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雷电颂 教材分析出现在第五幕第二场。它是屈原斗争精神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的最强力的一个音符。学生分析品读课文,让我们一同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品味富于情感的语言。设计理念1、在学生自行领悟的基础上,把握文本情节,理清内容的脉络,引导学生结合语句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话剧留下的空白。2、感知对白语言特色。3、以读为主,读、悟相结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
2、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点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难点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把握重点,各个击破,背诵,写感受拓展法。2、“展、思、论、评、演、记”展示法。关键问题1、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景物描写。2、积累重的用法。教学准备1、安排学科长、学术助理把整理的问题分配各组。2、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教 学 过 程
3、 设 计课时 1 课型 问题生成课 授课时间 月 日程序要素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呈现目标2-5分钟结合背景激情导入孩子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如果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己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如果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
4、心声。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自主合作问题探究10-12分钟创设激励探究情景1、组织小组展示各自预习问题。2、教师分配各小组探究问题。发问题生成评价单1、发挥集体智慧力量,理清思考过程。2、学生疏通文意,把握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问题展示规范指导10-15分钟创设展示、质疑情境1、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2、教师点拨、质疑、调控课堂1、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沛、高亢激昂)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拓展巩固合作评价7-10分钟创口语表达,拓展情境1、让学术助理安排好准备的发言内容。2、背诵。3、评谈。
5、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根据作者的态度,这些事物可分为两类,作者想借这两类事物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呢?归纳总结延伸生活3-5分钟激励情境 1、让学术助理总结本节内容。2、评最佳小组,最佳展示者。1、学生认真总结积累2、相互评价。板书设计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教学反思课时 2 课型 问题解决课 授课时间 月 日程序要素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呈现目标2-5分钟创设导入情境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摩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己的
6、感受即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自主合作问题探究10-12分钟创设激励探究情景1、组织小组展示各自预习问题。2、教师分配各小组探究问题。发问题生成评价单1、发挥集体智慧力量,理清思考过程。2、学生疏通文意,把握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问题展示规范指导10-15分钟创设展示、质疑情境1、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2、教师点拨、质疑、调控课堂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鞭挞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拓展巩固合作评价7-10分钟创口语表达,拓展情境1、让学术助理安排好准备的发言内容。2、背诵。3、评谈。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归纳总结延伸生活3-5分钟激励情境 1、让学术助理总结本节内容。2、评最佳小组,最佳展示者。1、学生认真总结积累2、相互评价板书设计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诅咒昏庸、腐朽、暴戾的当权者。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