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都视觉】国耻勿忘!回首日伪时期的开封建筑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 120 周年,也是 “九一八事变”爆发 83 周年。83 年前的深夜,日本关东军在当时的奉天,也就是现在沈阳,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自此,开启了残忍的侵华战争。从 1938 年 6 月,开封开始了长达 7 年的沦陷,整个城市残破不堪。1945 年日寇投降,开封复为河南省省会。1948 年 10 月开封解放,古城从此获得新生。居安思危,勿忘国耻,今天小编就带您回首日伪时期的开封建筑。龙亭上图是日伪时期出版的开封风光一套明信片中的一张。潘家湖杨家湖里都有旱滩。大门与冯玉祥主豫时期没有变化,“方尖碑”
2、还在。照片左侧地平线处隐约可以看见鼓楼的雄姿。1922 年,冯玉祥主豫时期,道人被遣散,改道观为龙亭公园。1927 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期间,行全市“中山”化。改龙亭公园为“ 中山公园” 。1938 年日伪时期,改为新民公园。1946 年又改龙亭大殿为忠烈祠。1948 年解放开封的战斗中,龙亭这里是最为激烈的战场。战后的龙亭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往日辉煌,荡为寒烟。1953 年,国家拨款对龙亭进行了大修,从此龙亭恢复了往日的玉阶彤庭,成为开封市的名片之一。鼓楼三十年代末期处在日伪时期的鼓楼。中国最早的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9 年),1928 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将第一层楼改为“中山图书馆”
3、,上层改为“消防队” 和“新闻联合会”,四外走廊作为火警瞭望台。楼顶中央增建一尖塔式四方楼,四面装有巨型自动钟,为全市报时之用。台基上西南悬挂一口火灾报警大铁钟,据说此钟是从曹门外“十方院”移来的。1930 年前后,一楼“中山图书馆”又改为“ 通俗图书馆”。 1948 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台基上两层楼为炮火所焚,仅剩下一座台基。马道街日伪时期的马道街开封的马道街就像是北京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是开封的商业中心。马道街形成于明中期,据如梦录一书记载,至少在明末马道街就已经成为商铺林立的商业街了。1913 年,由于马道街硬化了路面安装了电灯,吸引了更多的商户,更使马道街成为开封的商业中心。直到建国
4、时,马道街仍是南到武汉、北到北京、东到天津青岛、西到西安这一区域中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大南门日伪时期的大南门(已毁)大南门,始建于唐,原名尉氏门,后梁改称高明门,后晋称熏风门,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 979 年)曾称为朱雀之门,赵匡胤简称为朱雀门。民国时期,冯玉祥改称为中山门。大南门南通往火车站,北直达龙亭,自唐以来就位居开封城的中轴线上,是开封市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大南门原来也有殿阁式城楼,但是在明末时期毁于水患。清朝对大南门进行了多次重筑,1928 年 5 月,冯玉祥令人筹建金声图书馆。金声之名来自冯玉祥的挚友郑金声。1931 年刘峙主豫,拓宽大南门,将城楼拆除,改为碉堡式的城门,金声图书
5、馆亦被撤销。后来改建成三进孔道、碉堡式城楼,1948 年又毁于战火。现存的是瓮圈的门,城门台基已经不存在了。中共河南省委旧址中共河南省委旧址1937 年 5 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白区工作会议,总结党在白区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了迎接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加强党在河南的领导力量,适应抗日新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河南省委,并指定朱理治负责筹备。同年 9 月,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正式建立,朱理治任书记,机关设在开封北道门大街 51 号(现开封市北道门大街路东 3l 号)共产党员杜省吾家里。杜家在开封有钱有势,亲朋故旧都是社会上的头面人物,连国民党的军警宪特也不敢前来找事,机关设在这里比较安全。上世纪
6、80 年代,此处仍有平房 5 间,北屋 3 间,西屋两间,为一独院。 河南省委的组建,增强了党的力量。1937 年 10 月开封市委成立,张漫萍任书记。省委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1937 年年底长江局建立后又归长江局领导。1938 年春,中共中央和长江局先后派彭雪枫、危拱之、陈少敏、谢邦治等同志到河南省委工作。在中共河南省委、开封市委的领导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封人民纷纷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和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古城的大地;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呼声,响彻省城的上空,开封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1938 年 6 月,开封沦陷,各级党组织所属党员均撤
