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工程与艺术的结合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多学科、跨专业、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外国建筑史历史中的建筑、建筑中的历史除中国以外的各国建筑的历史古代历史中以欧洲建筑为主近、现代史中以欧、美建筑为主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研究对象: 建筑的发展过程和人类创造建筑的过程主要任务: 讲述和阐释各时期建筑的产生、变化和衰亡学习的目地和意义目地: 了解建筑成就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理解建筑的社会功能和变化规律 认识建筑的本质、提高文化修养 开拓思维空间、进行创造性探索意义: 树立历史的整体意识 进入建筑的创作境界世界主要文明发源地(四大河流文化)古代埃及 尼罗河文化(约公元前 4 千年左右)古
2、代中东 两河文化 (约公元前 4 千年左右)古代中国 黄河文化 (约公元前 3 千年左右)古代印度 印度河文化(约公元前 3 千年左右)中、外历史年代对照表古代埃及: 公元前 32 世纪 前 3 世纪 (远古)两河流域: 公元前 30 世纪 前 60 世纪 (远古)克里特文化: 公元前 2000 年 (上古)迈锡尼文化: 公元前 1500 年 (上古) 多利亚时期: 公元前 1200 年 (上古) 荷 马 时 代: 公元前 900 年 (上古) 古代希腊: 公元前 800 年 (中古)古代雅典: 公元前 600 年 (中古) 古代罗马: 公元前 500 年 (中古)古罗马共和:公元前 300
3、年 (中古)古罗马帝国:公元前 30 年 (中古)古罗马分裂:公元 4 世纪中 (中古)早期基督教:公元 5 世纪10 世纪 (中世纪)2罗漫时期:11 世纪12 世纪 (中世纪)哥特时期:13 世纪15 世纪 (中世纪)文艺复兴:15 世纪16 世纪 (近 代)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17 世纪 (近 代)资本主义革命时期:17 世纪19 世纪 (现 代)工业电子革命时期:20 世纪21 世纪 (当 代) 尧舜氏族联盟: 公元前 21 世纪以前 (远古)夏王朝(大禹): 公元前 21 世纪 前 16 世纪(上古) 商王朝(成汤): 公元前 16 世纪 前 11 世纪(上古) 西周王朝(后稷):
4、公元前 12 世纪 前 771 年 (上古)东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 770 年 前 221 年 (中古)秦王朝(赢): 公元前 221 年 前 206 年 (中古) 西汉王朝(刘): 公元前 202 年 公元 9 年 (中古) 东汉王朝(刘): 公元 25 年 220 年 (中古) 三国时期: 184 年 265 年 (中古)西东两晋(司马):265 年 420 年 (中古)五胡十六国: 420 年 581 年 (近古)隋王朝(杨): 420 年 581 年 (近古)唐王朝(李): 618 年 907 年 (近古)五代十国时期 : 907 年 960 年 (近古)北宋、辽(赵): 960 年
5、1127 年 (近古)南宋、金(赵): 1127 年 1276 年 (近古)元王朝时期(辽):1271 年 1386 年 (近古)明王朝时期(朱):1368 年 1683 年 (近古)清王朝时期(金):1636 年 1911 年 (近古)中华民国时期: 1911 年 1949 年 (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当代)世界七(十)大奇观埃及的“金字塔” 新巴比仑的“空中花园” 以拂所的“阿尔斯神殿” 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 哈利卡纳苏(小亚细亚)的 “摩索拉斯陵墓” 地中海罗德岛上的“太阳神巨像” 法罗斯岛上亚历山大城的“灯塔” 圣彼得堡彼得宫(夏宫)的“琥珀厅”柬埔寨的“吴哥窟”中
6、国的“万里长城”建筑的含义建筑是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物质条件建筑是人类社会生活人为的物质环境3社会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外建史的主要内容引起建筑发生变化的三个要素生产方式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形态的变化文化与建筑主流建筑文化 主流阶级主流思想 主流文化主流建筑文化 主流建筑风格 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和生产力的进步,代表着一个时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建筑史的主要内容。主流建筑风格 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建筑形制、建筑风格4 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一性和稳定性三大特征非主流建筑文化 对社会的变化和生产力的进步反映不够灵敏,长期间变化不大。 民居等大量的一般性建筑主流建筑文化与非主流建筑
