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 生 物 地 史 学实 习 指 导 书目 录实习一 化石的类型 (2)实习二 蜓科化石 (3)实习三 珊瑚化石 (4)实习四 腕足动物 (5)实习五 软体动物 (6)实习六 三叶虫 (8)实习七 笔石动物 (9)实习八 脊椎动物化石 (10)实习九 石松类和有节类植物 (11)实习十 真蕨和种子蕨类 (12)实习十一 裸子植物化石 (13)实习十二 地层划分及地层单位的确定 (14)实习十三 地层的对比 (14)实习十四 沉积环境分析 (18)实习十五 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 (20)实习十六 早古生代地层 (23)实习十七 晚古生代地层 (24)附 立体显微镜使用说明 (27 实习一 化石的类
2、型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认识化石形成的条件。2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3认识化石保存的四大类型。4 通过实习全面了解化石的定义。二、实习内容:观察标本和图片 1实体化石(1)未变实体:琥珀内的昆虫,猛犸象,哺乳动物干尸等。(2)变化实体:蚌壳化石,珊瑚化石,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笔石动物,植物。2模铸化石。(1)印痕化石(2)印模化石(3)核化石(4)铸型化石3遗迹化石。(1)栖息迹(2)爬行迹(3)觅食构造(4)粪化石及蛋化石:恐龙蛋 Dinosaurian eggs (5)足迹::恐龙脚印 Footprint 4化学化石。三、思考题1化石是如何形成的?2标准化石和指相化石有什么重要意义 ?3如何区
3、分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 ?4 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实习二 蜓科化石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蜓的基本构造, 并能选择适当切面反映蜓的构造。2 学会根据蜓的构造特征鉴定蜓的属种。3 掌握重要化石代表的特征及时代。4 熟悉立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二、实习方法1 认识:旋壁划分科的依据;隔壁划分属和种的依据;旋脊划分属和种的依据;拟旋脊、副隔壁、旋圈、初房、壳形等划分种的主要依据。2 观察蜓切面:轴切面,中切面,弦切面。3 肉眼观察手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薄片。三、实习内容:1 观察薄片,并填写图 1 中的构造名称。图 1 蜓的构造图1._ 2._ 3._ 4._ 5._ 6._ 7._ 8._ 9
4、._ 10._ 11._ 12._ 2 观察并描述下列属种1 Fusulina 纺缍蜓 2Fusulinella 小纺缍蜓3 Triticites 麦蜓 4 Pseudoschwagerina 假希瓦格蜓5 Yabeina 矢部蜓 6 Verbeekina 费伯克蜓7 Misellina 米斯蜓 8 Schwagerina 希瓦格蜓9 Parafusulina 拟纺缍蜓 10 Nankinella 南京蜓11 Misellina 米斯蜓 12 Neoschwagerina 新希瓦格蜓13 Cancellina 格子蜓 14 Codonofusiella 喇叭蜒15 Pseudofusulina
5、 假纺缍蜒 16 Pseudodoliolina 假桶蜒17 Quasifusulina 似纺缍蜒四、思考题1 如何鉴定蜓科化石?2 蜓的轴切面上能见到那些构造?3 中切面上主要观察什么? 实习三 珊瑚化石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珊瑚的基本构造及各种构造在纵切面和横切面上表现特点。2 学会根据珊瑚的构造特征鉴定珊瑚的方法。3 掌握重要化石代表的特征及时代。二、实习方法1 了解珊瑚的基本构造:形态、外部构造,内部构造,构造类型。2 观察珊瑚的切面:纵切面,横切面。3 鉴定的步骤。(1) 区分大类:四射珊瑚,六射珊瑚,床板珊瑚。(2) 划分单群体:单体珊瑚,群体珊瑚。(3) 划分构造类型:单带
