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 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特点(一)史志描述地理学发展的初级阶段 1时间 17 世纪以前2特点(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记录、描述性经济地理知识的堆砌出现于中国、古希腊、阿拉伯等古代文明国家,多地理志、游记等(2) 与其它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3) 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4)以区域为基本框架,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内容;5)开创地理科学特有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二)商业地理研究1时间17 世纪至 18 世纪中叶。2 背景(1)资本主义的发展(2)地理大发现3特点:(1)理论与实践方面推动了商业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2)欧洲地理学中
2、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3)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三)经济地理学研究1760 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1882 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1 背景(1)产业革命(2)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 特点经地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经地学主要分支学科研究全面展开二、 20 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 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发生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 年20 世纪 30 年代早期) 、区域差异研究 (30 年代50 年代中期)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 年代中期以来) 、行为
3、主义方法、生态方法 (70 年代以来)。2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1)区位研究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2)区域研究 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3)全球化研究近 20 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工业、
4、商业、交通地理专门研究组织,均设专题对此加以讨论。英语国家的一些经济地理教科书也冠以“全球经济”、 “世界经济”、 “国际经济”之类的书名。3、研究方法的演变1)规范性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时期:20 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特点: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2)实证主义分析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的数量革命。特点: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3)行为主义分析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末。特点: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4)结构主
5、义分析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来。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与学科体系一、定义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经地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1)经济现象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地理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地理学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1)二者研究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 择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经济行为经地
6、学 研究资源拥有者、利用者、消费者的空间经济行为(2) 经济学是经地学研究基础,引用了大量区域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应用;经地学进一步补充、完善经济学各种理论,并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三、经济地理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关系(一)经济活动与自然、人文现象都有一定的关系(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之一)(二)自然是经济现象的物质基础和形成条件(1)自然科学是经地学研究的基础(2)经地学的研究完善自然科学(三) 经济现象是人文现象之一(1)经济活动是最基本的人文活动之一(2)人文科学为经地学提供各种研究平台(3)人文科学促进经地学研究的发展(4)经地学完善人文科学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7、的应用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理论上进一步完善经济学的理论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贡献1、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分布不平衡等2、资源数量锐减、需求量增加、浪费严重3、环境破坏严重、恶化等4、发展人类生存空间问题、平衡问题、可持续发展等三、现代经地学的理论研究重点(一)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地理学发展的目标之一。(1)协调发展指标体系;(2)区域发展质量科学认定(3)微观尺度可持续发展;(4)生态型、循环型经济系统(二)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1)经济活动全球化导致地域分工体系形成(2)全球化力量与地方化力量(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1
8、)增长极的演进; (2)增长极的层次;(3)区域多极现象;(4)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1)效率至上;(2) 威廉逊的倒 U 曲线论;(3)奥肯的公平论(四)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1)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企业发展对资源利用,导致资源、环境等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协调(2)区域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源、劳动力、服务等;同时地方性的劳动方式、生活习惯等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作用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一)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经济活动区位就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来源 源于德语 Standor
