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过程】学习归园田居(其三) 一、导入新课二、熟读课文,正音,划分节奏1. 教师范读课文,正音。2. 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三、理解内容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2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自由背诵,检查背诵。四、思考问题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3.齐背课文学习使至塞上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三、读课文,划分节奏1. 教师范读 2. 注意
2、字音并自由朗读课文。3. 划分节奏。四、思考下列问题: 1.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 背诵检查背诵。五、揣摩语句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3. 齐读背诵。学习渡荆门送别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2. 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3. 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4. 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四、研读赏析,思考下列问题: 1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3、。3. 怎样理解本诗的尾联?4.齐读背诵学习登岳阳楼 (其一)一、导入新课二、作者、背景介绍1.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靖康之变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著有简斋集 。2. 写作背景:陈与义身处两宋之交这样一个国事多艰、时局动荡的时代。该诗写于“靖康之变”的第三年。此时诗人正处于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的苦涩生活中。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1. 自由读。2. 教师范读。3. 齐读课文。4.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四、深入读,体会思想感情1.“洞庭之东江水西” 写什么?“夕阳迟”写出了什么?“吴蜀横分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写出了什么?“白头” 、 “吊古” 、 “老木” 、 “沧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比较阅读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思考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六、达标检测七、作业在书中网上搜集陶渊明、王维、李白、陈与义的其它诗,并与学过的诗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