6、型,双带型,三带型,泡沫型。(4) 观察度量微细构造,确定名称。三、实习内容 (手标本与薄片观察相结合 )1 观察标本及薄片,填写图 1 的构造名称。 1._ 2._ 3._ 4._ 5._ 6._ 7._ 8._ 9._ 10._ 2 观察并描述下列属种1 Hexagonaria 六方珊瑚 2 Phillipsastrea 菲力蒲星珊瑚3 Yuanophyllum 袁氏珊瑚 4 Cystiphyllum 泡沫珊瑚5 Calceola 拖鞋珊瑚 6 Kueichouphyllum 贵州珊瑚7 Lithostrotion 石柱珊瑚 8 Dibunophyllum 棚珊瑚9 Favosites 蜂
7、巢珊瑚 10 Halysites 链珊瑚11 Alveolites 槽珊瑚 12 Michelinia 米契林珊瑚13 Thamnopora 灌木珊瑚 14 Tachylasma 速壁珊瑚15 Cystophrentis 泡沫内沟珊瑚 16 Enodophyllum 内板珊瑚17 Thysanophyllum 泡沫柱珊瑚 18 Liangshanophyllum 梁山珊瑚四、思考题:1 鉴定珊瑚动物化石的方法有哪些?2 四射珊瑚具有哪几种构造类型?3 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的不同点?图 1 四射珊瑚构造填图实习四 腕足动物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腕足类的基本构造。2 学会鉴定腕足类的基本方法。3
8、 掌握腕足类的重要化石代表。二、实习方法1 观察腕足类的基本构造。(1) 外部构造:壳形、壳饰、茎孔。(2) 内部构造:腹壳、铰合器、隔板。2 区别腹壳和背壳。3 鉴定方法。(1) 区分化石保存类型。(2) 区分大类:无铰纳,有绞钢。(3) 据各类特点详细观察,确定名称。三、实习内容1 观察标本,填写图 1 构造名称。2 观察并描述下列属种:1 Lingula 舌形贝 2 Obolus 圆货贝3 Orthis 正形贝 4 Sinorthis 中华正形贝5 Yangtzeella 扬子贝 6 Pentamerus 五房贝7 Gigantoproductus 大长身贝 8 Dictyoclostu
9、s 网格长身贝9 Yunnanellina 小云南贝 10 Yunnanella 云南贝11 Cyrtospirifer 弓石燕 12 Atrypa 无洞贝13 Acrospirifer 巅石燕 14 Choristites 分喙石燕15 Euryspirifer 阔石燕 16 Stringocephalus 鸮头贝17 Chonetes 棘贝 18 Acrospirifer 巅石燕四、思考题:1 腕足类具有哪些基本构造?2 腕足类的腹壳和背壳如何区别?3 怎样鉴定腕足类化石?4 腕足动物的铰齿在哪一个壳瓣上?图 1 腕足动物构造填图1._ _ 2._ _ 3._ _ 4._ _ 5._ _
10、6._ _ 7._ _ 8._ _ 9._ _ 10._ _ 11._ _实习五 软体动物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软体动物的基本构造。2 学会鉴定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3 掌握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的重要化石代表。二、实习方法1 瓣鳃纲的鉴定方法。(1) 壳的定向:壳前、后方向的鉴别;左右两壳的鉴别。(2) 基本构造识别。外部构造:壳形、壳饰、铰合部、基面、耳、顶脊线等。内部构造:铰合构造、牙系(齿的位置排列方式,数目,主齿和侧齿的区别,主齿强弱等) 、肌肉痕、外套线。(3)鉴定要点首先与腕足动物相区别,其次确定化石保存类型,再进行壳的定向,最后仔细观察基本构造,确定属种名称。2 腹足纲的鉴定
11、方法。(1) 螺壳的定向鉴定左旋或右旋。(2) 基本构造识别:壳形(螺旋形,不旋形 ),壳饰,螺壳环,接合线,壳塔,壳轴和脐。3 头足纲的鉴定方法。通过构造模型和标本观察,掌握头足纲的基本构造,尤其要注意鹦鹉螺亚纲的体管形态,以及菊石亚纲缝合线的各种类型。(1)基本构造识别。外部构造:壳形,壳饰。内部构造:体管,缝合线。(2)鉴定要点。首先辨别壳形和壳饰,其次确定缝合线及其类型,再观察隔壁排列特征,体管位置,最后定名。三、实习内容1 观察标本,填写图 1、2 构造名称。图 1 双壳纲构造填图1._ _ 2._ _ 3._ _ 4._ _ 5._ _ 6._ _ 7._ _ 8._ _ 9._
12、_图 2 头足纲基本构造填图1._ _ 2._ _ 3._ _ 4._ _ 5._ _ 6._ _ 7._ _ 8._ _ 9._ _10._ _11._ _ 12._ _ 13._ 14._ _ 15._ _ 16._ _ 17._ _ 18._ _19._ _20._ _ 21_ _ 22_ _2 观察并描述下列属种1 Claraia 克氏蛤 2 Unio 河蚌3 Corbicula 篮蚬 4 Ostrea 牡蛎5 Pseudocardinia 假铰蚌 6 Turkostrea 突蕨蛎7 Myophoria 褶翅蛤 8 Plicatounio 褶珠蚌9 Peregrinoconcha 奇异
