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简单的日本历史.ppt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5315776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331 大小:6.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的日本历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1页
简单的日本历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1页
简单的日本历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1页
简单的日本历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1页
简单的日本历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简单的日本历史,日本的起源,徐福说 神创论 伊歧那耶命,伊歧那美命 日本的原住民阿伊努人,先土器和绳文时代 原始社会 公元前300公元300 弥生文化 公元三世纪后半538年 古坟文化 538710 飞鸟时代 710794 奈良时代 7941185 平安时代 11851392 镰仓时代 13921573 室町时代 15731615 战国时代 16151867 江户时代 1868年开始 明治维新,重要人物及事件,邪马台与卑弥呼,农耕文化的发展 邪马台(YAMATO大和)卑弥呼(HIMEKO姬子) 三国志记载:卑弥呼其人“事鬼道,能惑众 ” “卑弥呼以死,大作冢,径百余步,殉葬者奴婢百余人。” 卑

2、弥呼之墓可以算作即将步入古坟时代的一个象征。 亲魏倭王,归化人与第一次文化飞跃,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YAMATO)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古坟时期人们的盛装,汉代马王堆出土服装样式,汉字的传入,日本古代原本没有文字,在汉字传入以前仅有以语言为媒介的口传文学 三世纪末以到日本定居的汉人(归化人)以及朝鲜半岛为媒介,汉字传入日本

3、 6世纪左右,日本人已经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汉字,并开始用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圣德太子(574622),日本佛教之父,日本初期佛教的创建,以及佛教在日本传播基础的奠定,主要是在圣德太子时代。 推古元年 (公元593年),圣德太子开始摄政,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和宪法十七条,改革内容,冠位十二阶按才能和功绩授予个人,官位不再世袭,排挤了那些世袭的贵族,使天皇的权力增大, 同时使国家的政府官僚体制有了雏形。 宪法十七条以中国儒家三纲五常为主的思想规定 了日本臣民的行为守则。其中明确规定,“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 宪法中还主张以和为贵,减少阶级对立。,大化革新,公元654年,即中国

4、初唐期间,孝德天皇以圣德太子的改革为基础,实行大化革新,正式号称天皇,定国号为日本 对中国文明进行全方位引进,包括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生产技术等 创建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日本终于摆脱奴隶制社会而逐步进入到封建制度阶段,奈良时代,至今可见的长安城,公元710年迁都至奈良,正好和中国的盛唐时期同步,都城仿唐长安城布局规制。 从此日本逐步迈向律令体制完备的集权国家,并由此开展辉煌璀璨的奈良时代,可以说是代表了日本正史的开端。 奈良时代的一大特点是8代天皇有4代是女皇,女皇们掌权时间共30年,再加上垂帘听政的时间所以称奈良时代为女人的天下一点都不为过 。,唐代女子服饰发型,

5、奈良时代的女装,和唐代的服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文学成就,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后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古事记,公元七一二年(和铜五年),由安万侣编撰古事记三卷,作为“邦家之经纬,王化之鸿基”。 全书分为帝纪和本辞两部分 帝纪是指皇室的系谱 本辞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英雄神话与文学 古事记的本质 残留下来的英雄人物1、素盏鸣尊(速须佐之男命)2、倭建命 从古事记看日本的天皇制度,伊歧那耶命,天照大御神,月读命,素盏鸣尊,古事记中的歌谣久

6、米歌,勇敢的久米儿郎们的 粟田里长着一根臭韭, 连根带苗地拔掉吧, 不杀尽敌人绝不罢休!勇敢的久米儿郎们的 墙脚下栽了一株花椒,嘴里辣辣的,我忘不了此仇 不杀尽敌人绝不罢休神风吹打着伊势海 象细螺爬行在大石上 成群地包围过来 不杀尽敌人绝不罢休,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前半叶,约在8世纪后半叶由大伴家持(?785)完成。 诗集共20卷,收诗歌4500首。按内容可分为杂歌、相闻、挽歌等。杂歌涉及四季风物、行幸游宴、狩猎旅行等;相闻大多是恋人、朋友、亲人之间感情上相互闻问的诗歌;挽歌主要指葬礼上哀悼死者的诗歌,也有临终遗作和后人缅怀之作。此外,诗集还广收了口头流传的

7、民谣东歌和防人歌。从形式上看,诗集主要分为长歌、短歌、旋头歌3种。诗集的作者十分广泛,几乎囊括当时日本各阶层人物。,第一期(629672) 为诗歌的诞生时期 。此时诗歌仍具口传性质,但个人作品已脱离民歌而独立,个体情感的表露超过了群体情感的抒发。作者中天智天皇、天武天皇等皇族歌人较突出。 第二期(673709)为长短歌最盛时期。当时的宫廷诗人柿本人麻吕、高市黑人影响较大。柿本人麻吕的长歌雄浑有力,蔚为壮观,固定了万叶长歌的基本格律。 第三期(710733)是个性化诗歌发展时期。重要作者有山上忆良、大伴旅人、高桥虫麻吕、山部赤人。他们的诗作风格独具,各有千秋,使本期创作在艺术上与前期比肩匹敌。

