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n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n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n 三、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n 道家:n “常使民无智无欲 ”n 庄子:庄子 天地n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n 庄子科学、技术与文明n 科学:科学是一种以生产知识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它不再局限于个别科学家自发的认知过程,而表现为一种社会建制。n 其次,科学作为特定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成果,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知识系统,而这种知识系统又是借助于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
2、,构成当代观念和文化的重要方面。n 最后,科学活动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它与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相互作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现代科学活动与生产活动有着最密切的关系。n 科学活动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有关自然过程的知识体系,即科学知识。n 一个动态的框架。n 科学的知识体系大致分为:n 数学与逻辑、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三大门类n 10-17米 150 亿光年n 相对于其他知识体系科学知识的特点是:逻辑更严密、更精确、更可靠。n 技术的基本旨趣是控制自然过程和创造设计人工过程。n 技术延伸和放大人的肢体;n 技术延伸放大人的感官和大脑;n 技术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即人希望以技术为中介使
3、自然成为人可以掌握的对象;人们还试图用技术为自己编织一个人工世界。n 现代技术发展的两个坏的指导原则:n ( 1) “凡是技术上能够做的事情都应该做 ”n ( 2) “追求最大的效率与产出 ”n 第一个原则迫使人们在伦理价值上作无原则的退让;第二个原则可能使人沦为总体社会效率及其上丧失个性的零部件。n 科学与技术的联姻n 早期的技术被称为技艺,主要指某种世代相传的手艺或技术诀窍;n 现代科学技术。n “知识就是力量 ” 弗朗西斯 培根n 科学知识不仅是人对自然的认识,而且是人真正力量之所在,人们可以利用科学知识所揭示的自然规律控制自然,创造和设计人工世界。n 2、科学的力量:n ( 1)体现n
4、 科学是 “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n 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n 科学技术是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n ( 2)科学力量主要来源:n 科学知识n 科学思想n 科学方法n 科学精神n 科学知识是人类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n 科学思想是人类在科学活动中所运用的具有系统性的思想观念。n 科学方法是人们解释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工具。n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和光芒所在,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它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现代社会所具有的一种基本精神。其核心是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包括实证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等。n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观n 马尔库塞(德)n 爱欲与文明( 19
5、55)n 单向度的人( 1964)n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工业化并没有带来人的解放,相反却使科学技术自身成为了一种全面统治的工具和对人性的更深的压抑。技术统治也就是技术的异化,人创造的技术反过来奴役人、控制人。n 摩登时代n 海德格尔 :n 技术是一种座架。n n 寂静的春天卡逊(美) 1962年n “ 随着这些污染物的不断增多和流动,将出现一个没有鸟儿在树上歌唱和鱼儿在河里欢跳的 寂静的春天 。 ”n 卡逊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n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在探索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获得的认识成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n 技术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利用关
6、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所创造出来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n 认识功能n 生产功能n 经济功能n 文化教育功能n 社会政治功能n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方式变革。n 科技进步推动生活方式变革。n 科技进步推动思维方式变革。n科技进步与 “ 全球问题 ” 表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危机人类社会的 “ 全球问题 ” 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粮食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南北差距拉大等等。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n 一、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n 1、英雄史观n 2、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n 人民群众(其主体和稳定的部分,始终中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参与社
7、会生产活动的知识分子。)n 杰出人物n n (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n (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n ( 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n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n 经济的n 政治的n 精神的n 三、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n 1、何谓个人?n 单个的人 “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 ”。n 马克思n 2、历史人物的作用:n ( 1)历史事件的当事人n ( 2)历史人物的发起者n ( 3) 历史进程的影响者n 3、历史人物产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n 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n 时势造英雄n 4、评价历
8、史人物的标准:n 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n 阶级分析法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24第六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n第五节 n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1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n 英雄史观 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1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n 群众史观 历史是包括英雄人物在内的人民群众创造的。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2英雄史观产生并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认识根源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
9、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2英雄史观产生并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时,须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只有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掌握经济、政治权力,从而形成由这些人物主宰历史的观念并占统治地位。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2英雄史观产生并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阶级根源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于阶级偏见,不敢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而需要用英雄史观来为自己服务。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1现实的人及其活动 现实的人 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