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 中 地 理 新 课 程 综 合 性 教 育 内 涵 透 析伏钰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730070) 【内容摘要】地理学是一门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它总是站在一个比其他学科更高的角度来综合分析问题,在自然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教育之 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高中地理 课程除了具有和其他学科共同的功能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综 合价值。所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育定位,应从地理学科性质综合性教育内涵的价值、社会与客 观需求和学生成 长的心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透析,使其在传授地理知识内容的同时,必然 对国民在形成开放的思 维意识,灵活的 应变能力和极强的综合能力产生强大的作用,培养高水平、具
2、有现代文明素质的国民。本文从学科间综合性教育内涵和学科内综合性教育内涵两个角度透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关键词】新课程 综合性 教育内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地理学研究范围极其宽泛,上至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的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智慧圈五大圈层构成。五个圈层系统都是呈开放、综合的状态,每时每刻都与外界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这种开放与综合的特点使得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自然、社会学科相互联系,且地理学从整体上反映了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
3、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它既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直观性,同时又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领域,涉及面广,现实性强,综合程度高,它总是站在一个比其他学科更高的角度来综合分析问题,在自然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教2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高中地理课程兼跨“人文与社会” 、 “科学”和“技术”三大学习领域,除了具有和其他学科共同的功能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综合价值。所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育定位,应从地理学科性质综合性教育内涵的价值、社会的客观需求和学生成长的心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透析,使其在传授地理知识内容的同时,必
4、然对国民在形成开放的思维意识、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极强的综合能力产生强大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地理学文理兼备的综合性教育优势,培养高水平,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国民。一、学科间综合性教育内涵地理学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建设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关系系统机理和调控研究以及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都是综合地研究环境这样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可以促进发展地理学的综合方法,导致跨学科、跨部门的相互沟透和相邻学科成就的引进,形成多学科性质的交叉,融合的理论基础。高中地理课程的综合性教育内涵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综合了各学科的学科思想、知识、思维
5、方法和技能。1、学科思想人类从一产生便开始了地理知识的记述和积累,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商品的交换、贸易扩大、航海及探险活动的进行乃至战争的爆发,扩大了人们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使地理学逐渐形成和发展,这时的地理学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了各学科思想的一门笼统科学,它包含自然、人文等各种知识于一体,使地理学成为科学之母。因此,地理学从其产生便综合了各学科的科学思想。基础教育的高中地理课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点,它里面蕴含着潜在综合的学科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破除权威,深入思考的学科思想,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科学;崇尚科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诱发学生的创造力,深刻地领略和体味各学科深邃的科学思想,充
6、分发挥地理课程的综合性教育内涵优势。2、学科知识地理学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内容广泛,有着和其他学科广泛的联系,因此,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高中地理课程综合自然科学知识的自然地理学知识:如地球运动、大气的状况,海陆水文、自然生态系统等;综合社会科学知识的主要是人文地理的知识:如资源、能源、人口、城市、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高中地理课程总是以其综合特征显示出它的独特优势,把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更好地联系起来,更好地综合起来,建构起三维立体综合性知识结构,这种高层级综合性地理知识结构必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让学生构建一个开放型综合性知识结构体系,能够引导他们从综合3性知识结构出发,积极地
7、进行思考,领会各学科内容在某一地理事件上的联系,使学生接受到的知识符合科学整体的本来面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科思维方法地理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除了各学科思想、知识的综合外,还有各学科思维方法的综合,高中地理课程亦如此。如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以及工业、农业,交通、人口等是相互系、相互制约的,必须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知识体系运用的对比归纳法;讨论解决某个地理事件的措施运用的集思广益法和原点回归法,学习影响工业布局和农业布局的因素时所采用的列举法和检索法;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和各类气候的特点时采用的排列组合法和成
8、因演变法;分析理解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地理学科涉及到的“沧海桑田” 、 “物质循环”等诸多现象包含着辩证法。再如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规律,某地太阳升起地平方位变化规律、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地理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规律等的分析运用的逻辑思维法,几何法、及实验、观察法都是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对各学科思维方法的综合。地理课程中最佳的思维方法综合,显示出在各学科中独特的地位和优势,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方法的运用来改变所要接受的知识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使学生能把理论的方法和知识溶合成有血肉的知识体系和网络,用理论的方法去解释,用辩证的眼光来分
9、析知识,归根结底是用科学和综合的方法去接受和掌握知识。4、学科技能地理学的技能的综合成分应是由学生已掌握的其它学科的技能构成的。高中地理课程知识技能方面要求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综合迁移来形成有关的地理技能,尤其是知识技能的纵向、横向联系和综合。地球运动规律充分利用物理学中的知识技能,求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地图比例尺等方面的数学计算技能,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运用化学分析技能等。所有各科迁移综合的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其中智力技能主要有思维分析技能、观察调查技能、图和图表的辨认分析技能以及想象和记忆技能等。学生具备了这些综合技能,就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地
10、理问题。操作技能主要有仪器的使用技能、图表的绘制技能以及统计、计算技能等。正确的、综合的各学科的思维方式方法形成的综合技能,可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二、学科内综合性教育内涵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长期以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割裂对立的二元论阻碍了地理学整体综合研究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4术的进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影响也愈加显著。地理学已十分重视人文因素的影响及其反馈的研究,重视和发展与人文因素有关的分支学科,并促使其与自然科学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在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日益强烈的今天,人地关系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并且扩展为全球环境变化
11、问题。自然地理研究不再是纯自然主义的,它也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及其反馈,人文地理研究也离不开自然系统和生态学基础。无论从地理学发展史、地理思维和社会实践看,统一的地理学或综合地理学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这种综合在地理学内部表现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渗透,重大的自然地理过程纳入了人类活动因素的驱动力研究,而人文地理研究也将资源环境作为作用因素和决策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地理课程在教育内涵的定位上应处理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部门地理与区域地理的关系,并在意识形态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合作和竞争等情感态度。强调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良好的精神素质。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最突出的特
12、点是组成要素复杂多样,空间结构跨度很大,地域差异明显,综合性强,综合讨论地球的整体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和问题,研究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域差异性,如高中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知识有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有及地球的运动规律,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人文地理知识有人口、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以及全球人口问题、环境与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综合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才能科学合理地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因此,高中地理课程综合性教育内涵是综合能力培养的独特渠道。高中地理课程综合教育内涵表现在它是将科学主义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整合后构建的科学人文性课程,它以科
13、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沟通和融合,倡导“科学的人道主义“,力求把“学会生存” 、 “学会关心” 、 “学会尊重” 、 “理解与宽容”、 “学会共同生活” 、 “学会创造”等当代教育理念贯穿到地理教育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彼此关照,相互包容,最终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地理教育中,通过挖掘地理课程综合性教育内涵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关注并对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做出评判,自觉形成一种对己、对人、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感。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播,与我们
14、曾经提倡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相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在学科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因为地理课程在基础教育所有的学科之中,总是能够显示出它从全球的角度、宏观的角度、综合的角度、区域的角度来分析综合性问题的独特优势,所以地理课程中蕴含的综合性教育内涵是显而易见的。5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内容是多元化、多学科的综合型知识,涉及面广,跨学科综合度高,涵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多层面,我们要学习并挖掘地理课程综合性教育内涵去理解不同学科体系交叉、方法借鉴、文理渗透、知识技能的融合,为的是超出单一学科作用的能量,达到增强知识活力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参考文献】1、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 。2、伏钰论地理学潜在综合性的挖掘与整合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