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313229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有言:“古者富贵而名磨灭,惟有非常倜傥之人称焉。 ”有的人生前显赫,死后默默无闻;有的人生前无名,死后流芳百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惟我中华,湍湍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兴亡多少事,情也悠悠,思也悠悠,不尽长江万古流。历史的天空群星灿烂,或怒发冲冠,或荡气回肠,如大风悲歌,又如高山流水,即千年以降,其叱咤风云、慷慨磊落之气,尚纵横驰骋于二万里华夏大地,磅薄激荡于亿兆炎黄子孙心中。4、雄才伟略宋太祖赵匡胤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2、出水芙蓉西施 5、风流女皇武则天 10、垂帘听政慈禧 2、一代智圣诸葛亮 1、浪漫诗骚屈原 6、抗金英雄岳飞 3、乱世魔

2、王董卓 4、绝代枭雄曹操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 年 8 月 25 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 年春天建国称帝,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至元二年(1265 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 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至元八年(1271 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至大二年(1309 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铁木真 18 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

3、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 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纠合塔塔儿、泰赤兀等 13 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 。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 60 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 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侵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 ,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建 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

4、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和一代英雄。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 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

5、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 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的“太阳汗” 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乃蛮部被其彻底消灭。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经二十余年与西夏的战争 孛儿只斤铁木真出征雕像,

6、屡创西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 24 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 成吉思汗九年三月,集兵中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

7、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ji 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北方诸部族人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数万。随后建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 成吉思汗十二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十三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 十四年,以西域花

8、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 20 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 十九年,班师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军 10 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 年 8 月 25 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 66 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

9、,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金。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在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 95 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 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其中包括 78 位功臣,10 位驸马,有 3 位驸马共领有 10 千户,因此当时实际分

10、封的只有 88 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这是一种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这实际上是用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奴隶主阶层。生平: 赵匡胤,公元 927 年 3 月 21 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间纪元九六九七六年。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

11、介胄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时的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从这段评语来看,匡胤是和其他同年的孩子们,大不相同的。唯一共通的情形,就是不爱读书。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 927 年 3 月 21 日,地点是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 20 年了。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身的好武艺。 21 岁时、颇有冒险精神的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

12、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愿,到公元 949 年,他终于遇到了机会。他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招兵买马,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后周太祖)时,赵匡胤任禁卫军长,甚得开封府尹柴荣的赏识,因成了柴荣的部属。柴荣即位(后周世宗),赵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并升任禁卫军的司令,世宗死,他的儿子宗训,年仅七岁便继位,第二年,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迫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虽然对自己的家人较约束,但绝非吝啬之人,他曾在

13、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笔费用,对於投降的各国国君也给予优厚的待遇。自己的私生活严谨简朴,对於该花费的地方,却是十分慷慨,这是历代皇帝中较少见的。 九七六年,赵匡胤崩,关於太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饮酒过度而暴死,有的说是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更普遍的一种看法则认为太祖之死与太宗有很大的关系。 按常理推论,似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在杜太后降下钧旨以后,赵匡胤已命赵普拟了传位诏书,并藏之金匮,赵光义是笃定要继兄位登大宝的,根本没有必要要搞谋杀。” 究竟真象如何,由於史料阙如,至今还不很清楚,但有一点肯定,就是太宗在掩饰太祖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实录历经三次而无成,虽然已篡改

14、和掩盖了大量的真象,太宗还是不满意。太宗对太祖实录异乎寻常的关注,足以说明太宗非正常继位的奥妙,而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猝死之谜的传说: 公元 976 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 10 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 ,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

15、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 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 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

16、,才是社稷之纲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及” 的合法根据。 这一切,都使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 一是赵匡胤死时的“烛光斧影”。 按说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里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里睡觉。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 的呼喊,一一都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二是王继恩假传圣旨。 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该传赵德芳,却传来赵光义?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么? 这种说法,只不过把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杀兄的罪行。

17、 三是“金匮之盟” 的真伪。 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 34 岁,正值壮年,他的儿子德昭 14 岁了。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 7 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之盟” 是赵光义登基 5 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时,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 还有一些疑点,也使人们对赵光义有非议。 赵光义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换年号。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赵光义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这就打破常规的迫不及待,只有一个解释:抢先为自己“正名” 。 是不是他心里有鬼? 逼杀赵匡胤的长子德昭(当时已 30 岁),赵

