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试铺段概况我部于 2011 年 5 月 8 日在 K34+755-K34+950 左幅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试铺,铺筑长度为 195m。施工厚度为 17cm,宽度为10.75m,横坡为 2%。二、批准的配合比配合比集料比例为:20-30mm 碎石:10-20mm 碎石:5-10mm 碎石:0-5mm 石粉:水泥=15:35:15:35:4.5,水泥剂量为 4.5%,最大干密度 2.356g/cm3,最佳含水量 5.1%。三、试验段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情况1、人员职务 姓名 职务 姓名技术负责人 赵青岩 机械负责人 李建华施工负责人 李俊斌 安全负责人 钟国春
2、质检负责人 张冬良 现场技术人员 陈 鹏测量负责人 方双伟 机械操作手 10 名试验负责人 贺建华 施工工人 40 名2、机械设备a)山东潍坊 WDB650 型水泥稳定碎石拌和机 1 台;b)三一重工 DTU95 型摊铺机 2 台;c)洛阳路通 LT220 压路机 1 台,洛阳路通 LTS320 压路机 1 台;d)徐工三轮静压 3Y18/21 型压路机 1 台;2e)胶轮压路机 1 台f)自卸车 12 辆;g)10 吨洒水车 2 辆;h)ZL50 装载机 6 台。四、试铺段施工工艺5 月 8 日上午 9:00 以 4.5%的水泥剂量进行了试铺,于 16:30试铺顺利结束。1、施工工序料场备料
3、施工放样混合料拌和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碾压养生2、施工工艺1)施工现场、在 K34+755-K34+950 左幅铺筑段落处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施工放样: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进行测量放样,基准线采用张紧钢丝线,在单幅道路两侧布置,中间设临时支架放置 6 米铝合金控制高程。支点间距为 10m,曲线段按 5m 加密。、准备下承层:在铺筑前将验收合格的下承层顶面杂物清扫干净,用洒水车将表面洒水湿润,并洒布水泥浆。 、为保证边缘的压实度,上料前在路肩及中央分隔带侧采用16cm16cm 方木支档。3、混合料的拌制(1)拌和楼采用发电机组发电,整个拌和过程运转正常;采用650 型水稳拌和机集中拌和混合料,拌和机
4、的初始拌和产量为200T/h,后逐步加大拌和产量,最大为 500T/h。(2)我部试验室对整个拌和过程严密监控。在拌和开始以前,3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生产配合比。并对混合料进行取样试验,各项试验结果符合技术指标的规定要求。试拌结果见下表:拌和站集料筛分结果筛孔尺寸 37.5 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100 97.1 82.4 52.4 37.5 26.3 13.1 3.4实测值15:35:15:35:4.5 - 100 97.3 81.3 53.0 37.3 26.1 13.0 3.8规定值 - 100 90-100 75-90 4
5、2-62 25-41 17-33 8-22 0-7(3)水泥剂量控制拌和机采用连续供料,连续拌和的方式进行。考虑到设计配合比在拌和时有损耗,实际水泥用量应比设计约高 0.5%,实际操作按照 5.0%控制。 (4)含水量控制根据集料天然含水量计算出相应产量皮带流量下的用水量,然后通过控制三通阀流量确定供水量,拌出的混合料含水量能够达到最佳含水量 5.1%。 由于试验段施工当天气温较高风力较大,考虑现场含水量损失,含水量按大于设计含水量的 1%-2%考虑。4、混合料的运输(1)运输车辆数量以能保证拌和混合料及时运出和摊铺机连续作业为准。试验段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 12 台自卸汽车运输,在装料前将
6、车清洗干净。(2)车辆装料由前至后分次放料,每装一斗料挪动一下汽车的位置,成“品”字型装料,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3)运输车辆在装料、卸料时,必须听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4并按照规定的路线和速度行驶。(4)运输车辆禁止在路床上随意“调头”和高速行驶。5、混合料的摊铺(1)采用两台三一重工 95 型摊铺机按 5.5m,6.0m 进行组合,(同时准备 25cm 加宽板 2 块用于超宽度摊铺)摊铺前检查摊铺机各部件的运转情况,将路床表面适当洒水湿润。初步设定松铺系数为1.25,调整好熨平板高度,用木块支垫,其厚度与松铺厚度相等,使熨平板牢固放在上面。(2)调整好传感器臂与导向控制线的关系,严格控
7、制基层的厚度和高度,保证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3)摊铺机宜连续摊铺,供料能力、运输能力与摊铺速度相匹配,保持有 3 台以上的运料车在等候卸料。禁止摊铺机停机待料,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1.5-1.7m/min 左右。(4)运料车辆在摊铺机前方 2030cm 处停车,防止碰撞摊铺机,由摊铺机迎上去推动卸料车,边前进边卸料,卸料速度应与摊铺速度相协调。(5)基层混合料采用两台摊铺机挂线摊铺,靠低侧摊铺机在前,其左侧挂钢丝,右侧采用移动铝合金导梁控制横坡;另一台摊铺机左侧在已摊铺好的混合料上走“雪橇” ,右侧采用挂钢丝。两台摊铺机前后间距宜控制在 58m,且其机型、摊铺速度、摊铺厚度、松铺系
