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构造绿色建筑构造绿色建筑构造摘要:绿色建筑作为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及相关构造进行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普遍。建筑构造设计中蕴含着很大的节能潜质,通过对建筑墙体、门窗、屋面的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目的。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构造;围护结构;保温节能1 总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通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采暖、制冷、照明能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2、等措施,可以很好的达到节能的效果。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措施与构造包括:墙体节能构造,门窗节能构造,门窗节能构造等方面。从而到达保温隔热,通风隔声,遮阳等效果。 (图 1)图12墙体保温寒冷地区建筑物的能耗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建筑围护结构的散热量,往往要占采暖热耗的 1/3 以上,如果建筑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便可减少冬季室内传出室外的热量和夏季室外传入室内的热量,从而减少为维持室内舒适热环境提供的采暖和制冷能量。2.1 外保温图 2由于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也在日益加强,其中以外墙外保温的发展最为迅速。外保温墙体适用于有采暖和空调要求的工
3、业与民用建筑,既可用于新建建筑,又可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保温的优点如下:可以避免热桥的产生;有利于建筑物冬暖夏凉,能创造出舒适的热环境;延长主体墙体使用寿命;有利于室内装修进行重物钉挂并有利于提高装修速度及住户搬迁;增加了立面装饰效果;适用范围广泛,综合效益显著。外墙外保温墙体、散水及周边地面构造见图 2。在承重外墙(基层)外表面上,粘贴或吊挂聚苯板或岩棉板,然后贴上网布或挂钢筋网增强,再作饰面涂层形成外墙保温复合墙。 (图 3) 图 3 2.2 夹心保温外墙夹心保温(图 4)是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的中间部位,内外侧墙均可采用传统的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等,这些传统材料的防水、耐候等性能均较好,
4、对内侧墙和保温材料形成有效的保护,对保温材料的选材要求不高,聚苯乙烯、玻璃棉、岩棉等保温材料均可使用。夹心保温墙施工季节和施工条件的要求不十分高,不影响冬期施工,近年来在严寒地区得到一定的应用。由于在非严寒地区,此类墙体与传统墙体相比偏厚,且由于保温材料把结构墙体分成内外“两层皮” ,因此,内外层墙体之间必须采取可靠的拉结措施。这种做法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对于墙体的穿筋锚固方式和抗震措施都有待于改进和研究,地震区建筑中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尚有热桥存在,保温材料的效率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实际工程应用较少。图 4 3 门窗节能在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中,窗户、天窗、阳台门等被称为透明围护结
5、构。透明围护结构的绝热性能差,是影响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冬季供暖条件下,单玻窗所损失的热量约占供热负荷的 30%50%,因此,门窗是房屋热量散失的最薄弱的环节。门窗的低传热性和高密封性对建筑节能尤为重要。设计时应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合理控制窗墙比,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以防止冷风渗透和传热损失。外门应设置门斗,可防止人流出入时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窗户采用新型双玻璃单框复合窗,双层玻璃的空气隔离层发挥着良好的保温作用。窗扇之间用密封条封好并做好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处理,防止能源损失。窗框与墙体连接构造如图 5 。 图 54 屋顶节能建筑屋面与墙体同属于建筑围护结构,屋面保温隔热工程
6、是建筑节能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保温来说,热气流是向上运动的,而冷气流则向下运动,屋顶可截住热气流使热量不散出室外,屋顶作为建筑的主要围护构件比其他界面更要起到保温、隔热作用。实际上,寒冷地区由于屋面有保温层,冬天保温,夏季亦可起到隔热作用,一般不需另做隔热处理。可采用预制细石混凝土板架空屋面(图 6) ,檐沟防水保温层的构造见图 7。1 为结构层;2 为找平层或找坡层;3 为聚氨酯硬泡体喷涂保温层;4 为保护层。图 6 图 7在平屋顶上栽种植物,通过栽培介质层的隔热作用以及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和遮挡阳光的作用来达到降温隔热的目的。屋顶绿化的构造与一般的平屋顶构造不同, 它是在建筑物或构筑
7、物结构楼板、保温隔热层和屋顶防水层之上增加了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构造做法。屋顶绿化种植区基本构造剖面分层是: 植被层、种植基质层、过滤层、排水层、屋顶完成面。一般的平屋顶完成面包括: 保护层、防水层、找平层、结构楼板。 (图 8) 5 总结 图 8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我们应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国际建筑的大趋势,同样对我国建筑发展也要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钱坤,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分析,生态与智慧建筑,20092许荷,北京屋顶绿化构造,中国园林,20054检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