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称为沉积岩层得原生构造.2、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称为岩层3、层理是沉积岩中最普遍的原生构造,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等特征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4、确定岩层面向:变异层理标志:交错层理、递变层理、 层面原生构造标志:波痕、泥裂、雨痕、冲刷面、地面印模 生物标志5、整合接触:地层的连续接触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但二者之间缺失一些时代的、地层的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之间不仅缺失部分地层,而且上、下地层的产状也不同。6、不整合存在的标志:沉积方面(底砾岩、古
2、风化壳、剥蚀面、重矿物组合突变、岩性岩相突变) 地层古生物方面; 构造方面; 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7、不整合形成的时代:以不整合下伏地层中最新一层的时代为下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上限,其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就是不整合的形成时代。8、岩石的变形方式:岩石变形的基本形式是线变形和角变形,由它们组成了五种基本的变形方式:拉伸、压缩、剪切、弯曲、扭转 9、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和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拉、压、剪) ,均匀变形又分为非旋转变形(拉、压)和旋转变形(剪) 。10、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是变化的,这种变形为非均匀变形(弯曲、扭转
3、) 。11、张裂和剪裂是岩石破坏的两种形式 12、岩石的变形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变形阶段。1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1、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颗粒硬度越大,岩石硬度越大,碎屑岩中颗粒细棱角不明显,基底式胶结的岩石强度高,具有层里则易滑形成褶皱,不具层理易断层,空隙裂隙发育降低强度。2、围压:增强韧性提高强度、弹性极限;3、温度:随温度升高强度弹性降低,韧性增加;4、溶液:韧性提高,强度降低;5、空隙压力:压力大,强度低;6:时间:施力速度与重复受力、蠕变与松弛。14、构造应力场:地壳内某一瞬时一定范围内的应力状态。按其研究对象的规模可分为局部、区域和全球构造应
4、力场。 构造应力场的表示:定时、定向、定量 15、古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利用褶皱和断层进行测定,利用共轭剪节理进行测定、利用构造缝合线进行测定 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测量方法:震源机制、压裂、应力解除法和地形变测量。16、赤平投影:表示物体的几何要素或点、直线、平面的空间方向和它们之间的角距关系的一种平面投影。要会画各种构造的赤平投影。17、褶皱:层状岩层在各种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褶皱要素:核部、翼部、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顶(线)和槽(线) 。褶皱分类:产状分类:直立褶皱 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 斜歪褶皱 倾角相反倾角不等 倒转褶皱 倾角相同,一翼倒转平卧褶皱 一翼
5、正常,另一翼倒转 翻卷褶皱里卡德分类:直立水平褶皱 近于直立 枢纽水平 直立倾伏褶皱 近于直立 倾伏角 10-80倾竖褶皱 近于直立 近于直立 斜歪水平褶皱 倾斜 近于水平平卧褶皱 近于水平 近于水平 斜歪倾伏褶皱 倾斜 倾伏角 10-80 斜卧褶皱 倾斜 倾伏 形态分类 :平缓褶皱 120-180 开阔褶皱 70-120 中常褶皱 30-70 紧闭褶皱 530 等斜褶皱 0-5 转折端形态:圆弧褶皱 尖棱褶皱 箱形褶皱 挠曲和构造阶地 形态关系分类:协调褶皱 平行褶皱 平行弯曲,真厚不变 同曲率 中心半径不同。相似褶皱:半径同 不同中心 不协调褶皱 牵引构造 平面形态分类 线状褶皱 长:宽1
6、0:1 长轴褶皱 10:1-5:1 短轴 3:1-5:1 穹窿 长度指示的应力宽度指示的应力窗棱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派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杆状构造;铅笔构造:压力影构造岩浆岩体构造岩浆岩体构造:是指岩浆由流动、侵位到逐渐冷凝成岩过程中所产生的构造以及岩浆岩体形成后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主要包括岩浆岩体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构造及其形成后的各种变形构造;岩浆岩体的侵位方式及其主要构造特征。它还具有以下特点,不仅受早期构造的控制,而且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侵入岩体和喷出岩体常具有独特的原生流动构造和原生破裂构造;岩浆岩体在变形过程中形成某些特殊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岩浆岩体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形成时代:根据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时,岩体形成万余围岩,沉积接触时早于围岩。综合题:应力分析;判断岩层顶底面;沉积岩原生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