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上).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5317363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5.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v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主要内容v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v第二节 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v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v第四节 海平面的变化v第五节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v第六节 河流v第七节 湖泊与沼泽v第八节 地下水v第九节 冰川本次课的内容提要v了解水量平衡的定义和意义v掌握海洋的构成以及相关的性质v了解影响海洋运动的主要因素,掌握海洋运动的主要形式和特点,特别是洋面流的特征及其运动规律v掌握海洋形成以来海平面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趋势v在前四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海洋资源,探讨海洋环境的保护问题v了解径流的相关概念、形成过程及其补给形式第四

2、章 海洋和陆地水v 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并作为最活跃的因素始终参与地球环境的形成过程,在所有自然地理过程中都不可或缺。v 水的起源( 32种学说) 水分子构成的原始星云落到地球 氢与氧的化合作用 岩石脱水v 水的作用 农业灌溉 能量转化介质 航运 医疗 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v1 地球上水的分布 地球上除了存在于各种矿物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为深部岩石所封存的水分以外,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共同构成地球的 水圈 。v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1 地球上水的分布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v水循环 定义: 水不断的 蒸发 、 输送 、 凝结 、 降落 的往返运动过程称

3、为水分循环。 大部分直接落在海洋中,形成海洋水分与大气之间的 内循环 ; 另一部分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通过蒸发和蒸腾返回大气; 渗入地下形成土壤水、潜水及地表径流最终注入海洋( 内循环 ); 内流区径流不能注入海洋,水分通过河面和内陆尾闾湖面蒸发在此进入大气圈。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水循环示意图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形成原因: 内因:水的 “ 三态 ” 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阴历。 意义: 水分循环对于地球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意义重大,使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得以延续,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从而永续利用,犹如自然地理环境的 “ 血液循环

4、” 。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v 水量平衡 定义: 水量平衡 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表示 任一区域(如一个流域)在任一时段(如一年)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差额应当是该区域内蓄水量变化额(蓄水变量)。|W -W出 | uW : 收入水量; W出 :支出水量; u :蓄水变量;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年平均大洋淡水平衡方程式: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v水量平衡的三大因素 水循环的三大环节: 降水 蒸发 径流 水量平衡的三大因素: 降水量 蒸发量 径流量 全球水量平衡的情况 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基本上 长 期不 变 ; 海洋是大气水分和 陆 地水的主要来源; 大 陆 气 团对陆 地降水的作用 远远 不及海洋气

5、 团 的作用; 海洋和 陆 地水最后通 过 径流达到平衡。 全球降水量蒸发量;海洋蒸发量降水量;陆地蒸发量降水量; 地表径流入海是维持海洋水分平衡的决定性条件。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全球降水与蒸发的纬度变化第二节 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v1 海洋的起源v2 世界大洋及其区分v3 海及其分类v4 海水的组成v5 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1 海洋的起源v海洋起源的多种假说 认为洋壳是原生的,地球形成初期打样就已经存在; 认为泛大陆分离时海底扩张形成了洋壳; 认为熔融岩浆侵入地壳并溢出地表冷凝,其密度大,导致其下伏地壳沉入上地幔,最终形成洋壳。v关于海水的各种假说 倾向于来自地壳和上地幔的观点

6、。2 世界大洋及其区分v 海洋的构成 -洋 洋 是世界大洋的中心部分和主体部分,它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不受大陆影响,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和独立的潮汐系统以及强大洋流系统的水域。v 世界大洋 定义:地球表面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 世界大洋 。 世界大洋的区分: 太平洋: 181.344*106 (km2) 大西洋 : 94.314*106 (km2) 印度洋 : 74.118*106 (km2) 北冰洋 : 12.257*106 (km2)2 世界大洋及其区分世界四大洋3 海及其分类v海洋的构成 -海 海 是毗邻与大陆的,深度浅 (一般 3000m) ,面积小,兼受大洋和大陆影响,理化性质较不

