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理解题方法之——图像法.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5318026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解题方法之——图像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理解题方法之——图像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理解题方法之——图像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理解题方法之——图像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理解题方法之——图像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理解题方法之 图像法,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图像法在处理某些运动问题、变力做功等问题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图像法,图像法,图像的应用方法比较灵活,要求做到三会:会看图、会画图、会用图 处理图像问题的关键就是识图:即弄清楚轴、点、线、面、斜、截的含义。,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特别注意“起点”、“拐点”、“终点”。 线: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如V-T图像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面:图

2、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一表示过程的物理量相对应。如V-T图像与横轴包围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 斜率: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的变化之比,常用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相对应,同样可以从物理公式或者单位的角度去分析。如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截: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物理量的大小。一般代表物理过程的初状态或者末状态。,图像法,例题1:,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乙在前)匀速行驶,速度都为V0,若乙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甲车以乙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乙车在刹车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下不相碰,则两车

3、在做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小应为: A: S B: 2S C: 3S D: 4S,解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可用速度-时间图像中的面积来表示,故可用图像法解答。,S甲,s,s,S甲= s + s,v,v0,t,0,t,甲,乙,s,s,s,S甲= s + s,s=2s,例题2:,一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出发由A地驶向B地,AB两地相距S,火车做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最大为a1,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最大为a2,由此可以判断出火车由A到B所需的最短时间为多少?,解析: 整个过程中火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都是最大时,所用时间最短,分段运动可用图像法来解答。,t,v,v,0,

4、t1,t2,a1,a2,作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1 =v/t1 (1),a2 =v/t2 (2),S= v(t1 + t2 )= vt (3),由(1)(2)(3)解得t =2s(a1 + a2)/ a1 a21/2,例题3:,一只老鼠从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的大小与距老鼠洞的距离S成反比,当老鼠到达距离老鼠洞距离S1=1m的A点时,速度大小为V1=20cm/s,问当老鼠到达距离老鼠洞S2=2m的B点时,其速度大小V2=?老鼠从A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t=?,解析: 因为老鼠从洞沿直线爬出的速度与通过的距离成反比,即s=k/v.则不能通过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公式直接求解,所以想到要通过图像法解决。 但我们可以理解为s与1/v成正比。,以距离S为横轴,1/V为纵轴建立坐标系,作1/vs图像,在1/VS图像中,所围面积即为所求的时间。则S与1/v成正比。,1/v(s/cm),1/10,1/20,1,2,s(m),由图可得s=2m时,老鼠的速度为V2=10cm/s,在1m到2m之间图像与横轴包围的面积即为所求的时间。所以老鼠从A到B的时间为,t=(1/0.2+1/0.1)/2s =7.5s,谢谢!,物理图像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产物,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体现,它能够直观、形象、见解地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清晰地表达物理过程,正确地反映实验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