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语文组 丁李宁课程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所谓品文就是品赏文章。所谓品人就是品评人物。品文是从教书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品人是从育人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学情分析平常说到爱国主义,学生总是觉得很空,觉得在这样和平的年代里讲爱国主义似乎离自己很远。而这篇课文其实就是对学生
2、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而且这种教育不是说教式,它是切切实实能打动学生内心的,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所以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有关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国情操。设计理念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学会“
3、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 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塑造自我美好心灵。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先来做一道竞猜题:猜猜他是谁。我对他有四个描述: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 148 卷,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谁呢?梁启超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2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
4、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 、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设计意图】用竞猜题开篇,引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提示: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 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 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
5、,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设计意图】更加深入的了解作者,了解文章内容。 三、整体感知1理清思路 (学生自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课
6、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第二部分(第 2 段到倒数第 2 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设计意图】理清文章思路,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2.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7、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提示: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3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设计意图】加旁注或旁批,是
8、高中生学 习语文理应进行的一 项专门的基本训练。 设置本题是一种引导,以后每学一课都最好照此 办理。此 题是对梁任公的演 讲稿作一些评点,这是学生不易想到的;至于其他描写,包括梁任公的外貌、说话、 动作等,都可以评点一番, 评点不求高明和精当,用语可长可短,鼓励个性化表现。四、合作探究【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 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文章,达到品文和品人的目的。1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深刻印象 从课文中找原句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我记
9、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2提问: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3理解疑难语句 提问: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这段话。 提示: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 ,光绪帝读后大加叹赏,谓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 ”传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让他办理译书局去了。语言的障碍
10、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建言的可能,这确令他抱恨终身。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 ,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 提问: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这段话。 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 而在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 。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的妻
11、子做了一首引 ,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看起来梁启超在演讲中是作了即兴渲染的。 但是据闻一多先生谈到自己学生时代在清华听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公无渡河 ,又是不同的讲法。他说,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 ,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 “公、无-渡、河, ”“好!” “渡河-而死- ,当奈- 公何!” “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
12、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回忆完后,把声音压低,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4是这样!” 四、课堂小结 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不是冯自由等人所描述的那种变色龙。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做同事,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明镜似水,善解人意是他的常态,在某些关键时刻,则以大手笔写实爱的海洋,让海洋为宽容而定格,人间为之增色。我敢断言,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特别是在遐迩有知的重量级历史人物中,能在做人的问题上与梁启超比试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五、言为心声“任公
13、先生,我想对您说”“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同学们对任公先生可能有了新的认识。尽管今天的我们不能像梁实秋那样身临其境亲耳聆听任公先生的演讲,但现在大家也一定很有话想说。 ”“请以任公先生,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生:“任公先生,我曾对你有误解,认为您变法失败后就逃到日本去,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今天我对您改变了看法,您是一个让我敬重的人!”生:“任公先生,您的率真,您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您是一个伟大的人。我要学习您这种精神。 ”生:“任公先生,您对国家的挚爱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将来能够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您的强国梦一定会实现的!”教学反思教学这篇文章,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切
14、入角度要巧妙,要使课堂“热”起来。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的有学问,有文采自不必说, “热心肠”最能体现他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于是,就抓住这句话,以这句话带动全文。课堂初始即设疑,以疑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 ”学生对表层的简单的问题是不屑一顾的,教师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求的欲望,从而深入文本,思维活跃。课堂的“热”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的“热”与思维的“热” 。教师的激情会使课堂活起来。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热心肠”最有感觉,觉得值得玩味。就此切入,教师也有激情,教师的激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整个课堂活起来。第一次设计时干巴巴的细节抽去与还原,自己就觉得没劲,没多大意思,很难让课堂教学出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