8、第四期(733759)是诗歌从成熟到衰落的时期。诗风由强韧雄浑,走向柔弱颓废,宣告了万叶诗歌的结束。这个时期的优秀作者是大伴家持。他的诗作情景交融、哀婉动人,不失为本期的佳作。,万叶初期和歌,大和地方多山丘 天香具山最挺秀 登高一望大平原 地上升烟一缕缕 海上飞起百合鸥 好地方啊,大和国 好地方啊,秋津洲舒明天皇,驰骋茜紫野, 往来围禁场; 岂不虞人睹? 君袖乃尔扬 。 额田王紫茜同妹艳, 能不钟我心? 奈何他人妇, 思慕难自禁。 大海人皇子,香具山爱上了亩傍山, 与耳成山两相争夺。 据说二山争妻,已自神代演至今日。 上古尚且如此,又何怪如今世人争妻呢?啊这里就是香具耳成二山争夺之时, 阿菩大

9、神观战的印南国原。 茫茫海空,浮云吞没。 夕阳东照,火烧红云。 愿今夜,朗月清辉照地堂。中大兄皇子,香具山,亩傍山,耳成山,壬申之乱,653年,为了控制守旧势力,中大兄皇子在未得到天皇同意的情况下,率皇族和群臣迁回飞鸟。第二年,孝德天皇饮恨而终,中大兄之母皇极天皇复位。645年9月,古人大兄皇子谋反被诛;658年,孝德天皇之子有间皇子谋反未遂被绞死。日本国内民怨沸腾,为了转移矛盾,中大兄出兵朝鲜半岛。 667年,再度迁都近江;翌年,中大兄继位,称天智天皇,立其弟大海人皇子为太子。大海人深通军事和政治,不满天智天皇逐渐向守旧派妥协的做法,屡屡在言行上刺激天皇,甚至于公然在宴会上“以长枪贯敷板”。

10、天智天皇遂打破以太子为摄政的惯例,任命爱子大友皇子为太政大臣,掌管国政。 671年,天智天皇死,已经出家避居吉野的大海人感觉时机已到,于是在次年经伊贺、伊势,来到美浓,发动东国军队,占据了军事枢纽不破道和铃鹿道,准备进军近江。战役首先在关原爆发(请记住这一战略要地,近千年后,又有一场决定全日本命运的战役在此地展开),东军旗开得胜,大海人命令分军进取近江和大和。672年7月22日,一军平定大和,另一军在濑田川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二天,大友皇子自尽,战争仅仅延续了一个多月就结束了。 此次事件,史称“壬申之乱”,次年元月,大海人在飞鸟净御原宫即位,称天武天皇。,柿本人麻吕,乐浪,志贺,唐崎,依然

11、如昔。 而那旧时宫人们游乐的大船, 任凭我苦苦守候, 却再也不见踪影。,乐浪,志贺,河湾, 湖水积淀如昔, 可是我是否还能再见, 再见那曾经在这里停泊靠岸的人儿。,大伴旅人悟到人间万事空, 无限感伤增悲痛。细雪纷纷落不停 深深怀念平城京,大伴家持轻霞遍春野 莺鸟泣黄昏 不知何自至 愁来独断肠细小吾庐竹 风来夕暮时 依稀作微响 独听发幽思,之后的诗歌创作,奈良朝后期-汉诗集怀风藻 平安初期六歌仙时代 在原业平,僧正遍昭,小野小町,大伴黑主, 文屋康秀,喜撰法师 平安时期古今和歌集 镰仓时期小仓百人一首,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记录下来的。它的最大贡献在于

12、摆脱了汉诗的窠臼,用日本民族语言,把不定型的古歌谣发展为定型的民族化、个性化的诗歌形式,为后世诗歌创作树立了典范。,从汉字到万叶假名,古事记全书用清一色汉字写成,古代汉语和古代日语交织成文,体现了日本上古时代的语言风格,即变体汉文的初期特征。 这样做的缺点是随意性太大,汉字此时既可表音又可表意。特别是在选择汉字来表示日语语音的时候有种种不同的变化,所以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无法让大多数人理解文意,由于日语和中文是两种不同语系的文字,所以文人们渐渐发现想用中文完全满足读与写的需要很困难,于是他们企图离开汉字原来的意思,只借用它的音或训来表示日语的发音,创造出了万叶假名。这为日本本国文字的出现创造了

13、条件。,充溢着清新气氛的平安时代,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平安时代开始 这段时期是日本的各种文化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以贵族的风雅文化最为辉煌,女性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力军,物语文学,日记体文学等都在此时出现并发展起来。 京都也在此时正式成为了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确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一千多年以后明治维新将首都迁往东京为止。,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服晴装束,又称十二单,平安时代下等公卿的服装,狩衣,殿上人的服装,随地位的不同服装颜色还有区别,平安时期的时代精神,平安时期以十世纪初期的延喜时期为分界开始转折,庄园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藤原氏摄关(摄政关白)政治确立 贵族阶层的没

