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始社会道德 在原始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一个历史类型。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由此就决定了原始社会道德。它的基本特征:首先,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次,共同劳动、相互关心以及维护氏族内部的平等,是原始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再次,在同自然的顽强斗争中,原始人在个人品性上也形成了诸如勇敢、刚毅、诚实等美德。对原始社会的道德,既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粗野的、残暴的,也不能无限美好的,而应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公有,没有剥削和压迫,形成了维护共
2、同利益、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和平等民主的高尚美德和风尚;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刚刚脱离动物界,文明尚未发展,在道德上也有它消极的方面,最突出的就是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奴隶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道德 在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第一个包含阶级对抗的道德类型。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牲畜、工具等生产资料,而且占有生产者奴隶及其全部劳动成果。这就决定了奴隶主阶级的道德是奴隶社会的道德,也决定了其道德的基本特征。首先,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关系,这是奴隶主道德的基本原则,因而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而不当人,买卖奴隶,处死
3、奴隶,用奴隶殉葬等都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其次,鄙视劳动和劳动者,男尊女卑,忠君爱国等是奴隶主阶级的重要道德规范。另外,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奴隶主阶级道德还要求全体自由公民绝对忠诚奴隶制国家及其法律,要他们鄙视奴隶、警惕奴隶造反,在战斗中果敢英勇等等。奴隶主道德对原始道德,从总体上看是一个进步,因为它消除了群婚、食人、杀死俘虏等陋习;但在有些方面也是对原始公有制道德的一个退步,如自私自利,奴隶主穷奢极欲,残暴野蛮等等,而这又是人类社会进步必经的阶段和必然付出的代价。奴隶社会道德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它相继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道德规范、道德命题和道德观点,创立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思想体系。道德
4、的社会功2能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开始克服原始道德的狭隘性、简单性,日益成为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政治文化生活的广泛的行为准则和主要手段。在奴隶社会还存在着与奴隶主道德相对立的另一种道德,即奴隶阶级的道德。奴隶阶级的道德在奴隶社会是属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本身也缺乏系统性。但奴隶阶级的道德也有许多可贵之处,如争取起码的做人的权利和大公无私、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等道德规范,为后来劳动人民和革命阶级创建了优良的传统封建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道德 在封建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道德类型。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全部或绝大部分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以租税、徭役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经济和超经济的剥削。在政治上建立起高
5、度集权的专制统治和一整套宗法等级制度,农民虽然比奴隶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平等人格,但他们仍处于社会底层。这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封建社会的道德实质是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道德,而农民阶级道德则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以忠君孝亲作为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所谓忠君就是臣对君要绝对服从,君臣关系实质就是主子和奴隶的关系。所谓孝亲就是儿子要绝对孝顺双亲,不得违抗。此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厌恶劳动、卑视劳动人民,也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规范。封建社会道德是对奴隶社会道德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与政治神权等外在强制力量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还强调人
