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科技馆 23 岁与世永别,海口千年塔消失时不满 10 岁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 2530 年,而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 132 年、85 年和 80 年。浙大教授范柏乃感慨:“我们有 5000 年的历史,却少有 50 年的建筑。下面我们就详细的说以下国内和国外建筑区别。日本建筑平均寿命不长,与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不长是不同的原因。中国、日本的传统思想、哲学观、宇宙观简单说就是“易” 。易,变也。因此,中国古代建筑、日本建筑多用木料,结构、工法均秉承这一中心哲学思想。日本非常好的继承了这一思想,日本人的建筑、寺庙均为 20 年或者 40 年会拆掉重建。欧洲的建筑继承的是欧洲的哲
2、学观、世界观、宇宙观“永恒” ,从他们的神祗永恒的天父就可看出。因此他们的建筑也遵循这一目的,材料多用石料。经得起多年风雨侵蚀。古典建筑方面,关于东西方建筑观的差异,同意ruyii 的观点。用材和建筑技术的差异造成东西方古建筑耐久度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当然本质的原因还是建筑观的差别。中国当代建筑使用年限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速度过快。2、土地资源的相对紧缺。3、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4、个别的严重偷工减料造成建筑质量过差。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使用年限稍短个人认为不是一个严重问题,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城市的快速更新是市场驱动的结果,有市场需求,有利润,拆点旧房子
3、不算大事。欧洲二战以后因为经济复苏也造过大量的经济型建筑,使用年限同样不高。经济发展成熟稳定之后,建设项目变少,建筑质量自然会有相应提高,使用年限也会延长,但同时也说明经济发展失去了快速成长的动力。在我们的建筑史上,历史较久远的建筑都是木构架建筑,而木构建筑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无法长久保留,所以中国建筑的历史大多不会超过 200 年,这是中国建筑的上限,所以与西方可以保持上千年的石砌建筑相比本身就是不可能在保存时间上占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古文明,其建筑观都注重死后的世界而不是现世的世界,因而保留至今的多是与宗教有关的陵墓石刻建筑。 中国真正的建筑大量兴建是在近 50 年才开始的,
4、这里面有很多因素; 比如不锈钢楼梯()的兴起。首先兴建的是苏联技术和理论的建筑物,这是一个时期;然而在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之后,这些建筑被停建,转而兴建一些民族风格的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由于理论知识的缺失,大多以坡屋顶大屋盖的帽子建筑为主;在改革开放后,西方技术和理论的涌入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在建造领域的落后,而此前一些所谓可以千秋万载的建筑根本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所以又一轮辞旧迎新的建造活动得以展开。 中国现代建筑的建设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是西方舶来品,所以在新的技术和理论的指导下,先开放的经济特区首先进行了建筑改革的实验,而后波及其他地区。这一过程中,多数建筑是以政府主导的形式出现,而这一类建筑
5、的政绩功能比它的实际功能更重要,因而其设计寿命的说服力不如政府约束力大。我们的政府所推崇的指导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这一哲学指导下的建筑认知并不主张保留不必要的建筑,这与西方宗教味的历史哲学不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历史仅有数十年的现代建筑,倘若失去其原始功能,必然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然而,无论我们怎么加快建筑实践的速度,也赶不上国外建筑技术和理论的进步,所以我们的建筑实践一直落后一直没有自成体系。这导致我们的建筑建造也时刻面临着外来先进理论的冲击,甚至在我们不确定这一理论是否适用时,社会舆论已经开始大量讨论这些貌似新奇的建筑模式,这样的社会导向下,我们本土的建筑在国外建筑师大量涌入的将来几十年更容易被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