13、蛤 10 Krumbeckiella 帝汶蛤11 Megalodon 伟齿蛤 12 Eumorphotis 正海扇13 Ferganoconcha 费尔干蚌 14 Nippononaia 日本蚌15 Burmesia 缅甸蛤 16 Hyolithes 软舌螺17 Bellerophon 神螺 18 Ophileta 蛇卷螺19 Helix 蜗牛 20 Pararmenostoma 拟宜口螺21 Sinoceras 震旦角石 22 Lituites 喇叭角石23 Protocycloceras 前环角石 24 Armenoceras 阿门角石25 Manticoceras 尖棱角石 26 Cly
14、menia 海神石27 Pseudogastrioceras 假腹菊石 28 Ophiceras 蛇菊石29 Trachyceras 粗菊石 30 Cycloceras 环角石31 Pseudohalorites 假海乐菊石 32 Pleuronodoceras 肋瘤菊石33 Syngastrioceras 合腹菊石 34 Ophiceras 蛇角石四、思考题1 瓣鳃纲有哪些基本构造?2 腕足动物与双壳类的异同点?3 头足纲有哪些基本构造?4 头足纲体管类型及其特征?5 菊石缝合线的演变对确定地层时代有何作用?实习六 三叶虫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三叶虫的基本构造。2 学会鉴定三叶虫的基本方
15、法。3 明确其重要化石特征及时代。二、实习方法1 三叶虫基本构造识别。(1) 头盖:头鞍,固定颊,前缘沟,内、外边缘;(2) 胸部:轴节和肋节;(3) 尾部:尾轴,尾肋,尾沟,尾刺2 鉴定要点:(1) 确定化石的头、胸、尾部;(2) 观察头、尾、特征及发育程度; (3) 测量胸节数目;(4) 定名三、实习内容1 观察标本,完成图 1 三叶虫构造填图图 1 三叶虫构造填图1._ _ 2._ _ 3._ _ 4._ _ 5._ _ 6._ _ 7._ _ 8._ _ 9._ _10._ _11._ _ 12._ _ 13._ 14._ _ 15._ _ 16._ _ 17._ _ 18._ _19
16、._ _20._ _ 21._ _ 22._ _2 观察并描述下列属种:1 Agnostus 球接子 2 Eodiscus 古盘虫3 Redlichia 莱德利基虫 4 Eoredlichia 始莱德利基虫5 Palaeolenus 古油栉虫 6 Dorypyge 叉尾虫7 Ptychoparia 褶颊虫 8 Shantungaspis 山东盾壳虫9 Bailiella 毕雷氏虫 10 Damesella 德氏虫11 Blackwelderia 蝴蝶虫 12 Drepanura 蝙蝠虫13 Changshania 长山虫 14 Ptychaspis 褶盾虫15 Tungtzuella 小桐梓虫
17、 16 Dactylocephalus 指纹头虫17 Nankinolithus 南京三瘤虫 18 Coronocephalus 王冠虫19 Ductina 沟通虫 20 Szechuanella 四川虫21 Niobella 小女儿虫 22 Phacops 镜眼虫四、思考题 1 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以分为几种尾甲类型?2 什么叫关节半环,固定颊眼区是指头甲的那一部分?实习七 笔石动物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笔石纲的基本构造特征。2 学会鉴定笔石动物的方法。3 明确其重要化石特征及时代。二、实习方法1 笔石基本构造识别:胎管,胞管,笔石枝。2 据生长方向划分笔石枝:下垂式,下斜式,平
18、伸式,上斜式,攀合式。3 观察鉴定要点:(1) 笔石枝数目,生长方向,形状;(2) 胞管形状,数目,重叠程度,胞管口及口剌; (3) 茎构造及横靶特征;(4) 定名。三、实习内容1 观察标本,判断图 1 笔石枝的生长方向图 1 判断笔石枝的生长方向1._ _ 2._ _ 3._ _ 4._ _ 5._ _ 6._ _ 7._ _ 2 观察并描述下列属种:1 Dendrograptus 树笔石 2 Dictyonema 网格笔石3 Dichograptus 均分笔石 4 Tetragraptus 四笔石5 Didymograptus 对笔石 6 Nemagraptus 丝笔石7 Dicellog