7、文化 相互影响 主流建筑文化对非主流建筑文化的影响在所有领域 非主流建筑文化对主流建筑文化的影响仅在物质领域 可转移性 跨民族、跨地区、跨国家的历史性转移宗教对建筑的影响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 天主教教堂、罗马风教堂、哥特式教堂 拜占庭教堂、俄罗斯教堂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堂、穆斯林礼拜寺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 佛教寺庙、婆罗门教寺庙、耆那教寺庙奴隶制社会建筑的主要内容 古代埃及的建筑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爱琴文化的建筑 古代希腊的建筑 古罗马的建筑 美洲古代建筑主要贡献 建立了建筑的形制和模式 完善了结构和施工技术 创造了艺术形式和手法 发展了建筑的基本观念和设计原理 产生了专业的
8、建筑师群体主要成就 形成了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建成了大批功能杂的大型公共建筑 落成了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 创造了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 提高了巨石和生土建筑的水平 发明了混凝土和防水技术 修建了社会广场主要代表 埃及、西亚、巴比仑、波斯的建筑 爱琴文化、古西腊、古罗马的建筑 古典文化、古典建筑社会、政治原因 奴隶主的产生 中央皇权制度的形成5 宗教、祭祀阶层为政权服务 自然、地理原因充足的灌溉 人力 河流、峡谷 材料 自然景观 审美、构思 与尼罗河的斗争 组织、技术能力主要时期、主要建筑 古王国时期(第一第十王朝) B.C3200-B.C2130 玛斯塔巴(Mastaba )墓 金字塔 昭
9、赛尔、乃富鲁、吉萨 强调外部空间形象 中王国时期(第十一第十七王朝) BC2130-BC1580 石窟庙、石窟墓 阿布辛贝勒 庙宇 阿蒙大石窟庙 峡谷陵墓 曼都赫特三世 逐步由外部空间向室内空间过渡 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第三十五王朝) B.C1582-B.C332 陵墓哈特什帕苏 庙宇(阿蒙庙) 卡纳克、鲁克索 注重建筑内部空间的营造 晚期(托勒密王朝时期) B.C332-B.C30 由于经常遭受亚述、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等的侵略并最后被古罗马吞并,建筑发展缓慢。 建筑风格随被入侵国家而变 阿拉伯帝国时期 640-1517 以伊斯兰建筑风格为主 奥斯曼帝国时期 1517-1798 奥斯曼帝国是土
10、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1290-1922) 以伊斯兰建筑风格为主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发展过程 B.C.3000 规模较小的奴隶制国家在两河流域下游形成了一些奴隶制的城市国家,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等。 B.C.18 世纪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上下游 B.C.16 世纪 两河流域受到别的帝王所统治。 B.C.13 世纪 征服整个西亚,巴比伦,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中亚,印度河流域。 B.C.11 世纪 亚述帝国时期。 B.C.7 世纪初 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B.C.6 世纪初6 伊朗高原建立了波斯高原帝国 B.C.6 世纪末 波斯帝国征服整个西亚,埃及,中亚,印
11、度河流域。波斯帝国 发展时期基本与古希腊同步,灭亡于古希腊鼎盛时期。 建筑成就 多种建筑形制、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生土建筑、宫殿、新巴比仑城 文化特色 与周围地区交频繁,常吸取外来文化的影响 建筑技术 券拱技术使用但无大的发展。 砖的生产量不大。 土坯作为建筑材料被广泛地使用。 饰面技术被广泛地使用。 建筑材料 陶钉 B.C. 4000 沥青饰面、石片、贝壳、斑烂装饰图案 B.C.3000 硫璃的发明 B.C.3000爱琴文化的建筑爱琴文化是指发生在爱琴海内的岛屿及其周边沿岸地区的文化现象。是先于古希腊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爱琴文化深刻影响着希腊文化,被称为希腊早期文化,与古埃及文化相互影响。
12、发展过程 B.C.2000 克里特文化 B.C.1500 迈锡尼文化 B.C.12 世纪 多利亚人时期 B.C.9 世纪 荷马时代 B.C.8 世纪 雅典及奴隶制城部建立 B.C.6 世纪 雅典霸权建立 B.C.5 世纪 雅典衰落克里特岛的建筑 克里特文化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 B.C.2500 年左右开始向奴隶制过渡。到 B.C.2000 年,克里特便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B.C.17.16 世纪,全岛附属于诺萨斯为中心王国 克里特文化直接接受埃及及西亚先进化的影响,并有创新 克里特文化伴随着克里特王国的势力不断扩张波及至希腊本土,并对希腊本土的文化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代表作:7 克诺索斯(