7、稳定,潮汐现象明显,具有独立海流系统的水域。 海的分类 内海 :也称为地中海 陆间海 : 如地中海; 内陆海 : 如黑海、红海等。 边缘海 :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邻海相分隔; 外海 :位于大陆边缘,与洋有着广阔的联系,如阿拉伯海等; 岛海 :大洋中由岛屿环绕成的水域,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4 海水的组成v海水的化学成分 海水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溶液。海水总体积中, 96.5 是水, 3.5 是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其他物质。 主要化学成分:氢和氧;主要溶解气体:氧和二氧化碳 常量元素 :每升海水中含 100mg以上的元素 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硅、氟等 1

8、2种,占化学元素总量约 99.9 ,相互之间的 比例基本恒定 ; 微量元素 :海水中含量不足 100mg的元素,约 40余种4 海水的组成v海水的盐度和氯度 海水的盐类组成 氯化物含量最高,占 88.6 ; 硫酸盐次之,占 10.8。 海水的基本性质 海水运动使得不同区域中海水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别减小到最低限度,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是建立盐度、氯度和密度相互关系的基础。 海水盐度 :是指 1000 g 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单位为 ; 海水的氯度 :指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4 海水的组成 海水盐度的计算 克努森公式 : S 0.03 1.805 Cl 或者 S 1.8065 Cl

9、 计算海面盐度的公式 : 盐度 34.6 0.0175( E P)P代表降水量, E代表蒸发量。 海水盐度的分布特征 绝大多数海水的盐度为 33 37 ; 表层海水盐度分布: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形成马鞍形;盐度等值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大洋盐度高于近岸。 最高是 红海 ( 37 ); 最低是 波罗的海 ( 3 10 ) 。红海红海波罗的海波罗的海5 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v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 大气对海面的长波辐射; 海面水汽凝结; 温暖降水; 大陆径流; 地球内部向海水放出的热能。 海水的热量消耗 海面蒸发是主要的热量消耗方式; 海面向空气的长波辐

10、射; 海面与冷空气的对流热交换。5 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 海水温度变化 季节变化 : 主要取决于太阳 辐 射的季 变 化,季 风 和洋流也有一定影响; 日变化 : 主要取决于太阳 辐 射的日 变 化。 海水温度分布 世界大洋表面年平均温为 17.4 ;温度年较差较小( 38 ),最低为 2 ,最高为 36 ,; 水平分布:从热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等温线大致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水温高于南半球;夏季水温高于冬季; 垂直分布 :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千米深度以下递减缓慢;在南北纬 40 之间,海水可分为表层暖水对流层和深层冷水平流层。5 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v海水的密度 指单位体积中的海水

11、质量,单位为 g cm3 ; 特性:一般为 1.022 1.028 ,随温度、盐度、压力而变化。5 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v海水的颜色 定义:指从海面及海水中发出的光的颜色。 特性:海水颜色取决于海水的光学性质和光线的强弱,以及海水中悬浮粒子和浮游生物的颜色,也与天空状况和海底的底质有关。 太阳光中的 红 光、橙光和紫光 在水深 20米以内即被吸收; 绿 光、黄光和 蓝 光 伸入得更深一些,极少量 蓝 光能 够 伸 进 1000米以上; 射入海水的光 线还 受到海水中 悬 浮微粒和水分子的散射; 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吸收和反射太阳光,生物丰富的海水和没有生物的海水 颜 色不同。沿岸海水多 绿 、黄和棕色 ,部分原因是由于生物丰富和河水 带 来泥沙所致。5 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v海水的透明度 表示方法:以直径 300mm的白色圆盘垂直投入海水中的可见深度表示。 影响因素: 水中的 悬 浮物 质 ;海水的 颜 色;浮游生物;海水的 涡动 ;入海径流;天空的云量 世界上最透明的海水是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 66.5m; 我国黄海仅为 1-2m;南海为 20-30m。蓝色蓝色 透明度高透明度高蔚蓝色蔚蓝色 1古巴古巴绿色绿色 2葡萄牙葡萄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