7、离开封,河南省委撤往确山竹沟。开封火车站清朝光绪年间,法国和比利时修建汴洛铁路(开封郑县洛阳),1905 年 6 月,汴洛铁路从开封破土动工向西修建路基。汴洛铁路是陇海铁路第一段,开封车站也就是陇海铁路的第一站。1907 年 3 月 21 日,汴洛铁路开封至郑州段竣工通车。民国时期,开封车站曾是陇海铁路管理局所在地,日伪时期由日军济南铁路局管理,开封车站隶属于日军开封铁路局。一百多年来,随着中国政治风云变幻,开封车站经历了晚清、民国、日伪占领期、新中国不同的时代。日伪时期,开封站由日军济南铁路局管辖,隶属于日军开封铁路局。大相国寺曾改名中山市场的开封大相国寺1927 年冯玉祥第二次主豫,是年冬
8、即开始对大相国寺进行改造。寺内一般僧人发大洋 10 元,予以遣散,对方丈、监院、副司三人略以优待,只令其迁出寺院,安排其住所和生活来源。寺内佛像除八角殿内的千手千眼佛得以保留以外,其余佛像大多毁弃。大相国寺改名为“中山市场”,山门以北空地辟为“平民公园” ,山门左右甬道两旁开设小摊小铺,进行商业经营活动。寺内殿宇也各有用途:大雄宝殿为革命纪念馆;八角殿为河南美术馆,展出书画等艺术品;藏经楼为河南实业馆,展出本省工农业产品;东配殿为平民游艺馆,西配殿为平民图书馆。另外还把寺西院的两处建筑改为舞台剧院。经过这一番改造,大相国寺从一个佛教场所变成开封市民的一处商业和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
9、了半个多世纪。日伪时期,大相国寺曾恢复了数年佛事活动。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1912 年,以林伯襄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河南教育家,在袁世凯协助下,河南都督张镇芳支持下,在清代开封国家贡院旧址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与当时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冯玉祥将军改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 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抗日战争时期,开封沦陷后河南大学曾被侵华日寇占据为司令部,昔日的高等学府就成了敌寇的大本营。其间,大礼堂内 2
10、880 个钢架座椅被日寇坼去用于生产军火;雄伟的大礼堂竟成了日军的马厩;师生锻炼身体的东操场成了他们的放马场、火化场。日本帝国主义修建的碉堡开封抗日战争时期大事记1937 年:7 月 1 日,豫皖苏三省整军会议在开封开幕,研讨关于整编 10 万东北军的问题。9 月上旬,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重新组成,省委书记为朱理治;18 日,开封举行由千余名学生参加的抗日爱国游行。1938 年:1 月 10 日,蒋介石、白崇禧由武昌抵开封;次日召开了一、五两战区师长以上军官会议,决定军政合一。4 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指示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往确山县。6 月 3 日,日军进逼开封东郊;4 日,日军分两股攻城,出动飞
11、机、大炮狂轰烂炸;6 日,开封沦陷,日军在开封大掠 3 日; 9 日,国民党军队为阻西进日军,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溃水淹至开封护城堤外;6 月 11 日,新河南日报在汴创刊,该报是日伪时期河南省惟一的大型报纸。7 月 26 日,日军到开封郊区耿党村扫荡,16 岁以上的 130 名男子被枪杀。1939 年:1 月 25 日,开封的日军组织“日韩妇女芙蓉队”300 余人,诱惑劣绅充当汉奸,推行伪政。8 月 5 日,我抗日部队魏凤楼部潜入开封南关,炸毁敌报道部( 情报 部),日伪军队死伤甚众。开封全城戒严。1940 年:4 月 22 日,我抗日武装进攻开封,冲入城内,毙日伪军 800 余人。是年
12、,日伪在开封及其他沦陷区开始大肆推行奴化教育,在北门大街开设伪省立师范;并在中小学强令学生学日语。1941 年:3 月 29 日,始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其目的是使华北殖民地化。7 月 21 日,开封至新乡长途电话架设工程竣工,并开始通话。是年,日军对开封粮油市场实行“统制” ;天花流行开封,染病者 812 人,死亡 63 人。1942 年:12 月,中共冀鲁豫区党委为了便于在陇海铁路沿线开封至商丘之间开展对敌斗争,建立了中共汴商(开封、商丘)工作委员会。是年,日军在开封强征劳力 1309 人。到山东枣庄煤矿挖煤,劳工生活极苦,大部分人因冻饿而死。1943 年:春,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决定建立
13、中共陇海路工委和八路军豫鲁办事处,开展开封、商丘、徐州等陇海铁路沿线大中城市的工作。8 月 3 日,十八集团军总部开封情报站成立,代号 51,机关没在马府坑街 19 号后院。该站主要负责搜集日伪军政上层的重要情报。1944 年:2 月,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军区决定建立豫鲁工委会和豫鲁办事处;在开封、商丘、徐州等陇海铁路沿线大中城市开展瓦解日伪军等工作。6 月,日军在开封胁迫民工出动架子车 1000 多辆、到郑州、新郑一带抢运粮食、棉花等物资。是年,陇海铁路中牟黄河大桥建成, 开封至郑州通车。1945 年:1 月,中共冀鲁豫分局决定开封工作归地委城工部负责。8 月,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接管省城开封。9 月 14 日,800 余名日军集结开封,交出武器投降;20 日,侵豫日军向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正式签字投降;河南省政府本月迁回开封办公。是年,开封改划城区为利汴、文化、仁和、崇廉、中山五镇,护城堤内外农村统划为乡,恢复开封县建制;河南历史图书馆在开封建立。今天的开封已经繁华不再,但它依然的坚韧与顽强。这座古城在湮没中一次次复活,一次次辉煌。开封,在饱受沧桑、痛苦和磨难,几经湮没之后仍能起死回生,仍然是这样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