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 绪论1、简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个体小(2)种类多(3)分布广 4)代谢能力强(5)繁殖速度快(6)易培养(7)易变异2、 简述应用微生物的发展趋势。1、增加人类的食物来源(1)微生物细胞含有大量的蛋白质(2) 种类多,易培养(3)生长迅速、能实现工业化。2、兴利除害、综合利用。3、寻找新的微生物资源,广泛开辟微生物的利用场所。4、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定向培育新品种。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名词解释纯培养物、无菌技术、接种、菌落、菌苔、富集培养、菌种的复壮纯培养物: 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2、接种:用接种环或接种针分离微生物,或在无菌条件下把微生物由一个培养器皿转接到另一个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的操作。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富集培养: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菌种的复壮: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生产性能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少数尚未衰退的个体,从而达到恢复该菌原
3、有典型性状的一种措施。2、简述微生物分离纯培养技术及其应用范围。3、菌种保藏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1 首先要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最好采用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 。 2 创造一定的条件,尽可能降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强度,使之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4 主要有哪些条件影响菌种保藏的效果?1、水分 2、低温:、其他条件:缺氧、避光、缺乏营养以及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 5、如何防止菌种衰退?(1)控制传代次数(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3)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接种传代 (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6、哪些措施可进行菌种的复壮?1)纯种分离(2)通过宿主体内生长进行复性 (3)淘汰已衰退
4、的个体 7、决定显微观察效果的重要因素是什么?1、放大倍数; 2、分辨力; 3、反差:是指样品区别于背景的程度。4、显微技术 2第三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1、 细菌芽孢的生理特性及其对生产实践有何意义?生理特性:芽孢是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在抗热、抗化学药物、抗辐射和抗静水压等方面,更是首屈一指。意义:A、有助于分类鉴定 B、筛选和保藏芽孢杆菌 C、评定杀菌效果时,以能否杀死耐热的芽孢杆菌为准 1、 什么是荚膜?其生理功能如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糖被包裹在单个细胞上,且在细胞壁上形成较厚的固定层次,则称为荚膜生理功能:A 保护作用: B、贮藏养料 C、作为透性屏障或
5、(和)离子交换系统, D 表面附着作用; E、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F、堆积代谢废物意义:A 用于菌种鉴定; B 用作药物和生化试剂; C 用作工业原料; D 用于污水的生物处理,例如形成菌胶团的细菌,有助于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吸附和沉降等。2、 什么是 S 型、R 型菌落?S 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构成的荚膜,菌落光滑,当侵入和动物时能使其患病死亡;R 型细菌的菌体无多糖构成的荚膜,菌落粗糙,不会使人和动物机体产生病变。3、 比较细菌和放线菌的异同。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同属原核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真正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缺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核糖体为 70S; 细胞结
6、构和化学组成相似:细胞具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 DPA;放线菌菌丝直径与细菌直径基本相同;最适生长 PH 范围与细菌基本相同,一般呈微碱性;都对溶菌酶和抗生素敏感,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遗传特性与细菌相似4、 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机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 +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作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反之,G -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的类脂
7、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进行复染,就使 G-细菌呈现红色,而则 G+细菌仍保留紫色(实为紫加红色 )了。重要性: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分成两大类,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G+菌和 G -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先通过革兰氏染色,即可提供很多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5、 什么叫质粒?其特性如何?细菌质粒主要有哪些?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