14、落和佛教在日本的进一步传播,宿命论的浪漫主义幻想成为平安时期贵族们的精神寄托。,假名的出现,由于宮廷女人長年抄写萬葉集,而萬葉假名的漢字,都有固定字音,寫著寫著,無形中便簡略了漢字,變成類似草書的字體,積年累月,就成為平假名(女书)。 另一方,必須學漢文的宮廷子弟或考上大學的菁英,為了將漢文唸成日本固有語音,只好在漢文旁加上種種拆解漢字而成的助詞與記號,這些助詞與記號,正是片假名。,物语文学,物语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公元10世纪初)。它是在日本民间评说的基础上形成,并接受了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 物语在诞生初期就出现了歌物语和虚构物语两个分支,虚构物语是将民间流传的

15、故事经过有意识的虚构,并加润色,提炼成完整的故事,具有传奇的色彩,以竹取物语、落洼物语为代表。 歌物语以伊势物语、大和物语为代表,以和歌为主,使和歌与散文完全融为一体,成为整部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两类物语都是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向独立故事发展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们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美性,竹取物语,创作于10世纪初的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一部物语文学,也是最早出现的用假名创作的物语。故事写一位伐竹翁在竹心中取到一个美貌的小女孩,经3个月就长大成人,取名“细竹赫映姬”。5个贵族子弟向她求婚,她答应嫁给能寻得她喜爱的宝物的人,可是这些求婚者都遭到失败。这时皇帝想凭借权势来强

16、娶她,也遭到拒绝。赫映姬在这些凡夫俗子茫然失措之中突然升天。,伊势物语,与竹取物语差不多同一时期写成的伊势物语,又称在五日记,由125篇短篇汇集而成,各自独立成篇,由在原业平一个人物贯穿起来,写了他在宫廷和外地经历的种种恋爱故事。贯穿这个人物的一生。,一 初冠 從前,有個男子,初冠未幾,因領地之緣而前往春日里去狩獵。里中住著一對十分標致的姊妹。這男子無意中自牆垣隙縫見了她們。想不到,挺不相稱的,如此殘舊的鄉里中竟有這般光景,遂難禁心為之顛倒動搖。這男子將身上穿著的狩衣下襬撕下,寫了一首歌。他所穿的信夫染的狩衣。 春曰野兮信夫染, 窺得卿貌心亂迷, 若此紫紋兮情難斂。 他一口氣詠出了這一首歌。大

17、概認為趁這樣的機會挑一首歌贈予女子,是挺有興味的事情的吧。實則,這首歌乃是有所依據: 陸奧國兮信夫染, 染成圖紋總紛披, 底事我心兮徒亂素紊。 從前的人,可真是熱情,解得風雅的啊。,第85话,从前有一个童年男子,和一个稚龄女郎互相爱慕。两人都有父母管束,顾忌甚多,这恋爱就中途断绝了。过了几年之后,女的希望这旧日的恋爱获得团圆,重新向男的求爱。男的便咏一首诗送给她。送她这样的诗,不知是什么用意,诗曰: “久别犹相念,人间迄未闻。 只因经岁月,彼此相思频。” 两人的交往止于如此。听说后来男的和女的在宫中同一地方供职。,第124话 从前有一个男子,不知他心中有什么深思熟虑,咏了这样一首诗: “若有心

18、头事,沉思勿作声。 只因人间世,没有同心人。” 第125话 从前有一个男子,生了重病,自知即将死去咏了这样一首诗: “有生必有死,此语早已闻。 命尽今明日,教人吃一惊。”,平安时代蓬勃发展的女性文学,背景:1、假名的诞生2、藤原氏的政治策略 表现:最突出的是后宫之间的对立 代表人物:清少纳言紫式部 和泉式部,源氏物语与紫式部,紫式部(978-1015),本姓藤原,名字不详。因其兄任式部丞,故称为藤式部;又因她所作源氏物语的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所传颂,又称作紫式部。她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随父亲学汉诗,熟悉中国古代文献与作品,特别对白居易的诗,造诣颇深。家道中落后,嫁与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即守寡

19、。后入宫当女官,给彰子皇后讲解日本书纪与白居易诗作,被称做“日本纪局”。她在宫中供职期间,还写了紫式部日记,记叙了在宫中的见闻与感受,流露了对现实的不安忧愁与苦恼的心情及其反抗的精神。,源氏物语,作为物语文学的高峰的源氏物语(产生于11世纪初)是最先把虚构物语与歌物语结合在一起,并在创作方法上继承了物语的现实主义传统,摒弃了物语只重史实、缺少心理描写的手法,促进了物语文学的发展,对日本散文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概况,源氏物语全书54回,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山

