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阅读法,一 分析和理清知识层次或结构借鉴语文课的方法进行课文分析, 通读课文后, 将课文划分大的段落, 每段总结出中心句。这样课文的结构就比较明晰,考试时遇到大的论述题目, 就会相应的先给提纲, 不至于遗漏重大得分点。例如我们选修课改革分册, 通过分析课文后,大家发现, 基本上都是按照“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的模式来讲述的。,首先看课题俄国农奴制改革 再看课文几个小节: 克里木战争、变革的呼声、 “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日俄战争与 1905年革命、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跟课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是什么线索把这几个小节串起来的?,依照前面的经验: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那哪些属于背景
2、, 哪些属于内容呢? “解放”法令和斯托雷平改革之间从内容和结构上看 是什么关系? 这两次战争跟1861年改革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克里木战争战败,农奴制改革,近代化,日俄战争沙俄战败,1905年革命,斯托雷平改革,刺激,封建残余 俄国落后,诱发,促成,推动,起航,农奴制,根源,二 注意史论结合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 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 通过思维活动, 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课本每一个小节的叙述往往都是“史论结合”以材料题为例,题目给出的是“史实”, 问题往往是要我们给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课本上在生动的事例前后紧跟的表述严紧的
3、历史性语言即需要你记住的“干巴巴”的句子。 这样看去, 学生自己完全可以以课本来组织材料题。,以13课第一第二段为例:克里木战争【1853年,俄国以保护生活在土耳其的东正教徒为名,对土耳其发动战争。 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土耳其一方作战。 战争很快转到俄国的克里木半岛进行。】 这场战争史称克里木战争。英法联军围攻俄国黑海舰队的基地塞瓦斯托波尔。 俄国投入70万兵力,倾全国之力,坚守要塞11个月。俄军伤亡30万,最后战败。 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和约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俄国将萨拉比亚南部和多瑙河口交给摩尔多瓦公国, 将卡尔斯归还土耳其。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
4、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史,论,叙述战争情况, 最后一句给俄国战败原因下结论,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作为战争我们需要掌握 时间、作战双方及各自实力背景(战前) 战争起始标志、重要战役过程(战中) 战争对作战双方及世界局势带来的影响,签订 的条约。 影响(战后) 分析一方胜利或失败的原因?这是由战前双方 实力对比、战中指挥是否得当等因素决定的。,我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上五次大规模列强侵华战争的 时候, 对这个套路已经很熟悉了。 例如:鸦片战争我们要掌握的 、战前双方实力对比,揭示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两种制度下的经、政、军、外交形成鲜明对比,、战争的起止标
5、志 :年月年 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海面 及抗英活动 、战争结果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 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思想等,经济上:条约规定的开埠、协定关税,外国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 买办阶层,如果我们只就“鸦片战争”这一课来说, 战争的背景、 战争对我国政治、经济、思想带来的影响都是重点。但是 如果放到必修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课里,它会提 到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这就必须提到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第一第二次鸦片战 争,那么战争的背景、战争的政、思影响还是重点吗?,当然不是了, 因为这里它的主题由“鸦片战争” 变成了“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虽然都会
6、提到“外国 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的解体“, 但是在主题一 里, 这是战争带来的影响之一;而在主题二里,这是 民族工业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 除此之外, 每个主 题都各自有还需要掌握的内容。 而这两个表面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也因为“自然 经济的解体“而联系起来。 文综考试的很多历史科内综合题, 就是这样来把多节 课的知识串联起来的。,我们回到克里木战争, 在“俄国农奴制改革”这一课 里提到它,着重的是战争的背景还是过程还是结果呢?,材料一 见课本96页,克里木战争形势图、登陆克里木 半岛的英法联军图,材料二 见课本97页第一段小字,材料三 课本97页图表: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 产量
7、对比表、1861年俄国与英、德铁路里程对比表,这场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地点、重要战役、结果,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课本97页第一段最后一句),再问:是什么阻碍了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英法为什么先进?,俄国实行的农奴制是导致这种落后局面的根源。,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俄国落后的农奴制不能对抗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三 提炼和概括要点 学习历史必须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提炼要点,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 化难为易,
8、执简驭繁。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划分课文层次之后, 根据本节的主要内容(即作完一 二项内容后),仔细推敲词句,一些关键的字词如表事物发展的词句,表因果关系的词句, 可以课文进行分析, 可以必修2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例。 这一点需要通过课堂提问反复的练习形成“发电报”的语言。,四 注意圈点批画、眼耳脑手同步走 其实是用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对教材所做的不断加工、分解和初步消化, 也是把书本知识化为自身知识的重要步骤。 还有重要的一点, 避免走神,帮助记忆,加深印象, 提醒我们细心读书。 以上三项落实在纸上, 要靠手中一支笔。,五 编写读书提纲 学完一节课、一个单元、一本书, 编写提纲都是一个好办法。 因为这是从整体到部分, 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分析综合法的具体应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获得系统和深入的理解,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