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明显陵选址及建筑所体现的风水特点姓名:刘乔 学号:120110605 学院:环境学院摘要:从明显陵的选址及其建筑规划布局出发,阐述了其中所涉及的传统风水学观念在陵寝选址和布局中的体现,为深入理解古代陵墓建筑风水提供材料。 关键词:明显陵;风水;选址;建筑规划布局Abstract: From the selected lo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plan layout of Xianling Mausoleum of the Ming Dynasty, elaborate that feng-shui is complied with during the p
2、lan of Xianling Mausoleum,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feng-shui theory of the ancient graves building.Keyword: Xianling Mausoleum of the Ming Dynasty, feng-shui, selected location, construction plan layout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 7.5 公里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其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 ,历时 47 年建成。园陵墓面积
3、1.83 平方公里,其围陵面积 183.13 公顷,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明显陵是 18 座明陵中的第 12 座帝陵,在明代帝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意义,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是绝无仅有的。1 明显陵的选址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的影响下,皇陵的选址事体重大,古人认为这个直接攸关国运,明王朝亦不例外。在明代帝王陵墓选址规划研究一文中,刘毅对明代帝王陵寝择址的规划做了详细的研究,他认为制约明皇陵择址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地理因素、政治因素、风水理论及陵区制限制 1。明显陵的主人兴献王生前为一藩王“国安陆” ,受地理因素的限制,死后
4、应在王府附近择吉地按藩王礼安葬。由于明显陵不在帝陵区,故而不受陵区制制约。而在政治因素这一块,大礼仪只影响到显陵的规格,并未影响其择址。因此,根据明代帝王陵墓选址规则研究一文,我们可以知道除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外,明显陵的择址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风水理论。图 1 钟祥地理位置简略图之所以将显陵定址在钟祥(见图 1) ,是因为我国山脉走向,西部呈西北向东南,东部呈东北向西南,而在中部稍偏东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山脉多呈南北走向,且东西对峙,节节“八”形传递。东边外有太行、内有吕梁,西边外有贺兰、内有六盘;再往南东边外有大别、内有大洪,西边外有秦岭、大巴,内有巫山、荆山。在这东、西两派峙立的群山北端,阴山呈东
5、西向横亘,形成东西北三面丛屏,钟祥就在大洪、荆山的东西余支脉屏里,显陵则处钟祥中心,位于吉地中心。从风水角度看,明显陵的地理形势(见图 2) ,颇具典型:松林山前的台地呈南向延伸,符合“负阴抱阳”的理想图式,松林山后,群山巍峨, “来龙生旺” ,吻合帝王所要求的王气葱郁;山东西两侧的余脉,呈现“左青龙,右白虎”的格局,成拱卫之势;前有屏山、水口,又形成护气之形;东有寨子河,西有洋子河,汉水自西向东南蜿蜒,对陵区呈环抱之势。玄宫枕山望川,负阴抱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完备!图 2 明显陵卫星图嘉靖兴都志在对显陵的风水环境进行了如下描述:“夫兹山之体,则峻而不激,雅而不缓,层峦叠帕,含藻藏蕴奇,虎
6、踞而龙蟠,鸾翔而凤舞,然后翼翼绵绵盘纡前结,实为天子之岗,佳名素定,非假人为也。 ”22 明显陵整体陵园建筑体现的风水特点从整体上来看,明显陵的建筑格局宛如一个巨大的“宝瓶” ,分内外围城,外围城南端为两重陵门,分别称为新、旧红门。红门内似如游龙的神道连接着陵寝,神道两侧建有龙凤门,石雕文武臣、将军、立马、臣马、麒麟、象、狮子、骆驼、獬豸、华表、御碑亭,同时九曲河蜿蜒其间,其上架有五道汉字白玉石拱桥。内围城建有棱恩门、棱恩大殿、明楼、茔城、瑶台等。其中两大茔城呈“8”字形结构,两座隐秘的地下玄宫由瑶台相连(见图 3) 。图 3 明显陵整体陵园布局显陵的规划设计严格遵循了“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7、3的风水建筑理论。在竖向设计上,最高建筑方城明楼和睿功圣德碑楼的高度都不超过工部营造尺的一百尺(约合 32 米) ;在平面设计上,明显陵确切的与“百尺”“千尺”经纬网进行设计,具体的做法是先在山水格局中选定穴位,即陵寝地宫的核心“金井” ,作为整个设计的中心点,按中轴线铺开的方格网,最后决定建筑布局,组群划分规模不超过一千尺,单体建筑的高度不超过一百尺 4。显陵的神龙道长约 290m,其一反陵区神道通直和左右对称的原则,在原本平坦的路面上,蜿蜒延伸,实为了迎合风水梨“大陆弯环玄字体,阳神三折穴前萦;直来直去无生意,乙字弯身最有情” 5。尽管没有太多的科学道理,但弯曲的神道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与大
