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洞口与明洞工程施工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内容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排水系统、洞门、明洞、坡面防护、挡墙以及洞口的辅助工程等的施工及其他有关作业。洞口与明洞工程应按照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序安排,按图纸要求先施工完成,以减少干扰,并保证安全, 为加速隧道施工创造条件。隧道洞口附近其它构造物的施工安排,应考虑到隧道施工场地布置及适应弃渣、运 输的需要;相邻工程的部署,亦应妥善安排。洞口工程特别是排水、坡面防护等工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直至完工交验之前,应经 常进行养护维修,费用由承包人自理。洞口施工时,如地质情况有变化或其他原因需变更设计或施工方案时,承包人应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办理。1.洞口土石
2、方(1)按照图纸的要求,在洞口施工放样的线位上进行边坡、仰坡自上而下的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尽量减少原地层的扰动。所有土石方的开挖除遵照本节规定外,还应按本规范第 200 章有关规定办理。(2)边坡、仰坡上浮石、危石要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应予整修平顺。(3)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结合地层稳定程序、洞门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进行开挖。(4)松软地层开挖边坡、仰坡时,宜随挖随支护,加强防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5)进洞前必须完成应开挖的土石方。废弃的土石方,应堆放在指定地点,边坡、仰坡上方不得堆置弃土、石方。(6)工程需要的填方,应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施工;超挖部分应用混凝土回填,费
3、用由承包人自负。2.排水工程(1)洞外排水工程包括边坡和仰坡外的截水沟、排水沟和洞口排水沟、涵管组成的排水系统,所有开挖与铺砌除按图纸施工外,还应符合本节和本规范第 413 节砌石工程的规定。(2)边坡、仰坡外的截水沟或排水沟应于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完成,截水沟及排水沟的上游进水口应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略低于原地面,下游出水口应妥善地引入排水系统。(3)边坡、仰坡以外的上方,如有坑洼积水时,应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予以处理;但不得用土石方填筑,以免流失堵塞排水沟渠,影响洞口安全。(4)路堑两侧边沟应与排水设施妥善连接,使排水畅通。土路肩及碎落台,应按图纸 要求予以加固。3.坡面防护(1)边坡、仰坡
4、开挖面的防护措施,应按图纸进行,并主动制订工程措施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及时实施。如情况有变化或图纸未作规定时,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办理。 (2)坡面防护,一般采用浆砌片石、喷射混凝土、铺种草皮等措施,应按图纸及本规范第 200 章和第 400 章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坡面喷射混凝土防护时, 应将岩面浮渣及危岩清除干净。4.洞门洞门应及早修筑,并尽可能安排在冬季或雨季前施工,所有建筑材料和施工要求,均应符合图纸及规范的有关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1)洞门施工放样位置准确。(2)洞门基础开挖及支护方案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做好防水排水工作,不得被水浸泡。基坑废渣、杂物等必须清
5、除干净, 报请监 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3)洞门拱墙应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成整体。洞门端墙应与隧道衬砌紧密相连接。(4)洞门端墙的砌筑(或浇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产生偏压。 (5)洞口装饰的隧道名牌,字样要求美观醒目。(6)洞门建筑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坡脚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并应检查与确保坡顶以上的截水沟和墙顶排水沟及路堑排水系统的完好与连通。(7)端墙顶排水沟砌筑在填土上时,应将填土夯实紧密。5.明洞(1)明洞地段土石方的开挖a.承包人应 根据地形、地 质条件、边坡及仰坡的 稳定程度和图纸要求,提出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作业时间以及防护措施
6、,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b.明洞的开挖可采用全部明挖法或拱上明挖拱下暗挖法。若采用后一种方法开挖时,起拱线以上的土石方为洞外挖,按本规范第 200 章石方开挖的要求施工;起拱线以下的开挖为拱下暗挖,按本章洞内开挖的方法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c.土石方开挖应按顺序 进行;边坡开挖要严格控制爆破药量,爆破作业应符合规定。明洞开挖后应即进行边坡防护。d.在松软地层开挖边坡、仰坡时,宜随挖随支护。e.明洞开挖前, 应先做好洞顶的防水、排水设 施,防止地面水冲刷而导致边坡、仰坡落石、塌方。在施工过程中,无论 由于何种原因,承包人应对因落石、塌方所造成的危害、破坏和损失, 负全部 责任。f.明洞开挖的弃方