8、物质,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所构成。特性:A、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也可插入到细菌染色体中或与其携带的外源 DNA 片段共同复制。B、常作为遗传工程的载体,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 可携带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C、质粒可以从菌体内自行消失,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如用重金属、吖啶类染料或高温处理使其消除或抑制,但不能自发产生。D、质粒存在与否,无损于细菌生存。但其存在可赋予细菌某些特殊性质,如许多次生代谢产物3如抗生素、色素等的产生,以至芽孢 的形成,均受质粒的控制。分类:A、抗药性质粒( R 因子) ,对某些抗生素或其他药物表现抗性; B、致育因子(F因子) ,它是
9、最早发现的与细菌有性接合有关的质粒:。 C、大肠杆菌素质粒(C0l 因子 ),可使大肠杆菌产生大肠杆菌素,以抑制其他细菌生长; D、其他抗性质粒,有的质粒对某些金属离子具有抗性,有的质粒对紫外线、X 射线具有抗性。 7、名词解释:伴孢晶体、芽孢伴孢晶体:某 些 芽 孢 杆 菌 , 在 形 成 芽 孢 的 同 时 , 会 在 芽 孢 旁 形 成 一 颗 菱 形 或 双 锥 形 的的 碱 溶 性 蛋 白 晶 体 , 称 为 伴 孢 晶 体芽孢:有些细菌 (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第四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液体
10、培养特征特征:与细菌的相仿,但在宏观上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较不透明等有别于细菌的菌落。酵母菌菌落的颜色比较单调,多以乳白色或矿烛色为主,只有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此外,一般还会散发出一股悦人的酒香味。液体特征(与氧气有关) (1) 有的长在培养基底部并产生沉淀。 (2) 有的在培养基中均匀生长。 ( 3)有的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并形成菌膜或菌蹼 。2、如何区分上面啤酒酵母和下面啤酒酵母,它们对棉籽糖的利用有何不同?区别:上面啤酒酵母:凡是在发酵时,随 C02 的上升漂浮在液面上,发酵终了形成酵母泡盖,经长时间放置,酵母也很少下沉。 (范围小,产量低)下面啤酒酵母:凡是在发酵时,酵母悬浮在发酵液
11、中,发酵终了时,酵母很快凝结成块,并沉积在器皿底部,并形成紧密的沉淀。不同:上面啤酒酵母只含有转化酶,利用 1/3 棉籽糖。下面啤酒酵母含有转化酶、密二糖酶,可全部利用棉籽糖。 3、酵母菌有哪三种生活史类型?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4、试述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的条件和意义。条件:(1)营养充足强壮幼龄细胞容易形成子囊孢子。 在新鲜培养基上转代 3 次(24 小时一次),经离心、洗涤后,转入生孢子培养基。 (2)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温度:25-30;湿度: 80%以上。 (3)空气要流通。 (4)选择合适的生孢子培养基(醋酸钠培养基、
12、胡萝卜条等)意义:(1)酵母菌能否形成子囊孢子,以及子囊孢子的数目和形状,是鉴定酵母菌种属的依据。 (2)在生产实践中,常利用是否生子囊孢子以及生孢子的速度,作为鉴别培养酵母和有无被野生酵母污染的依据。一般培养酵母,72 小时以上生成或不生成孢子;野生酵母,24-48 小时,即可生成孢子。 (3)单倍体进行杂交育种或制作遗传标记的过程中,使酵母形成子囊孢子是先决条件5、 试述霉菌的菌落特征。(1)和放线菌接近,霉菌的菌落也是由分枝状菌丝组成。 (2)它们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蛛网状、绒4毛状、棉絮状或毡状; (3)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
13、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6、 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见书第五章 非细胞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1、什么是噬菌体?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哪几类?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到的病毒统称噬菌体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可将之分为噬菌体、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等。2、画图说明不同噬菌体的繁殖路线。3、在发酵工业上,如何判断发酵液是否受到噬菌体的侵染?如何防治噬菌体的危害?发酵周期明显延长;碳源消耗明显缓慢;发酵液变清,镜检时有大量异常菌体出现;发酵产物的形成缓慢或根本不形成; 用敏感菌作平板检查时,出现大量噬菌斑; 用电
14、镜观察时,可见到有无数噬菌体粒子存在。防治:(1)消灭噬菌体: 严格控制噬菌体的排放。 对于发酵罐排出的废气(可能含有菌体) ,将排气管通入含有高锰酸钾、漂白粉药剂的容器后,再行排放。 定期使用漂白粉、石灰处理地面和墙壁。(2)选育和使用抗噬菌体菌株:防治噬菌体危害的一个有效措施。 (3)菌种轮换使用(对谷氨酸生成:谷氨酸棒杆菌或其他变种) 。(4)药物防治,处于探索阶段 4、举出几种分离检查噬菌体的方法。5、试分析溶源性细菌的主要特点。特点:A 溶源性是溶源性细菌本身所具有的一个遗传特性 B 能较低频率自发裂解 C 可以被诱发裂解 D 具有免疫性: E 复愈性:溶源性细菌可以复愈变成非溶源性
15、细菌。 F 溶源性细菌可以获得一些新的生理特性6、温和噬菌体主要有哪几种存在方式?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的状态存在。 原噬菌体 以营养期噬菌体的形式存在,在宿主细胞内指导特定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7、名词解释:噬菌斑、溶源性细菌、原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指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原噬菌体:附着或整合在溶源性细菌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进入菌体后,就会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大量产生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裂解死亡。 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进入菌体后,因生长条件不同,可具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可选择的生长途径。一条
