有各种类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远离侵入岩体,其距离可达数十公尺至数十公里,矿区内往往没有岩体出露,因而目前也有人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侵入体关系不大。岩性条件-内生矿床与岩性的关系 岩性通常就是指岩石的物理
6、性质与化学成分,它对矿床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关系。内生矿床与岩性的关系主要是指围岩的性质与成矿的关系,它对岩浆期后矿床,特别对于气成-热液矿床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如脆性强的岩石(砂岩、火山碎屑岩、石英岩、酸性侵入岩等等),在地应力作用下易于破碎,孔隙度及渗透性较好,往往有利于矿液的运移和充填,形成各种脉状矿床。又如根据储量统计,世界 50%以上的铅锌矿都产于碳酸盐质的岩石中,我国的铅锌矿也是这样,从地质勘探所获得的资料来看,大约有 80-90%的大型铅锌矿床均产于石灰岩、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中。根据对我国南部地区的统计,与侵入岩有关的 42 个铁矿区,围岩是碳酸盐类岩石夹砂岩的有 19 个,灰岩的
7、有 19 个,页岩、砂岩的有 2 个,火山凝灰岩的有 2 个。安徽潭山岩体周围地区成矿现象,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一般说来,灰岩化学性质活泼,易和矿液反应,促使矿物质沉淀。但是在自然界中也不尽然,如苏联的沙拉伊尔多金属矿床即不产于石灰岩,帕米尔的压电石英矿床,有 90%的矿体产在石英岩里,而只有 7%在邻近的灰岩中。根据地球化学研究资料表明,岩石中通常含有一定数量的金属元素,而且从整体来看,这些元素在岩石中的总量比金属矿床中要大出许多倍,因此在热液活动中(或火山作用、花岗岩化等作用中),分散在岩石中的金属元素,也可以反复迁移、富集成矿。例如根据铅同位素测定,广西某锡矿的金属元素,一部分来自燕山期花岗岩,另一部分则取自泥盆系围岩。辽宁震且纪地层中某铅锌矿、硫来自某种硫酸盐,铅来自前层旦纪基底岩层。所以,对于成矿围岩要分析研究,测定岩石中成矿元素与伴生元素的含量情况,了解工作地区有无“矿源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