13、诺萨斯)宫殿 最早大门和庙宇形制、最早露天剧场和柱式特点:尺度亲切、风格平易、形式玲珑、变化突兀、富于装饰、典雅秀美迈西尼和泰仑的建筑 迈锡尼文化 B.C.1715 世纪,在希腊的南部逐步形成了一个以迈锡克人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 于 B.C.014501400 左右占领了克里特的诺萨斯王宫,从此,进入了迈锡尼文化时期并取代了克里特文化。 代表作 卫城、狮子门 风格:粗犷雄健、极具防御性迈西尼和泰仑的建筑 迈锡尼文化 B.C.1715 世纪,在希腊的南部逐步形成了一个以迈锡克人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 于 B.C.014501400 左右占领了克里特的诺萨斯王宫,从此,进入了迈锡尼文化时期并取代了克里特
14、文化。 代表作 卫城、狮子门 风格:粗犷雄健、极具防御性古代西腊的建筑 地理位置 公元前 8 世纪:巴尔干岛、小亚细亚、爱琴岛屿上和意大利、西西里岛、黑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小奴隶制国家,它们总称古代希腊 深刻影响: 建筑形制 艺术形象 设计原则 技术经验主要成就 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完美的艺术形式 建筑群和庙宇形制的演进 木建筑向石建筑过渡 柱式的诞生主要时期 公元前 8-6 世纪大致形成 公元前 5 世纪基本成熟 公元前 4 世纪进入广阔的发展时期社会政治原因 社会进步和政治斗争的结果 农业为主的城邦:世袭特权、落后保守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为主的城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庙宇:公共性纪念建筑,在
15、海湾岗阜之上、山林水泽之滨 圣地:民间举行崇拜守护神儀式和各种庆典活动的场所希腊柱式的三种形态 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强调体积 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清秀柔美、精巧华丽 科林思柱式:华贵典雅8雅典卫城 继承了优秀文化传统,达到了圣地建筑群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希腊艺术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精神,她是人类建筑史上的骄傲。 社会、政治原因:产生了工商奴隶主、建立了民主制度、自耕农经济和手工业是经济基础 文化、地理原因:民主政治和经济文化达到高峰、继承文化传统熔两种文化为一体、位于地中海航道交叉口 建设目地:赞美雅典、纪念胜利、炫耀地位、繁荣宗教和文化、提供就业机会 雅典卫城的组成: 卫城山门
16、 雅典娜铜像 胜利神庙 帕提农神庙 伊瑞克提翁神庙雅典卫城的空间 相继出现、前后呼应、构图变化大、建筑雕塑交替成为构图中心、主次分明、条理井然,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则。 意义 建筑的进步与丰富 柱式的通俗化 贡献 新领域的开拓 新形制的创造 新手法的形成主要成就 剧场和会堂 祭坛和奖杯亭 市场敞廊和叠柱式 街坊和住宅希腊化时期(希腊晚期) 公元前 4 世纪到公元前 31 年 社会政治原因 建立寡头、君主政体 经济发展,突破城帮的狭隘性 分裂成几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国 经济文化原因 手工业商业发达 东方与希腊文化交融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发展古罗马的建筑直接承接了希腊晚期的建筑成就,并把
17、它推向前进。建筑规模大、分布广、类型丰富、形制成熟、艺术形式完善、设计手法多样、结构水平很高,建立了科学理论,达到了奴隶制社会建筑的最高峰。对以后几千年的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地理位置 东起小亚细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主要历史时期 公元前 5 世纪:自由民主共和的小城邦国 公元前 3 世纪:征服全意大利,并继续向外扩张9 公元前 30 年:罗马帝国成立,文化繁荣 公元 3 世纪:佃奴制,趋向自然经济 公元 4 世纪中叶: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公元 5 世纪中叶: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发展为封建制的拜占庭帝国繁荣的原因 地理、文化 地理富饶、文化先进