6、们的内心修养,从而使道德的调节功能进一步强化,这种更加精致的伦理说教,也更加具有欺骗性。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道德虽不占统治地位,但它体现出很多优秀的品格,如要求社会平等,勤劳俭朴,同情弱者等。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3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
7、按现有文字记述应起于夏禹时期,而以社会思想文化强调其作用的重要性则始于孔子的终身致力而为,然后是孟、荀、董、程、朱的发展丰富和经院形式地实践演绎。三 纲 五 常 的 意 义消 极 -用 三 纲 五 常 维 系 专 制 统 治 , 压 抑 、 扼 杀 人 们 的自 然 欲 求 , 产 生 了 消 极 影 响 。 积 极 -对 塑 造 中 华 民 族 性 格 起 积 极 作 用 : 如 重 视 主 观意 志 力 量 , 注 重 气 节 、 品 德 , 自 我 节 制 、 发 奋 立 志 , 强 调 人 的社 会 责 任 和 历 史 使 命 等孔子把伦理道德的“仁”、“礼”观念看成是一种无社会现实各
8、领域结构关系、无历史发展抽象绝对化地政治存在就是片面地社会存在观念,期望“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就不是可实践的社会指导思想,孔子一生抱负终成遗憾就理之所以了,在失去了应有可能的观念依据的人本体的现实存在,往日伦理关系中的人本体已不是应对新的、伦理形式的代表本体。孔子理念传播的伦理仁义,在汉朝武帝即位及之后得到了重视,经董仲舒以系统化和实践形式化,他的理论以提出“三纲五常”为代表,即: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社会中实践秩序原则的分类, “五常”是实践的伦理道德的原则内容。董仲舒从孔孟理念中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的五伦中分析认识判断应以君臣
9、、父子、夫妇的关系最为普遍重要, “君臣”甚至可以泛意为全社会成员的对皇权的服从只是君臣具有国家形式上组织性与序列性, “父子”是血缘延续的和人类社会延续的现实体现、是社会中自然伦理与社会伦理同一的序时传播;“夫妇”是婚姻血缘父系社会的肯定,是家庭责任权利义务的绝对性和权威性的肯定。4三从四德所谓的“三从” ,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
10、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容” ,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 ,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功” ,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维持生活衣食之需的采桑养蚕、纺绩织作,务中馈、备酒浆;还要奉养公婆、丈夫,生养孩子,招待宾客;另有重要的工作准备祭祀的用品和协助祭祀等。(周礼、天官、九嫔)。在 周 代 父 权 制 婚
11、姻 家 庭 建 立 、 男 女 内 外 尊 卑 界 限 明 确 规 定 之 后 ,才 有 了 要 求 妇 女 从 父 、 从 夫 、 从 子 , 即 家 庭 的 女 性 角 色 服 从 男性 的 “三 从 ”道 德 规 范 。 而 “四 德 ”是 女 性 实 践 “三 从 ”道德 目 标 必 须 具 备 的 礼 仪 、 风 度 修 养 和 操 作 技 术 , 也 就 是 要 妇 女既 顺 从 又 能 干 。男人的三从四德(新三从四德)女朋友出门要跟“从“ 女朋友命令要服“从“ 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礼“是
12、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5就像鲁迅说的那样,封建礼教是吃人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百姓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虽然有如“尽孝”等积极的成分,但它们的形式却又繁杂不堪,不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比如父母死后,要在坟头搭个草棚守孝三年,只准吃冷饭之类。比较典型的历史事例就是著名的清官海瑞,其声名远扬,堪称中国古代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的典范。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一个人。由于自己年仅 3 岁的女儿,接受了一个陌生男子给的食物,他便认为自己的女儿违反了男女授受不亲这一礼教规定,便下令赐死自己的女儿。封建社会有哪些落后的地方:一、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剥夺女子受教育的权
13、利。二、裹脚缠足。三、求神拜佛。四、求长生不老。五、三纲五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六、存天理灭人欲。否定人的欲望。 七、太监必须自宫。八、上下级见面需行跪拜之礼,落后之极。例子:产于明初的小说三国演义受中国封建儒家思想及当时程朱学说的影响,小说中无时不反映出忠君、孝父、仁政的思想倾向,那时的伦理道德无疑成为人的本质特性。从整篇小说中所反映出的“拥刘反曹”倾向,就可窥视出作者已经在用伦理道德判断来代替了历史的客观判断,作品中反复强调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是“大汉亲系,仁义布于天下” ,而曹操则是吴姓之人, “挟天子已令诸侯”这种倾向正是封建统治思想及用伦理道德来刻画人物,而事实上西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此时用一个政权去代替另一个政权,改朝换代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曹操在这一历史变革中无疑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况且曹操的确为一位有才华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反之刘备就才能而言不及曹操,而作者为何把思想感情及同情心寄予刘备,这显然是伦理判断临驾于历史判断之上的原因。资本主义道德6自由、民主与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