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外国建筑史2--两河流域建筑史.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4081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4.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建筑史2--两河流域建筑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外国建筑史2--两河流域建筑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外国建筑史2--两河流域建筑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外国建筑史2--两河流域建筑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外国建筑史2--两河流域建筑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外国建筑史之两河流域的建筑 我用山上的石头建起宫殿里的堡垒 。 尼布甲尼撒的公告 刻在巴比伦北方城堡的墙壁上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一、建筑类型、历史阶段、自然条件和建筑特点 1、建筑类型: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流域(在今伊拉克( Iraq)共和国境内)的住宅、宫殿和庙宇。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2、历史阶段划分: 苏美尔 阿卡德文化,文化发展最早(公元前 4000年)与埃及约略同时。 古巴比伦,公元前 19世纪之初,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中下游,巴比伦时期(内族的阿穆特建是第一个巴比伦帝国,成立与文化中心)。 亚述帝国, 公元前 16世纪初,亚述王国统一

2、两河成立了亚述帝国。 新巴比伦 , 公元前 7世纪后半叶到 6世纪后半叶 , 为后巴比伦时期 波斯帝国, 公元前 6世纪中叶在伊朗建立了波斯帝国,将巴比伦灭亡,并向西征服了整个西亚和埃及向东到了中亚印度河流域。 3、 自然条件: 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 用粘土和芦苇建造房屋 用乱石搭建基础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一、建筑类型、历史阶段、自然条件和建筑特点 4、建筑特点 : 1、从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看 -板贴面及琉璃砖保护墙面,使材料、结构、构造与造型有机结合,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 2、从宗教背景看 -处在原始的拜物教阶段,世俗建筑占主导

3、地位,没有古埃及建筑那种神秘、压抑的宗教气氛; 3、两河流域帝王的权威主要用武力和财富来表达,反映到建筑上即非常重视装饰 -陶钉、贴面砖、琉璃砖和石雕 的应用,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办法; 4、从建筑布局上看 -没有局限的对称关系。 这个地区不像埃及那么闭塞,同周围地区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他的建筑常常吸取外来的影响,有时候甚至用外地的工匠或奴隶建造宫殿。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一、建筑类型、历史阶段、自然条件和建筑特点、历史文化 5、历史文化 : 与尼罗河流域的异同 天文:黄道十二宫 数学: 60进位制 法制:汉谟拉比法典 文学 宗教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4、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一、建筑类型、历史阶段、自然条件和建筑特点、历史文化 5、历史文化 : 与尼罗河流域的异同 天文:黄道十二宫 数学: 60进位制 法制:汉谟拉比法典 文学 宗教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楔形文字 早期的 农业生活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一、建筑类型、历史阶段、自然条件和建筑特点、历史文化 5、历史文化 :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最早的城镇 苏美尔繁忙的集市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二、主要形制(代表性建筑) 1、 观象台(山岳台) 两河流域特有的建筑 - 山岳台, 又译为观象台、庙塔。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天体、观

5、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 在乌尔保存下来的这座巨大的,被称为“山岳台”的建筑遗迹,是阿卡德人的帝国被推翻之后,苏美尔复兴时期所留,建于公元前 22世纪。 它是供奉月神其库拉特的庙宇,底层平面大约为 65米 45米的矩形,向上分层缩小,形成三层平台,总高度大约为 20米。山岳台的中心用土坯砌筑,外层包裹着厚达 2米左右的用沥青粘结的经过烧制的粘土砖。这种呈阶梯金字塔状的山岳台似乎是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宫殿和神庙的形制。在这些高台的顶端应当是神殿或宫室 。 这种建筑形制反映了早期人类对崇高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这一时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 阿卡德文明所达到的建筑艺术和技术水平。 观象台复原想象图 乌尔

6、城市复原模型图 (防洪、防潮,封闭内院)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二、主要形制(代表性建筑) 1、 观象台(山岳台) 两河流域特有的建筑 造型: A.在外形上与金字塔很相似,但建造的材料不同; B.观象台有坡道或阶梯可以登高,而金字塔却不可; C.在心理上,金字塔给人以压抑、神秘的感觉,而观象台则无。 由东部山区居民崇拜山岳而修建,最著名的是 乌尔山岳台 ,由谷土外贴一层砖建成。复原图 【山岳台】 乌尔的山岳台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二、主要形制(代表性建筑) 1、 观象台(山

