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建议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建议 2011年02月24 日主题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知识内容 认知 目标 主 题 1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1)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2)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B A 观看影像或讨论家庭使用燃料等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的实例,要求学生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引导学生在必修模块相关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
2、义。 (3)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4)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B B A 引导学生查阅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开发新型能源的有关资料,调查煤气、液化气、煤等热能利用效率,提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6)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7)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8)热化学方程式 (9)盖斯定律 B B C C 注意与必修模块相关知识的衔接,阐述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引导学生了解焓变的表示符号及其常用单位,认识H的“”、“
3、”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对应关系。 通过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 焓和焓变的准确定义不作要求。 4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10)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11)电解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 B B 通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使
4、学生在必修模块原电池有关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正、负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阴、 阳极 ,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 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安排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 5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12)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13)电解在氯碱工业、精炼铜、电镀、电冶金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工作原理 B B 组织学生调查常见化学电池
5、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回收价值,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意义。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铜锌原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等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讨论电解原理的一些重要应用,认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际意义。要求学生了解电解熔融氯化钠、电解饱和食盐水、铜的电解精炼、电镀等的工作原理,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 6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1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5)钢铁的吸氧、析氢腐蚀 (16)金属的电化学防护原理( 牺牲阳极 保护法、阴极保护法) B C B 在学生已有的金
6、属腐蚀相关知识基础上,分析钢铁的吸氧、析氢腐蚀,使学生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和原电池反应原理,要求学生能书写钢铁吸氧、析氢腐蚀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了解 牺牲阳极 保护法和阴极保护法的原理;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交流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主 题 2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和 化 学 平 衡 1 知道化学反 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17)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B 要求学生能进行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 知道活化能 的涵义及其对
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8)活化分子和有效碰撞 (19)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A A 只要求定性了解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通过实验探 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0)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在必修模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基础上,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如有效碰撞理论等)予以简单解释。 4 通过催化剂
8、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21)催化剂 (22)催化剂的作用 A B 在已学的催化剂有关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催化剂的含义。 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5 能用焓变和 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23)焓变 (24)熵变 (25)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A A A 只要求学生能初步利用焓变、熵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熵变的准确定义、从定量角度讨论焓变与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不作要求。 6 描述化学平 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6)化学平衡建立的
9、过程 (27)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28)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A A B 利用图像、数据等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用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7 通过实验探 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9)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0)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C B 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让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
10、交流评价获得结论”的探究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认识化学平衡移动规律。 8 认识化学反 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的重要作用 B 以工业合成氨为例,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综合分析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主 题 3 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平 衡 1 能描述弱电 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32)弱电解质 (33)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4)电离平衡常数 (35)酸碱电离理论 A B A
11、B 通过实验探究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要求学生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帮助学生用酸碱电离理论认识酸和碱的本质。 电离度不作要求。 2 知道水的离 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36)水的离子积常数 (37)溶液pH的简单计算 A B 要求学生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了解溶液的pH、溶液中c(H+)和c(OH)和溶液的酸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强酸、强碱溶液以及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后混合溶液pH的简单计算。 3 初步掌握测 定溶液
12、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38)测定溶液pH的方法 (39)酸碱中和滴定 (40)溶液pH的调控的重要应用 B C A 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实验。使学生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学会使用滴定管,能利用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强碱溶液的浓度,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4 认识盐类水 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1)盐类
13、水解的原理 (42)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43)盐类水解的应用 B C B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有关盐类水解的信息,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规律,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的组成、温度、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 要求学生能运用盐类水解规律判断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以下实验: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氯化铁(或氯化亚锡)水解的促进或抑制。 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 5 能描述沉淀 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44)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45)沉淀溶解平衡 (46)溶度积 (47)沉淀转化的本质 B A A A 通过实验等,使学生知道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在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建立过程,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沉淀的转化实验。 开展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并交流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讨论牙膏加氟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