9、t,意为位置、场所。英译为 location,意定位置我国区位; 日本立地; 中、俄和一些其他国家意译为布局、配置 (1)一个场所一个区位(2)空间移动受到空间摩擦和距离摩擦空间摩擦最小化是研究的目标(二)区位理论区位理论简称区位论:研究人类选择活动场所的理论或关 于区位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包含了经济活动区位理论。区位论基本涵义:(1)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区位主体已知,适合区位的选择(2)空间形态组合。空间已知,如何安排人类活动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一)区位条件影响区位主体区位选择的要素集合区位主体特有的属性
10、或资质特定条件 如农业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劳动力条件、交 通条件、市场条件主要区位条件:对区位主体区位选择影响大的;次要区位条件:对区位主体区位选择影响小的;不同的时代区位主体有不同的条件动态观点。(二)区位因子(区位因素)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制约性条件区位因素)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区位条件哈特向、格林哈特区位因素;艾萨德区位力量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概念 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原素。古典:经济学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劳动力、自然投入(指土地及其地上和地下一切自然资源) 、资本现代: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土地、原材料、劳动工具、劳动者、能源等简单而具物质实体的生
11、产要素进行劳动、生产的基础条件; 中间层次:科技、教育、生产信息等非实物形态要素,它附着在基础层次上,通过改善其素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基本层次的功能和效率 最高层次:生产管理,包括对要素结构设计、规模选择、时序安排、布局决策、分工协作等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2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一般用投入产出衡量) 一般函数式:X=f(y1,y2) ;其中 X 为产出, y1,y2 为不同要素的投入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学家柯布以美国制造工业的产出 P,劳动量(雇用)L,固定资本量 C 得出P=b L k C 1-k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 b 为技术性因素,k 为常数从实证调查中得
12、出。一、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土地是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区位的基本影响因子之一。(2)对经济区位影响较大的是土地因子的经济属性,土地自然属性提供了利用的可能性,而土地的经济区位则决定了他利用的可行性(3)不同的经济活动,土地因子对其区位影响程度不同两种基本方式:(1)劳动对象农业(2)作业空间或活动场所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原材料是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工业生产)(2)原材料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具有很强的地方性,从而对经济区位产生影响 (3)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的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13、原材料类型:初级原材料: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或人工培育的 加工原料:1初(粗)加工:有可能受原材料产地影响较大,除此之外还受到初加工材料的失重性影响2深(精)加工:一般受市场、技术、经济等影响较大(失重较强)(4)不同的经济活动受原材料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不同工业耗材有差异 原材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失重是不同的(5)不同的技术条件、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原材料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可替代性:用其它的材料代替其执行产品中的职能,对失重性强、稀缺的材料使其制约性降低供应商园:一般是指半成品,围绕某一组装厂而形成的,为这一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应的供应商的空间集聚区,达到节约时间、高效快速的目的三、能源
14、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一)能源分类(1)一次能源:自然界自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后的能源。 (2)按利用程度:常规能源已被广泛利用的电力、汽油、煤、石油新能源没有大量使用的,有待开发的太阳能、地 热、风等(3)按自我再生性质可再生(更新的):生物、风、太阳能等,自身周转、再产生的能力较强不可更新(再生的):矿物能源、核能等再产生能力较弱,不能尽快满足生产的需要恒定性能源(再生):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对其利用是无穷无尽的、也不会耗损的,太阳能、风、潮汐、水(二)影响机制(1)是经济活动动力基础(2)能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使能源因子成为影响经济区位造择的主要
15、因子之一(3)由于常规(不可再生)能源的强污染性,更多的国家一方面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进行强污染企业的国际转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四、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一)资本概念与类型:(1)概念:在经济学里,资本是指用来生产其它商品和提 供各种劳务商品,是一种人为的投入。 (2)类型:1)物质资本固定资本,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长期存在(一年以上)并发挥作用的生产物资 流动资本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只能一次地用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财富 2)金融资本(金融:表示一切货币关系)货币形式存在的纸币、外汇等非货币形式存在的(有价的的证券)国库券、股票、信贷等3)人力
16、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数量、质量 、人才 )二)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资本在不断流向最具创利机会的地区。因此,就局部地区而言,储蓄并不一定转化为本地区的投资,本地区的投资也可以大大高于本地区的积累。关键是在于是否具有使资本有充分获利机会的区域条件。 优先融资等优惠政策是对企业区位选择产生较大影响的。 一般金融资本成熟产业和大型企业 风险资本新兴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五、劳动力对经济区位的影响(1)劳动成本(工资)通过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对经济活动区位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劳动力移动(2)劳动力通过本身的差异影响经济活动区
17、位的选择(性别、数量、人口迁移、人才流失、人才浪费、素质)人才- 能够运用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术上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卓有贡献的专业人员,表现为社会层次中具有学术造旨和实践经验的群体(一) 劳动力特色劳动力是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一部分人口。一般而言,人口密集地区或都市也是劳动力最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地区,有着多种多样的熟练劳动力,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供应的经济活动主体(企业)而言,大城市将比劳动力质、量都受到制约的小城市或农村地带的区位更为有利。(二) 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多地不是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劳动力的质量。普通劳动力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小。相