7、岳台) 两河流域特有的建筑 构造: 分四级,各级土台外层用火砖砌成,而且砖色不同 第一级黑色象征地下冥界,基底面积 65mx45m,高 9.75m,有三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一条垂直于正面,两条贴着正面; 第二级红色象征人间,基底面积 37mx23m,高 2.5m,现今之上的已经残毁 ; 第三级青色象征天堂 ; 第四级白色象征明月,即是一个小神庙祭室(月神庙)。总高 21m。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二、主要形制 (代表性建筑) 2、 -萨艮二世王宫 (前 722 前 705年),亚述皇帝萨艮二世的宫殿 公元前 722前 705年,萨艮二世王宫是亚述诸王宫中得到比较

8、充分发掘的一座,王宫建筑在城中央的砖铺的高大平台上,象是一座堡垒, 高 14米,占地约 130立方米。全部王宫建筑拥有 210间厅堂和 30个院庭,砖彻为主。防御性特别强。 王宫大门十分雄伟壮丽,在两座白色高大方塔之间是一个包铜拱形大门。拱门顶部饰在琉璃砖和壁画,门口两边有成对排列整齐的石雕:人面狮身、鹫翼、牛脚怪兽大雕像。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二、主要形制 (代表性建筑) 2、 -萨艮二世王宫 (前 722 前 705年),亚述皇帝萨艮二世的宫殿 建筑构成: 墙:土坯的,厚 3-8m,屋顶为拱形; 墙裙: 1.1m左右高的一段石块砌成,再用石板贴墙裙,是一般

9、的贴砖和玻璃砖;构图时喜特式,人物形象一排接着一排。 大门:采用两河下游的典型样式而更加隆重,有四座方形碉楼夹着三个拱门,中央的拱门宽 4.3m,墙上贴满琉璃,石板裙高 3m,上作浮雕, 转角:石板上雕刻人首翼牛像,正侧两面,正面圆雕,侧面浮雕,正面有两条腿,侧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 它们的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有两条腿,侧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 它们的构思,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把图雕和浮雕结合起来,很有创新精神。 人首翼牛像是亚述常用的装饰题材,象征健壮和睿智,可能和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联系,通过喜特人和腓尼基人传来。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10、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二、主要形制 (代表性建筑) 2、 -萨艮二世王宫 从现存的遗迹来看,除了庙塔,西亚民族在建筑形式上远没有埃及人那么富有创造力。相比埃及 Karnak的 Ammon神庙前后修建的时间长达 12个世纪却依然遵守统一的对称布局,萨尔贡宫的布局缺乏对称,大小房间分布杂乱。(复原图见右。宫中的庙塔可能就是 “巴别塔 “的原形。)由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不会处理大跨度空间的问题,王宫里最宽的房间跨度也不超过 10米。 特点: 1、坚固、功能分区明确; 2、以院落来分隔空间; 3、重视装饰:有墙群,大量使用贴面,其装饰异常辉煌(装饰材料包括金银); 4、人首翼牛像(五腿神牛),共雕

11、刻在突出中央塔楼转角处。 5、砖、琉璃砖,重点部位还做浮雕 6、王宫布局无轴线关系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五腿带翅狮身人面像 -人首翼牛守护神 ( Winged bull)(公元前 883859), 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这是王宫的守护神,高约 3.4米,雕刻十分精细,神态庄严,两眼炯炯有神,为西亚雕刻艺术之珍品,是萨艮王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 翼:关于鸟 鸟人(羽人) 鸟衣、鸟步、鸟语、鸟居 凸浮雕 -人首翼牛像(五腿神牛),共雕刻在突出中央塔楼转角处。 王宫里饰以着色的浮雕、壁画和 彩色琉璃砖 、特别是著名的 亚述浮雕 ,这种浮雕刻在巨大的石板上,镶于庭院屋宇墙壁这下,多表现

12、为国王出征、狩猎和宫庭日常生活等题材。这些浮雕中刻画人物的技法比较呆板、拘谨,唯动物表现十分生动。 垂死的雌狮 (浮雕 ): 描写一头雌狮已身中数箭,是一种生命垂危之际的可悲形象。它已超越了装饰本身的含义,成为古代亚述美术中最值得珍视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巴比伦城市复原模型 伊什达门:全部采用琉璃砖贴面,砖上有彩色浮雕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二、主要形制 (代表性建筑) 3、 新巴比伦城 -是原巴比仑城扩建,平面近似长方形,边长约 1300米。城西侧是著名的空中花园,约 275 183米。 琉璃砖墙上的雄狮 琉璃砖墙上的公牛 琉璃砖墙