19、raptus 叉笔石 8 Dicranograptus 双头笔石9 Phyllograptus 叶笔石 10 Glyptograptus 雕笔石11 Monograptus 单笔石 12 Pristiograptus 锯笔石13 Rastrites 耙笔石 14 Neomonograptus 新单笔石15 Cyrtograptus 弓笔石 16 Sinograptus 中国笔石17 Cardiograptus 心笔石 18 Climacograptus 栅笔石19 Orhograptus 直笔石 20 Diplograptus 双笔石四、思考题1 笔石有哪些基本构造?2 判断笔石枝生长方向是向
20、上还是向下的依据是什么?3 笔石是怎样划分对比地层的?实习八 脊椎动物化石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了解鱼类,爬行类,哺乳类的基本构造。2 学会鉴定鱼化石,哺乳动物化石的基本方法。3 掌握鱼类,哺乳类的重要化石代表。二、实习方法1 鱼化石基本构造识别:头骨,脊椎,肢骨,鱼鳞,鱼尾。2 鱼化石观察鉴定方法。(1) 确定化石保存的是哪一部分。(2) 观察形状,大小,基本构造。(3) 确定鱼鳞,鱼尾类型。(4) 定名。3 哺乳动物化石基本构造识别:头骨,脊椎,肢骨,牙齿。4 哺乳化石观察鉴定方法。(1)分清化石保存的部分。(2)辨别基本构造。(3)确定牙齿类型。(4)定名。三、实习内容观察并描述下列属种
21、:1 Lepidotes 鳞齿鱼 2 Kueichousaurus 贵州龙3 Hyphalosaurus 潜龙 4 Lagmeryx 柄杯鹿5 Archaeopteryx 始祖鸟 6 Sinosauropteryx 中华鸟龙7 Potamochoerus 河源猪 8 Cervus 跑鹿9 Ichthytosaurus 鱼龙 10 Lycoptera 狼鳍鱼11 Jianghanichthys 江汉鱼 12 Psittacosaurus 鹦鹉嘴龙13 Hipparion 三趾马 14 Mastodon 乳齿象四、思考题1 怎样认识鱼类和哺乳类化石?2 爬行动物的分类及地史分布?3 试述哺乳动物臼
22、齿类型与习性的关系?4 劳动在人类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实习九 石松类和有节类植物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鳞木类和有节类的构造特征。2 学会鉴定鳞木和有节类。3 掌握这两类化石的重要代表。二、实习方法1 鳞木类构造特征识别。(1) 叶座构造:叶座,叶痕,叶舌痕,侧痕,维管束痕。(2) 鳞木茎干的不同保存方式。(3) 叶座的定向。2 有节类构造特征识别。(1) 茎干构造:节与节间,纵脊和纵沟,枝痕和叶痕,节下管痕,关节盘,叶鞘和叶齿。(2) 鉴定要点:纵脊与纵沟在节间排列状况(直通或交错) 纵脊与纵沟的数目。三、实习内容观察并描术下列化石:1 石松类1 Protolepidodendron 原始
23、鳞木 2 Leptophloeum 薄皮木3 Lepidodendron 鳞木 4 Stigmaria 根座5 Cathaysiodendron 华夏木 6 Sigillaria 封印木2 有节类1 Neocalamites 新芦木 2 Equisetites 似木贼3 Asterocalamites 古芦木 4 Calamites 芦木5 Sphenophyllum 楔叶 6 Annularia 轮叶7 Lobatannularia 瓣轮叶 8 Sphenostrobus 楔叶穗四、思考题1 怎样判断鳞木叶座的上、下方位?2 有节类茎干及叶部化石的鉴定要点是什么?实习十 真蕨和种子蕨类一、实
24、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蕨类的形态构造。2 掌握重要化石代表的特征及时代。二、实习方法1 蕨叶的主要构造特征。2 脉序的主要类型。3 小羽片的形态。4 其它特征三、实习内容观察并描述下列化石:1 Pecopteris 栉羊齿 2 Cladophlebis 枝脉蕨3 Neuropteris 脉羊齿 4 Linopteris 网羊齿5 Sphenopteris 楔羊齿 6 Coniopteris 锥叶蕨7 Clathropteris 格子蕨 8 Dictyophyllum 网叶蕨9 Taeniopteris 带羊齿 10 Danaeopsis 拟丹尼蕨11 Bernoullia 贝尔脑蕨 12 Emp