20、庄女子之间错综的爱情故事,被称为宇治十帖。小说历经4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故事介绍,源氏物语故事开始于桐壶帝在位的时候。出身低微的更衣,独得桐壶帝的宠爱。后此更衣生下一位皇子,其他嫔妃,尤其是弘徽殿女御也愈加忌恨。更衣不堪凌辱折磨,生子不到3年,便悒郁而亡。小皇子没有强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难在宫中立足。桐壶帝不得已将其降为臣籍,赐姓源氏。源氏不仅貌美惊人,而且才华横溢。12岁行冠礼之后,娶当权的左大臣之女葵姬为妻,但葵姬不遂源氏的意。于是源氏追求桐壶帝续娶的女御藤壶,据说女御酷肖源氏生母。不久,两人发生乱伦关系,生下一子,后来即位称冷泉帝。源氏到

21、处偷香窃玉,强行占有了伊豫介的后妻空蝉 ,还向比他大7岁的婶母六条妃子求欢,并同时辗转在花散里、末摘花等众女子之间。当他劫持一位不明身分的弱女子夕颜去荒屋幽会时,这女子不幸暴亡,源氏为此大病一场,病愈进香时遇到一个酷似自己日思夜想而不得相见的藤壶的女孩,得知她是藤壶女御的侄女,名叫紫姬,就趁紫姬熟睡把她带回家中,收为养女,朝夕相伴,以寄托对藤壶的思慕。几年后紫姬出落得亭亭玉立,高贵优雅,才艺超众,十分可人。源氏便把她据为己有。葵姬因六条妃子生魂附体过世后,紫姬被扶为正夫人。 桐壶帝退位以后,右大臣弘徽殿女御的儿子登上皇位(朱雀帝),源氏及岳父左大臣一派从此失势。恰巧源氏与右大臣女儿胧月夜偷情之

22、事败露,源氏自觉噩运临头,便远离京城,到荒凉少人的须磨、明石隐居。为排遣寂寞,与明石道人的女儿 明石姬结合,后生一女,被选入宫中做了皇后。由于天降异兆,朱雀帝又重病在身,朝政不稳。源氏奉召回京辅佐朝廷。不久,朱雀帝让位给冷泉帝。源氏升任太政大臣 ,源氏及左大臣一门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气派。源氏建造了集四季景物为一体、蔚为壮观的六条院寓所,将昔日恋人统统接到院里来住。源氏近40岁时,将朱雀帝之女三公主纳为正妻,紫姬终因心力交瘁,病卧在床。早已凯觎三公主美貌的头中将之柏木趁源氏探病的机会,与三公主幽会,被源氏发现。柏木惧悔交加,一病不起,英年夭折。三公主生下容貌与柏木毫无二致的私生子薰后,落发为尼。源

23、氏深感自己和藤壶乱伦之罪的报应临头,心如死灰。恰巧紫姬不久又逝,源氏失去了精神支柱,了断尘缘,隐遁出家。几年后死去。 源氏之子薰生性严谨。20岁来到宇治山庄爱上了庄主八亲王的大女公子,不料遭到拒绝。大女公子病故后,他寻回外貌酷肖大女公子的八亲王的私生女浮舟,填补心灵的空白。可是 匂皇子深夜闯入浮舟卧房,假冒薰的声音,占有了浮舟。当浮舟意识到自己一身事二主后,毅然跳水自尽,被人救起后削发出家。尽管薰一往情深,多次捎信,以求一见,但终未了此心愿。,源氏物语插图中的紫姬,源氏被流放须磨,源氏物语透过光源氏身世 、用世、玩世、超世之苦,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宫廷豪华奢侈、腐朽淫乱的生活,反映了贵族阶级人与人

24、之间争权夺势、互相倾轧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贵族社会门第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这就从客观上预示了旧贵族阶级必然崩溃、灭亡的趋势。因此,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艺术成就: 源氏物语艺术上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源氏及众多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审美意向。 源氏生为皇子却不得不降为臣籍,空有济世之才却无心仕途,酷爱紫姬却不断沾花惹草。他的一生伴随着许多的矛盾和烦恼,其中最折磨他的是与藤壶乱伦的罪孽感和背叛紫姬的深深自责。他的灵魂与肉欲始终在斗争中苦苦挣扎,结果又总是欲望压倒理智从而陷入更深的心灵冲突之中。作者大写特写源氏生活中无法摆脱的矛盾造成的苦闷及精神上接连不断的碰

25、撞造成的无奈 ,意在说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显露了作者以哀动人、以悲感人的美学观。,源氏物语的最成功之处不在于那种优雅闲适的贵族生活的描写,也非缠绵悱恻的男女恋情,而是悯物借情的“物哀”精神。“物哀”是日本特有的美学概念,主要表达“同情共感,优美纤细的怜惜之情”,其中对四时风物的感念,世事无常的谓叹,更具有悲伤哀婉的内涵。在平安朝时,成为贵族日常生活中的美的意识,也构成日本民族审美理念的基础。,何为物哀,平安朝以源氏物语为中心形成的物哀精神,往往包含着悲哀与同情的意味。即不仅是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而且还包含哀怜、怜悯、感动、感慨、同情、壮美的意思。 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地