8、自然山川风貌相和谐,收敛视野,从而造成“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 6 (见图 4)。图 4 明显陵龙形神道而显陵内的九曲御河和内外明塘的处理也体现了风水原理 5。九曲御河(见图 5)是一条人工开凿弯曲的河流,贯穿于整个陵园,穿插陵园中轴神路,因此,在中轴神路就设置了五座石拱桥,横跨九曲御河之上,而这里“九”泛指多,在数理上,也合乎 易经之理。易卦阳为九,又以第五爻为“飞龙在天”称得位。皇帝称为 “九五之尊” ,而“九”数通龙,表示天。 “五”数居中,中为人,在古代中间是最重要的位置,是核心位置,充分表现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又由“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3及“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3两句
9、可以看出,九曲河的建造无疑出自风水上通脉互气的要求,同时其又将陵区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山、水、树木的空间限定作用,将景观与建筑有机地融为一体。图 5 明显陵九曲御河明显陵在规划布局中,设置内、外明塘。在当时,可能与献皇帝和嘉靖皇帝笃信道教有关,按风水意向设计了内、外明塘。 “明塘”取“明堂”谐音,而 “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意为陵区内部开阔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为内明塘,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 。靠近外围的为外明塘,要宽阔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明塘为聚气之所,为风水格局中有关“生气”的关键部分,外明塘是根据原有的天然池塘改建,正好位于陵区的前端,是风水术中明
10、塘的方位,对纯德山的地气有界护的作用,但如今的外明塘是1999 年复原的,东西长 120 米,南北长 98 米,呈椭圆形。根据 兴都志记载,外明塘应“南至山曲脚下” ,而如今的外明塘实际上只有原始面积的三分之一;内明塘位于棱恩门前,是一个位于中轴线上的人工开凿的圆形池塘,根据实地勘察,内明塘有聚集地下水的功能 7 (见图 6) 。图 6 明显陵内明塘显陵陵寝建筑的布局手法上充分的利用了地形,使“陵制与山水相称” 8。其陵寝建筑规制不同于传统帝王陵寝的突出表现高大陵体的布局和环境处理的手法,特别注重建筑与自然山水的协调相称,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其“一陵两冢” 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11、见图 7) 。图 7 显陵“一陵两冢” 陵寝结构纵观整个陵寝,以人工建造风水使明显陵整体风水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从砖瓦到楼殿,从河道到地宫,从灵兽到仙草,其形状、颜色、数量、大小、位置、方位、用途及意义等都有严格的规制和讲究,因此陵园建筑从部分到整体精致壮丽,陵寝风水从内到外灵动庄重。2 结论明显陵在历代帝陵传统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发展,呈现了异乎寻常的风格。其风水形势颇具典型,从陵墓选址的地理位置到其建筑风格,无一不体现了风水原理,是我国风水理论的典型杰作。参考文献1 刘毅, 明代帝王陵墓选址规划研究 ,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中华书局,2001 年;378-384。2 吴惺修、方远宜, 兴都志卷 7,传抄明嘉靖二十一年( 1542 年)刻本。3 郭璞(晋) , 葬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堪舆部汇考第 665 卷,中华书局,巴蜀书社 1987 年影印本。4 天津大学建筑系王其亨:明显陵保护规划 ,1998 年(未刊本) 。5 蒋平阶:地理古镜歌 。6 周红梅,明显陵探微M ,香港:中国素质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42-43。7祝建华、邓士祥, 奇特的明代帝陵显陵的建筑艺术 , 江汉考古 ,1999 年第 2期。8 明实录世宗实录卷 24,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1095-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