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猜一猜,请你根据提示,猜书名。,提示1:这是金庸先生的一部武侠著作。,提示2: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提示3:书中有人会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提示4:书中有一句话叫“北乔峰,南慕容”。,虚 竹,王语嫣,段 誉,乔(萧)峰,根据人物身份,请你判断当时的 北宋是统一政权,还是与其他政 权并立的?,天龙八部,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916年称帝,建立契丹政权 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后周大将赵匡胤960年建立宋朝 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党项族首领元昊 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汴京,西夏,103
2、8年,党项族,元昊,兴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契丹族原居辽河上游,游牧;后学农耕定居 2 ) 、国名:先称契丹后改称辽 3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4 ) 、时间:916年 5 ) 、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1、契丹的兴起,一、北宋与辽的关系:,2、契丹政权的巩固,一、北宋与辽的关系:,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辽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1)在中央设南、北面官,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2)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3)建立孔庙、春秋祭祀;,(5)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6)制定成文法。,(4)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3、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也有影
3、响,(1)乳酪传入中原,(2)契丹服装在中原流行,(3)幽燕地区的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不少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农牧文化在碰撞中融合,一、北宋与辽的关系:,幽云十六州,(1)澶渊大战,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4、澶渊之盟,一、北宋与辽的关系:,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渊城,都城东京局势危急。有人主张迁都避让,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射杀辽军统帅,辽军遭受重挫。,宋真宗,寇准,(2)澶渊之盟,主要内容:,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娟。,影 响:,宋辽间出现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评 价:,一、北宋与辽的关系:,4、澶渊之盟,“澶渊之盟”
4、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宋辽实力的均衡,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先战后和,兄弟之国,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西夏,1)、党项族居中国西北,游牧;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大夏,史称西夏 3)、建立者:元昊 4)、时间:1038年 5)、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1、西夏的兴起,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元 昊,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兴庆(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宁夏同心
5、县南),北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建战功。,(1)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2) 双方议和,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2、宋夏和战,影响:,议和后,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发展,先战后和,君臣之国,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战争,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2.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北宋与辽、西夏达成和议的积极意义,3
6、、西夏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1)西夏皇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仁宗在位时,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2)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3)用汉文铸造钱币;,(4)模范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保留至今的西夏文印刷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契丹文字,契丹小字,契丹大字,辽,西 夏,印 章,钱币,辽,西夏,辽,西 夏,器 物,西夏贡米,西夏“兽面瓦当”,生产方式与技术,西夏贡米,西夏“兽面瓦当”,生产方式与技术,西夏铜牛,西夏飞天壁画,资料 据史书记载,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党项占领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领土之后,“役中国(指中原)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
7、贤才,读中国书报,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此处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此文中国皆指中原),活动探究:,结合这段资料和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起到什么社会效应。,重视儒学,开设科举,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等等。,课堂小结,北宋与辽,政治:经济:文化:,辽设置南、北面官;效仿中原制度;制定成文法,辽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垦荒;学习汉族的农业技术;手工业高度发展;双方边境贸易发展,效仿中原开设科举;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广建佛塔;契丹的服饰、乳酪等饮食文化传入中原;通婚,北宋与 西夏,政治:经济:文化:,效仿汉法制度,行中原法令,西
8、夏人学习汉人先进的农业技术;榷市中的贸易往来;西夏手工业高度发展,西夏重视儒学教育;效仿中原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创造西夏文字;,课堂小结,北宋与 西夏,政治:经济:文化:,效仿汉法制度,行中原法令,西夏人学习汉人先进的农业技术;榷市中的贸易往来;西夏手工业高度发展,西夏重视儒学教育;效仿中原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创造西夏文字;,碰撞中的融合,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寻踪辽夏: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
9、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拓展延伸,1.(2010宜昌中考)与北宋签订澶渊之 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元,C,2.(2010贵港中考) 1038年少数民族 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 C、D中的哪一处( ),C,3.(2010连云港中考)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 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C,.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A B C D,D,5.(2010莱芜中考)“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 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
10、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 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6、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A,7、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8、西夏的建立者是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B,C,10、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建
11、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8、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B、岳飞 C、包拯 D、寇准,9、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军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D,C,C,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3、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我来诊断,5.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12、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答案: (1)北宋;契丹族。 (2)“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 (3)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所用。得中国土地,
13、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耶律阿保机,辽派使臣到宋营议和,宋真宗便再派曹利用去辽营谈判,应允每年向辽方输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界分治,并约定在1005年1月28日(宋景德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与辽方在澶州议和订约。澶州亦名澶渊郡,因而称“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