26、位: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品流露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被认为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给后世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典范。它所创立的物哀等美学传统,一直被后世作家继承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学民族化的一大因素。,日记随笔文学,奈良时期(8世纪至9世纪间),贵族们使用汉文写日记,这类日记属于实用性质。日记作为文学作品,繁荣于平安时期。著名的作品有土佐日记 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 紫式部日记等等,最早出现的是纪贯之写的土佐日记(935)。作者是平安时期有名的歌人。土佐日记是第一部使用纯粹假名写成的作品,内容写一个任职于土佐地方的老国守(地方长官)夫妇任满乘船归京途中艰难的

27、航海过程。作品着重写了这对老夫妇追怀在任上失去的女儿的感情,也写了长途旅行中的种种苦乐悲欢。,作品虽采取了日记体裁,但却假托了一个妇女的口吻,将老国守(即作者本人)作为客观对象来加以描写,说明作者是有意识将这部日记作为文学作品来写作的。这部作品表达了饱尝忧患的老年人的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语言平易洒脱,带有幽默感,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土佐日记的作者是男性,但这部作品被划入到平安时代女性日记文学里。,1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藤原道纲母的蜻蛉日记。“蜻蛉”这个词是“浮生”的意思。作者是大贵族藤原兼家的众多妻子之一,是有名的女歌人。 这部作品共 3卷,纪录了她与兼家结

28、婚后20年间的生活。作者在作品中倾诉作为一名贵族妇女在一夫多妻制下精神上的痛苦。由于这部作品是用作者的切身体验写成,具有揭示平安时期男贵族荒淫无耻的生活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处于被压迫地位的贵族妇女对自身地位的反省,真挚动人。,她以这样的口气开头:“有一位女性无所依赖地度过了半生。”于是一段第三人称的哀婉情事便一章接一章地展开。写到后来,“我”字便出现了。男方被称为“那一位”,这很像中国的羞涩女子的口吻。 这一位女子的爱情聚少离多,因为她找到的是一个放浪男儿,仕途上一帆风顺,据她说此人“英俊过人”,那官场上的模样远远看去真是令人羡慕,用她的话说是“光彩照人”。 确实无误的只是她的男人不断地送给她

29、哀伤,最后这哀伤简直变得无边无际。十分真切委婉的笔触,几笔就写出一个多情女子的寂寞有多么深。她每一次都要给男子送上一首歌,而对方每一次都要让人捎回一首歌作答。如果男方差人送歌来了,那么送信人一定会呆在门外等她作答。 歌与歌的送还,是一个循环往复、一时没有穷尽的过程,也是一个情趣盎然的过程。今天看,这件事情的发生真是无处理解,无可救药。日本的男男女女,这里是指宫廷里的这一拨人,真是有多得用不完的闲情雅致。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穿着华丽的衣裳,能随口吟哦。爱情这种事在他们中间是经常发生的,大致是女子苦恋衷情,男子英俊潇洒然而薄情。我们在读这些美妙但也痛苦的故事时,有时难免生出天真的想法:究竟有什么办

30、法能让这些男子变得稍稍规矩一些呢? 她只好住到寺中。这是实在无奈的选择,往往也成为最后的选择。可是这一次“那一位”却设法把她从山上迎下来,仍然给她日常的欢乐和痛苦。就这样没有边际的消磨,等待,哀怨,泪水洒个不停。纤弱的女子,美丽的女子,后来最大的幸福和希望就是寄托在亲生的儿子身上。 她在这幸福中微笑着结束了自己的篇章,一丝长长的苦味却一直 留下来。,其他作品,和泉式部:和泉式部日记紫式部:紫式部日记菅原孝标之女:更级日记,随笔文学也是在平安时期繁荣起来的。日本的随笔文学和日记文学有相似之点,不过它不受日记那种年月日形式的拘束,内容广泛。它包括纪行和日记式的文章,也包括对自然、人生、社会各方面的

31、观察、纪录与评论,以及记载考证、研究的成果。随笔文学是日本文学中与诗歌、说话、戏剧等相匹敌的一种形式。,枕草子与清少纳言,(约965-?)日本平安朝中期女作家。 清是她的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职称。 生于世代文官家庭。能读汉书。991年进宫任皇后的女官。1000年皇后死后,清少纳言离开宫廷,作了前摄津守藤原栋世的后妻。晚年落发为尼。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执笔于在宫中供职的时候,成书于离开宫廷之后。,作品记叙她在宫廷里的所见所闻,内容分为3部分: 描写四季、山川、鱼、鸟等自然景象与动物; 叙述在宫廷的见闻和皇后定子一族的荣衰; 抒发作者对人生和现实的感慨。,作者出身于中层贵族,这部作品虽然反映了社会

