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为生物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理解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 (重点、难点)2.明确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解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 (重点)3.描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理解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 (重点、难点)2.能力目标理解归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挖掘本节课的情感点,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形成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
2、识。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一、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小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彼此配合更加默契,相互信任程度加深,合作意识增强,资源得以共享;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心理素质得到加强。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捕获信息、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和心得,达成共识,形成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 。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三、通过分层教学,对各层次的学生给以多样的、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鼓励,使后进生学有
3、所得,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优等生能吃的饱,扩大了知识面。从而使每位学生的成绩得到肯定,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求知欲。四、实验操作是生物课最经典、最刺激、最具开发性的动手方式。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实验操作,上课时由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动手操作,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五、让学生在课后到图书馆、资料室、网上来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教师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使学生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
4、神。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例如,运用诗句欣赏,图片欣赏和资料分析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课前准备:有关沙尘暴的录像、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的示意图、自然界中水循环路线示意图、大雨过程中地表径流录像等。普罗斯特勒实验装置一套:密闭的玻璃罩、蜡烛、绿色植物、小白鼠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提问2 分钟提问:回忆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学生回忆、看书等
5、,要给出准确的答案。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 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沙尘暴的录像及近几年沙尘暴频繁发生的资料请学生观看。2.引导学生描述沙尘暴的危害,并适时地提出问题:近几年沙尘暴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认识到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与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有着直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引导探究层层推进8 分钟绿色的“能量转化器”1.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的动画或课本 64 页 2.129 生物
6、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运用前面所学习的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分析图,从中获取信息。2.为了便于理解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在课本问题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变动,使问题变的简单易懂,轻松突破难点。可提出以下问题:(1)上述生物中谁能直接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2)动物以什么为食?它体内的能量从哪里来?(3)请同学思考猜测一下,我们平时吃的蘑菇、木耳的营养从哪里来?(4)概括总结太阳能是如何被生物圈中的生物利用的?3.为了照顾每一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优等生吃的饱,中等生吃的好,后进生吃的了,使所有学生学有所得,这四个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每
7、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4.对于第三题,学生大多认为蘑菇、木耳和绿色植物一样能进行光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解惑:它们也是利用环境中的有机物来生存的,而环境中的有机学生观察分析解读课本 2.1-29 的图。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 4个问题并给出准确的答案。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小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彼此配合更加默契,相互信任程度加深,合作意识增强,资源得以共享;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心理素质得到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8、引导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捕获信息、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物最终也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这样学生即认识了蘑菇、木耳的能量来源,又为以后学习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奠定基础。5.归纳小结:在生物圈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而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是绿色植物,它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对整个生物圈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称得上是“生命之母” ,使学生全面理解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和心得,达成共识,形成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 。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
9、与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通过分层教学,对各层次的学生给以多样的、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鼓励。从而使每位学生的成绩得到肯定,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求知欲。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0 分钟过渡:日常生活中植物、动物和各种微生物时刻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那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会不会因此而减少呢?学生结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知识,轻松过渡到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学生结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给出答案。1.课前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普罗斯特勒实验,让他们体会到实验的艰辛、成功的喜悦。上课时由他们演示该实验
10、过程并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他同学也会以他们为榜样,自愿加入兴趣小组,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小白鼠为什么不久就死了?”“燃烧的蜡烛有了植物仍能继续燃烧,植物与小白鼠为什么能活着?”等。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让学生认识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3.师生共同归纳: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使学生理
11、解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达成共识: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4.引导学生回忆大气中 90%的氧气来自于海水中的藻类植物,使学生明确:我们不仅要保护身边的树木小草,更要保护海洋植物,以此培养学生爱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5、联系实际、迁移升华(1)学生阅读收集到的资料明确什么叫温室效应?以及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a 温室效应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b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们如何做?(2)分组讨论: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汇报演示实验。学生分析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总结碳-氧平衡。学生回忆大气氧的主要来源。学生交流收集实验操作是生物课最经典、最刺激、最具
12、开发性的动手方式。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实验操作,上课时由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动手操作,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教育。让学生在课后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讨论最充分,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透彻。 ,通过合作讨论,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他人闪光点的启发。这样,在讨论中开阔了思路,在交流中获得了提高和发展。(3)然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6 、集思广益、献计献策:a.教师引导:绿色是宇宙赋予我们星球的奇迹,它的作用的确是太大了,因为有了绿色,我们的生物圈才如此生机勃勃。然而我们国家植被的现
13、状不容乐观,我们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拯救绿色。b.小活动:你说、我说、大家说为拯救绿色,同学们献计献策:(1)多植树造林。(2)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及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3)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4)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5)不践踏草坪等。从而激起学生关注祖国,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C、发出倡议提出倡议:请伸出你我的双手,为保护生物圈中的这一片绿色做出自己的贡献。过渡:中国有句谚语: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这句谚语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道理呢?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积极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认识