18、、建筑发达 经济、技术 经济发达、技术进步,生产力是古代世界最高水平重大贡献 光辉的券拱技术 发明了混凝土 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自来水)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建立了建筑的科学理论 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凯旋门 特点 形体高大、进深较厚、威武雄壮 代表作 赛维鲁斯凯旋门(204 年) 君士坦丁凯旋门(312 年) 替度斯凯旋门(81 年)纪念性广场 为皇帝个人建立的封闭式广场 特点 进深大、高围墙、中间雕塑、庙宇结束 代表作 恺撒广场(公元前 5446 年) 奥古斯都广场(公元前 422 年) 图拉真广场(公元 109113 年)剧场 特点 三层化妆室、观众席半圆放射形、券柱式叠加、装饰豪华 代表作
19、 元采鲁斯剧场(公元前 4413 年) 奥朗治剧场(公元 50 年) 阿斯潘达剧场(公元 2 世纪)角斗场 起源于共和未期,遍布各城市,椭圆形,罗马建筑代表之一。 代表作:罗马大角斗场(公元 7580 年) 长轴 188 米、短轴 156 米、分 5 个区、60 排座、升起 62 度坡度、容 5-8 万人 四层、高 48.5 米、券柱式立面10 建筑开朗明快、轮廓清晰、装饰恰当、生动宏伟、形制完善、成就很高。是功能、结构、形式和谐的统一,在体育建筑中沿用至今。庙宇 继承希腊宗教和形制,以矩形为主,前柱廊式,建在城中。 代表作:罗马万神庙(公元 120124 年) 单一空间、集中构图,古罗马穹顶
20、技术的最高代表 圆形、穹顶直经 43.3 米、高 43.3 米 建筑特点:几何形状、单纯和谐、开朗庄严、尺度恰当、曲线饱满、含蓄有力、稳定安祥、构图连续、整体感强。公共浴场 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交谊室、商店等组合在浴场里,成为多功能的公共建筑群。代表了当时最高建筑成就,对 18 世纪后欧洲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产生了极大影响。 主要成就:结构出色、功能完善、空间多变 主要代表:卡拉卡拉浴场(211 217 年)216 米*122 米戴克利提乌姆浴场(305 306 年)240 米*148 米住宅与宫殿 住宅: 天井式、公寓式(标准单元) 、山坡式 宫殿: 巴拉丁山宫、阿德良离宫、戴克利提
21、乌姆宫美洲古代建筑 公元 15 世纪未,中美和南美西岸的土著人正从原始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 主要民族:玛雅人、多尔台克人、阿兹台克人、印加人(统称印第安人) 。 他们之间文化交流密切,称为玛雅文化。但未与其他文明进行沟通交流。16 世纪后,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走向衰亡。 建筑以多层金字塔组成的庙宇为主,土石结构、布局严谨、空间闭塞。 装饰以蛇和怪兽头为主要题材。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变革激发了文化的高涨,建筑摆脱了教会的束缚,既提高又普及,改变了城镇面貌,影响直至二十世纪。主要时期 1516 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意大利建筑成就最高,欧洲各国跟从。 16 世纪末 17 世纪:
22、天主教反改革运动,产生了“巴洛克”和“ 古典主义”建筑。 18 世纪: 法国“启蒙运动” ,开辟建筑新时期,并影响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主要武器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主要内容是反封建、反宗教。发展概况 1415 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期11 佛罗伦萨主教堂 1516 世纪 文艺复兴全盛时期 育婴院、坦比哀多、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维晋寨巴西利卡 17 世纪 巴洛克时期 耶稣会教堂、圣彼德大教堂广场文艺复兴建筑的艺术特征 采用对立手法以达到对宗教的否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创建新的建筑形式 圣马可图书馆、圣马可学校、罗马市政广场 追求开放风格、采
23、用柱廊式 育婴院、巴齐礼拜堂、维晋寨巴西利卡 帕拉第奥母题:几种不同形体、比例、尺度的构图组合在一起,各不相同又和谐统一 强调集中式布局 绘画、雕塑表现人体美 美是客观的、美是和谐与完整、美有规律、人体美是范例建筑理论与技术 理论方面: “建筑十书” 再度出版 发表“论建筑” 和“建筑四书” 等著作 科学技术: 产生了哥白尼、伽里略、牛顿、虎克、波义尔等科学家 起重机、打桩机、脚手架、水泵等广泛应用著名建筑师及作品 伯鲁乃列斯基: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育婴院、巴齐礼拜堂 伯拉孟特: 梵帝冈宫改建、圣彼得大教堂、坦比哀多 米开朗基罗: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罗马市政广场、圣彼得大教堂 拉斐尔: 潘道