16、是与烈性噬菌体相同的生长路线,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另一条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被溶源化。 5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1、名词解释:生长因子、培养基、速效碳源、迟效碳源、碳氮比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需要量一般很少。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速效碳源和迟效碳源:微生物利用碳源物质具有选择性,在培养基中,首先利用的碳源,称为速效碳源;然后利用的碳源称为迟效碳源。 碳氮比:碳源与氮源的比例。、 简述选择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原则: 1、目的明确 2、营养协调 2、营养协
17、调 4.经济节约方法:1.生态模拟 2.查阅文献 3.精心设计 4.试验比较 、 比较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天然培养基的优点 :营养丰富、种类多样、配制方便、价格低廉;缺点 :成分不清楚、不稳定。因而如用其作精细的科学实验时,会引起数据不稳定。适用范围 :这类培养基只适合于一般实验室中的菌种培养、发酵工业中生产菌种的培养和某些发酵产物的生产等 组合培养基的优点 :成分精确、重演性高。 缺点 :价格较贵、配制麻烦,且微生物生长比较一般。 适用范围 :通常仅适用于营养、代谢、生理、生化、遗传、育种、菌种鉴定或生物测定等对定量要求较高的研究工作中。 、 什么是固体培
18、养基?它有何用途?试列表比较 4 类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一类外观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用途5、比较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 试分析异养微生物对碳源、氮源的利用顺序。水C+能源N 源P、SK、Mg 生长因子第七章 微生物的代谢1、名词解释发酵、细菌酒精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次级代谢物发酵:广义目前已泛指任何利用好氧性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比 较 项 目 单 纯 扩 散 促 进 扩 散 主 动 运 送 基 团 移 位 特 异 载 体 蛋 白 运 送 速 度 溶 质 运 送 方 向 平 衡 时 内 外 浓 度 运 送 分 子 能 量 消 耗 运 送 前 后 溶
19、 质 分 子 无 慢 由 浓 至 稀 内 外 相 等 无 特 异 性 不 需 要 不 变 有 快 由 浓 至 稀 内 外 相 等 特 异 性 不 需 要 不 变 有 快 由 稀 至 浓 内 部 浓 度 高 特 异 性 需 要 不 变 有 快 由 稀 至 浓 内 部 浓 度 高 特 异 性 需 要 改 变 6料的一类生产方式。 狭义:用于生物体能量代谢中,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 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细菌酒精发酵:ED 途径中所产生的丙酮酸对运动发酵单胞菌这类微好氧菌来说,可脱羧成乙醛,乙醛又可
20、进一步被 NADH2 还原为乙醇。这种经 ED 途径发酵生产乙醇的方法称为细菌酒精发酵。次级代谢物:是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级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学物。2、简述细菌酒精发酵的优缺点。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以及不必定期供氧等。缺点: 生长 pH 较高(细菌约 pH 5,酵母菌为 pH 3),较易染杂菌,并且对乙醇的耐受力较酵母菌低、 比较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4、试述代谢的人工控制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情况。一、遗传学的方法 (一)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应用 (二)抗反馈控
21、制突变株的应用 (三)选育组成型和超产突变株 (四) 增加结构基因数目 二、生物化学方法 (一)添加前体绕过反馈控制点 (二)添加诱导剂 (三)发酵与分离过程耦合 (四)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 (五)控制发酵的培养基成分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名词解释:同步培养法、生长速率常数、连续培养、分批培养、厌氧菌、灭菌、消毒、防腐、同步培养法:能使培养的微生物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在同一阶段上的培养方法,称同步培养法。连续培养: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恒定的生长速率上的一种培养方式。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就称单批培养或
22、密闭培养。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类 型 途 径 产 物 /1葡 萄 糖 产 能 /1葡 萄 糖 菌 种 代 表 同 型 EMP 2乳 酸 2ATP 德 氏 乳 杆 菌 粪 链 球 菌 异 型 HMP 1乳 酸 乙 醇 1CO2 1ATP 肠 膜 状 明 串 珠 菌 1乳 酸 乙 酸 1 CO2 2ATP 短 乳 杆 菌 7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消毒: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