8、数、路拱坡度、摊铺平整度、振动频率等均应一致,保证路面的初始压实度在较高范围内。(6)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根据摊铺速度保持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保持不少于送料器 2/3 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的离析。5(7)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应特别注意铲除局部粗集料“窝” ,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6、碾压成型(1) 摊铺完成后压路机及时紧跟碾压,摊铺水稳碎石面达到30-50m 时,压路机开始碾压。(2)碾压过程中严格控制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初压采用 1 台胶轮压路机静压 1 遍,时速为 2km/h;复压采用 LTS320 压路机振动碾压 2 遍,时速为 2km/h;LT220
9、压路机振动碾压 1 遍,时速为2km/h;终压采用 1 台徐工 3Y18/21T 三钢轮压路机碾压 1 遍消除轮迹,再采用胶轮压路机静压 1 遍收面,时速控制在 2km/h,总碾压遍数 6 遍。(3)靠中央分隔带及路肩压路机不便重叠处,增加 1 遍的压实遍数。7、养生及交通管制碾压完成检测合格后立即用渗水土工布覆盖,待水泥终凝后,用 2 台水车进行洒水养生,洒水车的喷头采用喷雾式,覆盖保湿养生 7 天,整个养生期间始终保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湿润,无表皮干燥现象。在养生期间封闭交通。五、试铺总结1、拌和机产量通过试拌试铺,结合我部拌和楼产量最大为 500T/h,摊铺速度在 1.5-1.7m/m
10、in,日工作时间按 8h-10h 计算,1.5 m/min 60 min 10h=900m 每天铺筑单幅单层 700m-900m 是能够达到的。2、配合比验证配合比为:20-30mm 碎石:10-20mm 碎石:5-10mm 碎石:0-5mm6石粉:水泥=15:35:15:35:4.5。水泥剂量为 4.5%,最大干密度 2.356g/cm3,最佳含水量 5.1%;摊铺面平整、局部有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从钻芯取样结果看,能取出完整芯样,芯样密实。综上所述,我部建议在今后的大面积施工中采用以上配合比。3、松铺系数确定根据试铺段摊铺前,摊铺后及压实后标高的检测,计算出的松铺系数为 1.3(见附表) ,
11、实际施工中我部采用的松铺系数为 1.25,经厚度检测后证明松铺系数 1.25 偏小。在发现松铺系数偏小后,及时调整,根据碾压后的高程检测结果(见附表)及厚度检测结果(厚度共检测 8 点,最大值为 17.9cm,最小值为 15.4cm,平均值为16.4 cm) ,1.3 的松铺系数(松铺厚度为 22.1cm)可以作为大面积施工的指导依据。厚 度施工段落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备注K34+755-K34+950 17.9 15.4 16.4 共检测 8 个点设计厚度 17mm4、模板支挡根据基层试验段现场施工情况,方木固定结实,没出现塌边、跑模等情况,证明支模工艺可行,满足施工要求。5、混合料拌
12、和、运输在试铺中水泥稳定碎石拌和机的生产能力初始拌和产量为200T/h,最大为 500T/h,拌和场距试验段的距离为 2km,配 15t 以上的自卸车 12 台,每台车的载重量控制在 25t30t 范围内,现场摊铺、碾压控制在 4050m 之间,根据拌和机的产量,运输设备初始阶段基本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当拌和最大产量时不能满足要求,7我部会在后面大面积施工时再增加 10 台以上运输车辆。6、混合料摊铺采用两台三一重工 95 型摊铺机按 5.5m,6.0m 进行组合摊铺。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为 500t/h,通过计算,摊铺速度按 1.5-1.7m/min 控制。靠低侧摊铺机在前,其左侧挂钢丝,右侧采
13、用移动铝合金导梁控制横坡;第二台摊铺机左侧在已摊铺好的混合料上走“雪橇” ,右侧挂钢丝。两台摊铺机前后间距宜控制在 58m。7、碾压顺序及碾压遍数等在现场由专职质检员检查并记录压实过程,对碾压机具组合及碾压遍数作详细记录,碾压过程中用灌砂法及时检测压实度。试铺方案中制订的碾压方式在试铺段的压实度检测中,其压实度起初不满足要求,但经现场加大压实监控力度后均满足要求,共检测 8 个点,最小值 94%,最大值 102%,平均值 98.4%。压实度资料见附表:压 实 度施工段落 最大值(%) 最小值(%)平均值(%)备注K34+760-K35+140 102 94 98.4 共检测 8 个点设计压实度
14、 98%8、正式施工中基层的养生方法及采取措施的确定此次试铺段的施工中,养生方法采用:施工终压结束检测合格后立即用渗水土工布覆盖,用 2 台水车进行洒水养生,使基层表面潮湿,在透水土工布覆盖养生期间,保证基层表面始终潮湿。通过此次基层试铺段施工中养生的效果来看,此种养生方法和采取的措施是可行的,能够保证基层的养生质量。89、铺筑中高程、平整度、横坡等技术指标的控制方式通过对试铺段高程、平整度、横坡等技术指标的检测,全部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所以,在正式的施工中,我部将采用靠路肩侧及中分带侧采用挂钢丝控制,内侧用铝合金梁引导高程的方法进行控制施工。10、试铺段的质量检测我部质检人员会同总监办、驻地