24、菲尼府邸、玛丹别墅、圣彼得大教堂改造 龙巴都: 文特拉米尼府邸、圣马可学校 珊索维诺: 考乃尔府邸、圣马可图书馆 维尼奥拉: “五柱式规范” 、尤利亚三世别墅 帕拉第奥: “建筑四书” 、维晋寨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帕拉第奥母题 帕鲁齐: 麦西米府邸、圣彼得大教堂改建 阿利西:12道利亚府邸广场建筑群 恢复了古典传统,建筑群完整统一。 安农齐阿广场: 开阔券廊、尺度易人、风格平易 罗马市政场: 对称布置、形式统一 圣马可广场: 两进梯形广场、强调透视、和谐统一、伟岸挺拔、端庄俏丽、活泼热情、对景构图圣彼得大教堂 雄伟壮丽的世界最大教堂、意大利 16 世纪建筑的最高成就、文艺复兴的伟大纪念碑。 前
25、后由 8 位著名艺术和建筑大师主持,历时 100 多年建成。 石质拱券结构、外部灰石饰面、内部各色大理石、装铈丰富的镶嵌画、壁画和雕塑 建筑面积:49737 平方米;总长:211.5 米宽 137 米;正面:长 115 米高 45.5 米;中央穹顶:直经 41.9 米,室内净高 123.4 米,外部穹顶十字架尖端高 137.8 米。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 社会背景: 16 世纪经封建宗教势力反扑和镇压后,文艺复兴基础削弱,人文主义及及可危。 17 世纪教皇推行反改革运动,教廷人、财、物兴旺,巴洛克艺术和建筑应运而生。 主要特色: 富贵华丽、充满装饰、色彩鲜艳 强调曲线、追求动感、形态夸张 建筑与雕
26、塑、色彩与光线互相渗透 城市与广场、建筑与园林趋向自然巴洛克教堂的兴建 社会背景: 宗教与现实有了密切联系 在以中小型为主的教堂中投入了感情因素 建筑和艺术处理多样化,追求自由表现 三大特征: 炫耀财富、装饰豪华、色彩艳丽 追求新奇、运用曲线、寻求动感、装饰自由 作为小品建筑在设计中独具匠心 壁画和雕塑: 延伸扩大空间、色彩对比明亮、构图拥挤、动态剧烈、突破建筑面体界限、石雕模仿实物质感 代表作: 耶稣会教堂;圣卡罗教堂巴洛克广场 强调雕塑、喷泉的曲线、动态和空间渗透13 代表作: 纳沃那广场; 西班牙大台阶(破船广场) ; 圣彼得大广场: 半围合式半圆型+梯型两进广场,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中
27、心为方尖碑,两边是喷泉,塔思干柱廊(248 棵柱) 。 开阔壮观、轴线对称、柱式严馑、光影变化大巴洛克府邸和花园 府邸: 空间流转贯通、层次深远、楼梯装饰空间 花园: 多层台阶、轴线对称、几何构图 设柱廊、雕塑、喷泉、水池、瀑布等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成就许多城市是当时欧洲经济最先进的城市,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共和国。即吸收外来文化,又发扬传统独立发展,因而特色鲜明,水平很高。 独立式发展的城市:比萨、佛罗伦萨、罗马 受外来影响的城市:威尼斯、米兰 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代表作比萨主教堂建筑群(11 世纪12 世纪) 主教堂:拉丁十字平面、中厅木构架、侧廊 十字 拱、四层空劵廊、典型罗曼风格 钟 塔:八层
28、、直径 16 米、高 55 米、底层浮雕连续劵、中间 6 层罗曼式空劵廊、顶层收缩 洗礼堂:三层、圆形、直径 35.4 米、总高 54 米、上两层空劵廊、哥特式细部三座建筑:形体各异、对比强烈、变化丰富、母题一致、风格统一、整体和谐佛罗伦萨主教堂建筑群(1296-1470 年) 主教堂:长 80 米、柱距和开间均 20 米、空阔敞朗 洗礼堂:平面八角形、集中式、八角锥形穹顶 钟 塔:方形平面、高 84 米 三座建筑均以各色大理石贴面、形体丰富多变、风格和谐统一、气氛宏伟壮丽威尼斯总督府 (1309-1424 年) 四合院平面、三层立面 空间开阔宽敞、装饰精巧华丽 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 二分之一构
29、图的绝唱 融古罗马、哥特式和伊斯兰三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威尼斯圣马可教堂(10631085 年) 意大利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14 平面紧凑、空间多变、集中形制 构图俏丽、形体华丽、装饰美丽欧洲中世纪的建筑欧洲的中世纪:自 4 世纪中叶至 15 世纪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之前的封建社会时期,被称为欧洲的中世纪,在此时期,宗教势力占统治地位,施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相当于中国的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和元代王朝时期。 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历史时期:4 世纪中 10 世纪:各国之间战争连年,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城市遭到破坏,经济严重衰退,自然经济占统地位。11 世纪 15 世纪: 国界固定,经济恢复,文化发展,建筑