32、等级之间的不平等和对时代的忧虑,但是着力渲染的还是对皇后定子的赞美,对日本贵族社会的肯定,采用的还是贵族阶级的审美观。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她的随笔为日本散文文学奠定了基础。,平安时代的衰落,公元十一世纪后半期开始,以平安时代为代表的古代社会急遽走向衰落 表现:摄关政治的没落,院政开始。武士阶层迅速成长壮大,贵族们丧失了社会地位,更加重了他们的软弱性和颓废情绪,屋岛、坛之浦战役,时间:公元1185年 人物:宫廷大贵族代表平氏(平清盛)新兴武士阶级代表源氏(源赖朝) 结果:平氏一家惨败,源氏掌权。平安时代结束,日本进入到由武士阶级(将军)掌权的镰仓幕府时代,镰仓幕府时期,武家政治的

33、开始,文学方面的变化,中世纪日本封建社会武士阶级兴起,文学上出现了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战记物语。它主要描写中世纪社会的没落以及封建主义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变革。使用汉语、佛语、俗语混合的新文体。这种文体在今昔物语中已试用过,但到了平家物语才臻于成熟,成为一种叙事诗。战记文学是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此后的叙事文学以及其他各种文学都是从战记文学产生发展而来。战记物语,尤其是平家物语,使日本古典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级。,战记物语,战记物语是民族的英雄叙事诗,其主题是围绕氏族斗争以及阶级兴亡而展开的整个社会历史发展。它和那种以个人心情和人与人之间关系为中心的平安朝文学是完全不同的。 此外,战记物语不仅供人

34、阅读,同时还广泛说唱,这就使得战记物语脱离了贵族阶层而可以深入到民间,并从民间吸取养分。,平家物语概况,日本中世纪长篇历史战争小说。作者不详 。原称平曲,又称平家琵琶曲,为琵琶法师以琵琶伴奏演唱的台本,最初只有3卷,后经说书艺人传唱、补充,加之一些文人校勘 、改造 ,在12011221年初步形成现在流传的13卷本。,内容,平家物语主要叙述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按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前6卷描写了平氏家族的荣华鼎盛和骄奢霸道;后7卷着重描述了源平两大武士集团大战的经过,渲染了平氏家族终被消灭的悲惨结局。围绕平氏集团由盛至衰这一中心线索,艺术地再现了平安王朝末期旧的贵族阶级日趋没落,逐渐为新

35、兴武士阶层所取代,而上升到政治舞台上的武士集团,由于被贵族同化,又被地方上拥有实力的武士集团所吞没的历史画卷。平家物语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王朝文学所不曾有过的披坚执锐、跃马横枪的英雄人物。,1199年,源赖朝因病而逝。他的妻子北条政子削发为尼,大儿子源赖家作为幕府继承人,能力低下,智力平庸。导致手 下家将纷纷作乱,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北条政子她放下尼姑身份,接过混乱的政事,并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在三个月内就平息了叛乱。 斩乱党四千多名,还流放了八千多个。这一仗后,她获得了“尼姑将军”的美誉。,北条氏,她见源赖家太无能,就扶第二个儿子源实朝为王。源赖家心有不甘,阴谋推翻镰仓幕府。 北条政子联合父

36、亲北条时政组成十万讨逆大军在镰仓 和叛军展开激战。 两军一交手,叛军大败。源赖家也成了阶下囚,被勒令服毒自尽。局面一度平稳下来。 但好景不长,在讨逆战斗中立了 大功的北条时政也想夺过镰仓幕府的政权,并改立北条的名号。派人暗杀了源实朝,并指挥军队直逼镰仓幕府。 北条政子闻讯大怒,顾 不上丧子之痛,立即起兵讨伐亲父北条时政。没多久便剿灭了他的军队。并将北条时政 驱回伊豆,同时命令他不准重返政界,否则杀无赦。这一场果断而漂亮的战斗,使政子 威望大增。当她见两个儿子都已死去,无人继承丈夫大业的时候,她又一次在政敌们惊 讶的眼光里挑起了镰仓幕府的统治权。并于次年用武力迫使后鸟羽天皇承认她的幕府女 皇地位

37、。,镰仓幕府末期,北条政权日益腐败衰弱,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不断,又适逢两次的蒙古袭来,对大战后有功的武士不能进行封赏,使得幕府的威望大幅下降。各地的农民百姓也纷纷起来,结成党派反抗领主(俗称“恶党”)。 另外,幕府与皇室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了。镰仓幕府设立初期,为了巩固武家政权、限制皇室而设立了“六波罗探题”,其作用就是为了监视朝廷的动静并对其进行干涉。象天皇继任的人选啦,取什么年号啦,镰仓幕府都得管。,镰仓崩溃,公元1259年,后嵯峨天皇排除长子后深草天皇,而让次子龟山天皇继任皇位,从而使两个天皇产生对立,即“持明院统”(后深草天皇)和“大觉寺统”(龟山天皇)。两个派别不断的为了皇位问题激烈斗争