18、匡胤幼子德芳(仅 26 岁)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赵匡胤的遗孀死后,赵光义不按皇后礼仪发丧。这些都是偶然的? 最最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赵光义的子孙后代却相信他的老祖宗“杀兄篡位” 的说法,把皇位又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这里说的是宋高宗赵构传位的事。 据说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接班人。起初,赵构对这种议论严加贬责。忽然有一天,他又改变主意,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 ,看到了当日的“烛光剑影”的全部惊景,并说:“ 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

19、世孙赵慎,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这时离那个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经有 187 年了。 这恰恰说明了:赵构承认了祖先的罪孽,也给了赵匡胤之死一个基本的答案。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

20、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 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

21、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武则天(624705 年) ,并州文 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 huo 的女儿,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 巧慧,多权术。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武 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 媚,时年 14 岁。649 年,太宗死,入感 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 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 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 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

22、是长子李弘, 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 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 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 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 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 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 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 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 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 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 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 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 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 贤(章怀太子) 、李显中宗) 、李旦 (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 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

23、始参预朝 政,与高宗并称“二圣” 。683 年,高 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 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 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 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 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 周” 。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 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 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 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 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 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 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 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 大圣皇帝” 。同年冬,武氏死,

24、享年 82 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 后。 ”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圣” 之一。 历史评价:不可否认,每个人都会有其好的一面也会有其坏的一面,对于慈禧的评价:慈禧绝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那么愚蠢,一个通过政变登上政治顶峰的女人,哪会是蠢人?很多事情并不是她愚蠢,而是作为清政府的主事人,她的立场不能和中华民族的立场完全一致。 中国在面临近代化列强的侵袭时候,慈禧稳定大清数十年,最终没有彻底地沦为殖民地,应该说是做出一定贡献的。 慈禧太后一生与“二”相伴,这些“ 二” 带来了巨变。正是在她的手中,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老大帝国,沦落为听命于人的悲惨命运,沦落为列强们的半殖民地。正是在她手中,连续

25、三任皇帝都是以孩童之身继位,都没有行使过执政之权。在她去世后仅仅三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中华大地上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集权帝制,中国从此没有了皇帝。所以,慈禧太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三个字:二、半、无,谐音“二百五” 。 作为政治人物,慈禧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她的成功在于在男人统治的世界上,夺得了本应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业。人们不禁要问:当时入宫的秀女何止千百,何以独有慈禧脱颖而出,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显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又绝不能回避慈禧所独有的能力和人格魅力。 这个

26、能力和人格魅力就是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敢作敢为,而这正是专制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 试想她若无此过人之处,如何以女人身而君临天下? 慈禧又是失败的,她的失败在于,对权力她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领略追逐权力的刺激和尽情享受得到权力的快感。也就是说,为了权,她什么都在所不惜! 慈禧所处的历史时代,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风东渐,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也是中国这头睡狮应对这场生死攸关的挑战的关键时刻。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本应该运用她的权力,引领中国这艘摇摇欲坠的古老航船,闯过险滩急浪,成功的驶向彼岸。遗憾的是,她虽然熟谙权力场上的帝王术,却昧于世界潮流。面对险

27、象环生的时局,或视而不见,或反应迟钝,或判断及决策一误再误,结果让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这实在是中国的悲剧,也是她个人的悲剧!作为一个女人,慈禧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她的幸运在于她获得了那个时代女人难以得到的地位。慈禧并非出身于世代簪缨、钟鸣鼎食的显贵之家,她不过是当时一个中级旗籍官员的女儿。若不是在她十七岁的时候凭着选秀的偶然机遇,进入紫禁城,从而为她搭建了扭转乾坤的政治平台,她的命运与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别?慈禧靠着一步步的钻营,从贵人到嫔,又靠着幸运地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皇子,从而“母以子贵” ,被晋封为妃、贵妃,直到皇太后,并藉此“垂帘听政”四十七年。正面评价慈禧是

28、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 的气象。

29、 也有人开始认为,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 ,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四十八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袭“承恩公 ”一虚爵外,并无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对当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歪风