30、复苏,宗教建筑是建筑的最高成就。宗教原因:东欧 东正教 ; 建东正教和拜占庭教堂西欧 天主教 ; 建罗马风和哥特式教堂意大利天主教; 建筑走独特的发展道路西班牙伊斯兰教; 建西班牙风格的教堂建筑特点:适应了自然和人文环境、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地方风格浓郁强烈拜占庭的建筑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为一体,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穹顶: 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在券顶做
31、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砌穹顶。 帆拱: 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巴西利卡:古罗马时期创建的建筑型制,长方形带侧厅的会议大厅,中厅比侧厅高,高侧窗通风、采光。 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较南北方向长得多的教堂。(大 厅比圣坛、祭坛长得 多,象征耶稣受难) 希腊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基本等于南北方向的教堂。(中央穹顶和四面筒形拱组成的等臂十字平面)拜占庭建筑的装饰艺术表面装饰:建筑的内外部均做大面积装饰、一般为几何形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玻璃摩赛克:蓝色和金箔作底、角度倾斜且间隙较小、明灭闪烁但色彩辉煌15粉画:墙面做画、半干半湿、时间持久、快
32、捷圆熟石雕:几何图案或程式化植物柱头:倒方锥台或自上而下由方变圆的几何形体外立面:两种颜色的砖交替砌成水平条纹、雕刻较少东欧的小教堂建筑特点:穹顶饱满、匀称舒展、垂直轴线、五个一组、集中构图俄罗斯教堂:木结构包金属外壳的战盔式穹顶、浑圆饱满、富有生气、主体近似六面体、山墙飘逸活泼、形体敦朴舒展南斯拉夫教堂:窗口周围装饰线脚、内部空间层层降低、半圆形山花、墙面花式砌筑、外部形体华丽且富于变化西欧中世纪的主要时期510 世纪:早期基督教时期 西罗马帝国崩溃,西欧在一片混乱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此时期文化落后,建筑极不发达,基督教逐步发展起来 ,并取得了统治地位。1112 世纪:罗曼时期 国家相对稳定,
33、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起来,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但教会主宰着一切,实行政教合一的政体,建造罗马风教堂。1315 世纪:哥特时期 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城市市民文化取得了主导地位,教堂向城市转移,建造哥特式教堂。相当于中国的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王朝时期隋王朝(杨): 420 年 581 年唐王朝(李): 618 年 907 年五代十国时期 : 907 年 960 年北宋、辽(赵): 960 年 1127 年南宋、金(赵): 1127 年1276 年元王朝时期(辽):1271 年1386 年罗马风建筑罗马风建筑:于古罗马废墟上形成的建筑风格,模仿古罗马建筑的部分做法,风格简朴
34、浑厚,也称仿罗马或伪罗马建筑。巴西利卡:16古罗马时期创造的建筑型制,长方形带侧廊的会议厅,中厅宽且高,侧廊相对窄且矮,高侧窗通风采光。修道院教堂:多建于荒郊野外,圣坛装饰华丽,南北方向的厅堂较发达,教堂设钟塔,一般多为罗马风建筑风格的教堂。哥特式建筑由罗马风建筑发展而成的、具有城市平民色彩的建筑风格。 暗色露明的木构架 墙面填砖后抹白灰 开窗较大、楼层外挑、屋顶高耸 平面自由、对比明朗、形体活泼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教堂向城市发展:市民文化取得了主导地位,教堂向城市转移,建筑进入创造性时期并获得了光辉的成就。哥特式的教堂特征: 扶壁、飞扶壁、飞券、骨架券、尖十字拱、玫瑰窗被广泛应用 用砖、
35、石建造的框袈结构 彩色玻璃镶嵌于框架之间 立面及空间具有强烈的向上冲势 西立面的构图定型化西班牙中世纪的建筑自 8 世纪初10 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统治比利牛斯半岛后,带来了西亚的建筑类型、形制和手法,伊斯兰建筑一直保持着对西班牙建筑的强烈影响。西班牙的建筑集古希腊、古罗马和伊斯兰建筑风格于一体,与当地的建筑特点融汇贯通,形成了强烈的西班牙特色。哥多瓦大清真寺(786 年988 年)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代表作广厅式形制、连续劵结构大殿东西宽 126 米、南北深 112 米、18 排柱子、每排 36 棵、彩色大理石砌成柱头和顶棚间两层发劵、下层马蹄劵、上层半圆劵、层层叠叠、迷离绱晃马蹄劵、半