25、lectopteris 织羊齿13 Onychiopsis 拟金粉蕨 14 Gigantonoclea 单网羊齿15 Gigantopteris 大羽羊齿四、思考题1 蕨形叶有哪些主要构造?2 蕨形叶有哪些脉序类型?3 蕨形叶有哪些小羽片形态?实习十一 裸子植物化石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科达,银杏,松柏,苏铁四纲的主要构造特征。2 掌握以上四纲的重要化石代表。二、实习方法1 观察科达化石,图示叶脉及脉间纹。2 观察银杏化石的叶形及叶脉。3 观察松柏纲的分枝方式。4 掌握苏铁植物的构造特征:羽叶形态,裂片着生方式,裂片基部形态,叶脉。三、实习内容观察并描述下列化石:1 Codaites 科达
26、叶 2 Ginkgoites 似银杏3 Baiera 拜拉 4 Sphenobaiera 楔拜拉5 Czekanowskia 茨康叶 6 Phoenicopsis 拟刺葵7 Ullmannia 鳞杉 8 Elatocladus 枞形枝9 Brachyphyllum 短叶杉 10 Podozamites 苏铁杉11 Pterophyllum 侧羽叶 12 Anomozamites 异羽叶13 Nilssonia 尼尔桑 14 Ptilophyllum 毛羽叶15 Otozamites 耳羽叶 16 Ctenis 篦羽叶四、思考题1似银杏和现代银杏有哪些区别?2中生代地层中最常见哪一属松柏类化石?
27、 3苏铁植物有哪几种裂片着生方式? 实习十二 地层划分及地层单位的确定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学会地层划分的方法。2 掌握确定地层单位的原理和方法。二、实习方法及内容1 对三峡地区地层剖面进行划分并确定地层单位(图 1)。2 将划分结果标明在剖面图左侧,并申述理由。3 步骤:(1)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组合特征考虑沉积阶段的明显界线。(2)了解各层所含化石的地质时代。(3)根据地层划分原则和依据自下而上对三峡剖面进行划分并确定界、系、统、群、组的界线。三、思考题1 进行地层划分时,哪些是反映沉积阶段性的主要标志?2 “组”和“统”有什么区别?实习十三 地层的对比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学会地层对比
28、的方法。2 掌握对不同地区进行地层对比的原理。二、实习方法及内容1 认识华北某区古生界剖面(图 2)中的几种岩层组合类型 ,区别出各种地层接触关系。2 根据所含化石确定年代地层单位。3 对图 3 中的三个剖面进行地层对比。4 对湖北秭归、宜昌、山东张夏三剖面进行地层对比(图 4)三、思考题1 年代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有何本质区别?2 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各代表什么概念?图 1 三峡地区地层柱状剖面图实习十四 沉积环境分析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认识几种常见的层理、层面构造 ,掌握几种常见岩相类型的识别标志。2学会根据地层的生物特征和沉积特征恢复沉积环境的方法(即岩相分析的方法)。二、实习内
29、容:观察标本和照片1 常见的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单斜层理,交错层理,微波状层理。2 常见的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爬痕及足迹。3 反映沉积环境的主要标志。生物化石,特殊的新生矿物,岩石特征4 对表 1,2 中的地层资料逐层进行岩相分析,恢复环境变化历史。三、思考题1 上述层理,层面构造,各反映何种水动力条件?出现在哪些环境中?2 紫红色泥岩,具食盐假晶,产三叶虫,属何种环境?3 地层中采到植物化石时,能否确定气候潮湿?为什么?表 1层号 岩性描述 环境 气候5紫红色砂岩,泥岩夹泥灰岩,含石膏层4黑色石英砂岩和页岩,中含数层煤,植物化石丰富3砂页岩互层,产三叶虫,腕足化石2 灰色厚层灰岩,产
30、丰富菊石1灰色鲕状灰岩夹页岩,产三叶虫碎片表 2层号 岩性描述 环境 气候3黑色粉砂岩和页岩,含煤层,富产值物化石2灰色粉砂质页岩,具水平层理,产完好的淡水双壳,叶肢介鱼1黄白色石英砂岩,具单向斜层理,产硅化木实习十五 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岩相古地理图编制的原理。2 学会编制岩相古地理图的方法。二、实习方法1 编图准备工作;2 收集野外资料;3 参考阅读文献资料;4 编制实际材料图及实际材料卡。三、实习内容及步骤1 根据天台镇柱状剖面对比图(图 5)判定其地质时代和分析各自的岩相类型。2 按所给岩相图例,将各剖面的岩相类型标在各自的位置上。3 划出海陆界线(在图 6 中