30、,慈禧于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其实纵观慈禧的一生,上苍压根就没把她当做女人看待,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一系列多如牛毛的战乱纷争变革贯穿始终。甭说吕后武则天和孝庄皇太后了,就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帝王后妃也没经历过如此纷飞的战乱和变革。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按这一点来说,武则天也好吕后也罢又或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都是无法与之比拟的。 一直以来,人们把一些原本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和罪责强加在慈禧身上,更使得她承受了千古的骂名。认为她一味地列强委曲求全、割地赔款

31、、签订诸多的不平等条约;扼杀了戊戌变法这一使大清王朝最后一次得以复兴的政治运动。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 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 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 207 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

32、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公元 208 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 223 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 234 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诸葛亮的一生共

33、两个二十七年。公元 207 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 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 207 年到 234 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

34、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芈” 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主要见于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 339 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

35、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 304 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36、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 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但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

37、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自杀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屈原人生失意,遂将一腔热血倾诉于诗歌创作之中,借“美人”、“ 香草” 以抒不平之气。两次流放,屈原创作了大量的

38、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 篇)、九章(9 篇)、招魂,凡 23 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 172 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岳 飞 , 南 宋 军 事 家 , 中 国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民 族 英 雄 、 抗 金 将 领 、 战 略 家 、 书 法 、 诗 词 见 长 , 尊 为 华夏 杰 出 先 烈 。 岳 飞

39、生 于 相 州 汤 阴 县 永 和 乡 孝 悌 里 ( 今 河 南 省 安 阳 市 汤 阴 县 ) 。 岳 飞 作 为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一 员 名将 , 其 精 忠 报 国 的 精 神 深 受 中 国 各 族 人 民 的 敬 佩 。 其 在 出 师 北 伐 、 壮 志 未 酬 的 悲 愤 心 情 下 写 的 千 古绝 唱 满 江 红 1 , 至 今 仍 是 令 人 士 气 振 奋 的 佳 作 。 其 率 领 的 军 队 被 称 为 “岳 家 军 ”, 人 们 流 传着 “撼 山 易 , 撼 岳 家 军 难 ”的 名 句 , 表 示 对 “岳 家 军 ”的 最 高 赞 誉 。 绍 兴 十

40、 一 年 , 十 二 月 二 十 九 日 , 秦 桧 以 “莫 须 有 ”的 罪 名 将 岳 飞 毒 死 于 临 安 风 波 亭 。 1162 年 ,宋 孝 宗 时 诏 复 官 , 谥 武 穆 , 宁 宗 时 追 封 为 鄂 王 , 改 谥 忠 武 ( 两 宋 文 臣 、 武 将 得 通 谥 者 以 “忠 武 “最 美 ) , 有 岳武 穆 集 传 世 。董 卓 性 粗 猛 而 有 谋 断 , 从 驻 守 边 塞 的 地 方 官 吏 升 迁 为 羽 林 郎 , 累 迁 西 域 戊 己 校 尉 、 并 州 刺 史 、 河 东 太 守 。 早 年 为 将 , 在 西 方 平 定 少 数 民 族 叛

41、 乱 。 中 平 元 年 ( 公 元 184 年 ) , 代 卢 植 统 兵 , 因 临 阵 换 帅 , 不 敌 黄 巾 军 。 中 平 二 年 ( 公 元 185 年 ) , 副 车 骑 将 军 皇 甫 嵩 征 讨 北 地 先 零 羌 、 湟 中 义 从 和 金 城 人 边 章 、 韩遂 , 后 皇 甫 嵩 因 之 前 得 罪 宦 官 , 于 其 年 秋 征 还 , 边 章 、 韩 遂 等 遂 愈 发 猖 獗 ( 临 阵 换 帅 , 兵 家 大 忌 ) 。后 朝 廷 又 以 张 温 为 车 骑 将 军 , 统 兵 十 万 , 督 董 卓 等 平 叛 。 十 一 月 , 董 卓 、 鲍 鸿 大

42、 破 韩 遂 、 边 章 ,斩 首 数 千 。 后 讨 先 零 羌 , 诸 军 皆 败 , 唯 董 卓 独 全 师 而 还 。 中 平 五 年 ( 公 元 188 年 ) , 与 皇 甫 嵩 平 讨 王 国 。 灵 帝 病 危 , 董 卓 不 肯 接 受 朝 廷 的 征 召 而 两 次 抗 旨 , 驻 屯 河 东 , 拥 兵 自 重 , 坐 待 事 变 。 1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数 ”,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通古学。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主持“ 月旦评”的名士许邵,许邵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