23、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2 什么是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为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生长曲线。3 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的延滞期有何特点?如何缩短延滞期?特点: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 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 细胞内 RNA 尤其是 rRNA 含量增加,原生质呈嗜碱性。 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和 ATP的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 对外界不良条件如氯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缩短: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延滞期缩短。 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 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 适当扩
24、大接种量等方式缩短延滞期,克服不良的影响。 4 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的指数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培养物有何应用?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 R 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代时(增代时间或世代时间)最短。 细胞平衡生长,菌体各部分的成分十分均匀。 酶系活跃,代谢旺盛。应用:1 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2 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3 发酵工业中用做种子的最佳材料。5 分析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稳定期出现的原因,对此期的研究有 何实践意义?原因: 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营养物的比例失调,例如C/N 比不合适等。 酸、醇、毒素或过氧化氢等有害代谢
25、物的积累。 pH 值、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等等 实践意义:对以生产菌体或与菌体生长相平行的代谢产物(SCP、乳酸等)为目的的某些发酵生产来说,稳定期是最佳的收获期;对维生素、碱基、氨基酸等物质进行生物测定来说,稳定期是最佳测定时期;此外,通过对稳定期到来的原因的研究,还促进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创建。 6 连续发酵与单批发酵相比,有哪些优缺点优点:A 高效 B 自控 C 产品质量较稳定 D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动力、水和蒸汽,且使水、气、电的负荷均衡合理。 缺点:A 最主要的是菌种易于退化。 B 易遭杂菌污染。C 营养物的利用率一般低于单批培养。 、 总结生产实践中调
26、节 pH 的经验措施。8、 比较杀菌、溶菌和抑菌的异同。9、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的指数期 3 个重要的参数是什么?如何计算?10、试述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好氧菌和厌氧菌的主要培养方法。第九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1、名词解释:营养缺陷型、野生型、原养型、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感受态、转化、缺陷噬菌体、转导、接合、双重溶源菌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 野生型: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未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野生型菌株应能在相应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原养
27、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 +B+。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称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称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称补充培养基。感受态:是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 DNA 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 DNA 片段,并经过交换,把它整合到基因组中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或转化作用噬菌体在侵染宿主细胞后,能在宿
28、主细胞里复制,在复制的装配阶段,将宿主细胞的 DNA 的任何一个片段包裹进去,而噬菌体的 DNA 却没有被包裹或被包裹的很少,这样就形成了缺陷噬菌体。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 DNA 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供体菌()通过其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 F 质粒或其携带的不接合: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9现象,称为接合。2、什么是影印平板培养法?分析其理论与实际应用。3、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关键是什么?4、试 举出诱变育种工作应遵守的几个原则。原则:1 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2 挑
29、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3 可选用已发生过其他突变的菌株 4 选用对诱变剂敏感性高的菌株5、根据经验,选用哪些菌株作为诱变育种用出发菌株效果比较好?最好选用来自生产中的自发突变菌株; 选用具有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或应用性状的菌株,如生长快、营养要求低等。 可选用已发生过其他突变的菌株。7、 比较与营养要求有关的 3 种遗传型。能基 完野 营诱 回与7 影响转化作用进行的条件主要有哪些?1 两个菌种或菌株间能否发生转化,与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亲缘关系有密切关系。 2 能进行转化的受体细胞必须处于感受态 3)外界环境因子如环腺苷酸及 Ca2+等对感受态也有重要影响。 (4)脱氧核糖核酸酶可抑制转化作用的进行。