31、)。4 划出海洋中各种岩相类型的界线。5 划出陆地上的剥蚀区,沉积区。6 在岩相带内画出各自的图例符号。7 将各点厚度标在图 6 中各点左上方,用等值线法和内插法画出等厚线图。四、思考题1 编制岩相古地理图一般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实习十六 早古生代地层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中国东部早古生代地层发育序列。2 了解中国东部早古生代地史发展特征。二、实习方法及内容1 将中国东部华北地台,扬子地台两地区按下列几方面特征填入表 3 中。(1) 地层发育序列。(2) 接触关系。(3) 地层厚度。(4) 沉积组合类型。(5) 生物相特征。(6) 标准化石名称(学名)。(7) 沉积矿产。2 按沉积旋回,古地
32、理与古气候,生物界的演化发展,沉积矿产分布规律等方面比较两地区的地史特征并写出 1000 字的小结。3 了解加里东地槽发展史表 3华北地台 扬子地台S3S2SS1O3O2OO1 3 2 1实习十七 晚古生代地层一、目的及要求1 掌握中国晚古生代沉积发展史,沉积矿产及其分布规律。2 了解中国东部晚古生代构造特征。二、实习方法及内容1 将中国东部上古生界剖面进行地层对比(图 7)。2 阅读中国东部晚古生代地层表,了解晚古生代各时期地层分布特征,并在图 8 中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沉积类型。3 写一份实习报告,内容为:(1) 按泥盆纪一早石炭世,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三个阶段总结华南地区地史特征
33、(包括沉积古地理和古构造)。(2) 对比华北与华南晚古生代地史特征的不同( 包括沉积古构造,古气候,沉积矿产等方面)。三、思考题1 华北,华南晚古生代地层发育序列有哪些不同?2 晚古生代华南、华北各有哪些沉积矿产?其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图 7 中国东部上古生界柱状剖面对比图立体显微镜使用说明XYH3A 型是一种用双目观察将细微物体放大,具有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和强立体感的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它具有较长的工作距离,宽阔的视场,良好的成像质量等特点。通过简的操作就能获得 0.65-4.5X 的连续变倍图像,观察样品时可选择落射照明和透射照明。一、使用方法:1、把标本放在磨砂玻璃或塑料黑白板载物台上,选
34、择照明方式,打开开关,落射照明是用于不透明的化石标本或化石薄片,同时用选用塑料黑白板。透射照明是用于透明或半透明的化石标本或化石薄片内部结构的研究,此时应用磨砂玻璃载物板。选择适当的亮度来满足观察的需要。2、将双目目镜管道视度调至 0 位。将变倍调节圈旋转至最高倍率位置,从目镜中观察工作台上的物体像,并转动调焦手轮,使物体像清晰。再将变倍调节圈旋转至最低倍率位置,若成像不清晰,可以分别调节左右视度调节圈,至物体像清晰。现将变倍调节旋转到最高倍率位置,观察物体像是否清晰,若像不清晰,转动调焦手轮,使物体像清晰即可。3、转动目镜座调节瞳距使左右两像合二为一。4、物镜放大倍数可以从变倍调节圈的标记处
35、读出。物体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变倍调节圈系数附加物镜。5、调焦时若转动手轮感觉过紧或过松,可用扳手旋转右边轴的松紧调节圈,使调焦转动舒适。6、在利用落射照明时可扳动落射照明架的角度,使光斑落在观察的物体上,根据需要调节光的亮度。二、注意事项:1、显微镜不使用或存放时都应避免灰尘、潮湿、过冷、过热及含有酸碱性或其它腐蚀性的蒸汽和物质。2、旋转调焦手轮和变倍调节圈时,不应用力太大,以免造成显微镜损坏。3、要保持目镜和物镜保护玻璃的清洁,严禁用手触摸。严禁用硬物刮擦。4、大化石标本或不透明化石薄片,选用塑料黑白板进行观察。透明或半透明的化石标本或化石薄片内部结构的研究,此时应用磨砂玻璃载物板。选择适当的亮度来满足观察的需要。严禁观察实物标本过程中使用磨砂玻璃载物板5、关闭显微镜落射光源及透射光源之前,应把所照明光源亮度调至最暗,然后关闭。6、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即用显微镜套罩在仪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