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03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2).ppt

上传人:mcady 文档编号:5320845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3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03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03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03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03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03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本章主要内容: 一、阈限的性质 二、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 最小变化法 恒定刺激法 平均差误法 三、心理量表法 四、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五、信号检测论的原理,2.恒定刺激法,什么是恒定刺激法?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什么是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通常由5-7个刺激组成,这几个刺激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 此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恒定刺激法的具体做法,(1)主

2、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 (3)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 (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特别要注意的是,此法在实验之前需要选定刺激。 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所选刺激的最小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

3、选定呈现刺激范围之后,再在这个范围内取距离相等的刺激,每种刺激强度呈现不得少于50次。,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1)自变量 (2)反应变量(因变量) (3)绝对阈限的计算,(1)自变量,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是从略高于感觉到略低于感觉这一范围内选5到7个等距的刺激强度。,(2)反应变量(因变量),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要求被试者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 在实验中每呈现一次刺激后,被试者若感觉到了,则报告“有”,主试者记录“+”;被试者若感觉不到,则报告“无”,主试者就记录“-”。 然后根据被试者对不同刺激所报告的“有”或“无”的次数来求出百分数,以此来计算阈限。,(3)绝对阈限

4、的计算,a.直线内插法 b.平均Z分数法 c.最小二乘法,a.直线内插法,10,11,.29,.66,b.平均Z分数法,刺激强度,刺激系列平均值,被知觉的比率,8,9,10,11,Z,代表与平均值的距离,PZO转换原理,c.最小二乘法,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1)自变量 (2)反应变量(因变量) (3)差别阈限的计算,(1)自变量,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是让被试者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 标准刺激是能被感觉到的某一刺激强度; 比较刺激可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确定,一般从完全没被感觉出差别到完全感觉出差别的范围内选定5到7个刺激强度作为比较刺激。 比较刺激要随机呈现,每个比较刺激

5、与标准刺激至少要比100次。,(2)反应变量(因变量),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要求被试者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 三类反应 二类反应,三类反应,即“大于”、“等于”和“小于”,分别记为“+”、“=”和“-”。 让被试作三类反应时,因其中有“等于”的反应,若被试较为自信,则作出“等于”的反应就较少;若被试较为谨慎,则作出“等于”的反应就较多。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差别阈限的大小。(77页) 这种反应易受到被试的态度的影响。,二类反应,让被试者作“大于”和“小于”两种判断,即使分不清时,也要作出其中的一种判断。,(3)差别阈限的计算,三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 二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三类反应的

6、差别阈限的计算,相等地带的上限定为50次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相等地带的下限定为50次轻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有了上限、下限,通过前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就可以计算差别阈限。,二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不能以50%引起感觉差别的刺激增量作为差别阈限; 以7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以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3.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 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但也可用以测量差别阈限。,具体方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

7、刺激相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断。,调整法曾是过去在天文学上常用的一个方法。那时让观察者调整一个光表面的强度,使之与某星体的亮度相等,这样就可以比较各星体间的亮度。,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相等。 被试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一个数。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 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估计差别阈限。,把平均误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和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指标。,用平均差误法测定阈限,用平均差

8、误法测定绝对阈限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1)自变量 (2)因变量(反应变量) (3)绝对阈限的测定(计算),1.自变量,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是让被试者调整一个比较刺激与一个标准刺激相等。不过,此时的标准刺激假设为零,即让被试者每次将比较刺激与“零”相比较。,(2)因变量(反应变量),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是被试者每次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的那个数值。,(3)绝对阈限的测定(计算),让被试者每次调到刚刚感觉不到(即与“零”标准刺激等值),然后把各次测定数值加以平均即为绝对阈限。,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1)自变量 (2)因变量(反应变量)

9、 (3)差别阈限的测定(计算),(1)自变量,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是向被试者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其调整比较刺激。比较刺激是一种连续的量。在被试认为接近时,可反复调整,直到其认为满意为止。,(2)因变量(反应变量),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是被试每次调整的数值,即其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数值。 由于被试反复测试,每次的结果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们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数值。这个变化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即多次调整结果的平均数,就是主观相等点,主观相等点与标准刺激的差就是常误。,(3)差别阈限的估计值的计算,用平均差误法求差别阈限,所得差别阈限只是一个估计值,平

10、均差误有两种计算方法: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或每次的判断)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的比较,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 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但它会因其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而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它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在应用3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阈限值有较大影响。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对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则不能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