15、组共同对基层试铺段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试铺段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规范规定和指导意见的要求,具体检测资料附后。检测结果汇总表检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值(均值) 合格率抗压强度(MPa) 4.0水泥剂量(%) 不小于设计 5.2松铺系数 1.3混合料含水量 5.1压实度(%) 99 98.4 75%代表值 -8厚度(cm) 合格值 -15 16.4 88%纵断高程(mm) +5,-10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00%基层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00%横坡(%) 0.3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00%平整度 8 5.1 100%11、试验段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6、及大面积施工采取的完善措施在建管处、总监办、中心试验室、驻地办和专家的指导下,试验段取得了成功。通过检测,施工质量满足规范和细则的要求。但9是,在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大面积施工中采取完善的措施。、在摊铺过程中,初始阶段出现厚度不足的问题,反映出松铺系数偏小,将松铺系数调整为 1.30 后压实厚度满足要求;、混合料摊铺过后,局部表面出现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经过我部组织相关人员分析,采用以下措施改进:1、调整摊铺机单机熨平板宽度,使搭接部分变窄,解决两台摊铺机搭接处二次振捣引起的离析问题。2、把两台摊铺机边部前挡料板增加 25cm,使摊铺箱内混合料充满,解决路面两边部离析问题。3、摊铺机螺
17、旋反向叶片在水稳沙砾施工中损毁,导致摊铺机中央处出现离析问题,重新安装反向叶片解决摊铺机中央处离析问题。4、局部离析人工挖除换填处理。通过试验路段的施工与总结,我们将在各位领导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10试验段检测结果汇总表桩号 底基层顶面高程 摊铺高程 压实后高程 松铺厚度 压实厚度1m 1206.306 1206.512 1206.471 0.206 0.1653m 1206.266 1206.479 1206.436 0.213 0.1705m 1206.226 1206.429 1206.388 0.203 0.1627m 1206.186 1206.381 1206.344 0
18、.195 0.158K34+800(左幅)9m 1206.146 1206.327 1206.291 0.181 0.145均值 0.1996 0.160松铺系数=1.25 横坡=2.25桩号 底基层顶面高程 摊铺高程 压实后高程 松铺厚度 压实厚度1m 1203.108 1203.336 1203.283 0.228 0.1753m 1203.064 1203.285 1203.234 0.221 0.1705m 1203.028 1203.247 1203.197 0.219 0.1697m 1202.981 1203.214 1203.160 0.233 0.179K34+900(左幅)
19、9m 1202.942 1203.150 1203.102 0.208 0.160均值 0.222 0.171松铺系数=1.30 横坡=2.2611水泥剂量检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5.4 4.9 5.3 5.2 4.8 5.2 4.95.3 5.4 5.1 5.6 5.3 5.5 5.1压实度检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95 94 98 101 99.4 102 9998.9 厚度检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cm16.2 15.9 15.6 16.4 17.9 17.4 16.615.4 平整度检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m6 5 7 8 5 5 4 2 5 75 6 2 7 5 6 8 5 7 54 5 8 5 6 1 5 6 4 75 6 2 5 7 8 2 1 4 312高程检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实测高程桩号 左边桩(距中央分隔带10.5m)中桩(距中央分隔带1m)K34+758 1207.565 1207.754K34+771 1207.189 1207.376K34+796 1206.415 1206.604K34+827 1205.422 1205.616K34+845 1204.849 1205.032K34+872 1203.985 1204.176K34+901 1203.069 1203.246 K34+932 1202.215 120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