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生物富集,第一节 生物富集的概念,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又称为生物浓缩) 生物富集常用富集系数或浓缩系数表示 富集系数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第二节 生物富集的机制,生物学特性 污染物的性质 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环境特点 富集与食物链,1、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包括5个方面: 第一、生物有机分子 第二、生物器官 第三、不同发育阶段 第四、不同生物种类 第五、超积累植物,第一 生物有机分子,生物体内能够与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结合的有机分子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类和核酸类以及一些有机小分子
2、。 有机分子对污染物结合能力的强弱和结合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有机分子上能够与污染物相结合的活性物质的活性强弱和数量多寡。,糖类:单糖分子含有醛基或酮基,双糖分子含有半缩醛羟基和醇羟基等活性官能团,可与金属离子结合; 蛋白质:含有氨基和羧基,其中羧基可与金属离子结合。在能够与重金属结合的蛋白质中,最重要的是金属硫蛋白及类金属硫蛋白。 脂类含有脂键,脂键能够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 核酸是极性化合物,既含有磷酸基团又含有碱性基团,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结合,目前知之甚少。,第二、 生物器官,生物不同器官对污染物的富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鱼类对Pb的积累表现为:鳃内脏骨骼肌肉。 鸡对Pb的积累
3、表现为:骨骼内脏肌肉鸡蛋。 水稻对Pb的积累表现为:根叶茎谷壳米。,第三、不同生育期,水稻不同生育期各器官Pb含量(mg/kg),第四、不同生物种,第五、超积累植物,超积累植物:能超量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植物。 Jaffre等(1976)在他们的论文题目中首次使用该概念,Brooks等(1977)用该概念定义含Ni浓度超过1000mg/kg的植物。,超积累植物研究简史,1885年,Baumann发现堇菜属和遏蓝菜属植物的含Zn量大于1%; 20世纪30年代,Beath和他的同事发现黄芪属13种植物能够超量积累Se(Se1000mg/kg); Minguzzi等(1948)发现庭荠属植物干叶组织含
4、Ni量高达7900mg/kg; 到了1980年代,人们提出利用超积累植物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想法; 目前,超积累植物和植物修复的研究成为植物学、生态学、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重金属在土壤和普通植物中的平均含量及超积累植物的临界标准mg/kg.DW,Ni的超积累植物:318种,主要包括大戟科(83)、十字花科(82)、紫箢属()、大风子科()黄杨科()、茜草科(),其他种来自个不同的科。 的超积累植物主要是十字花科的遏蓝菜属及蓼科、堇菜科的某些种类。 的超积累植物主要是十字花科的遏蓝菜属植物。 的超积累植物包括十字花科的遏蓝菜属植物和浮萍。 和的超积累植物较少。 的超积累植物主要是
5、黄芪属植物。,2、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物的性质包括: 第一、污染物的价态 第二、污染物的形态 第三、污染物的结构 第四、污染物的相对分子量 第五、污染物的溶解度 第六、污染物的物理稳定性 第七、污染物的化学稳定性 第八、污染物的生物稳定性 第九、污染物在溶液中的扩散能力 第十、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能力,3、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污染物的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则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富集量相对越多。,4、环境特点,土壤水分过高,污染物以还原态为主,活性受到抑制,植物富集量减少; 土壤水分过低,污染物可给量数量减少,植物富集量亦减少; 土壤pH值降低,有利于污染物质活化,植物富集量增加; 土壤中大量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增加,降低植物对污染物的富集量; 土壤类型能够影响植物对污染物的富集量。,5、污染物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第三节 研究生物富集的方法,模拟研究法 调查试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