36、圆劵、火焰劵、三叶草劵、梅花劵等重叠交错;神秘华丽、装饰性极强吉拉尔达塔(风信塔)1184 年用来报时和召集信徒方形平面、砖石建造、高 94 米、上设风标小巧阳台、几何砖雕、马蹄或花瓣劵式、浑朴中见精致尺度下粗上细、比例下大上小、装饰下简上繁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塔的形式影响很大17用来报时和召集信徒方形平面、砖石建造、高 94 米、上设风标小巧阳台、几何砖雕、马蹄或花瓣劵式、浑朴中见精致尺度下粗上细、比例下大上小、装饰下简上繁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塔的形式影响很大摩尔人统治的最后宫殿,3500 米长的红石围墙,10 几座高低不等的方塔,以两个长方形院落为中心。建筑特点:纤弱而萎靡、优雅而精致
37、 石榴院 南北向、以朝议为主、厚重中显轻快 狮子院 东西向、供嫔妃居住、柱廊式、马蹄劵、精巧中见华丽、纤细中显娇媚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7 世纪法国形成了古典主义建筑,宫廷建筑是主要潮流,并取得重大成就,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时期 1516 世纪:产生资本主义,城市重新发展,建立民族国家,形成宫廷文化,受文艺复兴影响。 17 世纪:绝对君权时期,古典主义形成。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产生洛可可风格古典主义建筑 哲学以理性哲学为基础 任务以颂扬绝对君权体制为目地 形式以借鉴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为方法 特点巨柱式立面,水平三段划分,左右五段处理,两端及中部凸出,中部上端加山花成为构图中心。内部为豪华的巴
38、洛克装饰风格。 风格宏伟庄严、形体合谐、结构清晰、色彩疑重、代表作 鲁佛尔宫东立面: 层次丰富、简洁洗练、对立统一 凡尔赛宫: 欧洲最宏伟辉煌的宫殿 总体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有较大影响 瓦恩立德新教堂: 外型简洁、庄严和谐、装饰简约广场建筑群 古典主义建筑的重要内容: 宗教气氛淡漠,民用气氛强烈。 旺道姆广场: 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构图 南锡广场群: 受洛可可思潮影响,空间形态多变, 协和广场: 法国最有成就的开敞式广场18 巴黎的市中心,中轴线上的重要枢纽。洛可可风格 产生于 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初,影响久远。 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特点新颖别致、亲切温雅、工巧精细、 风格柔美温软、细腻琐
39、碎、娇弱豪华 代表作: 巴黎苏俾士府邸的客厅欧洲其他国家 1618 世纪的建筑资本主义制度萌芽,各国发展不同,建筑特点各异,但均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响。尼德兰建筑 受巴洛克式教堂影响,同时借鉴意大利和法国的建筑形式。因中世纪建筑水平很高,又对法国和英国建筑产生影响。 轻快明朗、活泼华丽 市政厅: 长边立面、红砖外墙、白石细部、陡峭屋顶 荷兰古典主义建筑: 形体简洁、色彩明块 叠柱立面、水平划分、红色砖墙、白石细部、三角山花 影响英、法的中上层居住建筑西班牙建筑 极端宗教势力影响欧洲,建筑发展有三大特征: 宫廷建筑规模庞大 继续建造哥特式教堂,流行巴洛克风格 超级巴洛克体积起伏
40、、光影浮夸、构图狂乱、怪诞荒唐 追求伊斯兰装饰与文艺复兴柱式的细部结合 银匠式风格做工精密繁巧、朴素与繁密对比、厚重与轻灵对比、沉着中见奔放、浑朴中见细密德意志建筑 宗教改革失败,经济衰落,文化保守,保留中世纪遗风,建筑地方性强。 居住建筑: 平面整齐、屋顶陡高、楼梯外凸上设尖顶 市政厅: 型制同住宅、屋顶特别陡尖 宫廷建筑: 受巴洛克和洛可可影响 利用楼梯的形体变化作空间穿插、配合雕塑和绘画及栏杆、生动活泼、富丽堂皇英国建筑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广泛建设商业建筑和学院,农庄府邸领导建筑潮流。 府邸建筑: 供国王用、四合院式、规模很大、功能齐全、楼梯为装饰重点 都铎风格:19 室外:红砖立面、白
41、石细部、形体起伏、柱式自由、方额窗口、四圆心券 室内:贴深色木板、浅灰色抹灰、曲直线格子相交、垂钟乳状装饰 宫廷建筑: 格林尼治的女王宫: 仿帕拉弟奥设计的府邸 单纯精练、和偕典雅 木构建筑: 构架外露,中砌红砖、做十字花和古老钱等图案比俄罗斯建筑 17 世纪前文化封闭,建筑风格独特。17 世纪后,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民间木建筑独特的风格 水平叠木、屋面坡陡、空间狭小、室外楼梯 教堂建筑鲜明的特色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红砖建造、白石细部、九个洋葱形穹顶、鼓座装饰花瓣雕刻 形象欢乐、色彩强烈、装饰华丽、民族特色鲜明 宫殿建筑: 叶凯撒玲宫;冬宫 城市建设: 成立建委;