7、,应堆置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指定地点。g.明洞不宜在雨季施工,如确需在雨季施工时,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2)边墙基础a.明洞边墙 基础应设置在符合 图纸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 和积水应清除干净,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b.偏压和单压明洞的外边墙基底,垂直路线方向宜挖成向内的斜坡,以提高基底的抗滑力,如基底松软,应采取措施增加基底承载力。c.深基础开挖,应注意核查地质条件;如挖至设计标高,不符合 图纸要求时, 应提出 变更设计报监理师审批。(3)衬砌明洞的衬砌,除应按规定与要求办理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a
8、.拱圈按图纸 要求制作 挡头板、外模、支架、支柱,并应设有防止渗漏、跑浆和走模的施工措施。b.钢筋的加工及绑扎按规范的有关规定办理。c.浇筑拱圈混凝土 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并应采取防雨措施。混凝土养生按规范的有关规定办理。d.起拱线以下暗挖时,应在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并有保证拱圈安全和稳定的措施。e.沉降缝及施工 缝的设 置与施工,按图纸要求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办理。(4)明洞与暗洞衔接明洞施工一般采用先墙后拱法。当边坡松软易坍及明洞与暗洞衔接时,施工宜采用先拱后墙法。在仰坡暂能稳定的情况下,宜由内向外进行施工;在仰坡易坍塌的情况下,宜先将明洞拱圈浇筑到仰坡脚,再由内向外作洞内拱
9、圈,并确保仰坡稳定。明洞与暗洞拱圈应连接良好。(5)防水a.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 度的 50后,拱圈背部以砂浆涂抹平整。 设置防水层时, 应在拱背涂上一层热沥青后,立即从下向上敷设卷材防水层;敷设时应粘贴紧密,相互搭接错缝,搭接长度不小于 100mm,并向隧道内拱背延伸不少于 0.5m。先三油二毡后,再涂抹 20mm 厚水泥砂浆。b.墙背竖向铺设无纺土工织物作滤层时,防水板与无纺土工织物应叠合一起,整体铺挂。c.拱背铺设 粘土隔水层 ,应按图纸要求选用粘性好、无 杂质、无石块的黏土分层夯实,并与边坡、仰坡搭接良好,封 闭严 密。d.止水带的施工规定。(6)回填及拱架拆除a.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
10、 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回填拱背土方。b.明洞段顶部回填土方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 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 0.5m;回填至拱顶 后应分层满铺填筑,顶层回填材料宜采用粘土以利于隔水。回填土夯实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c.使用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 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需先用人工填筑夯实至拱顶以上 1.0m 后,方可使用机械施工。d.在人工回填筑时,拱顶中心回填高度达到 0.7m 以上方可拆除拱架;若使用机械施工回填时,则应在回填土石全部完成后方可拆除拱架。(7)仰拱当设置仰拱时,应按规定进行施工。(8)遮光棚遮光棚或遮光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可以
11、就地浇筑,也可以预制安装。其所用材料及施工要求,均应符合图纸要求和规范的有关规定。质量检验1.基本要求(1)洞口设置位置符合图纸要求。(2)洞口边坡、仰坡的坡率,符合图纸要求。坡顶无危石,坡面无显著的凹凸不平。(3)洞门排水与路基边沟排水组成系统。(4)端墙、翼墙的混凝土浇筑,均匀密实,无蜂窝麻面现象。(5)浆砌片(块)石符合图纸要求,砌筑砂浆饱满密实,砌石分层错缝,砌体表面平整,无凹凸不平现象。(6)伸缩缝、沉降缝位置适当,填缝符合图纸要求。2.检查项目(1)排水工程中的浆砌截水沟、排水沟的检查项目见表 207-1。(2)坡面防护采用浆砌片石护坡的检查项目见表 208-1。(3)洞门端墙和翼
12、墙的检查项目见表 502-1。洞门端墙、翼墙的检查项目 表 502-1 项次 检 查 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1 混凝土强度和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 JTJ 07198 附录 D、F检查浆 砌 502 平面位置(mm)混凝土 30每 20m 用经纬仪检查 3点浆 砌 203 顶面高程(mm)混凝土 10每 20m 用水准仪检查 1点浆 砌 204 表面平整度(mm) 混凝土 10每 20m 用 2m 直尺检查 3处5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图纸规定 每 20m 用尺量 2 个断面石 质50,2006 基础底面高程(mm) 土 质 50每 20m 用水准仪检查 1点7 墙面坡度 不陡于图纸规定 每 20m 用吊垂线检查 3处(4)外露及隐蔽工程各项施工记录、试验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5)明洞衬砌按有关要求进行检查。3.外观鉴定(1)砌体坚实牢固表面平整,无垂直通缝。勾缝平顺,缝宽均匀,无脱落现象。(2)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不超过该面积的 0.5,深度不超过 10mm。(3)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