38、,而仍未觉悟自身危机的幕府则自以为是的在当中进行“调停”。大觉寺统一方就认为幕府偏袒持明院一方,于是就开始暗中反对幕府。1318年,倒幕的主角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了!,此时北条幕府执权的是非常昏庸的北条高时,他不问政治,日夜沉迷欲游宴、斗犬,被人们称作“狗将军”。 但幕府的势力广泛,耳目众多,讨幕计划败露了。天皇的两位心腹谋臣日野资朝、俊基勇敢的把罪责揽到自己身上,使后醍醐免于受难。这就是公元1324年(正中元年)的正中之变。 不久,后醍醐天皇又开始了第二次计划,这回吸取了经验教训,暗中联络各地势力,对皇室和贵族庄园领土的武士和延历寺和兴福寺的僧兵势力进行活动。可是1331年,由于重臣吉田

39、定房向六波罗探题告密,计划再次失败。,后醍醐立刻逃往奈良,躲进了笠置山。幕府一面下令追捕,一面讨杀所有参与讨幕计划的贵族和武士。其中以河内的金刚山麓为根据地的土豪,以武艺智谋闻名的楠木正成,首先支持天皇而举兵,踞着赤坂城的险要地势率微弱兵力与幕府大军作战!在赤坂陷落之后,又在金刚山千早筑城再次举兵。后醍醐天皇被捕之后,在幕府强迫下,把天皇之位让给了政敌持明院统的量仁亲王(即光严天皇),然后被流放到隐歧岛去了。,其后在楠木正成为代表的近畿武士的奋战下,全国各地的势力纷纷而起,和地头领主对抗,原本是后醍醐一派的政治斗争渐渐转变成了全国的民众性起义运动! 1333年,播磨的赤松则村举兵;伯耆的土豪名

40、和长年救出了流放在隐歧岛的后醍醐;四月末,为了讨伐后醍醐军而从关东西上的幕府大将下野足利高氏(后来受后醍醐赐字,改名尊氏)突然在中途举行叛变,摇身一变成了倒幕军的主力!,顿时,形势逆转。在京都的幕府军遭到三方夹击,大败。六波罗的南北两个探题打算带着后伏见、花园、光严三个天皇到关东镰仓去避难,结果南探题北条时益在近江关山中了埋伏丢了性命。北探题北条仲时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与此同时,上野的豪族新田义贞率领东国武士集团攻入了幕府本处地镰仓,5月22日镰仓陷落。再接着,九州的岛津、大友、少贰等有实力的地方守护毫不费力的打倒了九州探题,各地的幕府势力都被推翻。由源赖朝创立、北条氏篡权的镰仓幕府百年基业瞬

41、时土崩瓦解!,室町时代,文化的复兴,时代背景,长时期的内乱结束了武士阶级与代表旧势力的贵族阶级的对抗,却产生了新的矛盾 中央政权不稳定,各地出现了割据势力 幕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只好重新抬出了皇室的力量,复活传统。文化在此时得到了平安时代以来的又一次发展,能的产生,能是室町时代在猿乐(类似中国唐代的散乐)的基础上经过改革、提高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题材多取自文史典籍,也有一些是取材于社会现实。按其内容可分为祭神戏(神)、武士还魂戏(男)、女幽灵戏(女)、社会写实戏(狂)、鬼怪戏(鬼)等几类。,能 简介,“能“由3种要素组成,即脚本(包括歌词和念白)、“型“(舞蹈程式)和“(乐器伴奏)

42、。谣曲中的歌词,吸收了大量的和歌与汉诗中的名句。谣曲现存的底本有1700余种,今天仍在上演的有240余种。“能“的流派是17世纪以后形成的,共有观世流、宝生流、金春流、金刚流、喜多流5个流派。,岚山 赞美盛开的花朵的神能。,实盛 被敌将所辱,白发苍苍仍奔赴战场的老将,羽衣 梦中的天女。,能的舞台,能舞台的正面和侧面,能舞台的特点,能舞台的特点是非常开放,各个方向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能剧表演,而且不同角度看到的也不一样。舞台唯一一堵墙是舞台的背景,由不同的剧目可以看到上面描绘的不同的背景。例如熊野这出剧背景就是樱花的绘画,松风则是月光映照下的海滩。在舞台之后(图中左侧)的长廊建筑叫做“桥褂”,表演者

43、和役者就从这里进进出出。按规定,桥褂与舞台间成“45度”角,这样从观众的角度就只能看到纵深的走廊而无法看到后台。,能当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具。能面是能表演外侧的直观的属性,将一个角色的内心逼真的刻画在“脸”上,而不再需要任何多余的表情,既是“无表情”,又是“无限表情”。包括了喜悲美丑,把人活生生的表情否定掉了,只把一种表情强制的加在观众的感官上,从而把能表演抽象化了;表演者只有依靠身体语言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感情,在这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使人产生了不一样的美感。所以能面是历代表演者最为重视的道具。,能面-若女,能面-姥,能面-小面,狂言 简介,与“能”同时出现的“狂言”,兴起于民间,本是一种即兴的、简短