42、住宅三种标准;确定市中心;开辟干道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古典建筑复兴,新建筑萌芽,建筑结构和形式发生划时代的变化,开创建筑史上的新纪元。英国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的建筑建筑创造性不多,法国、荷兰、意大利、哥特式及各种建筑风格流行。 伦敦的重建: 提出方格网规划、促进住宅定型化 宫廷建筑: 温且安顿宫荷兰古典主义风格 格林尼治建筑群两进大院、塔司干柱廊 教区小教堂:法国古典主义风格 圣保罗大教堂: 拉丁十字平面、哥特式立面、巴洛克手法 模数严整、单纯简洁、雄伟壮观 新贵族府邸: 规模大、商品化、追求豪华、功能不合理 中小型庄园府邸流行帕拉第奥主义 英-中式园林受中国造园艺术影响、
43、崇尚自然的浪漫主义欧美复古思潮时期的建筑 启蒙运动为建筑发展提供了思想和文化的有利武器,复古思潮为建筑风格提供了三种形态。 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为近代建筑的产生创造了广阔的空间。20古典复兴 采用了古希腊和罗马共和时期的建筑型制 法国、美国罗马复兴、以罗马样式为主,最终发展为帝国风格 代表作:巴黎万神庙、星型广场凯旋门、巴黎军功庙、美国国会大厦 英国、德国希腊复兴、以希腊样式为主 代表作:不列颠博物馆、柏林宫廷剧院、爱丁堡大学、维也纳议会大厦浪漫主义 回避现实、憎恨城市、向往田园、提倡道德、崇尚传统 建筑表现为哥特复兴并带有异国情调,范围较小 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 折中主义 弥补古典主义和浪漫
44、主义建筑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历史上各种样式、也称集仿主义 代表作: 巴黎歌剧院 巴黎圣心教堂 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祖国祭坛)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为建筑空间自由化、合理化提供技术保障 引起了建筑形式的变化生铁建筑和结构 英国塞文河生铁桥 伦敦森德兰铁桥 法兰西剧院铁结构屋顶 曼彻斯特的萨尔伏特棉纺厂车间 布莱顿英国皇家别墅铁和玻璃结合的轻型结构 巴黎旧王宫的奥尔良廊 巴黎植物园温室生铁框架结构 纽约哈帕兄弟大厦 美国圣路易斯.甘特大厦 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功能主义建筑 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 纽约华盛顿商店
45、巴黎廉价商店博览会建筑 英国国际博览会的水晶宫 法国国际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和机械馆工业革命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居住条件日益恶化,道路交通拥挤堵塞21 对旧城市进行规划改造,要求规划有预见性,予留发展空间 巴黎改建 新协和村 花园城市 工业城市 带形城市 方格城市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宫廷建筑左右着建筑的发展,宗教建筑成为记念碑。历史原因 各地都建立过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宗教势力末占据统治位置 城市没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市民文化水平很低三个分支 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建筑 印度和东南亚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伊斯兰建筑中国、朝鲜、日本木结构建筑伊斯兰国家的建筑创造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写下了绚丽
46、篇章 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土耳其、印度、 北非、南非、南欧等地区 主要时期: 7 世纪中叶 8 世纪初:版图为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阿塞拜疆、埃及和比利中斯半岛9 世纪16 世纪:开始逐渐解体伊斯兰建筑 宗教地理原因: 教规很严涉及各个方面;同处于封建早期;地理环境有许多共同点 建筑特色: 普遍使用拱券;表面满铺装饰 分 5 个地区: 西班牙;北非;西亚;中亚和伊朗;印度 中亚、伊朗和印度的建筑风格成熟、艺术完美、有强烈的独特性早期的清真寺(西亚、两河流域) 基本型制: 进深小、面宽大、横向的巴西利卡 塔: 顶部设小亭的光塔 装饰特征: 券和穹顶多样式、大面积装饰图案集中式清真寺(中亚和伊朗) 现存清真寺的基本型制受陵墓建筑影响 陵墓建筑: 穹顶四个圆心、火馅状、砌在高鼓座上 钟乳体叠涩斜向砌、锯齿形牙子上凿凹坑22 清真寺的基本型制: 四边围合式四边型庭院、中央洗礼池、正殿面宽大于进深 正方式柱网方形、每间覆穹顶 装饰特色: 满铺彩色琉璃面砖;阿拉伯图案为主要题材 代表作: 比比-哈内清真寺;皇家清真寺埃及的集中式清真寺 周边建多厅堂、无对称轴、形体较乱 用马蹄形、海扇形花式券拱 塔形华丽:下方、上圆、中部八角 石材为主、浅浮雕、白石红砖水平线条 代表作:开罗的汉撒苏丹清真寺土耳其的清真寺 继承拜占廷传统,风格独树一帜 集中式、无院落 光塔细高、无收分、分节、以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