14、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着非常到的资料。小组同学积极讨论、相互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畅所欲言献计献策:(1)多植树造林。(2)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及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3)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到图书馆、资料室、网上来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共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温室效应的危害。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重要的作用。寻找切入点,导入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天然的“蓄水池”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15、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动态模式图或课本 2.1-32 自然界的水循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描述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2、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自然界中水循环路线示意图:3、分析表格森林覆盖率年均降雨量蒸发量 空气相对湿度武夷山自然保护区96.2% 2559mm 737mm 84%铅山县71.3% 2033mm 1502mm 79%引导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使学生学会读表格,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森林覆盖率增加可以提高降雨量、减少水的蒸发量,还可以提高大气的相对湿度。
16、使学生对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具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由上述知识作铺垫,学生讨论较为容易,便于理解归纳。4、分组讨论: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4)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5)不践踏草坪等。学生分析谚语。学生在观察课本 2.1-32 自然界的水循环图,说明水循环的流动情况。学生分析表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积极发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尽可能使自己溶入学生之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心声,并适时地进行点拨,及时
17、的鼓励,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欲望和决心。每个小组同学都积极讨论,选派代表踊跃发言。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共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5、 、归纳概括,总结知识: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对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1).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2).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3).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地和大规模植树造林,对维持水分平衡,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充分理解:绿色植物就
18、是天然的“蓄水池” ,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6、应用实践,迁移升华:1).诗句欣赏:呈现配有图片的李白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有没有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对李白诗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进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途径。并针对李白诗中的缺憾进行引导,从而给学生树立追求真理,不畏权威的意识。2).科学预言:调查表明,长期的滥砍乱伐,已经使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 3040下降为 10左右。由于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98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析诗句。学生分析。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表格使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以具体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19、便于学生比较、归纳、总结。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教师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使学生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使学生形成年 2 月上旬长江上游来水比 1997 年同期减少 15%。因此有人预测,如果上游森林资源的破坏趋势得不到根本逆转,到21 世纪中叶,长江有可能断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关于长江断流的预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黄河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黄河断流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进一步激起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水源、
20、保护绿色植被。通过对以上图片和资料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充分理解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是天然的“蓄水池” ,大量毁坏绿色植物就是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而激发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巩固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黄河断流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实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整合迁移应用5 分钟过渡: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十分巨大,请同学来思考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假如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同
21、时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这种声音由强到弱,又高到低,逐渐销声匿迹。利用声音刺激先激起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再感受失去这种声音后的失落和悲戚,更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学生诉说没有植物生物圈的变化:陆地的降雨量会减少,气候就会反复无常,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会失去能量基础,生物圈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生物圈就会失去碳氧平衡,最终会导致所有生命的消失。学生自主回顾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描述。要求学生要合上教材叙述,强化知
22、识的识记。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本节所学所得。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7 分钟课堂达标检测题:A 类:1.绿色植物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是因为( )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C.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D.植物进行生长2.温室效应与下列哪种气体有关(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3.森林在水循环过程中的作用不包括( )A.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刷 B.吸收大量的水分供生产有机物C.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D.枯叶吸纳降水,使更多降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4.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23、。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 B.过滤尘埃 C.降低噪声 D.涵养水源5.万物生长靠太阳。学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后,你怎样深刻地理解这句话( )A.植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B.动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C.所有生物体的有机物都来自阳光 D.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结底都来自太阳能B 类:王大爷所在的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通过植树、生产蔬菜等副业来增加收入。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分析回答下列各小题。1、在植树过程中,为了提
24、高树苗成活率,王大爷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带土移栽 去掉部分叶片移栽 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A B C 2、王大爷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的产量,你认为他可以在温室大棚内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氧气浓度 C大量施肥3、预计王大爷家今年粮食大丰收,你认为贮藏粮食的最佳环境条件应该是( )A高温、潮湿 B低温、潮湿 C低温、干燥 C 类: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 6 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l)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 :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说明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 等(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起重要作用。板书设计: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 绿色的“能量转换器” 。2、 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3、 天然的“蓄水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