18、反,经济活动对高素质的科技劳动力的需求却越来越大,高素质劳动力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因此,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成为最适宜现代经济活动发展与布局的区域。(三) 劳动力成本劳动力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空间摩擦的制约,因此,事实上即使在一国之内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对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区位产生较大影响。六、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规律技术与知识的区域差异广泛存在(R(3)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意义:(1)通过横向一体化,可以带来企业同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2)比起其它类
19、型的增长更易于实现。(3)企业早期的增长多以此为主;且实现的方式以内部增长为主。2纵向一体化概念: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方式: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 (backward integration)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前向一体化 (forward integration)指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意义:(1)纵向一体化是公司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主要扩张战略。(2)横向一体化打败竞争对手,进入纵向一体化扩张,以占领其供应和市场领域;(3)一旦公
20、司在一生产部门占领重要地位之后,向多种部门扩张便成为其惟一的增长战略。 图 5.1 公司纵向一体化扩展(资料来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7)3多样化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由于横向一体化已涉及同类产品的多样化,纵向一体化已涉及相关但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多样化,所以这里的多样化仅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动机:(1)对市场风险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的防范意识。具有多样化经营的公司,可以减少某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冲击。(2)一些原生产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也会促使公司寻求多样化机会,以充分利用其生产能力。而当某一产品出现旺盛市场需求时,也会诱发新的公司介入此类生
21、产活动。二、企业的空间扩张(一) 企业空间增长过程( 二) 企业空间增长阶段 (三) 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1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一般分析企业区位与企业扩张:(1)只有少部分得到迅速扩张,原始区位起着一定作用。(2)企业在这些区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向外扩展。这种向外扩张,可能最终导致公司的重心离开原来的始发地。 企业扩张距离由近及远:(1)信息有限新建工厂较近距离内;由于新建工厂与原工厂联系密切,距离也不宜太远。(2)企业增大信息获取量增加,技术发展带来生产联系变化,管理发展带来组织结构变化,引起企业向远距离扩展。(3)市场的逐渐向外扩张也是引起企业由近及远扩张的原因。 2不同增长形式的空间扩张(
22、1)内部增长的空间扩张特点:内部增长带来的空间扩张常具规划特征,就近布局的特点很明显。(2)外部增长的空间扩张特点:被获取的工厂(公司 )原已存在,规划便比较困难。在所兼并企业的选择中,多数也要进行比较研究。强调这种对所吞并(合并) 企业区位也具有从其中心区位向外不断扩张特点。 图 5.2 总部位于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的兼并场(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13)(二) 企业空间增长阶段企业的空间增长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企业形式十分简单,生产单一产品,具有一个工厂。组织功能单一,仅管理一个工厂的生产。没有战略、管理和日常运作的决策等级划分。阶段:企业生产规模和地理分布范围的扩展,引起组织的劳动分
23、工。专业化部门建立起来,这些功能的专门化以及不同区位上工厂的建立,需要更大程度的中央控制。分离出公司总部。其功能是进行公司总体政策规划,并协调其它组织单元的活动。该阶段的企业空间格局特点是不同功能部分在空间上的分工。 阶段:随着企业的增大,企业生产活动走向多样化。这时组织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形成多分部结构。每一个分部负责一种产品生产,存在于特定的市场、技术和政策环境条件之中。公司组织结构上产生了三个等级:高层管理、战略决策,控制、协调和管理决策以及企业日常运作管理。在地理分布上,由于各分部自成生产和销售系统,这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扩散。图 5.3 公司组织结构及空间结构发展阶段(资料来
24、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6,303 页)(三) 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企业空间扩张受两种作用力共同作用: (1)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应该遵循社会经济现象地理扩散的一般规律,呈现某些规律;(2)作为一个组织行为,这种扩张又受制于组织的决策行为、组织内外部网络和发展战略,使其偏离这些规律。1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扩散规律( 1)接触扩散 ,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2)等级扩散 ,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2企业空间扩张规律企业空间扩张(如销售区发展、新工厂建立以及兼并活动发生的区位)具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特点。 企业接触扩张:接触扩张在企业空间扩张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各
25、地社会经济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常常就近扩大市场,进而建立起生产机构。这种扩散在服务型的公司中表现更为典型。图 5.5 洛氏公司的空间扩张( 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17,157 页)企业等级扩张:企业等级扩张常按市场规模,首先进入最大的市场(都市区) ,接着进入次大市场,并以此类推。并不考虑这些市场的距离是否邻近。实际上,等级扩张是企业对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差别所采取的对策。 图 5.6 LVM 公司 19781989 进入日本各地过程(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18)3中国特殊环境下的企业空间扩张中国公司空间扩张的通道扩张假想:所谓通道扩张,指公司空间扩张是沿通道延伸。通道包
26、括人际关系通道、机构(或体制) 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五、模式比较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一) 公司成长差异及原因人口规模不同不同生产规模 生产成本差异。大规模工厂生产成本较低具有初始竞争优势更快地增长。 (二) 公司的空间组织变化公司发展竞争结果,少数得以生存,市场得以扩大,覆盖原来小公司市场区。 图 5.7 市场区扩大模式(a)兼并与合理化调整;(b)市场区延伸 (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11)(一)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公司
