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南北跨纬度近 50 个纬度;南北长 5500 千米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东西跨经约 60 个经度,东西长 5000千米。 3、中国陆地总面积为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中国陆上国界线长 20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18000 多千米,陆上邻国 14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6个:内海 2 个、半岛 3 个、岛屿 2个、临海 4 个、海峡 2 个、群岛 1个
2、、渔场 1 个、盐场 1 个(指课本图)4、中国地理位置优越,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6、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中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2 个特别行政区,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中心。 (见图)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 年为 12.95 亿,占世界人口 1/5以上。9、中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
3、生, 10、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因为东部自然条件优越,西部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11、人口最多的省区:河南、山东、四川,人口最少的省区:澳门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西藏; 12、中国有 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92%,其他 55 个民族共占了 8%,为少数民族。 13、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14、人口超过 400 万的少数民族有蒙古回藏、苗彝壮、维吾尔土家满。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14、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15、我国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16 各少数民族文化与习俗集体舞 蒙古族 ,长鼓舞 朝鲜族 干栏式木楼 壮族, 摔跤蒙古族 泼水节 傣族藏医、藏药 藏族 冬不拉哈萨克族 马头琴 蒙古族 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回族手鼓舞 朝鲜族 跳板朝鲜族17、各少数民族分布:广西壮族台湾 高山族 海南 黎族新疆北部哈萨克族(冬不拉 ) 东北三省朝鲜族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
5、雪峰山) 。第一阶梯以(高原、山地 )为主,海拔在(4000 米以上 ) ,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在(1000-2000米) ,第三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500 米以下 ) 。3、在 26 页图中指出我国主要山脉(注意走向) 4、我国的四大高原:(指图) 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海拔 1000-2000 米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峰峦众多、地面崎岖,喀斯特地形形成。 5、我国的三大平原(指图)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
6、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6、我国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最大) ,内部沙漠广布,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世界上海拔最高 的盆地)四川盆地:物产丰富。 7、我国的主要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8、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对河流影响:使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适合建设水电站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
7、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9、我国各类地形的面积比:山地 33%,高原 26%,盆地 19%,平原12%,丘陵 10%我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8、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1 月份 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 我国夏季(7 月份)的气温:(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较低温)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9、我国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我国的年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800mm 等降水量线
8、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干湿区划分是以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依据。 10、我国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雨热同期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12、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在东南沿海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 寒潮:我国北方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急剧的降温。主要出现在冬季。19、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 洋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为 河外流河,所在区域为 外流区。
9、最终没有注入海洋的河流为 内流河,所在区域为内流区。位于内流区的湖泊为 内流湖,基本上是 咸水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为 湖外流湖,外流湖是 淡水湖13、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河,河水主要来自 天山、昆仑山 等高山冰雪融水,每年的夏季是汛期。14、长江: 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 千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5 大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 11 个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 主要的支流有嘉陵江、汉江、赣江等。(能在图上找出来)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 上游-落差大
10、,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有利于航运。能在长江干支流图上找出沿岸大城市宜宾、重庆、宜昌、武汉、湖口、南京、上海。 长江建成的主要的水电站有:二滩、龚嘴、三峡(最大) 、葛洲坝(图)15、黄河: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64 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干流流经 9 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 主要的支流有:渭河(陕西) 、汾河(山西)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津,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中游-
11、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 下游-流域面积狭窄,形成“地上河”。黄河塑造了两个塞外江南: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黄河流域主要有三门峡、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图)17、长江年平均径流量为 1 万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上游水量大,流经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带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变缓,航运价值较高,故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18、黄河的综合治理: 黄河的主要问题在于上游土地荒漠化, 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治理黄河的措施与手段有:在上游保护生态环境,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加强
12、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进行加固堤坝,疏通水道。 19、青海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一个咸水湖,分布在青海省。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20、南方河流汛期开始早 结束晚,汛期长;含沙量小,北方河流汛期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含沙量大 21、京杭大运河长度:1800 千米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历史上沟通南北.现在江苏、浙江境内运河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其运量仅次于长江.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为东线输水通道。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第三章 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定义: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2、可再生资源定义:可
13、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3、可再生资源如何利用?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4、不可再生资源定义:用一点少一点(矿产资源)5、对非可再生资源如何利用?十分珍惜、节约使用6、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7、土地资源分为哪些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前三者属于农业用地 后者属于非农业用地8、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总量丰富、类型齐全9、我国土地资源不利因素:(1)人均占有量小(2)类型比例不尽合理:耕地、林地少; 难利用土地多; 后备土地资源 少;尤其是人和耕地的矛盾突出10、我国南北方比较:北方:旱田 ,种植小麦 南方:水田 ,种植水稻 旱田、水田分界线:秦岭淮河(800
14、毫米等降水量线)北方:地多水少 南方:水多地少这样分布不合理,不利于北方农业灌溉11、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用耕地12、为了合理利用土地,我国颁布了土地管理法 森林法 草原法13、土地利用方面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4 我国把 6 月 25 日作为“全国土地日”23、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6 位,但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排在了 110 名之后。 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 21 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24、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季多、冬春少;空间上,南多北少,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南方水多地
15、少、北方地多水少。 25、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工程。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修建水库。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1、各种运输形式及其特点 铁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运量大,运价低。 公路:最灵活的运输方式,可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 水运: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 航运:适合贵重或急需的且数量不大的货物运输,运速快、运价高、运量小。 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天然气。 1、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我国交通运输网东部密集,西部稀疏。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能说出五纵三横)青藏铁路:从青海西宁至
16、西藏拉萨经过省级行政中心最多的铁路线:京广线陇海兰新线被称为第二条亚欧大陆桥3、开出北京或远离北京的列车编为 单次,驶向或驶近北京列车编为双次4、受天气影响最小的运输方式是铁路。铁路命名顺序:(1)京字在前,(2)东西走向的先东后西, (3)南北走向的先北后南,我国第一条大陆高速公路建于 1984年,从上海到嘉定,我国高速公路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中国四大米市无锡、武汉、九江、长沙,主要原因:交通便利,盛产稻米农业包括:种植业、 林业 、 畜牧业 、 副业 产部门。地 区 农业类型 分 布 地 区畜牧业四大牧区 新疆 牧区 内蒙古牧区西藏 牧区 青海 牧区西部地区降水量少于 400 mm 种植业
17、 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 平原、河谷 和绿洲 。种植业东部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游 平原,属于 湿润 半湿润 区东部地区降水大于 400mm 林业 东北 和 西南 的天然林区及 东南 的人工林区。渔业 东部沿海 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 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地区 以北 秦岭淮河 以南 耕地类型旱地 水田作物熟制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粮食作物小麦 玉米 水稻油料作物黄淮花生区 花生 大豆长江油菜带 油菜糖料作物甘蔗 甜菜主要农作物三大棉区新疆南部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种植业宜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 丰富处,这叫易粮则粮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
18、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我国农业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校农业。我国农业建设方向: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地形陡峭处,发展林业,这叫易林则林降水较少,牧草生长良好处,宜发展畜牧业,这叫易牧则牧河湖较多处宜发展渔业,这叫易渔则渔_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现退耕还草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1、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 原材料 (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3、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称为 轻 工业,以提供 生产 资料为主的称为 重 工业。4、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大势:a、沿铁路线分布: 京广、 京沪 、哈大 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b、沿河分布: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 的重要工业带(靠近原料、能源产地分布)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 武汉 、 重庆 、 南京 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c、沿海分布:沿海地区集中了 辽中南 、 京津唐 、 沪宁杭 、 珠三角州工业基地,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