13、上的怪兽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整座城墙用色彩鲜艳的琉璃砖包砌而成,以 蓝色为底 ,间杂着黄色和白色的文饰和突起的动物图象,有这一地区常见的狮子,也有一些想象中的神兽,表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并且反映了巴比伦文明与希腊文明之间可能存在的交流。 琉璃砖墙上的战士 琉璃砖墙上的文字 新巴比伦城宝座厅 -琉璃砖墙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3、 新巴比伦城 在德国博物馆复原的伊什达门 在伊拉克复原的伊什达门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3、 新巴比伦城 巴比伦城中保存最完整的 伊什达门 被德国人运到了柏林,在博物馆复原起来,成为这个博物馆中最

14、著名的展品。在伊拉克也复原了一座伊什达门。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3、 新巴比伦城 -新巴比伦王国(前 626前 538年) 又称迦勒底王国,成为这一地区文明的中心,它的首都巴比伦城就在今天 伊拉克的首都 巴格达 附近,是人类古代史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 巴比伦空中花园 ,就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的王后建造的高台园林。 根据考古研究,这也是一座高台建筑,在层层堆叠而起的台地上,种植各种奇花异卉, 并通过各种机械设施把水送到高台的顶端。 无论在规模和技术的方面都达到了古代社会建筑发展的高峰。 花园为立体结构,有 7层,由列柱支撑,高达 25米,底层

15、以石块为基,上铺加入芦苇和沥青的土砖,土砖上盖铅板,铅板上再堆置泥土,上面种满了奇花异草,树木成荫。花园还有完整的灌溉系统,取城外不远的幼发拉底河河水灌溉。传说这花园是尼布甲尼撒国王献给来自米底 (今伊朗 )的王后的礼物,使得原本得了思乡病的王后一扫病容。然而这么豪华 “天堂 “风景现在却什么也看不到了,只有一段修复后的低矮墙壁中残留的一小块原址遗迹,旁边还有一口干枯的老井,据说这就是当年空中花园的遗存品。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3、 新巴比伦城 -新巴比伦王国(前 626前 538年) 巴比伦城中另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是 主神马都克的神庙 -即“巴别通天塔 。根

16、据希罗多德的描述,高达 90米的巨大的高台建筑,沿塔的外沿有一道盘绕而上的阶梯直达塔顶,台阶旁设有座椅,可供休息。塔顶有一座巨大的神殿,殿中没有神像,只有一张精致的大睡椅和一张黄金的桌子,供马都克大神降临时休息。 美索布达米亚另一个关于建筑的传说是有关 巴别塔(或称巴贝塔、巴比伦塔、通天塔。) 的故事,讲的是这里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随着人口的增长,这块丰美的土地已不再能够负担这样的压力,于是人们决定到世界各处去谋生。为了能够以后找到回乡的路,并为 “ 传扬我们的名 ” ,人们决定建造一座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得到的高塔。但当人们正齐心协力,把这座高塔建得高入云端的时

17、候,却惹脑了天神耶和华,於是施展神力,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人们讲不同的语言,相互无法沟通,主张不同,结果各行其是,塔也越造越不像个样子,使这座展示人类力量的建筑功亏一篑。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彼得 勃鲁盖尔 -“ 巴别塔”油画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 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3、 帕赛玻里斯 -波斯帝国时期 (伊朗民族之一的波斯人吞并原亚述领地,建成波斯帝国) 波斯皇帝建造了好几处宫殿,它们都极其豪华壮丽,而没有宗教气氛。 波斯人曾创立横跨亚非欧的伟大帝国, 波斯人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按照游牧民族的特有观念,皇帝的权威不是由宗教建立的,而是由他所拥有的财富建立的。 代表建筑: 最著名的是 帕赛玻里斯宫 (公元前 518 450年,由大流士皇帝一世起造而由他的继承人薛西斯一世基本完成) ,它是仪典中心,帝国的象征,格外辉煌。 帕赛玻里斯宫 是一组风格华丽的宫殿,墙虽然是土坯砌造的,但表面都贴上了黑白两色大理石或彩色琉璃砖,琉璃砖上还装饰有浮雕。大厅内部布满色彩鲜艳的壁画。庞大的宫殿座落在一座 450 300(米)的靠山台地上,入口设在西北角。门前台阶两侧墙上镂刻连续浮雕,内容表现属国岁岁朝贡的真实图景。门道内侧雕刻皇帝 大流士 的坐像,象是正在接受朝贡队列的礼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