44、的笑剧。到15世纪中叶,“狂言”的剧目臻于定型,分成3个流派:大藏流、鹭流和和泉流。从世阿弥时期起,“狂言”插在“能”每次演出的几个剧目中间演出。到17世纪以后,“能”被定为德川幕府举行庆典时演出的指定剧种,“狂言”附随“能”受到保护。 狂言是一种短小的反映现实的笑剧,以滑稽诙谐取胜,现存剧目约有300出,狂言剧目按其主角的类型分为侯爷(地方豪绅,称为大名)戏、新娘新郎戏、僧尼戏、盲人戏、鬼怪戏、神佛戏等。,一回性的艺术,观赏者在观赏能与狂言的瞬间,被其带到了六七百年前的时代,仿佛看到了昔日人们的日常与趣味;这看似平静的表演动作及相配的背景音效和低沉的唱词令人感受到其魅力,为其吸引;而在落幕散

45、场之后,这种感官与心灵的享受便停止了。 另外由于能的历史悠久性,古代没有纸书印刷,依靠绘画和雕刻保留下来的能与狂言的资料是非常少的,可以说在表演结束后就消失了,仅仅保留在古人的记忆中。,现代狂言师-和泉流宗家三宅藤九郎,现代能乐师-今春流宗家金春信高,御伽草子,室町时代(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出现的大众小说统称御伽草子。它的出现标志着平民阶级的物语体裁登上文坛和长期占领文坛的贵族文学进一步衰落。作者包括僧侣、隐士、连歌师、町人等。主要有童话、信仰物语、恋爱物语、儿物语(又名稚子物语)、继子物语、武勇谭、复仇谭和孝顺谭等。作品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描述平民的幸运巧遇,注重情节的发展,但作品的主题

46、思想等方面多受王朝文学的影响。著名作品有文正草子、一寸法师、浦岛太郎等。,室町时期名人的代表,一休宗纯,法号一休,讳宗纯,曾自称狂云子、梦闺、瞎驴等。据说其母为南朝贵族之女,曾得宠北朝后小松天皇。当怀胎一休时,遭谗毁被赶出宫中。后流落京都西部嵯峨民家,生下一休。六岁时,一休成为京都安国寺长老象外鉴公的侍童,名周建。1405年,宗纯十二岁时,到壬生宝幢寺学习维摩经。1406年,随京都建仁寺的慕哲龙攀学习诗文。1408年,十五岁的宗纯以“吟行客袖几时情,开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风寐耶寤,一场春梦不分明”一诗,博得诗名。,当时,宗纯所在的京都建仁寺,是幕府御用禅寺,1409年的一天,十六岁的宗纯看的建

47、仁寺的僧人询问信徒的门第时,对门第高者则带谄媚之色,极为不满,说:“今世,丛林山寺之论人,必议氏族之尊卑,是可忍,孰不可忍?”随之留下两诗,愤然离去。诗中一句为“姓名议论法堂上,恰似百官朝紫宸”。这不仅表明年轻的宗纯对禅宗堕落的不满,还反映出他改革禅宗弊风的意愿。离开禅宗正统的建仁寺后,于1415年,二十三岁的宗纯又得知大德寺派名僧华叟宗昙正隐居近江坚田某小庵,遂慕名前往,当时,进入华叟宗昙的门下,须经严格考验,如泼水、杖责等,以考验求道心。此外,生活也甚清苦,要自己寻医觅食。宗纯一心追求纯洁信仰,经住了种种考验,终于成为了华叟门徒。从此开始了认真的修炼生活。1418年,宗纯二十五岁,华叟授其

48、一休法号。,一休宗纯的前半生,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个人对纯洁信仰的追求。他的不满也多是对禅界堕落与虚伪的不满。他的后半生正值室町幕府明显衰落,统治阶级内部倾轧趋于激化的时代。这就使他的目光不能不转向现实社会,对当时统治阶层的腐败也燃烧起愤怒之火。 1441年是一休宗纯一生的转折点。这一年,播磨守护赤松满佑杀死室町幕府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史称“嘉吉之乱”。乘此幕府危机,日本全国战乱频起,并出现农民起义高潮。在战乱和社会动荡中,宗纯颠沛于各小庵之间,经常借居农家,亲身体验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被视为“疯狂”的缘由之一,在于他无视禅宗禁欲的戒律。他公开声称自己“淫酒淫色亦淫诗”,而且在1471年七十八岁时,遇到一名名叫森的盲女,彼此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为此他写过许多情诗,袒露自己的爱情生活。佛教禁欲的戒律,其本身就是违背人类本性的,一休宗纯厌恶禅宗的虚伪,要肯定人的自然性。但是,他又没有象法然和亲鸾那样,积极进行宗教改革,创立新教派,公开否定禁欲主义。他无力挽救禅宗的颓风,只好以似乎疯狂的行动,以袒露自己的情欲来反对禅宗伪善的禁欲。,一休宗纯,建筑方面,建筑方面最著名的是1397年足利义满建造的金阁寺。它是临池而造的三层楼阁,其式样采取结合形式,即第一层寝殿式,第二层佛堂式,第三层禅宗式。这种结合形式可以看到公家与武家文化的结合和平安文化与镰仓文化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