27、在由地方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三种门槛。每跨越一次门槛(threshold),便引起一次组织的变形。跨越活动空间,信息空间,决策空间。图 5.8 公司发展中空间相互作用和增长门槛(资料来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20 (二) 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机制公司最初的活动空间、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均限于当地。在活动空间带动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外扩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组织变形。(三) 泰勒公司空间扩张模型地方性公司扩张到其它区域,跨越第一个门槛,成为多分部区域性公司跨越第二个门槛,成为全国性公司。 (一)公司扩展的空间结构最内侧代表公司最早建立的中心区。中心区以外代表全国性市场区。最外圈代表世界其它国家(地区) ,
28、被分成 4 个部分 (),分别代表不同的外国市场。虚线圈出的国家() 表明其具较低接近性。(二)公司扩展的空间过程公司扩张分为 4 个阶段。参见图 5.10。 (三) 公司空间扩展的动力市场占领被作为公司空间扩张的主要动力。市场占领并不是公司空间扩张的惟一动力。在某些情况下,保证原材料供应或接近原材料市场,借助廉价劳动力等因素均可引起公司投资建厂或合并它厂。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跨国公司发展分为 5 个阶段: 阶段:假设一个多工厂公司,其生产和批销机构均位于国家 1。通过出口供应海外市场。阶段:开始海外扩张阶段:开始海外生产。阶段:国际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扩展。阶段:对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的国际网
29、络进行组织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化。图 5.11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23)五、模式比较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以上四个模式的共同特点:均展示了公司从单厂到多厂、单区位到多区位的扩张过程。在公司扩张中,销售起先导作用,其次为生产机构的建立(按最低风险原则扩张) 。市场占领促进公司的扩张。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一、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二、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一、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一) 功能部结构 (二) 产品部结构(三) 区域部结 (四) 顾客部结构(五) 矩阵结构 (一) 功能部结构按照专业化功能而进行部门划分公司结构。各部门具有不同的功能,公司的所有同
30、类功能均集中于一个部门之内。如工业公司内,可分为生产制造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研究与开发部、人事部等。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二) 产品部结构该类公司按生产的产品不同来进行部门划分如汽车工业公司中,可按小汽车、卡 车、大客车、农用机械等划分为相应的分部。该类公司管理相对较为分散化。公司总部负责全公司管理,为每一个分部提供一定帮助,每个分部具有自己功能类管理人员。产品部结构多出现在生产产品领域较广的公司。(三) 区域部结构按照区域(生产设施区位或顾客区位 )进行部门划分, 与功能产品无关。公司内所有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发生的活动(包括购买、出售或生产的各种货物或劳务) ,均为相应的该区域公司分
31、部所管理。 (四) 顾客部结构公司据顾客类别分部划分,每一个分部服务一类顾客,并不考虑这些顾客区位。这类公司结构即顾客部结构。如商业银行分为个人信贷、公司信贷、住房抵押、信托等部。(五) 矩阵结构联合采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类型。两种以上结构类型合并采用,以分别利用各自的优势。如有些公司在区域部结构之下采用功能部结构,也有的公司在区域部结构之下采用产品部结构。 图 5.14 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26, 450 页)二、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一)功能部结构:施特罗啤酒公司(二)产品部结构: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三)区域部结构:AGA 公司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第一节
32、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跨国直接投资区位探讨的三个问题:为何跨国投资;选择在何国家投资;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建立机构。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一)产品周期理论(弗农)弗农产品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2产品阶段与区位选择新产品发明和生产 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都市中心。市场需求增加,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生产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 成熟产品阶段: 产品部分标准化,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和投资它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出口商品边际生产
33、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产品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以发达国家为主。标准化产品阶段:生产技术标准化,区位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市场扩延至发展中国家。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初始发明此产品国家变为该产品进口国。图 6.1 产品周期模式图式(资料来源:据教材本章参考文献2 改绘)(二)折衷理论(邓宁 1977 年)(1)企业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 通过公司内部交易而获取的优势 );(3)区位优势 (利用世界其他国家要素优势) 。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一) 跨国投资的影响因素
34、跨国投资国别选择:成本和利润取向市场取向要素取向公司战略取向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一) 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1区位经济中心区2区位选择原因仿效东道国已有的投资格局,在经济中心区投资,可以减少因对投资地情况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我国外商投资区位的历史演进研究发达国家区位转移比发展中国家明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有关,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时间滞后于发达国家,其区位扩散也应出现相应滞后期。(二) 集中于边界地区1区位边界地区 2区位选择原因历史交往较多,了解加深,投资者所掌握相关信息较多。政府在边界地区建立“经济特区”、 “出口加工区”等,给予较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加强了这种边界区位。(三) 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1区位社会联系密切地区2区位选择原因语言和文化习惯相同,减少信息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了解当地习惯、法律等,利于避免劳资冲突。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