30、 8 分析转化因子的本质,转化因子有哪些主要形式?本质是离体的 DNA 片段。在不同的微生物中,转化因子的形式不同。一般的转化因子都是线状双链 DNA,但也有线状单链 DNA。质粒 DNA 也是良好的转化因子。9 试比较大肠杆菌四种接合型菌株的异同,并图示四者间的关系。1) F+菌株 (2)F -菌株 (3)Hfr 菌株 (4 )F菌株 10、试述变异菌的筛选方法1 从菌体形态变异 2 分析平皿快速检测法第十章 微生物的生态1、名词解释正常菌群、微生态制剂、大肠菌群数、互生、共生、拮抗、BOD、活性污泥、生物膜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10作用的微生物种
31、群,称为正常菌群。微生态制剂: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其功能互生: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保健功能。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及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称为互生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Bod:一般指在 1L 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
32、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类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生物膜:是指生长在潮湿、通气的固体表面上的一层由多种活微生物构成的粘滑、暗色菌膜,能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某些有毒物质2 检验饮用水的质量时,为什么要选用大肠菌群数作为主要指标?我国卫生部对此有何规定?1ml 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 100 个(37,培养 24 小时) ,而 1000ml 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则不能超过 3 个(37,48 小时)、 嗜热菌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何重要性?嗜热微生物有远大的应用前景,高温发酵可以避免污染和提高发酵效率,其产生的酶在高温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高温微
33、生物也易于保藏。嗜热微生物还可用于污水处理。嗜热细菌的耐高温 DNA 聚合酶使 DNA 体外扩增的技术得到突破,为 PCR 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名词解释:种、小种或亚种、新种、菌株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着明显差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亚种:一般指除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外,其余鉴定特征都与模式种相同的种新种:指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采用“双名法”给微生物命名时,学名由哪几部
34、分组成,各部分的代表意义是什么?应如何书写?学名=属名+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 、 采用“三名法”给微生物命名时,由哪些主要原则?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 subsp 或 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 排斜体 排正体(可省略) 排斜体(不可省略) 4、利用杂交进行微生物分类鉴定,同种、同一亚种及同一属的标准是什么?11一般认为,DNADNA 杂交同源性超过 60%的菌株可以是同种,同源性超过 70%者是同一亚种,而同源性在 20%60%范围内,则属于同一个属。第 十二章 微生物工业和产品、 名词解释:微生物工业、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固态发酵、混合发酵、生物制品工业化规
35、模培养微生物生产商业性产品或以微生物为主体生产产品的工业,就称为微生物工业。固定化酶:将酶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用固体支持物(称为载体)固定,使其成为不溶于水或不易散失和可多次使用的生物催化剂,利用它与底物作用制造产品。这就是固定化酶技术。固定的酶就称为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将微生物细胞,用载体固定,可利用其与底物制造产品,固定的微生物细胞就称固定化细胞。固定化发酵:固定化酶(细胞)用于发酵,可称为固定化发酵。、 微生物工业生产菌种必须符合哪些要求?(1) 菌种能在较短的发酵过程中高产有价值的发酵产品 。(2)菌种的发酵培养基应价格低廉,来源充足,被转化为产品的效率高。(3)菌种对人、动物、植
36、物和环境不应该造成危害,还应注意潜在的、慢性的、长期的危害,要充分评估,严格防护。 (4)菌种发酵后,所产不需要的代谢产物少,而且产品相对容易地与不需要的物质分离,下游技术能用于规模化生产。(5)菌种的遗传特性稳定,而且易于进行基因操作。 3、简述固定化技术的优势。(1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重复使用。(2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后处理比较容易。 (3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一般都作成了球形颗粒或薄片状,使产品的生产工艺操作简化,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和器材也较容易。(4 )反应速度加快,生产周期缩短。(5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相比,各有所长4、混合发酵有哪些优势?1)充分利用培养基、设备、人员和时间。(2)混合发酵能够获得一些独特的产品,而纯种发酵是很难做到得。 (3 )混合发酵的多种菌种,增加了发酵中许多基因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